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都护府

由网友(赴一场深情)分享简介:安南都护府为唐代6个沉要的都护府之1,是唐代办理南部边陲地域的首要机构,属岭南谈。调露元年(六七九)以接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5管之1。治地点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这坡、靖西以及龙州、宁亮、防乡部门地域,西界正在越南红河白火之间。都护由接州刺史专任。至德2年(七五...

明朝在这里苦战二十年,一无所获,反而损失十多万军民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边疆地区的主要机构,属岭南道。调露元年(679)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改名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复名安南都护府。自天宝以后,南诏强大,云南南盘江以南地区渐为所有,开成、大中间即大致以今云南省界与安南都护府分界。

中文名

安南都护府

行政区类别

大都护府

政府驻地

交州宋平县

长官

安南都护

别名

镇南都护府

所属地区

唐朝岭南道

人口

99652(天宝年间)

设立时间

调露元年(679)

基本信息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调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位于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天宝以后,南诏强大,云南南盘江以南地区渐为所有,约在开成、会昌、大中间即大致以今云南省界与安南都护府分界。

咸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府治为南诏攻陷,未几收复;四年(863年)二月,再度被攻陷;六月,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今越南海防西北);七月复置都护府于行交州。

七年(866年),复克安南旧治,都护府移故地,并于都护府置静海军,重筑安南城,由节度使兼领都护。终唐一代不废。

五代时期静海军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后晋天福四年(南汉大有十二年,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历史沿革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征服南越,越是指当时长江下游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居民的泛称,因其种姓繁多,故称之为“百越”。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极大增地强了南岭区人民与中原的交流,始皇在百越之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

公元前209年,山东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因此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起义,四面楚歌的秦王朝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此时的南海郡正是兵强马的时候,郡尉为任嚣,看到秦朝庭无力南顾,便起了割据的野心,对于秦朝庭的征召,采取拖延观望的态度;对于其它起义军,则是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势。

但是,此时的任嚣,已经是病入膏肓之躯,而他自己的儿子们实在不成器,周围的心腹又没有堪当大任、可以委托之人,所以整天吁叹,总觉得如此良机,不能为我所用,心中实在不甘心;某日忽然想到旧时的部将——龙川县令赵佗,想想觉得还是他是个可托大任之材,便派人日夜赶赴偏远的龙川县,把他招来,然后驱散旁人,在病榻上向他面授机宜,之便后向全郡公开发下文书,文书指定赵佗为自己死后的继承人,并马上让他代理郡尉,行使尉权;同时严厉告诫其它部下及自己的儿子们,在自己去世后一定要拥立并听赵佗的指挥,不能另立山头,换成今日的话就是: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赵佗同志为首的郡中央周围,要团结,不要分裂。

公元前206年,任嚣去世,赵佗接任南海郡尉后,按照任嚣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锁了南岭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断绝与中原地区的一切联系,同时把郡内那些忠于秦朝庭的军政官员杀的杀,撤的撤,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在处理好自己郡内的问题后,便举兵向西,开始了为时数年的艰苦征战,在公元前204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于当年正式公开称王,并自封为“南越武王”,这样,一个南到越南中部,北达广西广东北部,东临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处的南越国就诞生了。国都设于今之广州(当时称番禺)。

南越国灭于公元前111年,为汉卫尉路博德和都尉杨仆所灭,时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整个王朝历五世,凡93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分其地为7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共56县,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北至湖南江永县,南至越南越南横山以南,即从广平省到平定省之间的沿海狭长地带。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交趾刺史部(东汉初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初为监察区性质,后权超郡上,成为地方行政区域。治所在苍梧郡广信县(今梧州)。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为交州,十五年移治所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再迁至龙编(今越南河内)。监察

【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广州)

下辖:番禺,四会,中宿,增城,博罗,龙川,揭阳。

【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下辖:广信,邽阳,临贺,富川,冯乘,谢沭,猛陵,荔浦,端溪,高要。

交趾刺史部

【合浦郡】治合浦(今广西合浦)

下辖:合浦,高凉,临允,徐闻。

【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

下辖:布山,阿林,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

【交趾郡】治龙编(今越南河内西北)

下辖:龙编,望海,西于,封溪,苟漏,?泠,嬴?,北带,曲阳,稽徐,定安。

【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下辖:胥浦,居风,无编,无功,咸懽。

【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广治)

下辖:西卷,卢容,朱吾,比景,象林(今越南广南省会安西南)。

东汉初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治龙编(今越南北宁),辖今两广及越南中北部。东汉初年当地人在征氏姐妹的带领下起义建立了三年分裂政权。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了二征,设置了象林县,在县境南立两铜柱表示汉朝国界。象林县为日南郡最南方的县,当地的居民曾多次反叛攻击焚烧官寺。

东汉末年(192年,一说137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日南郡的象林令,从东汉独立,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区(越南中部),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此后林邑不断北上蚕食郡境,南北朝以后遂为林邑所有,日南郡废止。该郡存在时间约600年。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

在东汉末年中原大乱时,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成为相对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许多中原人士移入当地,如许靖、袁沛、邓小孝、徐元贤、张子云、许慈、刘巴、刘熙、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这对于汉人中原文化传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这些交州的人才之后很多到三国各政权中位居高官。交州作为益州、荆州、扬州的南邻而被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争夺。[1]

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1]

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

211年(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趁刘备西征益州之际,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士燮将儿子收至东吴为人质,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政权。孙权加封其为左将军。[1]

220年(汉献帝延康元年)吕岱代步骘为交州刺史。223年刘备死后,士燮诱导益州豪姓雍闿反叛归附东吴。诸葛亮平叛继而占领南中之后派李恢领交州刺史,企图染指交州。226年士燮去世后,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令吕岱、戴良分别为广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儿子士徽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吕岱带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后重新把广州和交州合并。

263年,蜀汉灭亡之后,次年(魏元帝咸熙元年)交州吕兴等造反,试图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镇压。西晋继承曹魏之后,通过益州、南中派杨稷等领兵到交州,大破吴军。东吴大都督薛珝、苍梧太守陶磺等率兵击败西晋,重新掌握交州。

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280年西晋统一中国,交州汉族官吏陶磺等降晋。之后交州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越南太平省)人李贲叛乱。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越南前李朝。次年,梁朝大将陈霸先将起义镇压。之后陈霸先班师回朝篡位,建立陈朝。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571年李贲的哥哥李天宝手下李佛子占领交州。后来因李佛子不愿去朝觐隋朝被隋朝军队几百人俘虏,押解回朝。交州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州、郡的区划已经混乱不堪,故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于607年(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交州刺史部遂除。

622(唐高祖武德四年)年,唐朝设立交州总管府(越南语:Giao Châu tổng quản phủ)。

任命邱和为大总管,封谭国公,管交、峰、爱、仙、鸢、宋、慈、险、道、龙十州。其交州领交趾、怀德、南定、宋平四县。武德六年,澄、慈、道、宋并加“南”字。武德七年,又置玉州,隶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调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位于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唐朝遂建立起对整个交州地区的直接统治,其地域包括今日越南北圻和中圻北部,最南达到河静与广平之间的横山。

成立背景

唐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

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分为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大都护从二品,上都护正三品。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它的出现,是唐初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许多部落自武德起就主动内附。自太宗同年间起,唐朝先后平定了突厥、薛延陀等部,更多的边疆部族纷纷降附。唐王朝面临着如何处置众多归附民族的课题。由于数百年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友好往来的不断增长以及唐初统治者民族偏见较少,唐太宗将治理内地的经验推广到周边,于少数民族地区列置州县,使各部首领管理本部。为管理这些州县,唐王朝又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在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从太宗至武后,建立了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个都护府。到玄宗开元天宝时,只剩下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

唐朝前期设置的都护府是唐王朝加强地方统治。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这项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行政区划

安南都护府辖13州,39县,32羁縻州:

交州

爱州(交州之南,清化)

驩州(爱州之南)

峰州(交州之西北)

陆州(交州之东北)

演州

长州

郡州

谅州

武安州

唐林州

武定州

贡州

历代都护

丘和:唐高祖武德五年,授和大总管,爵谭国公。和复奏,置都督府主。

刘延佑:唐高宗调露元年,改交州刺史为安南都护府,以延右为都护。旧俚户歳半租,延右责令全入,众始怨。延延佑其渠李嗣仙,馀党遂叛,围府城杀延佑。

曲览:中宗时为都护,以贪暴失众心,为司録甘猛所杀。

张顺:肃宗时为都护。

晁衡:又称阿倍仲麻吕,朝臣姓,安倍氏,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张伯仪:张顺子。肃宗至德二载,改安南曰镇南都护府,以伯仪为都护。代宗大厯二年,张伯仪更筑罗城。三年,复为安南都护府。

高正平:代宗时为都护。

赵昌:代正平为都护,德宗贞元七年,昌奏置柔远军。

裴泰:代昌为都护,为府人王季元所杀。

赵均:代泰为都护。

李象古:宪宗时为都护,为府人杨清所杀。

阮元喜:穆宗长庆二年,以元喜为安南都护,以城门有逆水,恐州人多出反叛,因卜今城时方筑小城。相者卜曰:君力不足修大城,五十年后必有髙人于此定都建府也。至咸通中,髙骈乃増筑罗城。

韩约:朗州武陵人,本名重革。文宗太和中,废州都督,咸属安南都护府,以约为都护。

武浑:武宗时人

裴元右:武宗时人

阮涿:宣宗时为都护经略使

王式:父起,王楷之弟也。擢进士第,式巧于仕宦,迁殿中侍御史。大中中为晋州刺史,徒安南都护

李鄠:宣宗大中十二年,代王式为都护。十二月土蛮引南诏兵袭本府,陷之。鄠奔武州二年。鄠集土兵攻群蛮,复取府城。懿宗责其失守,贬儋州司户。咸通中,罢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寻复之。

王寛:代鄠为都护

蔡袭 :懿宗咸通中,南诏率蛮来冦,懿宗以湖南观察使蔡袭代王寛。

张茵:懿宗召还诸道兵,罢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以宋戎为交州刺史。七月复置都护府。咸通五年,以容管经略使张茵勾当安南军府事。

高骈:骈字千里,崇文之孙也。以功迁秦州防御使。时南诏尽有交州地,咸通五年,骈以骁卫将军为安南都护府、经略招讨使,悉以张茵所将兵委之。

髙鄩 :骈之从孙。懿宗朝,骈以鄩尝为先锋,荐之代领我州。

曾衮 :僖宗时,代髙鄩为节度使,以抚字有声,州人呼曾尚书,撰《交州记》一篇。

朱全昱:全忠兄,代衮为节度使

独孤损:昭宗时,为宰相。哀帝授静海节度使,以代全昱。州人号为岳尚书。[1]

都护府

“都护”一词为汉语,“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

“都护府”源自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在乌垒的西域都护府,统领大宛极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行国。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朝统一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金山)、昆陵、蒙池等都护府,疆域不仅包括今新疆在内的西域,更达里海之滨。都护府置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又置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如州府之职。有大、上、中之分,大都护府由亲王遥领大都护,别置副大都护主府事。自贞观十四年(640)创设安西都护府起,终唐一代,建置时有改易。

史料记载

安南府在邕管之西

安南都督府隋交趾郡。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管交、峰、爱、仙、鸢、宋、慈、险、道、龙十州。其交州领交趾、怀德、南定、宋平四县。六年,澄、慈、道、宋并加"南"字。七年,又置玉州,隶交府。贞观元年,省南宋州以宋平县,省隆州以陆平县,省鸢州以朱鸢县,省龙州以龙编县,并隶交府。仍省怀德县及南慈州。二年,废玉州入钦州。六年,改南道州为仙州。十一年,废仙州,以平道县来属。今督交、峰、爱、驩四州。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大足元年四月,置武安州、南登州,并隶安南府。至德二年九月,改为镇南都护府,后为安南府。刺史充都护,管兵四千二百。旧领县八,户一万七千五百二十三,口八万八千七百八十八。天宝领县七,户二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九万九千六百五十二。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七千二百二十五里。西至爱州界小黄江口,水路四百一十六里,西南至长州界文阳县靖江镇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峰州嘉宁县论江口水路一百五十里,东至朱鸢县界小黄江口水路五百里,北至朱鸢州阿劳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里,北至武平县界武定江二百五十二里,东北至交趾县界福生去十里也。

宋平汉西卷音拳县地,属日南郡。自汉至晋犹为西卷县。宋置宋平郡及宋平县。隋平陈,置交州。炀帝改为交趾,刺史治龙编,交州都护制诸蛮。其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州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自汉武已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武德四年于宋平置宋州,领宋平、弘教、南定三县。五年,又分宋平置交趾、怀德二县。自贞观元年废南宋州,以弘教、怀德、交趾三县省入宋平县,移交趾县名于汉故交趾城置。以宋平、南定二县属交州。交趾汉交趾郡之羸〈阝娄〉二字并音来口反地。隋为交趾县,取汉郡名。武德四年,置慈廉、乌延、武立三县。六年,改为南慈州。贞观初,州废,并废三县,并入交趾

朱鸢汉县名,交趾郡。今县,吴军平县地。旧置武平郡。龙编汉交趾郡守治羸〈阝娄〉。后汉周敞为交趾太守。乃移治龙编。言立城之始,有蛟龙盘编津之间,因为城名。武德四年于县置龙州,领龙编、武宁、平乐三县。贞观初废龙州,以武宁、平乐入龙编,割属仙州。十年,废仙州,以龙编属交州也

平道汉封溪县地,南齐置昌国县。《南越志》: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旧有君长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后蜀王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以其子为安阳王,治交趾。其国地,在今平道县东。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赵佗乃与之和,仍以其子始为质。安阳王以媚珠妻之,子始得弩毁之。越兵至,乃杀安阳王,兼其地。武德四年于县置道州,领平道、昌国、武平三县。六年,改为南道州,又改为仙州。贞观十年废仙州,以昌国入平道,属交州

武平吴置武平郡。隋为县。本汉封溪县。后汉初,赩泠县女子征侧叛,攻陷交趾,马援率师讨之,三年方平。光武乃增置望海、封溪二县,即此也。隋曰隆平。武德四年,改为武平

太平

武峨州下土地与交州同。置武峨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武峨郡。乾元元年,复为武峨州。领县五,户一千八百五十,无口。无两京道里及四至州府也。

武峨州所治也

武缘武劳梁山皆与州同置也

如马

粤州下土地与交州同。唐置粤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龙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粤州。领县四,无户口数,亦无两京道里及四至州府也。

龙水州所治也。崖山、东玺、天河皆与州同置。

芝州下土地与交州同。唐置芝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忻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芝州。领县一。

忻城州所治。无户口及两京道里、四至州府。最远恶处。

爱州隋九真郡。武德五年,置爱州,领九真、松源、杨山、安顺四县。又于州界分置积、顺、安、永、胥、前真、山七州。改永州为都州。九年,改积州为南陵州。贞观初,废都州入前真州。其年,废前真、胥二州入南陵州。又废安州以隆安县,废山州以建初县,并属州。又废杨山、安顺二县入九真县。改南陵州复为真州。八年,废建初入隆安。九年,废松源入九真。十年,废真州,以胥浦、军安、日南、移风四县属爱州。天宝元年,改为九真郡。乾元元年,复为爱州。九真南与日南接界,西接牂柯界,北与巴蜀接,东北与郁林州接,山险溪洞所居。旧领县七,户九千八十,口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宝领县六,户一万四千七百。至京师八千八百里,至东都八千一百里。在交州西,不详道里远近。其南即驩州界。

九真汉武帝开置九真郡,治于胥浦县。领居风、都庞、余发、咸驩、无切、无编等七县。今九真县,即汉居风县地。吴改为移风。隋改为九真,州所治。自汉至南齐为九真郡。梁置爱州,隋为九真郡

安顺隋旧武德三年,置顺州,又分置东河、建昌、边河,并属顺州。州废,及三县皆并入安顺,属爱州也

崇平隋隆安县。武德五年,于县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县,并属安州,领四县。又置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建初五县,属山州。贞观元年,废安州及三县,又废山州及五县,以隆安隶爱州。先天元年,改为崇安。至德二年,改为崇平

军宁隋军安县。武德五年,于县界置永州。七年,改为都州。贞观元年,改为前真州。十年,改属爱州。至德二年,改为军宁

日南汉居风地。县界有居风山,上有风门,常有风。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见,照耀十里。时斗,则海水沸溢,有霹雳,人家牛皆怖,号曰"神牛"。隋为日南县

无编汉旧县,属九真郡。又有汉西于县,故城在今县东所置也。

福禄州下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后为生獠所据。龙朔三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楼等七千余落。总章二年,置福禄州以处之。天宝元年,改为福禄郡。至德二年,改为唐林郡。乾元元年,复为福禄州。领县二,无户口及两京道里、四至州郡。

柔远州所治。与州同置。本名安远,至德二年,改为柔远也

唐林

长州土俗与九真同。唐置长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文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长州。领县四,户六百四十八,无口及两京道里、四至州府也。

文阳铜蔡长山其常皆与州同置。

驩州陈日南郡。武德五年,置南德州总管府,领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南德州领六县。八年,改为德州。贞观初,改为驩州,以旧驩州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领驩、演、明、智、林、源、景、海八州。十二年,废明、源、海三州。天宝元年,改为日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驩州也。旧领县六,户六千五百七十九,口一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天宝领县四,户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万八百一十八。至京师陆路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里,水路一万七千里,至东都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万六千二百二十里。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林州一百五十里,西至环王国界八百里,北至爱州界六百三里,南至尽当郡界四百里,西北到灵跋江四百七十里,东北至辩州五百二里。

九德州所治。古越裳氏国,秦开百越,此为象郡。汉武元鼎六年开交趾已南,置南郡,治于朱吾,领比景、卢容、西卷、象林五县。吴分日南置九德郡,晋、宋、齐因之。隋改为驩州,废九德郡为县,今治也。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循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其国,开陆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余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二千余里,有西屠夷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其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余家,南蛮呼为"马留人"。其水路,自安南府南海行三千余里至林邑,计交趾至铜柱五千里。

浦阳晋置

怀驩隋为咸驩县,属九真郡。武德五年,于县置驩州,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县,治安人。贞观九年,改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县入扶演。十六年,废演州。其所管四县,废入咸驩。后改为怀驩

越裳吴置。武德五年,于县置明州,析置万安、明弘、明定三县隶之。又分日南郡文谷、金宁二县置智州,领文谷、新镇、阇员、金宁四县。贞观十三年,废明州,越裳属智州。后又废智州,以越裳属驩州。

林州隋林邑郡。贞观九年,绥怀林邑置林州,寄治于驩州南界,今废无名,领县三,无户口。去京师一万二千里。

林邑州所治。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朱吾。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县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后汉时,中原丧乱,象林县人区连杀县令,自称林邑王。后有范熊者,代区连,相传累世,遂为林邑国。其地皆开北户以向日。晋武时,范氏入贡。东晋末,范攻陷日南郡,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横山为界。其后,又陷九真郡。自是,屡寇交趾南界。至贞观中,其主修职贡,乃于驩州南侨置林邑郡以羁縻之,非正林邑国

金龙隋文帝时,遣大将刘方率兵万人,自交趾南伐林邑国,败之。其王梵志遁走,方收其庙主一十八人,皆铸金为之。方尽虏其人,空其地,乃班师。因方得其龙,乃为县名

海界三县并贞观九年置。

景州隋北景郡。贞观二年,置南景州,寄治驩州南界。八年,改为景州。后亦废,无其名。领县三,无户口。至京师一万一千五百里。

北景汉县名,属日南郡,在安南府南三千里。北景在南。晋将灌邃攻林邑王范佛,破其国,遂于其国五月五日立表,北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已南,皆北户以向日也。"北"字或单为"匕"

由文贞观二年置也

朱吾汉日南郡所治之县也。前志曰:"朱吾人不粒食,依鱼资鱼为生。"记云:"朱吾,在日南郡,此侨立名也。"

峰州下隋交趾郡之嘉宁县。武德四年,置峰州,领嘉宁、新昌、安仁、竹辂、石堤、封溪六县。贞观元年,废石堤、封溪入嘉宁,竹辂入新昌。天宝元年,改为承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峰州也。旧领县三,户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六千四百三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一千九百二十。州在安南府西北,至京师七千七百一十里。

嘉宁州所治。汉赩泠县地,属交趾郡。古文朗夷之地。秦属象郡。吴分交趾置新兴郡。晋改为新昌。宋、齐因之,改为兴州。隋初改为峰州。炀帝废,并入交趾。武德复置峰州也

承化新昌嵩山珠绿嵩山珠绿新置。

陆州隋宁越郡之玉山县。武德五年,置玉山州,领安海、海平二县。贞观二年,废玉山州。上元二年,复置,改为陆州,以州界山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玉山郡。乾元元年,复为陆州。领县三,户四百九十四,口二千六百七十四。至京师七千二十六里,至东都七千里。东至廉州界三百里,南至大海,北至思州七百六十二里,东南际大海,西南至当州宁海二百四十里也。

乌雷州所治也

华清旧玉山县,天宝年改

宁海旧安海县。至德二年改为宁海县也。

廉州下隋合浦郡。武德五年,置越州,领合浦、安昌、高城、大廉、大都五县。贞观六年,置珠池。其年,改大都属白州。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十年,废姜州,以封山、东罗、蔡龙三县来属。十二年,废安昌、珠池二县入合浦,废高城入蔡龙。天宝元年,改为合浦郡。乾元元年,复为廉州。旧领县五,户一千五百二十二。天宝,户三千三十二,口一万三千二十九。至京师六千五百四十七里,至东都五千八百三十六里。东至白州二百里,南至罗州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安南府一千里,北至钦州七百里。

合浦汉县,属合浦郡。秦之象郡地。吴改为珠官。宋分置临漳郡及越州,领郡三,治于此。时西江都护陈伯绍为刺史,始立州镇,凿山为城,以威俚、獠。隋改为禄州。及为合州,又改为合浦。唐置廉州。大海,在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所,云合浦也。州界有瘴江,名合浦江也

封山隋县。武德五年,置姜州,领封山、东罗、蔡龙三县。贞观十年,废州,以三县入廉州

蔡龙武德五年,分置也

大廉武德五年置。四县皆汉合浦县地。

雷州下隋合浦郡之海康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合州,领海康、隋康、铁杷、椹川四县。贞观元年,改为东合州。二年,改隋康为徐闻县。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天宝元年,改为海康郡。乾元元年,复为雷州也。旧领县四,户二千四百五十八。天宝领县三,户四千三百二十,口二万五百七十二。至京师六千五百一十二里,至东都五千九百三十一里。东至大海二十里,西至大海一百里,东南至大海十五里,西南至大海一百里,隔海至崖州四百三十里,东北及西北与罗州接界。

海康汉徐闻县地,属合浦郡。秦象郡地。梁分置南合州,隋去"南"字,炀帝废合州,置海康县

遂溪旧齐铁杷、椹川二县,后废,改为遂溪也

徐闻汉县名。隋置隋康县。贞观二年,改为徐闻。《汉志》曰合浦郡徐闻南入海,达珠崖郡,即此县。

笼州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龚州大同县人龚固兴招慰生蛮。置笼州。天宝元年,改为扶南郡。乾元元年,复为笼州。领县七,户三千六百六十七。无四至州县、两京道里。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去日南郡约七千里,在林邑国西三千里,其王,贞观中遣使朝贡,故立笼州招置之。遥取其名,非正扶南国也。

武勒州所治

武礼罗龙扶南龙赖武观武江皆与州同置。

环州下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开拓生蛮,置环州,以环国为名。天宝元年,改为正平郡。乾元元年,复为环州。领县八,无户口及两京道里、并四至州府。

正平州所治

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与州同置。

德化州永泰二年四月,于安南府西界、牂柯南界置。领县二。

德化、归义与州同置。

郎茫州永泰二年四月,于安南府西界置,领县二。

龙然福守与州同置。

崖州下隋珠崖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崖州,领舍城、平昌、澄迈、颜罗、临机五县。贞观元年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其年,改颜罗为颜城,平昌为文昌。三年,割儋州属广府。五年,又置琼州。十三年,废琼州,以临机、容琼、万安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珠崖郡。乾元元年复为崖州,在广府东南。旧领县七,户六千六百四十六。天宝,户十一乡。至京师七千四百六十里,至东都六千三百里,广府东南二千余里。雷州徐闻县南舟行,渡大海,四百三十里达崖州。汉武帝元封元年,遣使自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一千里,略以为珠崖、儋耳二郡。民以布如单被,穿中从头穿之。民种禾稻、纻麻,女子蚕织。无马与虎,有牛、羊、豕、鸡、犬。兵则矛、盾、木弓、竹矢、骨镞。郡县吏卒,多侵凌之,故率数岁一反。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用贾捐之之言,乃弃之。唐武德初,复析珠崖郡置崖、儋、琼、振、万安五州,于崖州同置都督府领之。后废都督,隶广州经略使。后又改隶安南都护府也。

舍城州所治。隋旧县。其崖、儋、振、琼、万安五州,都在海中洲之上,方千里,四面抵海。北渡海,扬帆一日一夜,至雷州也

澄迈隋县

文昌武德五年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为文昌。

儋州下隋儋耳郡。武德五年置儋州,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四县。贞观元年,分昌化置普安。天宝元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儋州也。旧领县五,户三千九百五十六。天宝,户三千三百九。至京师七千四百四十二里。与崖州同在海中洲上,东至振州四百里。

义伦本汉儋耳郡城,即此县。隋为义伦县,州所治也

昌化隋县

感恩

洛场新置

富罗隋之毗善县。武德五年,改置。

琼州本隋珠崖郡之琼山县。贞观五年,置琼州,领琼山、万安二县。其年,又割崖州临机来属。十三年,废琼州,以属崖州。寻复置琼州,领琼山、容琼、曾口、乐会、颜罗五县。天宝元年,改为琼山郡。乾元元年,复为琼州。贞观五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奏曰:"琼州本隶广府管内,乾封年,山洞草贼反叛,遂兹沦陷,至今一百余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张少逸,并力讨除,今已收复旧城,且令降人权立城相保,以琼州控压贼洞,请升为下都督府,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弈使。其崖州都督请停。"从之。领县五,户六百四十九。两京与崖州道里相类。西南至振州四百五十里,与崖州同在大海中也。

琼山州所治。贞元七年十一月省容琼县并入。临高本属崖州,贞元七年割属琼州。曾口乐会颜罗后渐析置。

振州隋临振郡。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振郡。乾元元年,复为振州也。领县四,户八百一十九,口二千八百二十一。至京师八千六百六里,至东都七千七百九十七里。东至万安州陵水县一百六十里,南至大海,西北至儋州四百二十里,北至琼州四百五十里,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大海千里,西北至延德县九十里,与崖州同在大海洲中。

宁远州所治。隋旧

延德隋县

吉阳贞观二年,分延德置

临川隋县

落屯新置。

万安州与崖、儋同在大海洲中。唐置万安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万安郡。至德二年改为万全郡。乾元元年复为万安州。领县四,无户口。西接振州界。两京道里,与振州相类也。

万安州所治。至德二年,改为万全,后复置

陵水富云博辽与州同置。

赤土国州南渡海,便风十四日,至鸡笼岛,即至其国。亦海中之一洲。

丹丹国振州东南海中之一洲,舟行十日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