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省属公办本科院校)

由网友(色混是命)分享简介:绵阴师范教院(MianyangTeachers’College),地处中国科技乡——4川省绵阴市,是4川省属整日制平凡原科院校,4川省收费师范熟定向造就规划低校,进选4川省卓著西席教诲造就规划。[八]黉舍前身是开办于一九四零年的4川绵阴黉舍,二零零二年经国度教诲部核准,绵阴师范教院由本绵阴师范高档博科黉舍以及绵阴教诲教院...

绵阳师范学院(MianyangTeachers’College),地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8]

省内排名第三的师范院校 绵阳师范学院介绍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绵阳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995人。[8]

中文名

绵阳师范学院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弘毅

别名

绵阳师院、绵师(MYTC)

创立时间

1940年

机构类型

师范类

机构属性

省属普通高校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本科专业

52个

硕士点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

院系设置

信息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16个

外文名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高新校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仙人路一段30号(游仙校区)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南街48号(丰谷校区)

院校代码

10639

知名校友

陈华富

占地面积

约2000亩

现任领导

王海滨(党委书记)

所属地区

四川省绵阳市

办学性质

公立

校歌

《绵阳师范学院校歌》

学生人数

19000人

学院特色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2011年)、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2022年)、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

历史沿革

绵阳师范学院北校区大门

前身溯源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在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高师班的基础上,成立省属的“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设文、理两科,师资从四川省内中等学校中抽调,校址涪城区石塘乡。

1958年8月,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毕业后,成立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遂宁工学院、绵阳教育干部学校等合并,成立绵阳大学。

1959年7月,调整为绵阳专科学校,设工、农、医三科,迁址遂宁城关裕丰正街。其后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将有关专业分别合并于重庆大学和泸州化工专科学校,留下的工科机械专业在1960年迁至绵阳工业交通技术学校。

1961年至1962年停办和撤销绵阳工业交通技术学校及绵阳专科学校(学校位于遂宁)同时,由于培训中学师资的需要,在绵阳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调去绵阳工业专科学校的部分人员和图书仪器。

1966年后,一度停止招生。

1971年,恢复中学教师进修和训练中学行政领导干部工作。

1977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的高师班学生。

锦阳师范学院

1978年12月,在高师班的基础上建立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师班学生全部转为师范专科学生,原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一分为二。

1979年秋(《中国高等学校简介》显示为1978年6月),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迁址绵阳市东郊新址办学,增设英语科,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仍留遂宁县,改为绵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8年,获国家教委嘉奖。

199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绵阳教育学院

1、两所前身

校园风景

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

民国24年(1935年)秋,合并十三区内各女中校班成立绵阳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民国26年(1937年)2月,改为十三区联立女初中;民国29年(1940年),在联立初级女子中学丰谷分校的校址上成立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其时县立女中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范科两个班的学生一并归附绵阳示范学校,其后又兴建起绵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同年8月,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称四川省立绵阳师范学校,校址原在绵阳县城之内,招收两个班,其中师一班为男生、师二班为女生。

抗日战争期间,师生疏散至县属丰谷镇。

1950年,军管会派军代表接管学校,定名为“川西区立绵阳师范学校”,并将绵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入。

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

1970年,与东风学校(今丰谷中学)合并,改名为东风五七战校。

1971年,与东风学校分开办学,恢复招生,并恢复原校名,除普通师范外,成立了两年数理、文史和3年制英语班,为绵阳等县市培养初中师资。

1984年开办体育、音乐、美术等班级培养专业师资。

1993年,经省检达标。

1994年,接受国家教委中师标准化建设检查验收,被认定为“全国办得好的几所乡村师范之一”。

绵阳教育学院

1986年,绵阳市中学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校园风景

1993年11月,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

1996年11月,绵阳教育学院正式挂牌。

2、合并建校

2000年3月,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绵阳教育学院,成立“四川省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小教大专部”。

合并发展

2002年3月,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学校,合并后校名定为绵阳师范学院,同时撤销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绵阳教育学院的建制。

2006年5月,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7年10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1年10月,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020年7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同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12月,绵阳师范学院被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2022年4月,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9]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8]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历史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旅游管理
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审计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
展开表格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995人,外聘教师240人,专任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473人;博士247人、硕士499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师德楷模1名;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专家等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专家20人次,市厅级称号专家5人,省级高水平科研团队2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8]

全国优秀教师:慕军鹏

学科体系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团队2个、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8]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学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绵阳师范学院)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省级应用示范专业:园林、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物联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化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音乐学

省级“卓越计划”项目:校地联合培养适合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实践、基于“三位一体”模式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基于卓越化学教师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卓越中学音乐教师、基于“U-G-S”合作平台的县域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改革项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园林(卓越农林人才)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概论等

省级精品课程:生态学、大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热学、高级英语、素描、保护生物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财务管理、普通逻辑学、世界近代史、现代汉语、无机化学、数学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声乐、史学概论、高等代数、生物制药工艺学、西方经济学、药用植物学

省级应用示范课程:心理测量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及实验、教育心理学、精细化工、化工原理、咨询心理学、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

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自然教育、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平台开发)、财务管理与创新创业实战演练等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分子生物学、地理教学论、高等代数I、教育学、体育教学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创造学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人居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电商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是环境工程。

学生成绩

截至2021年12月,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800余项。2020年,学校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1075人次,其中,获四川省省级学科竞赛项目获奖人数826名,获奖项目390项。在四川省师范生2020年教学能力大赛中,学校有参赛选手17人有16人获奖,其中,获得省一等奖5人,获得省二等奖2人,获得省三等奖9人。[8]

教学成果

2021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现代转换的路径与策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地方师范院校专业分类建设的改革实践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全程、协同、共享: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主两类五场”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展开表格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大门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市级重点科研基地8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4个。[8]

省级重点实验室: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生猪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安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生物多样性监测分析实验室、川西北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森林与草原防灾减灾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团队、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

市级重点科研基地:四川绵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绵阳异常心理与行为矫治研究中心、四川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效能建设研究中心、四川绵阳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新时代党建创新研究中心、绵阳国防科技工业史研究中心、四川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

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青少年创新教育普及基地、四川乡村振兴暨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传统武术与康养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0个,自建数据库10个、纸质图书179.05万册、电子期刊88.46万册,学位论文922.13万册,音视频250098.98小时。[8]

学术刊物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名《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7年更改为月刊。《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4、6、7、9、10、12期)主要设有专家视域、李白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县域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语言文字、政治学、民族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献学、艺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等栏目。《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8、11期)刊发内容包括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四川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绵阳市平武县、三台县,阿坝州壤塘县,凉山州布拖县、盐源县、木里县等脱贫攻坚,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学校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8]

科研成就

2020年5月学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2019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转化金额1.5万元。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5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5项,到账科研经费4420.59万元,新增立项横向项目151项,牵头实施了雪宝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等重大课题。[8]

知名校友

教育界

陈华富唐年胜汪明义孙华
黎加厚邓平刘云生贾波
冯志全何江明任明刘东
王学义杨江源欧阳明-

商界

展开表格

获奖荣誉

2020年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学校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题写校名的圆形徽标,徽章为题写校名的长方形证章。主要图案为橙黄色构成的飞翔的鸟儿。

校旗

学校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8]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弘毅”

磨家校区图书馆全景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

私,谓之厚德。《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博学,《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要广泛地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弘”,宽广;“毅”,坚毅、刚毅。“弘毅”,寓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毅力,意志坚强,勇于拼搏,心理素质过硬,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校歌

《绵阳师范学院校歌》

参考资料

1.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沿革(引用日期:2019-12-27)

2.绵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引用日期:2019-12-27)

3.绵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引用日期:2019-12-27)

4.绵阳师范学院学校文化(引用日期:2019-12-27)

5.现任领导-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引用日期:2020-7-3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