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始建于1982年的寄宿制学校)

由网友(陪睡的)分享简介:玉树县第1平易近族中教座落于青海省玉树县,齐校有正在校熟近八零零人。正在青海玉树地动中,玉树县第1平易近族中教设立了1个古迹——黉舍八三二名师熟,无1人伤殁,被称为“玉树最牛黉舍”。二零一零年四月一八日,那所“玉树最牛黉舍”正在震后的废墟边停课。中文名玉树县第1平易近族中教类型中教修于一九八二年黉舍简介主讲授楼第1平易近族中教修于一九八二年...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坐落于青海省玉树县,全校有在校生近800人。在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2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被称为“玉树最牛学校”。2010年4月18日,这所“玉树最牛学校”在震后的废墟边复课。

中文名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

类型

中学

建于

1982年

学校简介

玉树 4 14地震 三周年 玉树从平地上重生

主教学楼

第一民族中学建于1982年,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本县的六乡三镇,全校共有832名学生。玉树地震发生时,由于值班老师组织有序,九百余名在校师生没有一人伤亡。除教学楼、综合楼严重受损外,女生、单身教师住宿的大楼和6排男生宿舍(平房)倒塌。地震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调来一些预备帐篷,安置留校学生。经过各级政府和救援人员的数天努力,于4月17日搭建了24顶帐篷,供学生上课。而且社会捐赠的100张双人课桌、200张椅子于前日下午送达学校,解决了学校复课的燃眉之急。18日,得知学校可以重新上课的消息后,有七十多名学生从乡镇赶到学校上课。

地震事件经过

“最大的功劳在于副校长和4位值班老师。”校长布周才仁说,严力多德事后回忆:当时,一种不祥之感压得他“心里有点难受”。

随后,这位副校长和4位值班老师跑到学生宿舍,挨个叫学生起床。生活老师多吉才仁不放心,又检查了第二遍,确认连最贪睡的孩子都起了床。这天早晨,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时刻表被提前拨动,所有寄宿在校的学生早早起了床,打水洗脸,吃早饭。老师们还告知学生不要到教学楼上自习,都到操场上去读书。

几个小时后,地动山摇,和这所学校一样久远的男生宿舍夷为平地,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严重倾塌,老师带着操场上的学生迅速转移。

九年级语文老师多杰卓玛,地震发生后,她和丈夫及7个月的孩子都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下,最后被人及时救出。“学生们之所以能在灾后第5天走进教室,与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援是分不开的。”多杰卓玛说,学生们迟早会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在朗诵完《我爱这土地》之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索南文毛就写了一篇题为《我爱祖国》的诗歌。

继玉树州孤儿学校之后,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也在帐篷里复课。汉语老师多杰卓玛同样选择了艾青的作品教学生朗读。她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她对“爱国”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着很强烈的感受,希望孩子们也能通过亲身体验,更进一步感受来自祖国的力量。

强震过后,玉树灾区满目疮痍,人们普遍惊魂未定,几所学校却能在艰苦的状况下率先恢复上课,体现出灾区人民自救的坚强信心。在这次大地震中,玉树孤儿学校和第一民族中学都堪称幸运,由于校舍较为坚固、教师疏散及时,两所学校都未发生学生在校内伤亡的情况。地震过后,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援助下,经过志愿者、全校师生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仅仅用了5个小时,玉树孤儿学校就用轻型防震防火材料搭建出5间抗震教室,第一所抗震希望学校也由此在灾区落成。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和玉树第三完小则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开始了震后的第一堂课。虽然教室还比较简陋,也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但复课的学校已经成为孩子们走出地震阴影的乐园。

就像多杰卓玛老师所说的那样,来自祖国的支持和激励,是震区学校得以迅速复课的根本力量。在黑板上写下了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总书记的题字被孩子们珍重地抄录在笔记本上,而来自祖国的强大信念也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

震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样是学校得以尽快复课的重要保证。玉树余震未断,很多孩子已经在废墟上寻找自己的书包和课本。孩子们或相互倚靠读书取暖,或就着水泥板材写作业。虽然面临暂时的生活困难,但由于对前景感到踏实和放心,当地群众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回到学校,回到有组织的环境中继续学业。孩子们在简陋的环境中重新捧回心爱的课本,勾勒出一幅不会被灾难所挫败的振奋景象。这景象和震区的救灾与重建交织在一起,成为激动人心的玉树颂歌。

同样的颂歌,也曾经回响在四川汶川的上空。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过后,当震区救援工作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灾后重建尚未提上日程时,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松林村的“帐篷希望小学”就开始上课了。开学典礼在所有人的泪水中完成,全校师生多次集体起立鞠躬,向援建的消防官兵致谢。灾区的复课不仅成为孩子们的福音,同样也是灾后重建启动的重要信号。从帐篷里响起的读书声,给了灾区人民极大的精神激励,让他们得以用最快的速度走出地震的阴影,重享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新生活的光明。

灾区重建可谓千头万绪,但孩子的事比什么都重要,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让震区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新校园,在曾经蒙受苦难的土地上安放平静的书桌,当是诸多工作中至为紧要的事项,应该着力去抓。不仅需要建设新校舍,地震后的学生还迫切需要科学的心理干预,学校也需要补充教师资源。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当孩子们能够安心坐在教室里大声朗读的时候,地震带来的伤痕将会慢慢平复,生机和信心也将在玉树的土地上延续。灾难总会过去,但在灾难中体会过的大爱无疆,却会在当地群众的心海里驻守。书声中不仅有温暖,更有迎接未来的力量。

地理位置

地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