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部(军令部)

由网友(只怪时间冲淡了缘分*)分享简介:汗青上曾呈现过的军令部有中华平易近国人民当局军委会军令部、大日原帝国水师军令部。中文名军令部外文名Imperial Japanese Navy General Staff创立时间一八八四年做用职掌为帮手统帅前身人民当局军委会军令部前身本为顾问原部。抗战始期,蒋介石倡言战时体系体例,将中央军政构造改选为大原营6个部。称顾问原部为...

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军令部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令部。

中文名

军令部

外文名

Imperial Japanese Navy General Staff

创建时间

1884年

作用

职掌为辅佐统帅

前身

康康 抗战期间国军如何捕获 利用俘虏

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前身原为参谋本部。抗战初期,蒋介石倡言战时体制,将中央军政机关改组为大本营六个部。称参谋本部为第一部。后又规复旧制,将军事部门改为军政、军令和军训三部,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共分三厅和高参、秘书室等。一厅掌管作战计划;二厅掌管国内外情报事宜;三厅管总务。所辖陆军大学设在重庆郊区老鹰岩山洞。另在西安、桂林行营设有谍报参谋大员训练班。部内重要负责人选是在标榜全国一致对外的口号下作出各派各系的安排。如部长徐永昌属山西派阎锡山系。三个次长:一个是西北派冯玉祥系的熊斌;一个是蒋介石嫡系封裔忠;另一个是桂系的刘斐。第一厅厅长由刘斐兼任;二厅厅长先是直系徐培根,后为久任驻日粤军武官的杨宣诚。至于三厅厅长陈焯和陆大教育长周亚卫都属直系。兹专就二厅所管军事情报言之。

日本海军

概要

军令部(英文:Imperial Japanese Navy General Staff)为旧日本海军最高层级的单位之一,并为天皇直属单位。职掌为辅佐统帅,以及海军之作战与指挥。日本战败投降后被废除。

军令部始建于1884年的“海军省军事部”,1893年成立“海军军令部”,1933年《军令部令》制定后始称“军令部”。其地位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平行,首长为军令部长,后为对应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的职衔,亦于1933年将军令部长改称军令部总长。部长/总长是由天皇所任命的海军将领,不对内阁(包括首相和海军大臣)与国会负责。军令部次长的职掌为辅佐部长/总长,两者皆为御前会议的成员。(注:虽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与美国海军军令部长在中文翻译上是一样的,但在英文上有所不同: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为“Chief of Imperial Japanese Navy General Staff”,直译其实就是“海军参谋总长”;美国海军军令部长则为“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直译为“海军作战部长”;但两者职权类似。此外,美国海军并无名为“海军军令部”的单位,却有“海军军令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这个办公室等于是海军军令部长的幕僚群;但日本军令部为一“高司”(高级司令)单位,由宿将出任部长。两者略有不同。

军令部平时主管作战与用兵计划的作为,战时为联合舰队总司令的直属长官,并决定作战目标。军令部虽属于海军最高单位,但设置之初,政府为尊重陆军,是将军令部与参谋本部一并列于陆军之下,这现象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有改变。

沿革

1884年2月-海军省达丙第21号规定,设立军事部。

1886年3月-修正参谋本部条例,设置参谋本部海军部。

1893年5月-敕令第49号规定,设立海军军令部。

1933年10月-军令海第5号军令部令,海军军令部改称军令部,军令部长改称军令部总长。

1945年10月15日-军令海第8号,废除军令部。

组织

副官部

第一部 作戦担当

第一课(作戦・编成)第二课(教育・演习)

第二部 军备担当

第三课(军备・兵器)第四课(出动・动员)

第三部 情报担当

第五课(美大陆情报)第六课(中国情报)第七课(苏欧情报)第八课(英欧情报)

第四部 通信担当

第九课(通信计画)第十课(暗号)

临时戦史部・特务班

历任总长
任届姓名就任时军衔出身地海军兵学校毕业期次海军大学毕业期次就任日期备注
1仁礼景范海军少将鹿儿岛县1886年3月16日由参谋本部次官改称参谋本部海军部长
2伊藤隽吉海军少将京都府1889年3月8日改称海军参谋部长
3有地品之允海军少将山口县1889年5月17日
4井上良馨海军少将鹿儿岛县1891年6月17日
5中牟田仓之助海军中将佐贺县1892年12月12日由海军参谋部长改称海军军令部长
展开表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