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豹(猫科豹属动物)

由网友(亡海溺蓝终毁我凄)分享简介:美洲豹(Panthera onca),别号美洲虎,是糊口正在中南美洲的1种大型猫科豹属植物。它是现存第3大的猫科植物,体沉一零零⑴六零公斤,体少一一零⑴八零厘米,首少零.五-零.七五米,肩低零.七米,身上具备昭著大雀斑,喜茕居,首要糊口正在南美洲的寒带雨林以及稠树草本中。其被列进《世界天然掩护同盟》高危物种。中文教名美洲...

花豹猎豹美洲豹金钱豹,哪个才是真正的豹子 遇到豹子该怎么办

美洲豹(Panthera onca),别名美洲虎,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豹属动物。

它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100-160千克,体长110-180厘米,尾长0.5-0.75米,肩高0.7米,身上具有显著大斑点,喜独居,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中。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低危物种。

中文学名

美洲豹

拉丁学名

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

别称

美洲虎、獍

二名法

Panthera onc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分布区域

墨西哥至中美洲,南至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

食肉目

亚目

裂脚亚目

猫科

亚科

豹亚科

豹族

豹属

亚属

美洲豹亚属

美洲豹

亚种

9亚种

英文名

Jaguar

命名来源

人们认为“美洲豹”源自图皮语的“yaguara”一词,意思是“猎捕其他动物的野兽”。这个词很有可能是从亚马孙河周边的商贸语言图皮南巴语,演变为葡萄牙语单词“jaguar”,再走入英语世界的。西班牙语里,“美洲豹”被拼作yaguareté,词根eté的意思是“真”或“真实”。 “豹(panther)”源于古典拉丁语的“panthēra”,后者出自古希腊语的“pánthēr (πάνθηρ)”。希腊语里,pan-(πάν)意味着“所有”,thēr(θήρ)代表“猎物”,合起来意思是“捕杀所有动物的猎手”。古代东方最先用这个词代表一类野兽,词的使用轨迹很可能是印度最先用,最后转入波斯,再到希腊。 这个词在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里有个别名叫el tigre。16世纪的西班牙人在当地语里找不到哪个词来代表“美洲豹”这种比狮小、比花豹大的动物,也没在旧大陆见过它,于是叫它“虎”。这是因为他们通过罗马人的文字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文学,了解到这种动物的凶残。 “Onca”就是葡萄牙语里的“onça”,字母c原有的变音符因为印刷排字的关系消失了。英语中雪豹(拉丁名为Panthera uncia)被写成ounce,也是这个原因。英文中的“雪豹”源自拉丁语lyncea(“猞猁”的意思),字母l和定冠词缩合(意大利语是lonza,古法语拼作l'once)。

外形特征

美洲豹体重100-160千克,体长110-180厘米,[1]尾长0.5-0.75米,肩高0.7米。

美洲豹和豹外观花纹长得很像,但体型更像虎,尾巴较短,特别是眼窝内侧有肿瘤状突起为其主要的特征,这个肿瘤状突起是豹、虎和其他豹属动物所没有的。

美洲豹头的比例较大,脸较宽,前胸较粗,身体肥厚,肌肉丰满,四肢粗短。身上的花纹美丽,黑色圆形环圈较大,而且圆环中一般都有一个或数个黑色的斑点,由于是圆环而不是条纹,所以很容易与虎相区别,但它的圆环又与豹的较小而环内中空的环纹显著不同,细看时不难分辨。尾巴显著地短于豹尾,仅略长于身长的1/3。美洲豹在头上和四肢上的花斑为黑色的斑点,毛色同豹差不多,全身呈金黄色至橘黄色,但偶而也能见到极少数黑色或白色的变种。

物种分类

美洲豹和美洲第二大猫科动物美洲狮,往往是同域分布的(,即相关物种的领地交叠),两者也往往被合起来研究。美洲狮若同美洲豹同域分布,体型就比平常的小,也小过当地美洲豹。美洲豹倾向于猎捕更大的猎物,猎物往往超过22千克(49磅);美洲狮的猎物更小,通常在2、22千克(4.4、48.5磅),这也让美洲狮体型小了下来。这种情况对美洲狮来说可能具有优势。美洲狮的猎物生态位更宽,这涵盖了它捕食更小猎物的能力,这有可能让它在被人类改造的土地上生活时,比美洲豹更有优势。尽管两者都被界定为近危物种,但美洲狮目前分布广得多,其物种分类含以下几种:

中文名拉丁学名分布
1.亚利桑那亚种Panthera onca arizonensis美国境内的已灭绝,墨西哥可能还有
2.中美亚种Panthera onca centralis
3.金色亚种Panthera onca goldmani墨西哥、中美
4.赫尔南德斯亚种Panthera onca hernandesii墨西哥
5.指名亚种Panthera onca onca亚马逊热带雨林
6.潘塔纳亚种Panthera onca palustris巴西南部
7.巴拉圭亚种Panthera onca paraguensis
8.秘鲁亚种Panthera onca peruvianus
9.韦拉克鲁斯亚种Panthera oncaveracrucis

生活习性

美洲豹较喜欢栖于树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季节性泛滥的沼泽地区,及其附近的灌木丛和热带稀树草原,但总会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它们亦会广泛分布于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

行为特点

它们生活于多水之地,且跟虎一样,是喜欢游泳的猫科动物。美洲豹爱独行,是蛰伏突袭的掠食者,在选择猎物方面,它们完全是投机取巧的。它们是顶级掠食者和基石物种(keystone species),在平衡生态系统和调节猎物数量方面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活动规律美洲虎的生境复杂,以热带密林为主,逐渐扩展到灌丛、草原、半沙漠和多石的山区。单独行动,白天隐藏在林中休息,傍晚或夜间捕食鹿类、猴类、鸟类、鳄、蛇和鱼类,善于游泳、攀缘、奔跑和爬树。但由于圈养条件下活动范围的减小,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降低了自身的运动机能;人为的清洁笼舍,投喂食物的条件反射,削弱了动物捕食的能力;游人的喧哗,降低了对危险的敏感度,使美洲虎的活动行为规律表现与人的饲养管理活动相适应。这种与饲养管理相适应的生活规律,是长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美洲虎对人工驯养的一种适应性。这种适应对于美洲虎是一种野生的退化,打乱了美洲虎正常的生存规则。

领域性,可互相重叠,雄豹领域为雌豹二倍大,可能与多只雌豹重叠,活动范围大约二到三公里,最大可将近六十公里。会发出多种叫声,表达情绪。

食物食性

利齿亦有咬碎猎物头骨及龟壳的能力。 为南美洲食物链顶端,食物包括鱼、树懒、水豚、鹿、刺鼠、野猪、巨骨舌鱼、食蚁兽、猴类、淡水龟、鳄鱼等,偶尔也会捕食体型庞大的森蚺。

进化过程

美洲豹是进化的非常成功的动物,美洲豹的祖先是在距今约300万—1万年的更新世前期至中期时生存于亚洲的一种四肢细长的大型猫科动物,后来经白令海的陆桥分散到北美洲大陆各地,然后再进入南美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适应生存,其体形变小,四肢变短,成为美洲豹。

分布范围

中美洲: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拿马。

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智利、阿根廷。

从前,美洲豹只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直到20世纪中期,人们在美国西南部也发现了美洲豹的踪影,但主要因为人类的定居,使美洲豹失去了原来三分之二的牺息地。如今,它们生活在墨西哥以南直到阿根廷以北地区,其主要栖息地在亚马逊盆地。[2]

繁养方式

美洲豹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一般多在初春发情交配。雌兽一般每隔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0—110天,每胎产2—4仔。幼仔出生6周后便会随雌兽出外狩猎,一年半以后才离开雌兽,3—4岁性成熟,但要到5年左右才能完全长成。在幼仔尚未成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随时都会受到雌兽的严密保护和悉心指导。

对幼仔的教育是一个煞费苦心的过程,雌兽首先教它们经常洗澡,这样有助于它们习惯在水中活动,增强它们的能力和肌肉弹性。还要教会它们游泳并在水中站稳,让它们了解水下光线折射的现象。雌兽总是十分精心地注意着幼仔的发育情况,经常同它们做游戏,这样也能够帮助雌兽了解幼仔力量的增长和独立能力的提高等情况。当雌兽认为幼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便开始放手让它们自由活动了。美洲豹的寿命约为22年。

动物保护

美洲豹种群数量正在锐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这种动物列为近危物种,这意味着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导致这种态势的原因是:它们丢失了部分疆土,这包括:它们原先在北部的领地确确实实减少了,剩下的疆土也越来越支离破碎。20世纪60年代,美洲豹数量减少得特别显著,每年有15000多张美洲豹的皮被带出巴西与亚马逊盆地交织的地区;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出台后,毛皮贸易大幅减少。人们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作出预言后,展开细致工作,结果显示:该物种丢失了原先37%的疆域;另外18%的疆域状态不详。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美洲豹在剩余疆域,尤其是亚马逊盆地和周边的格兰查科以及潘塔纳尔湿地,长期生存的可能几率被认为高达70%。 美洲豹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美洲豹栖息地的森林被砍伐;与人类争夺食物,特别是在干旱和不毛之地争夺食物的频率增加[1][83];偷猎;北部疆域的飓风;还有农场主的行为。农场主往往在美洲豹捕杀家畜后杀死这种猫科动物。情况表明:美洲豹调整适应了猎物后,将牛作为自己一类主要食物。虽说为放牧清理土地的做法是该物种面前的一个问题,但当牛被首度引入南美洲时,美洲豹种群数可能攀升过,因为这种动物曾把牛群作为新猎物并从中获益。由于美洲豹贪恋家畜,农场主雇来全职猎手,捕杀它们[63]。 数十年来,毛皮贸易商一直很看重野生猫科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皮。从20世纪初开始,人类大量猎捕美洲豹,多度捕杀加上栖息地被毁导致美洲豹数量减少,也使得猎人和贸易商到了20世纪60年代,将重心逐渐转向更小的物种。二战末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和制度的欠缺,使得围绕美洲豹的皮所展开的国际贸易空前繁荣。尽管非法贸易与贩卖仍是个问题,但从1967年起,相关规定开始被加入各国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和美洲豹有关的国际贸易的报道也少了。交易数从1967年多达13000张皮,降至1969年的7000张皮;1976年以后,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一时期,美洲豹皮的最大出口国是巴西和巴拉圭,最大进口国是美国和德国。

濒危原因

美洲豹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森林砍伐和偷猎,没有树木遮盖的美洲豹如果被发现,会被立即击毙。农场主为了保护家畜也经常杀死美洲豹,当地人也经常和美洲豹争夺被捕获的猎物。从上世纪70年代起,猎取美洲豹皮毛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乌拉圭和委内瑞拉都禁止捕猎美洲豹,不过有问题的美洲豹允许被处理。

玻利维亚允许捕杀它们并作为奖品,美洲豹在厄瓜多尔和圭亚那没有受到任何保护。

其主要面临的威胁是栖息地范围的缩小。南美大多数国家都严格禁止捕猎美洲豹。全球美洲豹共有18000多只(野生美洲豹共有1.6万只)。

保护级别

CITES附录I

IUCN低危,接近受危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美洲豹被列入附录II。

保护措施

美洲豹为珍贵的观赏动物之一。在南美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尤其是托尔铁克人、玛亚人以及阿兰特克人等奉为美丽的天神,受到人们的敬畏,这对美洲豹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美洲的印地安人还总是把美洲豹描绘成能够在智慧上和争斗中战胜所有对手的动物,但是在与人的较量中它却总是处于劣势。

此外,巴西等国的政府也都已经建立了保护美洲豹的有关法律。

美洲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里,这表示,不得就它们或它们的任何部位展开各类国际贸易。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美国和委内瑞拉,猎捕美洲豹都是被禁止的。在巴西、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墨西哥和秘鲁,猎捕美洲豹都受到约束。玻利维亚仍允许战利品狩猎的进行;美洲豹在厄瓜多尔和圭亚那不受保护,在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生态保护单元

由于美洲豹的活动范围跨越18个国家,各国政策规定有差别,对该物种的保护是项复杂的工作。2000年,围绕美洲豹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即所谓“美洲豹生态保护单元”,被确立。这些面积广大的地区里居住着至少50头美洲豹。人们结合美洲豹及其猎物的情况,对各单元的大小、关联性、栖息地质量一一作出评估和衡量。这样,在36个地理区划确定了51个美洲豹生态保护单元,作为美洲豹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区;它们包括: 墨西哥的西马德雷山脉绵延经过墨西哥、伯利兹和危地马拉的塞尔瓦玛雅热带森林洪都拉斯、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境内湿润的乔克—达里安森林塞拉利昂德塔毛利帕斯山区委内瑞拉平原塞拉多以北和巴西境内的亚马逊盆地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近期研究强调,为了让这一物种延续下去,始终确保美洲豹基因库内的基因能进行良好的交换是很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美洲豹栖息地相互连接就很重要。为促成这件事,人们组建了一个名为“美洲豹巡游地”的新工程,将多个美洲豹经常出没的地区连接起来[86]。 1986年,伯利兹建起卡克斯康伯盆地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是世上首个美洲豹生态保护区。 由于人们很难进入该物种的许多领地,尤其是亚马逊中心地带,估算美洲豹数量存在难度。研究人员往往会把重心放在特定的生物区,站在物种层面做的分析也就很少了。1991年,人们估计有600至1000只美洲豹生活在伯利兹(,这也是总数最多的一年)。一年前,人们估计,墨西哥面积4000平方公里的卡拉克穆尔生物圈保护区内,生活着125至180只美洲豹;另有350只美洲豹生活在恰帕斯州。相邻的危地马拉玛雅生物圈保护区,面积15000平方公里;美洲豹数量可能在465至550只。2003和2004年的研究工作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测技术,发现重要性很高的潘塔纳尔地区,每100平方公里只有六到七头美洲豹,这和采用传统手段测出的10到11头的结果形成对比,表明被广泛使用的采样方式有可能造成对这种猫科动物数量的估测虚高。

设立保护区时

设立保护区时,周边地区往往是工作的焦点,因为美洲豹不可能把自己限定在某个保护区里不出去;种群规模扩大时,它们就更不可能把自己局限住。在让保护区有效提供保护的问题上,人类对保护区周边地区抱的态度,以及防止偷猎的法律法规的设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们为了估算特定区域内美洲豹种群的规模、跟踪个别美洲豹,广泛使用相机陷阱和野生动物跟踪遥测技术;在搜寻犬的协助下找到美洲豹的粪便,研究它们的健康和饮食情况也是可以的。目前保护工作的中心往往落在:教育农场主和促进生态旅游方面。美洲豹往往被界定为伞护种——它们的领土范围和栖息地要求涵盖了很广阔的领域;于是,它们如果得到保护,其他许多更小型物种的领土也就得到了保护。美洲豹这种能猎食的伞护种,从地形图上看,就像是“移动链接”。因此,生态保护组织清楚其他物种也将从中获益后,可以把重点放在为美洲豹提供能提供且相互关联的栖息地上。 人们正在开展生态旅游,让公众对美洲豹这类有魅力的动物产生兴趣,同时又能将创造的收入用作生态保护工作。在非洲做的评估已表明:生态旅游对非洲猫科动物的保护产生了帮助。和保护非洲大型猫科动物一样,人们对围绕美洲豹的生态旅游存在的一个主要担心在于,这一物种需要大片栖息地,因此如果采用生态旅游来帮助保护美洲豹的话,那就要考虑某些问题,比如:如何让目前的生态系统一直不受破坏,或者,如何让新的生态系统大到足以支持一个美洲豹种群在那里繁衍下去

中国保护措施

驻圣克鲁斯总领馆于2018年1月14日发布通知,提醒在圣克鲁斯中国公民切勿买卖、携带美洲豹牙等违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但确有个别人心存侥幸,不听劝告。2018年2月23日,圣克鲁斯省政府、警察和检察院对一家华人烤鸡店进行突击搜查,查获大量美洲豹牙制品等违禁品,涉事嫌疑人已被警方拘捕。此案受到玻利维亚政府及媒体的高度关注。驻圣克鲁斯总领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要求警方公正执法,媒体如实客观报道。侨界维权中心已协助涉事嫌疑人聘请律师和翻译。驻圣克鲁斯总领馆再次提醒在圣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严格遵守玻利维亚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不要以身试法,切勿从事美洲豹等违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交易,或携带相关物品出入境。2018年多名中国公民因携带美洲豹牙(俗称“虎牙”)出境被苏里南海关扣留,面临严重法律后果。美洲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包括苏里南在内的南美各国正严查猎杀、买卖、走私美洲豹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严厉打击非法进出口美洲豹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国驻苏里南使馆提醒在(赴)苏中国公民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勿心存侥幸,勿购买、携带美洲豹牙等野生动物制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