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唐代诗人陈子昂所著的五言律诗)

由网友(╰つ此时彼刻)分享简介:来由齐唐诗做品文体5言律诗做品类型边塞交战做品类型赠友收别主题友谊主题收别主题战役写景写风4季秋日骨气黑露人物朋侪做品赏析那是1尾收别诗。尾联“金天方肃杀,黑露初博征”,点亮出征收另外时间。大唐王晨此次东征平叛,抉择正在春气肃杀的时辰,恰是为了“昭尔王师,恭天讨”。那两句表示唐军乃公理之师,伐罪没有义,得胜不可企及。“肃杀...

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类型

边塞征战

作品类型

赠友送别

主题

友情

主题

送别

主题

战争

写景

写风

四季

秋天

节气

白露

人物

友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首联“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颔联“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颈联“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尾联“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全词流露了真挚的感情,展现了完整的人性,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5]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5][1]

作品评价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杜审言亦有送崔诗。杜诗庄,此诗活;杜诗祝,此诗规。

明·叶羲昂《唐诗直解》:“方”、“始”二字,引下有力。

清·屈复《唐诗成法》:首句时,次句东征,三承首句,四承次句,言王者顺时而征,之子宜体此意,立言得体。五、六言是应敌,非穷兵者比。以讽结。通首俱好。正字立意极高,题是送著作,诗是讽主将,大家手笔。如此勿谓与书记无涉也。

清·叶蓁《唐诗意》:赏不期要,名当勉立,谆谆以好杀为戒,而勉之以威望服远,可作大雅。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三、四直语,佻笔出之,爽节仍尔,高亮复得。五、六开振,遂成合构,不归腐拙,杨芝三曰:起二意流语对,下六承递而下,同一笔法,结则寓规于勉,弥得风人忠厚之旨。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末二句用田畴事,无理。况三、四已含此意,必说破,亦嫌太尽。[6]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初(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南宋)谢枋得著 . 千家诗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08 . 378 .[3] 陈超敏 . 千家诗评注 . 上海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327-328 .[4] 杨鸿儒 . 千家诗评译 . 北京 : 华文出版社 ,2004 . 330-331 .[5] 周啸天 .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 成都 :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 69-70 .展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