千头艾纳香(千头艾纳香)

由网友(无言的结局)分享简介:高峻木本或者亚澧木,低一⑶m。茎分枝,有棱条,幼枝以及花序轴的毛较密,节间少零.六⑵cm,正在上部达五cm,或者更少。中文名千头艾缴喷鼻目桔梗目推丁教名Blumea lanceolaria界动物界族旋覆花族门被子动物门纲单子叶动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别号煤油草科菊科亚科管状花亚科属艾缴喷鼻属亚属大叶组种千头艾缴喷鼻定名者及年月(Ro...

高大草本或亚澧木,高1-3m。茎分枝,有棱条,幼枝和花序轴的毛较密,节间长0.6-2cm,在上部达5cm,或更长。

中文名

千头艾纳香

桔梗目

拉丁学名

Blumea lanceolaria

植物界

旋覆花族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别名

火油草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艾纳香属

亚属

大叶组

千头艾纳香

命名者及年代

(Roxb.) Druce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

基本资料

艾纳香的功效与作用

种中文名:千头艾纳香

种拉丁名: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

种别名: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拉丁名:Blumea

国内分布: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台湾。生于林缘、山坡、路旁、草地或溪边,海拔420—1500米。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锡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海    拔:420-1500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Blumea 10: 220. 1960]

中国植物志:75:017

组中文名:大叶组

组拉丁名:Sect.Macrophyllae DC

亚族中文名:阔苞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Plucheinae Reichenb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或亚灌木。茎直立,有分枝,高1—3米,基部木质,径5—10毫米,有棱条,无毛或被短柔毛,幼枝和花序轴的毛较密,节间长6—20毫米,在上部达5厘米或更长。下部和中部的叶有长达2—3厘米的柄,叶片近革质,倒披针形,狭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5—8厘米,基部渐狭,下延,或有时有短的耳状附属物,顶端短渐尖,边缘有细或粗齿,上面有泡状突起,无毛,干时常变黑色,下面无毛或被微柔毛,侧脉13—20对,在下面多少凸起,常自中脉发出极细弱、不成对的侧脉,网脉明显;上部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2.5厘米,基部渐狭,下延成翅状。头状花序多数,径6—10毫米,几无柄或有长5—10毫米的短柄,常3—4个簇生,排列成顶生、塔形的大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近钟形,长6—8毫米,总苞片5—6层,绿色或紫红色,弯曲,外层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顶端钝或稍尖,背面被短柔毛,中层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锐尖,边缘干膜质,内层线形,长约8毫米,顶端锐尖,被疏毛;花托平,蜂窝状,被白色密柔毛,少有被疏柔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长约7毫米,檐部3齿裂,无毛;两性花少数,花冠管状,约与雌花等长,向上渐宽,檐部5浅裂,裂片卵形,顶端圆或略尖,被疏毛。瘦果圆柱形,长约1.5毫米,有5条棱,被毛。冠毛黄白色至黄褐色,糙毛状,长6—8毫米。花期1—4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台湾。生于林缘、山坡、路旁、草地或溪边,海拔420—1500米。也分布于锡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本种提示

早巳被前人归并于本种。但A.J.Randeria(1960)却认为该种的头状花序较大,径9—11毫米,具明显的花序梗,排列成疏而大的圆锥花序;花托流苏状;叶狭长圆状披针形,具粗锯齿,又将其重新组合作为本种的一个变种。从我们的标本看,该种除头状花序稍大,具短花序梗外,其它特征与本种基本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将该种合并于本种是比较适宜的。[1]

参考资料

1.植物通(引用日期:2011-01-2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