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法则(翌年法则)

由网友(放肆温柔 ゆ)分享简介:翌年规则,回首日原战后六零年的交际政策,日原有1个很是抵牾以及有纪律的征象,本日原1方面经由过程不停报歉以及检讨,踊跃起劲地取亚洲列国息争。注释回首日原战后六零年的交际政策,日原有1个很是抵牾以及有纪律的征象,本日原1方面经由过程不停报歉以及检讨,踊跃起劲地取亚洲列国息争;但另外一方面,日原海内政事中又涌动着1股弱烈的平易近族主义以及守旧主义...

翌年法则,回顾日本战后60年的外交政策,日本有一个非常矛盾和有规律的现象,即日本一方面通过不断道歉和反省,积极努力地与亚洲各国和解。

正文

回顾日本战后60年的外交政策,日本有一个非常矛盾和有规律的现象,即日本一方面通过不断道歉和反省,积极努力地与亚洲各国和解;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政治中又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若宫启文先生在其着作《和解与民族主义》中发现并提出了这一现象,并将其生动地命名为“翌年法则”。

表现

比如,1965年韩日之间在日本对历史作了反省以后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但日本随即在第二年即1966年建立具有天皇色彩的“建国纪念日”;中日之间在1978年建交后,日本同样在翌年制定《年号法》;1984年韩国总统全斗焕访日,昭和天皇对过去表示“遗憾”,中曾根康弘首相在翌年8·15参拜靖国神社;1995年村山首相发表8·15谈话,表示道歉,翌年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相继发表“联合宣言”,翌年日本制定《国旗法》;2001年小泉首相在8·13参拜靖国神社(以后每年参拜),翌年小泉首相访问朝鲜,发表“平壤宣言”,绑架问题浮出水面。不难发现,这些截然相反而又有着重要意义的事件都是发生在第二年。

原因

日本这种对外政策的不持续及“变脸”之快既令外人看不透,也捉摸不定。但追本溯源,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战后没有对侵略历史作出全面彻底的反省,因此形成了一种多面、复杂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与此同时,战后日本的民主政治体制又为“翌年法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国政治制度中频繁的领导权更替和政府发动数年一轮的选举,又迫使领导人只能看短期的未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