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湖北省武汉市将军山)

由网友(虚伪了这一切’)分享简介:将军山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部徐古镇境内,属大别山脉,取大崎山、交天山诸峰组成了大别山正在湖北境内的主峰,主峰海拔六九五米,是武汉最东点,艳有“武汉第1山”之称。中文名将军山主峰大崎、交天诸景区级别国度级丛林私园交界新洲区、团风县、麻都会所属山系大别山海拔六九五m称呼武汉第1山景区简介是新洲区取团风县、麻都会接壤处,离新洲乡...

武汉将军山即将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胜地

将军山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部徐古镇境内,属大别山脉,与大崎山、接天山诸峰构成了大别山在湖北境内的主峰,主峰海拔695米,是武汉最东点,素有“武汉第一山”之称。

中文名

将军山

主峰

大崎、接天诸

景区级别

国家级森林公园

接壤

新洲区、团风县、麻城市

所属山系

大别山

海拔

695m

称号

武汉第一山

景区简介

是新洲区与团风县、麻城市交界处,离新洲城区三十余公里。人们对它的地理位置有:“一脚踏三县”和“鸡鸣三县闻”的说法。目前将军山已与问津书院、道观河、城楼寨、少潭河风景区和花朝河湾风景区共同布局为新洲东北部问津文化生态旅游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李先念、方毅、张体学、刘西尧、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

景观景点

将军山有八景:飞瀑小溪、周富岩绝壁、桌子洞、救命岗、老虎凳、豹子岩和泉水池。

山体结构

将军山东连大崎、接天二山峰,相互呼应;与西南诸山相对高差二三百多米。临空俯瞰,它像一只巨大的金盆,故山顶有古寨名曰“金盆寨”。金盆寨亦是“蕲黄四十八寨”之一,从前壁垒森严的古寨已是断壁残亘,掩映林中。

新修的盘山公路可直达半山腰,环山近看峭岩削壁,绝谷深幽,树高林密,山峰峻秀,溪流淙淙,奇石古洞隐于峰峦;绝顶远眺,三地景色尽收眼底,原野梯田层层,沟坝交错,农舍星罗棋布。山上有将军洞、九龙洞、情侣洞、仙人洞、望仙台及自然形成的仙人石、鳊鱼石、青蛙石、鹰嘴石、试剑石、风动石和传说中的巨人足迹等。

诗歌记载

据清代光绪黄州府志载:“将军山,峰甚峻,有巨人足迹。”明万历进土、黄冈知县、后累官湖北副使的茅瑞徽《登将军山绝顶诗》云:

非关性癖眈丘壑,何事猿腾绝顶过。

千岭遥翻红日出,万松深护白云拖。

雄图尚说争蛮触,猛气惊看印薜萝。

满眼残崖烟雾冷,好将谈笑释干戈。

清同治进士、官至兵部给事中的洪良品,在其《登将军山》诗中云:

隐隐烽烟樵唱断,萧萧戌垒暮云平。

山空涧沸松风响,犹似当年铁马声。

依二公诗记,将军同山确有将军在此征战过,而后人队会的“金”与“将军”的故事,只不过是“好将谈笑释干戈”而已。

现状

如在新洲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的保安寨森林公园观景台上向东眺望,远处起伏的群山犹如一位身穿薄纱、神态安详的美女仰卧天边,她就是民间传说的“睡美人”。“睡美人”是由将军山、接天山、大崎山自然山峰组成。将军山即是“睡美人”的。

由于山高林密,景色绚丽,将军山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

蜿蜒的盘山水泥公路,缠绕山间,险峻的山势让眼前的路面忽隐忽现。雨后的大别山主峰显得格外雄浑亮丽,几缕如纱如梦般的白云漂浮在天地交合处的山顶,显得静谧而淡远。

登临将军山顶,去寻访金盆古寨,从前壁垒森严的古寨已是断壁残亘,掩映林中……

历史传说

自古以来,将军山之名历来是众说纷纭……

相传,唐玄宗即位之前,喜观民间“斗鸡”戏。他当了皇帝后,就在皇宫专设斗鸡坊,以斗鸡取乐。在每年的千秋节(玄宗生日)、春节和清明节,都要在皇宫或骊山举行斗鸡比赛。

却说有一年的中秋节斗鸡比赛时,一只皇帝最喜欢的金鸡突然跳出赛场,直飞宫外。顿时,满座皆惊,文臣武将们乱作一团,纷纷向金鸡追去。一位年轻的将军身强体健,追得最快,那只受惊的金鸡也就被追得越飞越远。时隔数日,金鸡飞临大别山脉,已无力飞越这高大的山峰,一头坠落在大别山中的河沟旁,那位年轻的将军总算把金鸡抓到了。

由于金鸡一路受到惊吓,将军只好把金鸡带着,寻找到了一个天然山洞,并在山顶凿就石盆喂养金鸡,准备休养几天,再回宫廷复命。不料一天,天下大雨,山洪暴发,把金鸡冲到河沟里淹死了。死了金鸡,将军自知性命难保。于是,一头撞死在山洞之中。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就称此山为“将军山”,洞曰“将军洞”,并分别把金鸡落脚和淹死的地方曰“金鸡坳”、“水金坳”、“淹鸡坳”等。

历史记载

传说,毕竟是一段美丽的故事,史书可查的将军山之名,应始于明代。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大批江西人移民湖北,民间有“江西移湖广”之说。所以土著人极少。今新洲人十之八九,是那时江西移民的后代。因此,新洲的绝大多数山川河流、名胜古迹、村落等都是沿用元末明初的命名,将军山也不例外。

清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和新修《新洲县志》均载:元末有沈权,亦名拳,原籍江西。随左丞相吴汝镇守邾城(今新洲),后调守黄州,管军百户。时徐寿辉破汉阳、武昌等郡县。沈权率军大破徐寿辉,尽收失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2月下武昌,6月25日沈权率兵归于朱元璋帐下,授金吾左卫副千户。后追随大将军徐达,东征西战,战功赫赫。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军南下中原,8月沈权随朱元璋入大都,同年11月,朱元璋大封功臣,诏授沈权为宣武将军、万全左卫指挥佥事。

沈权镇守邾城时,在大别山一带追击残敌,剿灭山寇,维护地方,受百姓称颂。告老还乡,病故后诰授扬威将军,赐祭葬于大别山中戚家畈南首山,并建将军庙祭祀。故百姓改戚家畈南首山名为“将军山”,年年祭拜“将军庙”。今将军山中留有沈权征战时留下的“试剑石”、“足迹石”等。将军庙中供奉沈权将军塑像,沈氏后裔皆落籍于新洲。

红色历史

将军山一带,地处大别山南,东邻英(山)罗(田),入安徽;北上红(安)麻(城)到河南,可直入大别山腹地。西望长江,是鄂豫皖水、陆两路通向武汉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独特,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上世纪初至新中国建立的历次革命战争时期,这里都是革命根据地,一直是新洲地区革命火种保存、积蓄之地。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这里是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常驻地之一。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武汉、黄州等较发达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遭到全面破坏,将军山地区由于山高林密,易于活动,部分党员奔赴江西南昌参加“八一起义”,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部分党员和农会骨干参加冈东回龙山暴动,中共党组织在这里反而赢得了较大的发展。

1934年到1935年,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后,将军山一带有红军留下的手枪队坚持活动。1936年红28军营长林维先与漆先庭、刘天元联系,后来,红28军政委高敬亭、82师政委方永乐率部来将军山。为加强将军山这一带革命活动,高敬亭亲自从部队中抽调10余名骨干组成黄冈便衣队,并将周围地域划分为四个区,成立四个区委,共有10多个党支部,党员100多人。以将军山、大崎山为中心,实行化整为零、钻进深山、分散游击的战略方针,活动范围跨越麻城、罗田、浠水边界,纵横300余公里。

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军山也是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和鄂东军政领导常驻地之一。1938年,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刘西尧、军事部长张体学以及文祥、丁宇宸等率部400多人进驻将军山一带与敌寇周旋。1939年,以方毅、刘西尧等先后为书记的鄂东军政委员会;以张体学、丁宇宸等领导的抗日游击五大队在琵琶脑、象棋山等地抗击日军对将军山、大崎山的进攻,在当地群众支援配合下,一次次地粉碎了敌人对将军山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0年和1942年将军山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冈北县和冈麻县,均成立了党政军群组织机构,是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战斗的地方。

在解放战争中,将军山是新洲县爱国民主政府的诞生地。1946年为全力支援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围,将军山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斗争。他们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英勇顽强地与敌周旋,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为了以实际行动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10月,中共新洲县委、新洲县爱国民主政府、新洲县人民武装部在将军山漆家畈成立,领导新洲人民继续战斗,直到迎接全国解放。

将军山、将军洞遍布着高敬亭、刘天元、金震等先烈的足迹;真正走出了一批像李先念、陈少敏、张体学、赵辛初、林维先、汪少川、方毅、刘西尧、漆先庭等革命将军,将军山终不负将军之名[1]

将军山美景天成,使人如痴似醉。春季嫩绿满枝,满山花朵迎春,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夏季百鸟争鸣,蝉唱蛙叫,令人心旷神怡;秋季,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一幅硕果累累的画卷;冬季松枫绿野、密林森森,孕育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无论您什么时候来将军山,都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