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定后戏赠(唐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

由网友(人潮拥挤我该远离)分享简介:来由杜工部散做品文体5言律诗做品类型即事感念主题思城主题讽喻主题回隐主题典故主题无法写景写风写景喝酒做品赏析那尾诗名虽为“戏赠”,现实上杜甫的表情很伤心、愤激以及无法,寓讽于“戏”中。尾联“没有做河西尉,苦楚为折腰。”写没有作河西尉的缘故原由:县尉看待官少要逢迎巴结,看待黎民则要鞭挨逼榨,而且有时辰自身也不免要遭到鞭挞之宠。颔联...

出处

杜工部集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思乡

主题

讽喻

主题

归隐

主题

典故

主题

无奈

写景

写风

写景

饮酒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虽为“戏赠”,实际上杜甫的心情很伤心、愤懑和无奈,寓讽于“戏”中。

七言律诗中 平仄仄平仄仄平 符合格律要求吗

首联“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写不做河西尉的原因:县尉对待官长要巴结逢迎,对待百姓则要鞭打逼榨,并且有时候自身也难免要受到鞭笞之辱。

颔联“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写诗人任右卫卒胄曹比县尉至少要自由一些。诗人并不是贪图个人的逍遥,而是一句牢骚、反讽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后两联“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说明了诗人任率府的原因:有俸禄可以买酒,在当今圣明的朝廷的托庇下可以纵饮狂歌,无所顾忌。这里其实是牢骚语、语,也就是“戏语”,杜甫当官并不是为了那点俸禄,但这样的闲散微小官职,又怎能做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杜甫此时的家在奉先,因为这个官职的羁绊而不能回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3]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则此诗当作千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前后。[4][1]

作品评价

明·王嗣奭《杜臆》:若论得钱,则为尉颇不凄凉,其云“凄凉”者,为折腰且怕趋走,不如率府兵曹且得逍遥;“逍遥”与“凄凉”反。“向风飙”,知率府亦非所欲,为贫而仕,不得已也。不平之意,具有言外。“赠”字有误,当是“戏题”。[5]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官定后戏赠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 . 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上 . 长春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6-06 . 195-196 .[3] (唐)杜甫 . 杜甫诗集 插图本 增订版 . 南京 : 凤凰出版社 ,2013-07 . 45-46 .[4] 萧涤非 . 杜甫诗选注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51-52 .[5] 陈伯海主编;孙菊园,刘初棠副主编;陈伯海书系主编;朱易安,查清华副主编 . 唐诗汇评 增订本 三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11 . 1647-1648 .展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