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

由网友(想要一份平淡的恋爱/)分享简介:指两脚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嘴”或者“脉嘴”。按脏腑 经络教说的概念,寸嘴属于脚太阳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晨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养分的来历,以是齐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环境,可从寸嘴脉上表现进去中文名寸嘴又称气嘴、脉嘴诠释西医把脉部位位置腕后低骨内侧寸嘴指两脚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动态图解 收藏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 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中文名

寸口

又称

气口、脉口

解释

中医切脉部位

位置

腕后高骨内侧

寸口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 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寸口:脉学名词。又称气口, 脉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图6)

1.寸口部位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右图6)。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难经·十八难》说:“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由此可见,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和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实异。

2.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指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以上说明独取寸口的道理:(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循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脉气流注肺而总会聚于寸口,故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的盛衰,营卫气血的盈亏,均可从寸口部的脉象上反映出来。(2)寸口部脉气最明显。寸口部是手太阴肺经“经穴”(经渠)和“输穴”(太渊)的所在处,为手太阴肺经经气流注和经气渐旺,以至达到最旺盛的特殊反应点,故前人有“脉会太渊”之说,其脉象变化最有代表性。(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肺脾同属太阴经,脉气相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中焦为脾胃所居之处,脾将通过胃所受纳腐熟的食物之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营气与呼吸之气布散至全身,脉气变化见于寸口,故寸口脉动与宗气一致。(4)寸口处为桡动脉,该动脉所在桡骨茎突处,其行径较为固定,解剖位置亦较浅表,毗邻组织比较分明,方便易行,便于诊察,脉搏强弱易于分辨,同时诊寸口脉沿用已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说寸口部为诊脉的理想部位。

3.寸口分候脏腑

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文献记载有不同说法,具有代表性者如表5-2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寸口六部脏腑分候中,五脏及胃、胆、膀胱的分属部位,各家所说皆同,分歧主要在大、小肠和三焦。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外二个方面,一是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把肺与大肠定位于右寸,心与小肠定位于左寸;另一种是根据脏腑的解剖位置,“尺主腹中”,所以把大小肠定位在尺部;将尺部定为三焦者,只是个别医家的意见。

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即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尺脉)以候下(身躯下部),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如表5-3):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此外,也有不分寸、关、尺,但以浮、中、沉分候脏腑的方法,如以左手浮取候心,中取候肝,沉取候肾;右手浮取候肺,中取候脾,沉取候肾(命门)。

寸口诊法的脏腑相应定位,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