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怀贞

由网友(最有男人味的)分享简介:窦怀贞(?—七一三) 唐京兆初平(今陕西兴平西北)人,字从1。长有名望,衣服奢艳,取弟兄宗族况为奢侈者差别。始任清河令,有政绩。中宗神龙时,为右御史医生。续弦韦后乳母王氏,遂自称“皇后阿zhe”,以自媚于后,韦后败,脚斩其妻,贬濠州司马,迁损州少史。又取承平私主结为朋党。景云2年(七一一),起为宰相。睿宗为两私主营造谈...

窦怀贞 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识时务也应该有个度

窦怀贞(?—713) 唐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字从一。少有名誉,衣服俭素,与兄弟宗族况为豪侈者不同。初任清河令,有政绩。中宗神龙时,为左御史大夫。续娶韦后乳母王氏,遂自称“皇后阿zhe”,以自媚于后,韦后败,手斩其妻,贬濠州司马,迁益州长史。又与太平公主结为朋党。景云二年(711),起为宰相。睿宗为两公主营建道观,谏者不绝,他独劝成,并亲自督工。玄宗即位后,与太平公主谋作乱,被杀。

出生地

京兆始平

别称

国赩

官职

尚书右仆射、平章军国重事

本名

窦怀贞

出生时间

不详

民族

汉族

字号

字从一

主要成就

两次担任宰相

爵位

中山县公→魏国公

所处时代

唐朝

去世时间

713年

简介

   窦怀贞(?-713年),字从一。唐代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人。窦怀贞出身唐朝 外戚,高祖父窦毅,太穆皇后(唐高祖之妻,唐太宗之母)的父亲;父亲窦德玄官至宰相。

  少年时即有名望,早年担任清河令。唐中宗神龙年间,担任左御史大夫。依附韦后续娶,韦后乳母王氏,自称“皇后阿”,韦后垮台后,被贬濠州司马,再迁益州长史。又与太平公主结为朋党。与魏知古、崔湜、陆象先、徐坚等撰《姓族系录》二百卷。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与太平公主“谋废太子”,事败,畏罪投水而死。唐玄宗下令戮其尸,改其姓为“毒氏”。

阿附权贵

  中宗神龙初年,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时有雍州人韦月将上告武三思谋遂,证据确凿,而毫无是非的中宗竟将韦月将决杖配流岭南。但武三思怕谋逆最终会败露,令大理卿尹思贞“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这时,李承嘉禀承武三思旨意,托以他事,不许尹思贞入朝廷揭发。尹思贞气愤地对李承嘉说:“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 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无耻的李承嘉更道德败坏,遂诬奏之,尹思贞被出为青州刺史。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等干预朝政,御史大夫窦怀贞“每谄顺委曲取容”,当宦官用权时,他“尤所畏敬,每视事听讼,见无须者,误以按之”。监察御史魏传弓曾以内常侍辅信义纵暴,正准备奏劾,窦怀贞竟然说:“辅常侍深为安乐公主所信任,权势甚高,言成祸福,何得辄有弹纠?”魏传弓无畏地回答:“今王纲渐坏,君子道消,正由此辈擅权耳。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但仍为窦怀贞阻挠无法纠弹。可见,在御史台长官取容权贵的情况下,就连公正无私的御史也无法行使自己的弹劾权。

被拉拢

  可是,光任用娘家人、任人唯亲也不行啊。韦皇后自己也明白,如果想慑服众臣民,还得施展手段,笼络一些能够得到公众认可的大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韦皇后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机。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做窦怀贞,读书人出身,早年声望极高,也算是士林领袖之一。韦皇后看中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很想把他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亲信。怎样才能把窦怀贞笼络过来呢?韦皇后使出了绝招——美人计。景龙二年(708年)的除夕,唐中宗召集一些亲信大臣一起守岁。长夜漫漫,难免要喝上几杯酒。喝到高兴之处,中宗李显就对窦怀贞说:“听说爱卿的夫人已经去世好久了,爱卿难道不寂寞吗?身边也一定缺人打理吧。我已经帮你选好一个新夫人了,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新夫人已经在里面准备好了,现在我就来给你们主持婚礼!”话音未落,就见殿中重帘一掀,两队宦官举着烛台、锦帐、宫扇等一应器具,列对走了出来。宫扇的后面站着一个新嫁娘。这新嫁娘身穿凤冠霞帔、大红礼服,脸虽然被宫扇挡住了,但是仍能够看见满头的金钗。见此情状,窦怀贞简直幸福得快晕过去了,皇帝亲自给选的媳妇,那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啊,想不到自己一大把年纪还有这般艳遇。这时候宦官把新嫁娘带到窦怀贞面前,随后就都闪到一旁,只剩下一对宫扇和新嫁娘了。窦怀贞也在这儿准备好了,看到扇子徐徐张开,赶紧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去。可是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差点没背过气去。怎么回事呢?原来,扇子后面不是什么温柔俏佳人,而是一个十足的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比他本人还多呢。看到窦怀贞脸色阴晴不定,傻傻地愣在那里,中宗发话了:“窦爱卿啊,这位夫人是翊圣皇后的老乳母,是皇后提议把她许配给你的!”窦怀贞一听对方来头这么大,脸上的笑容立刻又重新绽放了,心里盘算着:“这老太太虽说老点儿、丑点儿,但是后台硬啊。有她从中斡旋,我就能和皇后拉近关系。这样一来,以后在朝廷里不也就坐稳位置了吗?背靠大树好乘凉,难得皇后抬举,岂有不从之理!”窦怀贞马上又欢天喜地了,当即拉着这个老新娘一拜天地,二拜中宗、韦皇后,然后夫妻对拜,结成了一对老鸳鸯。

  就这样,韦皇后通过这么一个老美人计,就把窦怀贞给笼络了。按唐朝人的习惯,管奶妈的丈夫叫“阿奢”,从此以后,窦怀贞每次写奏疏都落款“皇后阿奢”。当时有些正人君子很看不上他这种做派,就讽刺他,管他叫“国奢”。窦怀贞不仅不惭愧,反倒是欣然接受,得意非凡。就这样,韦皇后通过种种努力,不光得到了自家人以及原来亲信的支持,甚至连本来依附武三思的那帮人也都陆续聚拢到她的麾下。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叫宗楚客的宰相,此人本来是武三思的表弟,这时候也转会成了韦皇后的心腹。经过这么一番拉拢,韦皇后在朝廷里的势力逐渐壮大了起来。 [1]

唐中宗在春节干的好事

  据《新唐书》记载,中宗李显登位后的一个春节,在宫中设宴招待近臣,左御史大夫窦怀贞恰在其中。中宗作了新春致辞,群臣也贺词完毕后酒宴开始,君臣们品尝着美酒佳肴,欣赏着歌妓艺人的精彩表演。酒酣之际,中宗突然对窦怀贞说:“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窦怀贞被这突如其来的“恩宠”弄得不知所以然,他琢磨了一下,皇上做媒,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他马上反应过来,皇上能够想到我,那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但唯唯拜谢。”片刻,宫中内侍引出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却以扇子遮面的妇人,窦怀贞只好听从安排,即刻行礼成亲。行礼时,窦怀贞反复猜想,这“新人”到底是个什么样人?长得如何?还没弄明白,大礼已毕,新人双双退出,然后换下衣服前来谢恩,众人一看莫不哄堂大笑,“新娘”原来是韦皇后的“蛮婢”出身的老而丑的奶妈。顿时窦怀贞有一种被捉弄的感觉,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不仅是皇上的恩宠,还是韦后对他的信任。从此,他自称“皇后阿”,在群臣中“欣欣然有自负之色”。窦怀贞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与“老伴”过着“恩爱”的生活,窦也因此成了韦后的亲戚和宠臣。

  这个窦怀贞是中宗时期有名的势力小人,他处处惟韦后命是从,与韦后朋比为奸祸害朝政,后来韦后失势,窦怀贞立现小人本色,“手斩其妻”并宣布与韦后断绝关系,被贬。可是未几,此人又东山再起竟然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可见此人拍马奉承功底非同一般。再后来又与太平公主作乱,失败后,自知在劫难逃“投水死,追戳其尸”。

  中宗李显本想在新春佳节成全一件好事,没曾想却成就了一个小人。

  我在以前的文章《齐桓公为什么用衣袖遮脸而死》中,曾提到过三个奸佞小人易牙、竖刁和开方。

  历史上,易牙、竖刁之流数不胜数,如:春秋战国的吴起杀妻,汉代的邓通吮痈、董贤献身,明朝的严嵩媚上、魏忠贤自阉等等。

  除此,本人还想狗尾续貂,再归纳两位值得引以为戒的经典事例,以聪人耳目。

  上面那位窦怀贞算是一位,简称“窦怀贞娶妇”,下面再归纳一位“郭弘霸尝便”:

  同样出自《新唐书》,武则天时期,御史大夫魏元忠病了,许多官员都去探望,郭弘霸身为御史自然要去探望上司。当众人都离去后,郭弘霸却托故不走,对上司的病情作了深层次的了解,说了许多连魏元忠都感觉肉麻的话,端茶递药地大献殷勤。最后竟然要求看一看魏元忠的便液,满脸病容的魏元忠很是为难,先是不肯,但架不住郭弘霸的再三请求,只好撒了一泡尿。郭弘霸端着尿液看了半天,闻了闻然后一饮而尽,魏元忠大吃一惊极力劝阻(心想,没听说你还会医术啊),郭弘霸却没有一点为难之色,咂巴咂巴嘴品味再三说:“甘者病不瘳,今味苦当愈。喜甚!”

  郭弘霸本想以此来博取上司的欢心,为自己晋级做好铺垫,那曾想魏元忠早已看透了他的用心,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意,在朝臣中当面揭露了他的丑态。

  小人毕竟是小人,就在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还是这个郭弘霸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

  北齐时也有一谄媚小人为了给权臣和士开治病,竟然饮下和士开用大粪汁与中药煎制而成的“黄龙汤”。此人后来结局如何,史书无载,想必应该吉星高照,因为和士开与他同类,这是他的幸运。

  以上奸佞小人,为了依附权贵,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用极其无耻的手段来投其所好,骗取当权者的信任和重用,唯上、媚上最终都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以上洋洋洒洒,多词不达意,但都是我在阅读当中的点滴体会,不知各位方家以为然否?又不知对时下的人们有无教益,如无,那就是在下确实枉言了!

诛窦怀贞等大赦诰

  天步时艰,王业多难,乱常干纪,何代无之。我国家累圣膺期,重光继统,戎蛮慕义,遐迩无虞。朕以寡昧,嗣守丕祚,响明而理,昃景忘劬。冀?内之小康,庶群生之遂性。又使家知礼让,人尽忠良,不谓奸宄潜谋,萧墙作衅。逆贼窦怀贞、萧至忠、岑羲、薛稷、李猷、常元楷、唐睃、唐昕、李晋、李钦、贾膺福、傅孝忠、僧惠范等,咸以庸微,谬承恩幸,未申毫发之效,遂兴枭獍之心。共举北军,突入中禁,将欲废朕及皇帝,以行篡逆。朕令皇帝率众讨除,应时殄尽。元恶既戮,奸党毕歼,宗社乂安,人神胥悦。务申宽大之典,宜覃肆宥之恩,可大赦天下。自大辟罪已下,无轻重咸赦除之,其逆人魁首未捉获及应缘坐者,并不在赦限。自余党类往还,一无所问。布告遐迩,咸使知闻。

与台湾姓的关系

  台湾人来自大陆的奇姓不少,例如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陆有这七姓,台湾也都有;文人的“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大陆有人姓,台湾一个也不少。台北文山区有人姓“第五”,算是奇姓中的奇姓,但这个姓却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原为田姓的齐国皇亲结伴大逃亡,到郊外清点人数时,只剩下8人,为逃避秦兵所追捕,便以第一到第八为姓,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来。在高雄、南投,有人姓“毒”,这个字念“劳”。唐代时,窦怀贞和太平公主相恋,皇帝不同意,两人只好逃亡,但追兵不少,两人自杀殉情,没想到窦怀贞死了,公主却被救回来,后来公主将遗腹子改姓为“毒”,以示不忘皇帝之毒。台湾也有姓“者”的,相传清代淮军中有位目不识丁的将领“阿贵”,屡创战功而升为总兵,人家问他姓什么,他都说不知道。淮军大帅知道后,就找他谈:“我桌上有一纸公文,你在上面随便挑一个字,就当作你的姓吧。”他随手一指,竟指到一个“者”字,从此就以“者”为姓。台湾也有人姓“三”,是满清皇帝御赐的,姓“三”的祖先是三代而已。台湾还有姓“老”、姓“鸡”的,“老”在台湾不算小姓,所以“老小姐”、“老先生”着实不少。有家姓“鸡”,人们称他妻子为“鸡婆”,称他女儿为“鸡仔子”,他女儿求他改姓,他笑道:“姓是祖宗传下来的,改姓等于叛祖离宗。” [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