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牡丹(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的植物)

由网友(△ 七分淑女范 ▌▎)分享简介:龙舌兰牡丹为神仙掌科岩牡丹属动物。是爱护保重濒危物种。仅产于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因为本产地情况的粉碎,此刻龙舌兰牡丹正在本产地曾经灭尽。中文名龙舌兰牡丹亚纲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界动物界族神仙球族(Cacteae) 金琥亚族门被子动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动物纲(Dicotyledoneae...

龙舌兰牡丹为仙人掌科岩牡丹属植物。是珍惜濒危物种。仅产于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由于原产地环境的破坏,现在龙舌兰牡丹在原产地已经灭绝。

中文名

龙舌兰牡丹

亚纲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植物界

仙人球族(Cacteae) 金琥亚族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拉丁学名

Ariocarpus agavoides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亦称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仙人掌科(Cactaceae)

亚科

仙人柱亚科

岩牡丹属(Ariocarpus Scheidw.)

龙舌兰牡丹

分布区域

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

外观

海滨大戟

本种发现较晚。属名由来同岩牡丹。种名agavoides意为似龙舌兰的,

指本种扁平三角形的疣状突起象龙舌兰的叶子。

形态特征

龙舌兰牡丹全株绿褐色,在原生地仅疣顶与地面水平,植株顶部平直, 2 - 6厘米高,直径4 - 8厘米;疣往往平坦而不是直立,不拥挤,较尖锐;表皮起初深绿后灰绿,有很厚的角质层。刺座着生在疣突顶尖下方1厘米处,具很厚的短绵毛,起初有1—3根浅黄刺,长仅0.3-0.5厘米,不久脱落;花直径3.5 至4.2厘米,内层花瓣25毫米长;外层花洋红与绿色相间,15- 20毫米长, 4 - 5.5毫米宽;果实1 - 2.5毫米长;果粉红色,球形。

株幅4~8厘米。疣状突起扁平三角形,长4厘米,宽0.6厘米,很象龙舌兰的叶子,植株则象龙舌兰的幼苗。刺座生于疣状突起的尖部,间或有短刺1~3。秋、冬开花,玫瑰红色,直径2.5~4.2厘米。

本种株形奇特,酷似小型龙舌兰,但开花硕大且颜色鲜艳,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

产地及生态环境

原产墨西哥。生态环境同岩牡丹。

栽培

栽培可用较深的盆,盆底多放排水物,培养土颗粒要均匀并除去微尘。光线太强,生长迟缓,疣突表皮皱缩,光照过弱,疣突会过于细长,从而破坏株形。繁殖非常困难,可用播种法,但龙舌兰牡丹的结实率较低,一般不会结实;发芽率奇低且幼苗生长十分缓慢,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属中实生苗生长最慢的品种之一。

盆底

要放排水、利水物(碎盆块、砖块、炉灰渣等),以保证渗水透气性良好、根系发达不腐烂。

水分

春夏季生长旺盛,要给予充足的水分,除浇灌以外,还可往植株上喷水雾。

光照

龙舌兰牡丹喜光,生长季节可置于室外阳光下,若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开花少或不开花。

施肥

要适度,切忌浓肥、大肥,休眠期停肥。不要将肥水洒在叶上,以免腐烂。

越冬

冬季温室要控制在10-14℃,过低易受冻害,日照要充足,盆土十分干时要浇水。

其他

实践证明,栽培过程中可用玻璃罩或透明塑料袋罩在植株上,不仅防尘,而且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可相应减少。

繁殖

龙舌兰牡丹自根系生长良好,也可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接后生长迅速,可提早开花,造型也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