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由网友(随性如我)分享简介:广东鹤山丛林熟态体系国度家内科教观测研究站,位于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马山中国科教院鹤山丘陵综合实验站,是中国科教院对于外开搁站以及中国熟态体系研究收集的重心站。注释广东鹤山丛林熟态体系国度家内科教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科教院华南动物研究所主管的家外定位站;而且,是中国科教院对于外开搁站以及中国熟态体系研究收集的重心站。其位于广东省中部...

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马山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点站。

正文

昆明植物所获批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主管的野外定位站;并且,是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点站。其位于广东省中部的鹤山市,距广州市80公里。地址: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马山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

1984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应用小良热带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9年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广东鹤山市筹建丘陵综合试验站,并与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南亚热带丘陵荒坡改造利用研究。旨在创建一个生态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样板,以及研究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的规律。计划以鹤山试验站为基点,以小良站和鼎湖山站为对照点,开展不同地带、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比较研究,进一步把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优化人工生态系统组建的研究工作推向纵深发展,把鹤山站建成为热带、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中心。

试验站所在地属南亚热带粤中丘陵地区。东经112°54′,北纬22°41′。年均温21.7℃,太阳辐射为104.080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蒸发量1600毫米,年平均≥10 ℃的有效积温为7597.2℃。该地区历史上为森林地带,顶极群落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不断增长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瘠瘦和水源枯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地区植被除部分地方为人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疏林外,绝大部分的丘陵为亚热带荒草坡。丘陵地的土壤为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其有机质层的厚度,随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试验站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包括粤中、闽南和桂东南。

目标:建立一个野外试验基地,进行长期试验和监测;研究华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机理,探讨恢复方法和技术。同时,重建退化荒坡的植被和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

研究方向:

(1)生态恢复:研究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机理、过程;并研究其恢复技术和方法。

(2)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健康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