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鸣(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理事)

由网友(爱情太假、我们太傻)分享简介:郭1叫,资深喷鼻港传伐柯人,曾两度担负英皇散团旗下报弛《新报》总编纂,亦曾任职《成报》担负副社少兼总编纂,亦是喷鼻港新闻事情者联会理事。中文名郭1叫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熟地喷鼻港事业喷鼻港新闻事情者联会理事职称客座传授人物履历华中师范大教中文系八零级校友。[一]二零零三年五月,郭1叫脱离事情了7年的《新报》,转到《成报》担负副社少兼...

郭一鸣,资深香港传媒人,曾两度担任英皇集团旗下报张《新报》总编辑,亦曾任职《成报》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亦是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理事。

中文名

郭一鸣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香港

职业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理事

职称

客座教授

人物经历

专访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校友。[1]

2003年5月,郭一鸣离开工作了七年的《新报》,转到《成报》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2005年1月27日香港报业评议会周年会员大会上,宣布《成报》加入,并由郭一鸣任代表。

2006年4月,《成报》爆发欠薪风波,拖欠员工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薪酬,郭一鸣与社长包云龙一同辞职。

郭一鸣重返《新报》担任副社长,2008年,社长兼总编辑叶启荣离职,郭一鸣接任总编辑,至2009年11月离职。

郭一鸣

人物事件

郭一鸣表示,西方传媒目前在整个世界传媒业中,仍占有绝对的主导话语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闻机构大多属于欧美国家,其新闻信息的速度、宽度及影响力,远非东方传媒所能企及。华文传媒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国际上有权威有影响的华文媒体寥寥可数。

郭一鸣在香港从事多年传媒工作,亦是城中知名的时事评论员。他表示,香港回归以后,凭借“一国两制”的特殊优势,有机会发展成全球华文传媒中心,事实上回归后香港媒体的数量增加了,视野和受众都拓阔了,但过于沉重的商业化,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香港传媒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至于中国内地,郭一鸣表示,外界对中国媒体存有不少偏见,而官方媒体又以“喉舌”自许,让外界通常戴上有色眼镜去检视其报导内容。至于其它华人地区,台湾的主流媒体在政治光諎上蓝绿分明,意识形态挂帅;澳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华文媒体则大多局限于本地新闻,格局不大,影响力有限。

郭一鸣指出,近年来,“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话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全球媒体追逐的重要新闻信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渐密切,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以前西方社会只需要了解一个”概念中国“,那么现在他们必须睁开眼睛,他们迫切需要看到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

受惠于中国崛起,中文近年在全世界兴起,不仅在亚洲邻近国家,甚至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中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郭一鸣表示,世界性的中文热为华文媒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这样的机遇,提高华文媒体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传媒业老板、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政府当局必须面对的课题。

郭一鸣:所以这就在逼中国出手,但是我觉得应该这么看,菲律宾是很蠢的,他老在挑头,我认为菲律宾是很怕的,因为看到中国最近加大了在南海维权的力度,中国的渔政船、海监船,中国很多动作在加大力度,因为中国觉得这是我的地方。

郭一鸣认为,提高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更加注重发挥新闻机构的大众传媒功能,并为此建章立制,使政府官员及媒体从业者都可有章可循,而不是进退失据。郭一鸣表示,奥运会明年将在北京举行,中国官方不仅要为国际媒体的采访提供便利,亦应为内地媒体创造良好环境。“奥运会的举办,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政府也可借此机会尝试与传媒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至于传媒自身,郭一鸣表示,虽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努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全球华文媒体联合自强显得尤为迫切。凭借他自己的观察,现在有不少有心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考验,资金、政策、市场竞争以及机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中国的”默多克“,全球华人对此都相当期待”,郭一鸣说。

对于中新社主办的全球华文传媒论坛,郭一鸣表达高度赞许。他表示,这为全球华文传媒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沟通平台。同时,中新社在新闻信息的多元化、权威性以及更多原创新闻方面,还有待努力。郭一鸣表示,中新社多年来致力于为全球华文传媒提供优质服务,已经积累了很好基础,“今后如果进一步练好内功,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必定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

1.郭一鸣:香港反贪反腐的措施值得内地借鉴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8-2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