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由网友(孤独好喜欢我i)分享简介:付华,传授,天然地舆教硕士、泥土教专士。研究范畴为泥土发熟取情况教、人类熟态、古代农业取游览开垦。小我私家概述付华传授,天然地舆教硕士、泥土教专士。研究范畴为泥土发熟取情况教、人类熟态、古代农业取游览开垦。掌管以及到场的首要名目有教诲部专士点基金“北亚寒带黑浆化泥土的地球化教特性以及矿物教特征”、农业部“京郊地域科学兴村规划示...

付华,教授,自然地理学硕士、土壤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土壤发生与环境学、人类生态、现代农业与旅游开发。

个人概述

著名企业家曲中周先生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付华教授,自然地理学硕士、土壤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土壤发生与环境学、人类生态、现代农业与旅游开发。主持和参加的主要项目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学特性”、农业部“京郊地区科教兴村计划示范研究”、科技部“北京市密云水库周边地区生态优化经济发展”、国家社科基金“科教兴村示范村小康指标体系”、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现代农业地理的研究”和“京郊地区白杨树种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郊地区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策”、中国-欧盟项目“大城市城郊生态经济互动”等。在《土壤学报》《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已发表论文68篇,出版专著3部。

主要论文(著)有:

1 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化土壤的重矿物分析,《现代土壤科学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2 北亚热带江淮地区土壤演替与白浆化土壤的形成,水土保持研究,1994 第1卷第5期

3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形成机制,土壤学进展,1995 第23卷第1期

4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的成土环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第16卷第4期

5 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土铁锰结核的研究,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第4卷第2期

6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氧化铁的研究,科技通报,1995 第11卷第6期

7 长江中下游白浆化土壤的诊断特性和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1994,科学出版社

8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研究:Ⅰ资源的功能定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0(3)

9 盐化潮土脱盐过程中盐分离子的相关性及迁移分析,江苏农业科学,1994 第4期

10 一种高师院校地理学科功能的评估方法,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4 第4期

11 高校招聘博士毕业生的若干问题,高教研究,1995 第1-2期(专辑)

12 科教兴村的教育网络及其运作,《中国科教兴村理论与实践》 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13 大城市郊区科教兴村策略与模式选择 ── 以北京为例,《中国科教兴村理论与实践》 1995年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奖, 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14 大城市郊区科教兴村的条件与支撑体系 ──以北京为例,《中国科教兴村理论与实践》 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15 我国高等教育的圈层结构及其调控,《探索.开拓.进取》 1996 中国纺织工业大学出版社

16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科技通报 1996 第12卷第4期

17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粘化过程的主组元分析,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 第6卷第1期

18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矿物学性质,土壤学报,1997 ,34(3)

19 Strategy of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Metropolises Ecological Patterns of Quality in Rural Region of Metropolises in High Ecological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o-Japan Symposium ,Tokyo, 1997,November

20 Soil Subsurface Hydro- logical Properties and Patterns of Material Mobilization over Steep Slopes in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国 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6,昆明

21 进一步发挥郊区的功能与作用 《 北京日报》1996

22 在地理专科合并设置土壤与植物地理课程的实践与思考,高教研究1996,3-4期

23 北京山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7(4)

24 高师院校土壤植物地理课程体系的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第3期

25 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基本性质,土壤通报,1997,28(3)

26 北京市房山区区位优势:Ⅰ旅游资源功能分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27 基于INTERNET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7,9 28 北京山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2)

29 京郊山区资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国科教兴国的实践--全国科教兴国计划试点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0 《北京周边旅游图》的设计与编制 , 地图,1998,1

31 北京市房山区区位优势:Ⅱ山区经济的区域差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1)

32 北京郊区科教兴村的方向,《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3 科教兴村计划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4 关于北京市怀柔县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思考,《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5 发挥综合优势,探索教育直接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6 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地理,1998,18(1)

37 京郊村级旅游资源开发-以孙栅子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第19卷第2期

38 北京山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策略,科技通报,1998年,第14卷,第6期

39 老龄人口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9(4)

40 京郊怀柔县孙栅子村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9(4)

41 地理科学在广告产业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1)

42 冀中低平原盐渍土壤石膏新生体的研究,土壤通报1993,24卷5期,205-206

43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研究—Ⅱ“屋檐”式地貌的形成机制与调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20(4)

44 京郊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若干问题,《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5 京郊实施科教兴村应突出知识经济的特色,《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6 科教兴村计划小康示范村的建设目标与评估体系初探《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7 老龄人口生活微域环境的构成和优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

48 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2)

49 白浆土对作物的影响与改良,农村实用科技,2000年第6期,10

50 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与人口容量的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10卷第44期

51 北京山区人口容量与迁移对策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第4期42-46

52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研究—Ⅲ 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21(3)

53 京郊山区会议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2卷(3)

54 高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2卷(2)

55 北京昌平区大杨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2卷(1)

5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研究—Ⅳ 雾灵山森林群落的同期发生演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2(3)

57 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老年人口生存环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1卷(4)

58 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化土壤发生学特性,地理研究,2001,20(4) 431-438

59 建立京南城市连绵区的构思,城镇聚焦, 2001,5

60 江淮流域白浆化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特性研究,土壤学报, 2001,38(3)

61 京郊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图的编制,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4)

62 北京山区冰雪旅游资源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

63 Some coercion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Fu Hua, Wu Yanhua. In:

international adv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shop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261-262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2

64 关于观光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之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

65密云水库周边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跨世纪的软科学-北京软科学研究成果优秀选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6新疆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战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 67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恢复进程中的胁迫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

68 中关村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特点与规划建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傅桦,吴雁华,2003,24(1)

69 土地-哺育人类的母亲,1997,同心出版社

70 土地学导论,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

71北京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