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镇(江苏省昆山市下辖镇)

由网友(一生轻佻)分享简介:千灯镇,隶属于姑苏市昆山市,地处昆山南部,东依上海青浦,截至二零二三年二月区域面积七八.五平方私里,下辖一六个村、九个社区,常住人嘴二二万,二零二二年,实现地域出产总值二七三.九亿元。[一]曾进选“二零一八年度天下综合真力千弱镇”。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领有二所中教、五所小教、一零所幼儿园、一野2甲病院。[一]千灯镇的游览...

千灯镇,隶属于苏州市昆山市,地处昆山南部,东依上海青浦,截至2023年2月区域面积78.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9个社区,常住人口22万,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9亿元。[1]曾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截至2023年3月拥有2所中学、5所小学、10所幼儿园、1家二甲医院。[1]

千灯镇的旅游景点有顾炎武故居、亭林墓、秦峰塔等。[1]

中文名称

千灯镇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9个社区、24个行政村

邮政区码

215300

人口

约20万人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

火车站

昆山站、昆山南站

政府驻地

千灯集镇

别名

千墩

所属地区

江苏省昆山市

电话区号

0512

面积

84平方公里

方言

吴语昆山话

著名景点

秦峰塔、古戏台、顾坚纪念馆、大唐生态园

车牌代码

苏E

地理位置

昆山市南15公里

基本简介

大唐村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下辖村

据《千灯在线》网站记载,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素有“金千灯”之美称。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她美丽、富饶、古老而充满生机,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没想到千灯更小。说通俗点,就是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没有什么东西好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吃。”假如这是你游千灯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游客,只能说你没雅兴。

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难让游客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游千灯古镇应该去寻千灯的文化。

千灯历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顾炎武、顾坚等,古迹有:秦峰塔、古戏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铺有:聚珍堂、雅玩阁等;顾炎武作为封建时代的伟大学者,他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世的进步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雅玩阁是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内有一师傅叫雅风,是一个正直的江湖艺人。店主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

千灯类似的文游之地还人很多,绝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体会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独具的千灯。

为进一步保护古镇和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千灯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先后聘请了东南大学等编制了《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整治规划》、《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千灯古镇石板街修复详规》、《千灯镇旅游发展规划》和《千灯古镇旅游策划》,明确了文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和构建以古镇为龙头的旅游大格局的发展目标。

2002年以来,千灯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修缮了以顾炎武顾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点,主要包括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余氏典当行、李宅千灯馆等一批传统建筑的抢救修缮,延福寺大雄宝殿、南山门、偏殿和僧舍的重建,香花桥、凝熏桥、恒升桥、沅渡泾桥等的翻建重建,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的新建,千灯浦驳岸的整修加固等。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形成了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千灯古镇走“景点以文化为内涵、文化以景点为载体”的特色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以水乡古镇风貌为背景、以历史文化展示为特色,集寻贤访古、水乡观光、古镇揽胜为一体的旅游格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地理位置

千灯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昆山市,

镇名由来

有关“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有的说:“原来这里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有的说:“原来这里长有茜草,所以称‘茜墩’”;更有的说:“原来这里灯多,所以称‘千灯’”。

其实,千灯的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城东南36里,三甲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为该地土墩上长满了一种草:“根可以做红色染料,也可以做药材,这种草称‘茜草’。”所以,在那时把“千墩”易名为“茜墩”。“茜墩”这个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后。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一九六六年四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为“千灯”至今。

可是,当进入新世纪,千灯这个江南古镇在开发旅游可谓“四面楚歌”:远的有乌镇、西塘,近的有周庄、锦溪、甪直、同里……在江南,水乡古镇灿若群星,它们纷纷打响了“水乡游”的品牌,作为旅游刚刚起步的千灯,如何在群星包围中实现“突围”呢?

聪明的千灯人,在旅游开发上,以灯为灯,千灯,千灯——灯必不可少。为此,今天的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准备收集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灯,将相思廊和千灯浦两岸用灯点缀,在三里石板街上悬挂各色彩灯。到时候的千灯,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塔上有灯……在古镇区勾勒千百盏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红火场景……那时,游客们日游周庄,夜游千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届时,真是名符其实的“千灯”了。

历史沿革

从少卿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地属娄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地属娄县。西汉王莽时,娄县一度改称娄治。东汉建武(25-55年)时,复名娄县。梁天监六年(507),娄县改置信义县,地属信义。大同二年(536年),信义县分置昆山县,地属昆山。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地属昆山县川乡、全吴乡,沿至清末。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茜墩乡,直属昆山县。民国17年(1928年),茜墩乡核定为二等乡,仍属昆山县。次年,县下设区,茜墩乡改为茜墩镇,属第四区。民国27年11月,撤销区制,茜墩镇复为茜墩乡,直属昆山县。民国30年5月,茜墩乡复为茜墩镇,属县第四区。民国31年底,茜墩镇改属县第八区。民国34年9月,茜墩镇复属县第四区。同年12月,第四区改称茜墩区。民国36年2月,撤茜墩区,茜墩镇属杨湘区。9月,茜墩镇改茜墩乡。12月,撤杨湘区,茜墩乡为甲等乡,直属昆山县。民国38年初,县下设督导区,茜墩乡属第五督导区。1949年5月12日,茜墩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权。设茜墩区,原茜墩乡属茜墩区。1950年,改划乡镇,建茜墩镇,属茜墩区。1956年12月前,撤区并乡,分建茜墩镇、茜墩乡,均直属昆山县。1958年4月,茜墩镇并入茜墩乡。10月,实行政、社合一,茜墩乡改建为茜墩人民公社,属昆山县。1963年5月,析茜墩公社置茜墩镇,为县属镇。1966年4月,茜墩更名为千灯。983年3月,实行镇管村体制,千灯公社并入千灯镇,仍属昆山县。1989年9月,昆山撤县设市,千灯镇仍属昆山市。2003年12月,撤千灯镇、石浦镇建制,合并成立千灯镇,镇政府设在千灯集镇。2004年3月,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由千灯镇托管。

景点介绍

昆山南三十里处的高墩为第一千个墩,所以称“千墩”。这里曾有吴越争霸烽火台,建于秦始皇南巡过的胜迹-秦望山上。镇上保留着堪称“中国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绵延长达2公里,“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古镇千灯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古镇白墙黑瓦,昆韵盎然。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及、顾坚纪念馆。秦峰塔塔下有延福禅寺、玉佛殿。玉佛殿中躺着一尊来自缅甸的世界第一大玉卧佛,被载入吉尼斯纪录大全。景区还有三桥邀月、少卿苑、大唐生态园等景点。此外,千灯还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江南丝竹的创始人-陶渊明的第九代裔孙陶岘就诞生于此。顾坚纪念馆里,有时也会有江南丝竹表演。亭林公园始创于1906年,初名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明清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更名为“亭林公园”。亭林公园大门以牌楼、造壁、新大门等构成建筑群,园内自然景色秀丽、松柏成荫、奇花异卉集聚。园中有一座明清式的仿古建筑,是昆曲博物馆。在马鞍山南半山腰处的龙泉池,白、青、黄三个龙头喷出水柱,直泻水池,气势壮观。此外,迎华亭、翠微阁古朴幽雅,别具风格,还有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山后的遂园经梅花墩奇石筑岸,曲折回旋。历史悠久亭林公园,还名胜古迹众多,以“玉峰山”为代表,玉峰山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真山似假山”之美称。顾园,占地30亩,位于顾炎武故居西南侧,与顾炎武墓地(故居祠堂及墓)相通。是依史恢复修建的融湖光水色、历史人文为一体、具有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游览区。顾园内曲水环绕,环水有致用阁、思宜园、颂桔轩、“归奇顾怪”(二石斋)、秀石虬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阁、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个景点,各景点以诗文、字画、语录、塑像等形式寓意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丹桂苑位于昆山市南港镇境内的苏虹机场公路旁,邻近国际著名的“水乡周庄”及“新加坡工业园区”,周围有四个著名的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丹桂苑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由香港丹桂企业集团与昆山华建发展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是一家集游览度假与大型苗木花卉生产科研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现主要景点有:银杏广场、玫瑰园、兰花馆、荷花池、罗汉庄等。石板街与尚书浦平行,南北贯通,并连接支路成百脚状,全长三华里,其主干道长800米,由2072块条形花岗石板铺成。古街狭窄,屋檐相对,成一线天,两侧小楼相依,隔街携手授碗,成为古镇的特有风貌。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遂形成今天纵横交错、贯穿古镇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临河,且与每家每户的下水道及河滩相沟通,从河滩驳岸边泄水入河,是优良的排水系统,即使倾盆大雨也排泄畅通,雨停水干,从不积水。[2]

顾坚纪念馆

顾坚(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元将扩廓帖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与当时文人顾德辉、杨维祯、倪元镇等相友善。著有《陶真野集》10卷、《风月散人乐府》8卷,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因其"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顾为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秦望山

此山为千灯悠久历史的见证。吴寿梦时(公元前585年-前561年)海寇经常来骚扰,就在千灯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楼。“秦柱山高不过二寻(注:古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广不满一亩的土堆”。屯兵守卫,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

少卿苑

位于千灯浦东,镇区少卿路之北,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有“中国土建筑金字塔”之称,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明永乐年间疏浚千墩浦,淤泥堆于汶浦阳山。为纪念浚浦有功的太常寺少卿袁复,命名为少卿山。由于镇民长期造屋取泥,1958年、1977年、1983年、1984年连续取泥或因修建公路开墩取泥,使山仅存三分之一。取泥及开挖时发现大批石刀、石斧、墓葬玉器19件及数件陶器,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2002年,为保护文物,在山上植树护土,并在四周栽绿种花,进行环境改造,建成公园。

石板街

千灯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让古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石板街所用之条石有一美丽名称“胭脂红”,现已无法考证“胭脂红”石产自何地,但条石的美丽永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石板街所用条石均宽50公分,均长2米以内,稳固而耐用,修理替换又很方便,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美观性良性结合的典范。

古街狭窄,屋檐相对,成一线天,两侧小楼相依,隔街携手授碗,成为古镇的特有风貌。

延福禅寺

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因年老无嗣,

余氏典当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据载,余氏的祖先余爱山于明代万历年间自安徽休宁县迁来昆山千墩吴家桥开店经商,余氏具经营敛财头脑,收入颇丰。古时里人称“吴家桥”为玉溪,并称余氏为“玉溪余氏”。

“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第一进东为店铺,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曾经是千墩镇上“南顾、中余、北叶”显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辈出的礼仪之家、书香门第。余爱山的第三代传人余国柱,于顺治丁亥年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顺治丙戌年,余国柱和他的侄子余震元同入“科校场”考场,同登一榜,乡里传为佳话。

顾炎武故居

历史沿革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

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

一九八四年,江苏省文管会设计并拨款,由昆山市文管会修复该墓及祠堂。

一九九七年,昆山市政府拨款修复顾炎武故居,充分利用顾炎武旧居的方砖地、门头、水井和花岗岩坊柱等建筑,修缮了门厅、轿厅和正厅。2000年,顾炎武故居分别被昆山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千灯镇人民政府聘请东南大学编制了《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并投入巨资对故居、祠堂和墓再次进行全面修缮,先后恢复了240平方米的住宅楼、120平方米的读书楼、100平方米的水墙门、150平方米的膳房,建设了占地30亩、具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的顾园。顾炎武故居占地60亩,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

修复、改造后的顾炎武故居,贻安堂等厅堂、院落修葺一新,桌椅家什按清代风貌而设,古树参天蔽日,古朴典雅之风扑面而来。

与顾炎武故居一墙之隔的顾园则别有洞天,致用阁、颂橘轩、秀石虬松庄等十个景点建设已经竣工,园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奇树怪石碧水环绕。顾炎武的有关史料、诗文、画像等也将布置于此。顾园一旁,还有顾炎武之墓。[3]

结构与布局:

经过修缮后的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秦峰塔

·三桥邀月

·千灯大唐生态园

千灯的古河埠约有二百多个。它的构筑真可谓千姿百态。镇市中心有宽大的公有码头,专供大船装卸货物。除此以外,还有特色河埠和大量的独家河滩。有的缩在石驳岸内呈凹式河滩,有的设在楼下,在石框内装木栅门或水榭门封闭。这些河埠,与古镇的贸易和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是千年古镇繁荣昌盛的见证。

秦峰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系砖木结构,原分7级,高38.7米。秦峰塔俨然已经成为千灯镇的镇标,还未进镇,老远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云天。因塔身修长,故又有“美人塔”之誉。

在秦峰塔下的玉佛殿中,躺着一尊来自缅甸的号称世界第一大的玉卧佛。这尊玉卧佛长8.9米,高2.45米,重约有30吨,镶嵌有1500多颗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莲花座和衣纹用纯金镏金而成,整座佛像显得华贵端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座玉卧佛由于体积空前巨大,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玉卧佛候选世界纪录。

千灯由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居——顾氏南宅“贻安堂”。南宅现存五进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砖刻门楼十分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千灯的名门大户有“南顾、中余、北叶”之说,“立三堂”就是余氏的家宅。余宅的建筑特色为前典当、后住宅。现保存双排四进。其中“立三堂”是前后三进六座楼房,相互穿通,呈“亚”字形走马楼,为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

既然叫作“千灯”,自然与灯离不开干系。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将相思长廊和千灯铺用灯来点缀,在三里石板街悬挂各色花灯,在古镇区勾勒出千灯齐明,万家灯火的场景。

三桥邀月

三桥是千灯水乡桥文化的精华和缩影。跨过三桥,就跨进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千灯古镇。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秦峰塔

梁天监二年(503年),延福禅寺僧从义,在千灯浦西、延福禅寺南、千灯镇的中心,募建七级秦柱峰(现名秦峰塔),明洪武年间重修。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横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顶刹系铁铸,高二丈一尺(合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下系铜铃,阵风吹过,铜呤叮当,煞是令人心旷神怡。塔内各层用扶梯连接,每层都用楠木作为底板,可直上顶层,旧时顶层设有茶室,各层外围装有木栏杆,可远眺四方景色,清代方豪思有诗云:“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明末塔坍。清,径山僧嵩堂募捐重修,恢复原状。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风吹折秦峰塔顶,折页上铸有万历铸钱数枚犹未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见云募修,至四层,资尽而止。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秦峰塔的各层搁板、扶梯、四周栏杆均付之一炬(现尚存顶层搁)。至此,不能拾层而上,游人只能望塔兴叹。1962年、1963年进行“封角护塔身”保护性维修。1978年,进行“围墙”护塔维修,1989年,进行加固塔刹、更换避雷针等维修。1994年,大修,恢复宋代风貌,游人又可登塔远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牟尼涅槃像

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缅甸发现,历经三年艰苦开采,始现于世。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据玉材的天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由德纯艺高的工匠历两年时间精工雕成。玉佛精美华贵,庄严殊胜,玉清底白。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体型比例均确,栩栩如生而自有灵气。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如白色、红色、蓝色分别由白海螺、红珊瑚,绿松石研磨制成。玉佛2004年10月被纳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弥足珍贵。

特色食品

同丰牌色拉油

·千灯羊肉

·九里香雪菜

·保健姜汁

·油煎虾花饼

·田螺肉炒蛋

·老米酒

·阳澄湖大闸蟹

·千灯古镇的燠鸭店

传统小吃

·芝麻糖

·油氽考古

·油煎虾花饼

·腌酱瓜

·熏青豆

·香糍团

·田螺肉炒蛋

·青团子

·年糕

·螺蛳佳肴

·老米酒

·海棠糕

·垫榫糕

·糍饭糕

·重阳糕

·千灯肉粽

农产品

·香妃茄子

·圣女番茄

·迷你小南瓜

·美人指葡萄

·礼品西瓜

·黄芯大白菜

·丰香草莓

·东方明月甜瓜

·翠冠梨

·玻璃生菜

千灯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种植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出一整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其所生产的生态农产品质量好、品种多、营养丰富,受到广泛欢迎。千灯镇有农产品基地2个,占地200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8000多亩。其中昆山大唐农业生态基地占地面积630亩,引进瓜果类、叶菜类、茄果类新品种20多个,产品种植环境周边无污染,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技术条件》,生产的农产品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基地环境的主要指标水、土已通过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检测。昆山市绿苑农副产品基地占地面积1300亩,设施农业达到60%以上,其中智能大棚8000平方米,连栋、钢管大棚500亩,并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紧密,科研和技术力量雄厚。引进生产品种40多个,年产量3000余吨,产值1000多万元。已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基地生产的12个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申报西瓜、大白菜、生菜、芹菜、茄子、萝卜、番茄、南瓜8只绿色食品,已经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二大生态基地共引进、试验新品种60多个,其中礼品型西甜瓜8个:早春红玉、拿比特、黑美人、小兰、甜瓜6个,西薄洛托和古拉巴、东方蜜1、2号,网纹甜瓜明珠2号,其它如台湾大青枣2个新品,食用仙人掌、洋参菜,翠冠梨、乌克兰大樱桃和蔬菜新品,如苋菜、系列生菜、樱桃番茄、荷兰黄瓜、彩椒、杭椒、芦蒿、芦笋等共计60个名特优新品种。新品种示范10个,新品种推广8个,重点以西甜瓜为主,新技术引进5项,示范4项。基地通过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形成3000亩的西甜瓜生产基地,带动农户300多户,其中:“西甜瓜协会”150户会员,“雪菜协会”会员102户,种植雪菜面积1000亩。二大生态基地共承担农业科技项目13只,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只,苏州市级项目4只,昆山市级项目10只。

气候交通

千灯镇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85.9小时,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0℃(2003年8月1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11.7℃(1977年1月31日)。千灯镇交通便捷。北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虹机场路东西向贯穿全镇,与苏州和上海虹桥机场直接相通。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95公里。苏沪高速公路在千灯境内有2个互通,建成后,到上海虹桥机场、苏州市中心只需15分钟。与昆山相连的有南北公路、黄浦江路、顺陈路三条主干道。水路方面,吴淞江、尚书浦呈十字形贯穿全镇,吴淞江为5级航道,通航能力300吨,尚书浦为8级航道,通航能力30吨。距离上海港60公里,太仓港50公里,张家港100公里。

环境整治

通过收购、置换、搬迁等方式,累计用于动迁资金达1000多万元,先后拆除古镇内70、80年代现代建筑约一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00多户,拆迁居民住宅7000多平方米。为使古镇区内建筑风貌更趋于协调,对千灯老饭店、千灯供销社的建筑立面进行了仿古包装,并启动了石板街沿街建筑修缮工程。此外还先后拆建了古镇区种福桥、凝熏桥和恒升桥等古桥,建成了长600米的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并对沿千灯浦部分损坏驳岸用旧石材进行了整修加固,对流经古镇区的蒋泾湾等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古镇历史风貌逐步展现。深化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千灯古镇的魅力不仅来自古朴的水乡风貌,更来自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始终立足于弘扬自身文化特色,坚持把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展示作为保护开发的重要内容。在建筑修缮、景点建设、风貌整治和展馆布置中尽可能突出对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的追求,努力做到在保护中传承文化、在开发弘扬文化,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景点。以顾炎武主要思想和经历为脉建设的顾园、以昆曲鼻祖顾坚为主题兼表现中国戏曲发展史的顾坚纪念馆、以展现典当文化和江南明清建筑为内容余氏典当行、以展示宗教文化为主题的秦峰塔园及以灯文化历史展示为主题的李宅千灯馆已成为体现千灯古镇深厚文化积淀的新景观。

旅游须知

景区开放时间:8:00—16:30门票门市价:60元苏州各大旅行社报名:50元

交通路线

公共交通:

A、昆山火车站乘107、2路到汽车站,转往千灯的中巴前往。(可以选择昆山→青浦、昆山→淀山湖、昆山→石浦)。

B、从青浦乘坐公交车至千灯镇。

自驾指南:

一、上海方向:

A、沪宁高速转A30往沪杭高速方向,2公里左右,在白鹤出口下,在外青松公路右转,向千灯镇方向。全程约60公里左右,过路费约40元;

B、沪宁高速昆山出口处下,转向长江南路(向南),在机场路口,向左转,约5分钟到千灯镇;

C、沪青平公路向青浦方向,约二十公里右转往北青公路,约5分钟进入机场路,到千灯镇;

D、沿312国道至昆山顺承路往南10分钟,至机场路往西5分钟,到千灯镇。

二、杭州南京方向

A、沪宁高速至昆山出口处下,转向长江南路(向南),在机场路口向左转往东,5分钟到千灯镇;

B、苏沪高速约15分钟到千灯出口,转入机场路,沿机场路5分钟到千灯镇;

C、沿312国道至昆山长江路口往南,在机场路口向左转往东,5分钟到千灯镇;

D、从苏州沿机场路一直往东,约30分钟到千灯镇。

由A20转上沪宁高速,昆山太仓出口出来,前行200米左右,向右转上一座立交桥,顺着道路开10多分钟,可看到路边竖着一块大广告牌,写着“历史文化名镇千灯”的字样。接着车拐上广告牌所在的路再往前开五六分钟,可看见道路左边有“千灯-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的横幅,道路右边的岔路开进去有个牌楼,牌楼里面就是千灯古镇所在地。

苏州古镇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

周庄水乡

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木渎古镇

木渎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

甪直古镇

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乡镇排名

2016年06月25日,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名单,千灯镇排名68。

2018年10月,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千灯镇排第56名。[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