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中(中国当代作家)

由网友(柔软又猖狂)分享简介:孙志中,笔名本非。一九六二—一九八四年正在野城务农,前任郑州市文联文教河南巩义人创做研究室副主任,业余做野。一九八一年起头揭晓做品。一九八四年插手中国做野协会。文教创做2级。著有中篇故事《雾气消失的日子》、《失裤子韩宝儿》、《亮天,7爷归野》等。中篇故事《曹书忘购马》获河南省第1届优异做品惩。人物简介孙志中,东侯村人,一...

孙志中,笔名原非。1962—1984年在家乡务农,后任郑州市文联文学河南巩义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专业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中篇小说《雾气消散的日子》、《掉裤子韩宝儿》、《明天,七爷回家》等。中篇小说《曹书记买马》获河南省第一届优秀作品奖。

人物简介

美丽的哈瓦娜

孙志中,东侯村人,1945年生。童年就读于东侯小学,大中桥完小,1959年考入巩县十六初级中学。1961年因十六中停办而失学。

失学后的孙志中回家务农。当时是大集体,"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就是农民的命脉所系。孙志中能干的活无非是起石头、修水利、担土方、平整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撑不着、饿不死的日子单调而枯燥。为了弥补精神方面的空虚,孙志中在劳作之余,喜欢看点闲书,《大八义》、《小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反正逮住啥看啥,闲书看得多了,就生出不平则鸣的冲动,这恐怕是他走上文艺创作之路的潜在因素吧!

孙志中在生产队里被别人领导,但也领导过别人。他当过两年多生产队长,曾想凭自己的能力改变一下大家的生活状况。他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却在现实中遭到失败。他有过希望,也常常失望,无可奈何时甚至选择逃避生活。他曾隐身于豆腐坊磨过豆腐,也曾到新疆当过"盲流".最终还是被拴在身上的无形绳索拉了回来。如果说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话,这些经历无疑为他设定了写作的情感底色和思想倾向。

孙志中是文革初期开始文艺创作的。最初也只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写点为政治服务的小诗、唱词。文革结束后,国内文艺开始复兴,文学著作重新出版,文艺创作也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这时孙志中由朋友推荐到鲁庄公社种子站工作已有数年。虽然仍然是农民身份,每日发的工资除了扣下买工分外,已经有了可买书籍的私房钱。于是,他便省吃俭用,将私房钱用于买书籍、订杂志。工作之余,每天都要阅读数万字的文学作品,按他自己的话说:"虽是囫囵吞枣,但读得多了,积微成显,对文学究竟为何物,总算有了自己的理解。"此后再进行写作,也就得心应手了许多。

1981年,他的中篇小说《曹书记买马》在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发表,其后,又有《雾气消散的日子》、《蓦然回首》、《明天,七爷回家》、《老树》等相继发表,在文艺界引起瞩目。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被录用为国家干部,调入郑州市文联,转为专业作家。

由农民到作家,孙志中的社会身份变了,但此时他已届不惑之年,他的身心已被故乡的土地养就,乡音难改,本性更难移。他的作品关注的仍旧是农民,农民的生存状态,农民的喜怒哀乐,这是他的恪守,也是他的命定。

进入郑州市作协后,孙志中的创作领域更加宽阔,先后有《洛水流》、《永远的茶庵》、《光太嫫》、《春困》、《蹦蹦嫂》、《拉谷草》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发表于全国各种刊物,另有长篇小说《野唱》由甘肃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孙志中曾先后任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州市作协主席、河南作协常务理事等,现已退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