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康奈尔

由网友(花生豆萨拉丁)分享简介:埃里克·康奈我(Eric A. Cornell,一九六一年-),结业于麻省理工教院,美国物理教野,美国国度尺度取技能研究所研究员。他曾得到洛兰兹惩章,还曾果取沃我夫冈·凯特缴、卡我·韦曼配合发明1种新的物资状况:BEC,获诺贝我物理教惩。中文名埃里克·康奈我出诞辰期一九六一年结业院校麻省理工教院外文名Eric A. C...

埃里克 康奈尔 搜狗百科

埃里克·康奈尔(Eric A. Cornell,1961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物理学家,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他曾获得洛兰兹奖章,还曾因与沃尔夫冈·凯特纳、卡尔·韦曼共同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状态:BEC,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文名

埃里克·康奈尔

出生日期

1961年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

外文名

Eric A. Cornell

职业

物理学家

主要奖项

获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经历

埃里克·康奈尔,美国知名物理学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物理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也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82年,埃里克·康奈尔在台湾YMCA教英文。

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与沃尔夫冈·凯特纳、卡尔·韦曼在碱金属原子稀释气体中(制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在对该凝聚物的特性进行早期的基础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

物理研究

1924年,年轻的印度学者玻色撰写了一篇论文,用完全不同于经典电动力学的统计方法,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他将论文寄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期望得到后者认同。爱因斯坦马上认识到该文的价值,立即将其译成德文发表。随后,爱因斯坦又将玻色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单原子理想气体,并预言这些原子当它们之间的距离足够近、热运动速度足够慢时将会发生相变,变成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处在这种状态的气体原子,其总自旋一定为整数,即为玻色子。当温度足够低时,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的气体原子会变成一群“统一行动”的原子,即“凝聚”在一个相同的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新的宏观物质状态。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物理学家的普遍关注。

1995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耳德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的康奈尔和韦曼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克特勒先后在实验中真正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约在1990年,韦曼应用朱棣文等人发展起来的激光冷却和原子阱囚禁技术拟定一个在碱原子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方案:先在磁光阱中用激光冷却碱原子,然后再应用射频“蒸发”冷却除掉在磁阱中那些速度快的原子以达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所必需的低温。美国JILA小组的康奈尔和韦曼采用上述方案使铷原子系统的温度降低至170nK,并通过在样品上加上足够快的旋转磁场来避免阱中心原子的丢失,终于在1995年6月成功地实现了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几乎同时,美国MIT普里特查德(D.E.Pritchard)小组的克特勒用类似的方法实现了钠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由于他通过聚焦在阱中心的强大激光束来阻止原子的丢失,得到了包含更多原子数的凝聚物,使得测量这些凝聚物的性质成为可能。在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所做的开创性实验之后,又有20多个研究小组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但是,在这个研究领域,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所在的研究小组始终保持着他们的领先地位。

科学意义

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以芯片技术为例,目前的芯片都是利用普通光线的激光来完成集成电路的光刻,而普通光线的波长是有限度的,所以集成电路的密度已经接近极限。如果利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来完成集成电路的光刻,会大大提高集成电路的密度,从而大大提高电脑芯片的运算速度。

人物荣誉

1998年,埃里克·康奈尔获得洛兰兹奖章。

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与沃尔夫冈·凯特纳、卡尔·韦曼共同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状态:BEC,获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