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

由网友(回忆在美终是伤)分享简介:淋球菌为严酷的人体寄熟菌,常存留于急性尿谈炎取阳谈炎的脓性排泄物的黑粗胞中,形态染色近似于脑膜炎球菌。简介激发淋病的病本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雅称的淋球菌。这类病菌领有自尔调治威力,可以或许经由过程变同得到抗药性,或者者至多使药物的疗效降落,而且它在对于愈来愈多品种的抗熟艳成长出这类免疫力。先是青霉艳对于它掉效,再是4环艳,环丙...

淋病奈瑟菌传播途径

    淋球菌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简介

引发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称的淋球菌。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这种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对它失效,再是四环素,环丙沙星,而现在到了头孢克肟。

发现

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结构

菌体结构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抵抗力

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淋球菌有自溶现象,离开人体后,菌细胞可自行溶解,“自杀身亡”,即使不自溶也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传染性。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中科院微生所以常用的娇妍洁阴洗液作测试,淋球菌在娇妍洁阴洗液作用下1min内全部被杀灭,淋球菌对可溶性银盐也很敏感,1∶4000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7min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2min内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采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时,就有诊断价值,必要时进行分离培养。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011年10月12,英国发现淋球菌具抗药性,英国的医生们原先用于治疗淋病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变得不再有效,因为引发这种性传播疾病的病菌正在发展出抗药性。英国健康保护局(HPA)表示,即将迎来一个转折点,届时对于这种疾病将无能为力,除非出现新的疗法。在现在这一阶段,医生们必须开始停止使用之前治疗时常规使用的药物头孢克肟,转而使用两种更加强力的抗生素药物。其中一种是口服药片,另一种是注射药剂。英国健康保护局认为面对病菌已经提升的抗菌能力,采用更加强力药物的做法是必要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