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

由网友(心病无药医 *)分享简介:钦州,别号安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钦州市地处广东北部内地,北部湾北岸,位于东经一零七°二七′—一零九°五六′、北纬二一°三五′—二二°四一′。东取北海市以及玉林市相连,南临钦州湾,西取防乡港市邻接,北取南宁市交界。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六日钦州市海洋总面积一零八九七平方私里。[一]截至二零二三年一月钦州下辖两县两区...

钦州,别名安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位于东经107°27′—109°56′、北纬21°35′—22°41′。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南临钦州湾,西与防城港市毗邻,北与南宁市接壤。截至2022年6月6日钦州市陆地总面积10897平方公里。[1]截至2023年1月钦州下辖两县两区,全市54个镇、12个街道,121个社区居委会,917个村委会。[2]常住人口331.08万人(2021年末)。[3]截至2021年末,全年生产总值(GDP)1647.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804元。[4]

钦州市已发现矿产46种,矿床及矿点共176处;有陆地野生植物150科476属765种;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6科271种。钦州市海岸线长562.64公里,海域面积1649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294个。[5]钦州市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辐射强,季风环流明显。受海洋气候影响,也受大陆气团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是中国湿热多雨的地方之一。[6]

2021年末,钦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91个,其中医院37个,乡镇卫生院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6个,村卫生室163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4]

汉初(前206—前111年),属南越国地。南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析合浦县地置广州临漳郡和交州宋寿郡,宋寿郡下辖宋寿、宋广2个县。隋,改称玉州,后并入宁越郡。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升为直隶州,同时增置防城县,隶属钦州直隶州。1950—1965年,市境大体仍分为钦县。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钦州县改设钦州市,1984年3月1日正式成立。1996年6月14日成立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

中文名

钦州

外文名

Qinzhou、Yamchow

别名

安州

地区生产总值

1647.83亿元(2021年)[8]

下辖地区

2县2区

电话区号

0777

著名景点

三娘湾、八寨沟、冯子材故居、王岗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

方言

粤语-钦廉片、客家语-涯话、邕南土语(壮话)[9]

历史人物

冯子材、刘永福、冯敏昌[10]

市长

王雄昌[11]

荣誉记录

2017年12月24日、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地方特产

钦州猪脚粉、蚝油柚皮鸭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9804元(2021年)[8]

面积

10843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总人口419.47万人(2021年)[8]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国家/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府驻地

永福东大街11号

邮政编码

535000

地理位置

中国北部湾沿海

火车站

钦州站、钦州东站(高铁)

车牌代码

桂N

行政代码

450700

高等院校

钦州学院、北部湾大学[12]

市委书记

林冠[13]

坐标

北纬21°35′~22°41′、东经107°72′~109°56′

建制沿革

广西这3座城市合并成功,将成为第二个香港,弥补广西没有一线城市的空白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历史沿革

钦州,古称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

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

1983年10月8日,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县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28日,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7]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钦州市下辖2个区、2个县。[14]

区划详情

2个区:钦南区、钦北区。

2个县:灵山县、浦北县。[14]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邮编政府驻地
钦南区2215535000金海湾东大街
钦北区2560535000钦州湾大道
灵山县3550535400灵城镇
浦北县2517535300小江镇

自然环境

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位于北纬21°35′~22°41′,东经107°72′~109°56′。北与南宁市接壤,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南临钦州湾,西与防城港市毗邻。钦州市陆地总面积1089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562.64公里。

地质地貌

钦州市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全,出露地层以下古生界志留系最为发育;岩浆岩以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有花岗岩和流纹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并具明显的分带性,存在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条件。

钦州市形状略为方块形,主要属丘陵地貌类型。境内东、西、北三面崇山环拱,丘陵起伏连绵,地形复杂。西北部属山区,以十万大山为主体,山高翠拔直参天,壑深飞瀑若无地;北部和西部属中丘陵区,除少数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米左右;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丘和河谷平原为主,土地稍平坦;东部属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滨海岗地、平原区,有市内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全境地势为西北及东北部高,自北向南倾斜,南部地势显著下降。钦州市山地(海拔500米以上)10.08平方公里,占0.22%;中高丘陵(海拔100—500米)686.83平方公里,占14.75%;低丘(100米以下)2835.52平方公里,占60.89%;台地、阶地441.99平方公里,占9.49%;平原(0—10米)473.3平方公里,占10.16%;水域(河流、水库等)108.53平方公里,占2.33%;其他100.78平方公里,占2.16%。

气候条件

钦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辐射强,季风环流明显。由于南临北部湾,西北靠十万大山,主要受海洋气候影响,也受大陆气团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是中国湿热多雨的地方之一。[15]

海域面积

钦州市的南部为辽阔的钦州湾。钦州湾属中国南海北部湾的一部分,位于鱼产富饶的北部湾之最北部,广义的钦州湾,东起合浦县的英罗港,西至防城县的北仓河口,海岸线长1478公里。狭义的钦州湾,是独指钦州市沿海的海湾,这个海湾居北海港和防城港之间,东起大风江口,距北海港18海里,西至企沙港(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内),距防城港8海里。海湾总面积908.37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71.82平方公里,浅海面积736.55平方公里(水深5米以内的454.38平方公里,5—10米的266.06平方公里,10—20米的16.11平方公里)。纵深长20余海里,自北向南延伸,南面向北部湾敞开。湾首及湾口都很开阔,中部较窄,宽1.5—3海里,呈两头大中间细的喇叭状。大陆架自北向南倾斜,浅海属半封闭性大陆架海域,底形倾斜徐缓,坡度一般在2°以内,大部分海区底形比较平坦。底质在北部沿岸10海里以内,几乎全是泥沙质浅滩。湾内水较浅,一般水深2—18米,最大水深29米。湾内由于阳光充足,水温适宜,加上养分丰富,浮游生物多,适于各种鱼类和其他海产的繁殖与生长,以及飞禽鸟类生存,仅经济鱼类就达130种。海湾海水平均透明度为3寻左右(海民以两手平伸之长为一寻,约1.7米),这是因为浮游生物及其他悬浮物含量较多影响的结果。海水的酸碱度冬季在8.20—8.30之间,夏季平均为8.26。

自然资源

钦州市有陆地野生植物150科476属765种。其中,被子植物128科441属723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1种,蕨类植物16科25属31种。以茶科、壳斗科、松科、桃金娘科、木兰科和禾本科为优势。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木沙椤、马蹄森、格木、狭叶坡垒、福建柏、观光木、华南椎、蝴蝶果、假山龙眼、樟树、红椎等,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六万大山、五皇岭及钦北区的王岗山。另在海河交汇处及浅海滩涂分布有热带海岸特有的植被——红树林,有15科22种,以桐花群落为主,其次为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

动物资源

钦州市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6科271种。其中,两栖类7种,主要有青蛙、山蛙、沼蛙、蟾蜍等;爬行类21种,主要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百步蛇、三素锦蛇、水律蛇、蛤蚧、龟等;鸟类186种,主要有画眉、鹧鸪、鹩哥、鹦鹉、山雀、白鹭、大白鹭、牛背鹭等;哺乳类62种,主要有野猪、豪猪、果子狸、猪獾、抓鸡虎、松鼠、竹鼠等。国家公布的一级、二级陆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六万山、钦北区的王岗山及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钦州市有46种矿产,矿床及矿点共176处,小型规模以上有46处,其中大型石膏矿床一处(钦灵石膏矿床),中型铅锌矿床和稀土矿床各1处,煤、陶瓷土、油页岩、锰、铁、钛、磷、高岭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建筑材料用灰岩、建筑材料用花岗岩等矿床130处。已经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铅锌矿、煤矿、锰矿(氧化锰)、陶瓷土、石膏矿、钛铁砂矿、石灰岩、花岗岩及建筑用砂等。

海洋资源

钦州市海洋生物多种多样,近岸10米等深线内可供养殖面积866.7平方公里,浅海鱼类资源估量年4200吨。20米等深线内有虾类35种,蟹类191种,螺类143种,贝类178种,头足类17种,鱼类326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20余种。面积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蚝苗采苗和人工养殖基地,盛产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四大名产及水鸭、海鸥等野生水禽。

水资源

钦州市地下水资源总储量约为16.0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4.82亿立方米,仅可供钦州市生活用水。但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年径流量64.8亿立方米,占全区总径流量的2.68%;年径流深1091毫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为106.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耕地亩均有水量为5470立方米,人均有水量约4772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钦江为20.3亿立方米,茅岭江为25.9亿立方米,大风江为18.6亿立方米。

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汛期钦江占83%,茅岭江占77.2%,大风江占87.9%;非汛期钦江占17%,茅岭江占22.8%,大风江占12.1%。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19.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万人。常住人口331.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1.7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82%;乡村人口189.3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7.18%。全年出生人口3.58万人,出生率为10.99‰;死亡人口1.99万人,死亡率5.99‰;自然增长率为5.00‰。[8]

民族

钦州市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汉族、壮族为钦州世居民族。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89.3%,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10.3%。汉族钦州市均有分布,壮族主要分布在钦北区,其中大寺镇最多,有8.3万壮族人,是钦州市壮族人口最多的乡镇。[16]

政治

职务姓名
市委书记林冠[13]
市委副书记王雄昌、莫锦荣[17]
市委秘书长曾智[18]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王雄昌
副市长李开创、谢立品、徐科峰、张红丹、金玉璘[19]、林海波、范英杰[20][21]、吴永辉[22][23]
秘书长覃重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吕洪安
副主席林庆山、王文远、叶莉梅、黄球、林雪梅、李云昌、陈福多、陈正理
秘书长许杨苑

(以上内容来源于:[24][25][26][27][28]

经济

2021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647.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9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532.7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799.09亿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2%、32.3%和4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804元,比上年增长9.7%。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9万人,比上年提高0.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736人,就业困难再就业33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2%,比上年末提高0.56个百分点。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0.9%,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8.1%,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20.2%。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2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16.9%。全年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10倍。限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年末实有市场主体33.9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4%。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28万户。

2021年,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生产总值3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县域生产总值1315.96亿元,增长8.5%。[8]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3.52万亩,比上年增加0.4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66.27万亩,增加0.0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03万亩,增加0.9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4.61万亩,增加10.48万亩。木薯种植面积43.79万亩,增加0.36万亩。果园面积238.12万亩,增加8.02万亩。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93.58万吨,比上年增加1.47万吨,增长1.6%。其中,春收粮食产量2.62万吨,增长0.1%;早稻产量34.23万吨,增长0.9%;秋粮产量47.41万吨,增长0.8%。全年谷物产量87.99万吨,增长1.7%。其中,稻谷产量78.06万吨,增长0.8%;玉米产量9.94万吨,增长10.5%。

2021年,全年油料产量3.53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甘蔗产量321.81万吨,增长0.4%。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21.69万吨,增长10.4%。园林水果产量266.04万吨,增长17.6%。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3.99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猪肉产量12.72万吨,牛肉产量0.71万吨,羊肉产量0.14万吨,禽肉产量19.80万吨。禽蛋产量1.77万吨,牛奶产量3.47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57.99万头,增长39.4%,年末生猪存栏122.46万头,比上年增长16.8%。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59.08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5.89万吨,增长3.9%。

2021年,全年木材采运351.1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4%。天然松脂8.38万吨,下降3.1%。油茶籽0.39万吨,增长5.8%。[8]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6.5%;股份制企业增长16.7%;非公有制经济增长5.3%;民营企业增长7.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3%,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5.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4.3%,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4.6%,汽车制造业增长27.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8%。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0.9%。税金总额增长36.2%,利润总额增长108.9%。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92.0%,制造业增长15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6.3%。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1.77亿元,增长16.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93亿元。[8]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90亿元,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19.4%;金融业增加值58.31亿元,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06.43亿元,增长8.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4%,营业利润增长42.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8%。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3.25亿元,比上年下降8.9%。其中住宅投资126.94亿元,下降7.1%;办公楼投资1.47亿元,增长137.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11亿元,下降32.3%。商品房销售面积307.16万平方米,下降8.1%。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21.5%。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1.6%,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2.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6.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3.5%。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2%,化妆品类增长16.8%,金银珠宝类下降34.5%,日用品类增长2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6%,中西药品类增长23.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7%,家具类增长87.7%,通讯器材类下降2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8.9%,汽车类增长25.0%。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41.85亿元,减少48.8%;进口214.18亿元,增长57.4%。进出口逆差(进口大于出口)172.3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02亿元。对东盟组织进出口总额6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出口12.49亿元,同比下降24.3%;进口54.21亿元,同比增长47.9%。

2021年,全年实施内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652万美元,增长2.3%。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财政收入20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2亿元,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174.48亿元,增长2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4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198.71亿元,增长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9%。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1.87亿元,比年初增加123.4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29.0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6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2.15亿元,比年初增加163.5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67.88亿元,比年初增加191.45亿元。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66亿元,增长13.8%;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79亿元,增长5.4%;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6亿元,增长12.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08亿元,增长18.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7.72亿元,增长27.5%;寿险业务给付5.36亿元,增长6.6%;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90亿元,增长21.9%。[8]

交通

2021年,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624公里,比上年末新增21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31公里。年末铁路营业总里程45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208公里。

2021年,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7亿吨,增长22.3%。集装箱463万标箱,增长17.1%。

2021年,全年全市旅客运输客运量51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2%。旅客运输周转量6.08亿人公里,下降9.9%。

2021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1.61万辆,比上年末减少2.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74万辆,增长3.6%。轿车保有量21.66万辆,增长6.7%,其中私人轿车21.22万辆,增长7%。[8]

社会

2021年,全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6.7万件,包裹业务0.02万件,快递业务量2018.66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24.2万户,比上年增加11.4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33.2万户,比上年增加4.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5.2万户,增加9.4万户;光纤宽带用户101.2万户,增加7.6万户。

2021年,年末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4家。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634.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旅游总消费476.17亿元,增长21.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39万美元,下降99.0%。[8]

科学技术

2021年,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32项,资助经费375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169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46项,软科学研究成果11项,基础理论成果12项。全年全市获广西科技进步奖项目6项,其中,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全年全市授权专利1647件,同比增长69.44%,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2件,同比增长97.0%。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2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5%。[8]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60人,在校研究生293人。毕业生14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25万人,在校生3.47万人,毕业生0.8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1.56万人(含非全日制),在校生4.03万人(含非全日制),毕业生1.2万人(含非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2.61万人,在校生7.48万人,毕业生2.1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6.25万人,在校生17.94万人,毕业生5.6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90万人,在校生42.82万人,毕业生6.1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6万人,在校生0.35万人,毕业生0.05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9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27%。[8]

普通高等院校:北部湾大学,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卫生文化

2021年,年末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全市共有1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7.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9%。市直图书总藏量43.36万册。

2021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91个,其中医院37个,乡镇卫生院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6个,村卫生室163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305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09人,注册护士11061人,药师(士)1629人,卫生监督员187人,其他183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487张,其中医院12955张,乡镇卫生院6638张。[8]

体育事业

2000年,钦州市成功承办广西区第四届农民运动会。2004年,在第12届残奥会上,张小玲勇夺金牌2枚,实现残奥会“五连冠”。2005年,钦州市成功举办中国沿海城市友好运动会。2006年,钦州市有一级运动员12人,一级裁判员16人;二级运动员35人,二级以上裁判员87人,中级职称教练员7个。先后承办广西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首届特奥运动会、2006年全国女子水球锦标赛等自治区级及国家级体育赛事7项。钦州市运动员参加自治区12个比赛项目的竞赛,共获得64项奖,其中第一名7项,第二名13项,第三名14项。射箭比赛共破5项自治区纪录。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广西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第一名1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3个。2007年,钦州市成功申办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2008年,钦州市有各种体育场馆2200多个,其中体育场6个、体育馆5个、小运动场26个、游泳池6个、室内游泳池2个、篮球场1500个、灯光球场135个、排球场200个、足球场13个,有能承办全国比赛的标准游泳池4个,标准10米跳水台2个。市体育中心正式动工兴建。广西残疾人训练基地在钦州挂牌成立。钦州市运动员参加各级比赛获金牌39枚、银牌19枚、铜牌6枚。

城建环境

2021年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08亿元。年末城市道路长度为591.8公里,道路面积1541.45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45.70平方米。桥梁67座,路灯3.04万盏。

2021年,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640.33公顷,建成绿化覆盖率40.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92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全社会供水总量7326.37万立方米。城市实有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916.9公里,天然气管道用户20.3万户,天然气供气总量7059.42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39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22.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5.83%。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清运量31.07万吨,生活垃圾处理量31.07万吨。

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5.7%,钦江东水质提升Ⅱ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8]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0%。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3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09元,名义上涨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上涨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84元,名义增长8.3%。全市全年恩格尔系数34.9%。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2.87万人,增加29.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8.09万人,增加7.0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49万人,增加1.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0.6万人,增加4.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32万人,增加2.46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28万人,增加1.9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85万人。年末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59.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8万人。医疗救助19.27万人次。

2021年,年末共有养老机构(含养老设施)1196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含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80个,床位5069张。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7个,床位395张,年末收养188人。社区服务中心66个,社区服务站153个。[8]

节能降耗

2020年全市全社会综合能耗595.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4%。万元GDP能耗0.4877吨标准标煤,下降5.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956吨标准标煤,增长6.2%;万元GDP电耗864.32千瓦时,增长0.6%。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105.48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2.23亿千瓦时,增长12.4%;第二产业用电量67.64亿千瓦时,下降0.7%。其中工业用电量66.07亿千瓦时,下降0.9%;第三产业用电量12.54亿千瓦时,增长13.0%;城乡居民用电量23.07亿千瓦时,增长9.4%。[29]

旅游

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八寨沟旅游区、王岗山、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大芦村民族风情、六峰山、五皇山、椎林叠翠、麻蓝岛、龙门群岛(七十二泾)、三海岩、灵东水库、五皇山、越州天湖等。古迹与人文景观有马鞍山遗址、独料遗址、古立山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广州会馆、大朗书院、绥丰书院、大芦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钦州新八景:王岗春色、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日、麻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主要景点

八寨沟旅游区

八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面积三万多亩。距离南北高速公路二十余里,距离钦州至上思县二级公路仅是三公里多。进入景区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无高坡要道。有八公里长的砂页岩山涧地貌,八十多个大小各异的泉潭,小的像浴盘,大的可同时容纳百人游泳戏水。可容纳百人避风雨的仙人石屋、古老传奇的贼王寨,云绕山转营盘景观、仙女戏水潭、牛郎织女桥(古石桥),还有九曲十八弯的人造月亮湖和松虬藤缠、兽走鸟鸣、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等等。

三娘湾

三娘湾位于钦州市南部犀牛脚镇境内,距钦州市区38公里、南宁168公里、北海100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岭,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电影《海霞》拍摄地。三娘湾以碧海、沙滩、奇石、绿林、渔村、海潮、椰林、中华白海豚而著称,2005年被评为“广西十佳旅游景区”。有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其中三娘石、镇海石狗、“海霞姑娘”—三娘湾女子民兵队、渔家旅馆等景点。

王岗山

王岗山位于钦州市以西48公里的钦北区大直镇内。是十万大山的余脉,在天然林保护面积740.1公顷,海拔最高峰994.6米。王岗山山岳险峻、地貌奇特,茂密的热带雨林、竹林、清沏的山涧瀑布飞花汇成“王岗春色”—钦州八景之一。1995年被自治区林业厅评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王岗山有海拔944多米高峰顶上800多亩天然平地的独特地貌,形成王岗山的天然旅游景观和人文古迹景点。

王岗山有国家一类保护珍贵植物有金花茶、桫椤。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有马蹄参,格木,显脉金花茶、狭叶坡垒、东兴金花茶等属广西特稀有珍贵植物。另还有许多珍惜植物和黑叶猴、金钱豹、赤鹿等多种动物,其中冠斑犀鸟、白鹇最为名贵。

还有孙中山先生在王岗山领导反清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王岗山建立游击根据地等旧址。电影“英雄虎胆”以王岗山革命斗争作为素材和拍摄地。[30]

大芦村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是广西三个著名古村(镇)之一,距离县城3.8公里,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始建于明、清,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大芦村现保存有305副古对联,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之特点,1999年经过广西民间协会评审,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

2005年大芦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2007年5月,再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同时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树,古木毕树,村里还有不少的老荔枝树,和新种的果树,现种有荔枝、元眼1700多亩,椪柑800亩。

龙门群岛旅游区

龙门群岛旅游区位于茅尾海南端,距离钦州市区约25公里。主要景点有仙岛公园、七十二泾、茅尾海、龙门岛、亚公山、青菜头、绿岛、五马归槽等景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

仙岛公园:又称逸仙公园,位于钦州港龙门群岛七十二泾景区入口处的龟岛上。始建于1995年9月,是钦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规划建设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而建造,七十二泾:又名龙泾还珠,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北起钦江出海口—沙井港,南至钦州湾内湾的门户—三墩;龙门岛:是龙门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为龙门镇所在地,人口有8000余人,大多数以捕鱼为生,是著名的渔乡,离市区一个小时的车程。位于茅尾海出口,是水上进出钦州的门户。岛上保存有清代修筑的炮台遗址和民国时期修建的“将军楼”及钦州古八景之一“玉井流香”。[31]

镬耳楼古民居景区

余屋“镬耳楼”座落于浦北县小江镇长田村委余屋村,距离县城约8公里处,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镬耳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余屋镬耳楼古民居建筑群于2002年被浦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宁长真(?-627)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宁长真的家族是壮族先民西原蛮的后代,世代为岭南豪酋。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屡次出兵征讨,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汉代到唐朝,均推行羁縻政策,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

宁原悌(644-728)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出生于钦江县。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死后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时,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钦州、灵山皆有宁谏议庙。

冯敏昌(1747-1806)大寺镇马岗村人。是清代壮族大文豪,曾为乾隆进士、翰林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师,后人对他作出“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的评价。一生诗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录进《小罗浮草堂诗集》。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汉族客家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客家人,祖籍博白东平,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

冯兆金(1845-1894)钦城竹栏街人,后迁城郊龙船埇。随冯子材打中法战争,多次立功。

黄明堂(1866-1938)同盟会员、民国将领。大寺镇三益村委会米利村人。清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明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曾先后组织领导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

荣誉

2017年12月24日,钦州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32]

2018年12月21日,钦州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33]

2021年5月,《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钦州划分2021年城市分级五线城市。[34]

地方特产

钦州市是中国大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菠萝、三华李、柑橙等;农林产品主要有灵山大米、蚕丝、八角、玉桂、黄榄、黄瓜皮、石瓯绿茶、松香、红椎菌等;海产品主要有钦州湾“四大名产”的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和海鸭蛋、南珠等,此外,还有历史悠久的钦州坭兴陶,远销区内外及东南亚的钦机牌碾米机以及文岩牌水泥、绿宝石牌水泥、龙门编织工艺品、烟花爆竹、谷虫净等。

钦州坭兴陶

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的特产之一。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钦州猪脚粉

钦州的特产是猪脚粉,要说历史典故,几乎找不到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其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工序,只是把猪脚洗净斩件,配予八角、桂皮等料烹制,食用时,一碗汤粉加一块油得发亮的猪脚,配一小猪脚粉用当地特有的上好细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佐料而得名,香辣鲜爽,俗话说;“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是钦州的招牌美食小吃。碟的辣椒酱。

钦州猪脚粉和广西桂林的“桂林米粉”、广西柳州的“柳州螺丝粉等不同,在钦州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看到“正宗猪脚粉”字样,所以难得出谁“正宗”的结论。

钦州大蚝

大蚝是钦州的海鲜特产之一,有个大、肉厚、味鲜美等特点,当地有干炸、爆炒等做法,蚝油也是许多菜肴必要的调料。

大寺猪肚巴

猪肚巴是大寺镇的特产,猪肚巴油炸的全过程时间长,做工要求严格,而且一定要用柴火铁锅,这样炸出来的猪肚巴才够黄够脆,猪肚巴做法独特,全钦州就这么一家,在大寺很有名气。由于大寺原料(也就是生猪肚)有限,而且做法很复杂,一个加工场一般从早忙到晚一天的产量也只有30斤左右。

白鸽粥

将洗净的枸杞子和米放入沙锅,加鸽肉及少量水,文火煨粥,粥成加入香精等调料。

蚝油柚皮鸭

首先将柚子皮用炭火烤糊,再打磨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其苦涩;鸭子则过热水晾干,上酱油,炸至金黄色,用文火焖至适度;再把切好的鸭子和柚皮放进铜锅,配以猪油、鸡骨、鲮鱼及蚝油等调料煮至入味而成。

酸嘢

酸嘢采用钦州当地产的木瓜、萝卜、黄瓜、莲藕、菠萝等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