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镇(中国地名)

由网友(花莞杳萝烟)分享简介:刘河镇位于荥阴市东北部,距荥阴郊区一五私里,东邻崔庙镇,南交环翠峪风光区,西连巩义市米河镇,北毗峡窝镇,辖区总面积三二.六平方私里,辖一五个行政村。邮政编码:四五零一三二。另有湖北省蕲秋县刘河镇。中文名称刘河所属地域中国华中当局驻地刘河邮政区码四七六六一六面积六八.五平方私里方言华夏官话水车站永乡北站行政区种别镇下辖地...

刘河镇地图 刘河镇卫星地图 刘河镇高清航拍地图

刘河镇位于荥阳市西南部,距荥阳市区15公里,东邻崔庙镇,南接环翠峪风景区,西连巩义市米河镇,北毗峡窝镇,辖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邮政编码:450132。还有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

中文名称

刘河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政府驻地

刘河

邮政区码

476616

面积

68.5平方公里

方言

中原官话

火车站

永城北站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27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370

地理位置

河南永城

人口

5.1万人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豫A

基本介绍

刘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96年12月撤乡建镇。曾是荥汜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文化遗产渊远流长,有兴建于商朝的五云山佛爷庙,唐代国子祭酒赵东熙墓,唐代陶瓷窑、佛陀寺,伏羲庙、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驻兵的营岭等遗址。地形属浅山丘陵区,嵩山山脉贯穿而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645毫米,气候温和。

该镇属浅山丘陵区,辖区内主要山脉为嵩山山脉,黄土丘陵,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645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绿豆、黄豆,主要矿产为石灰石、煤炭、铝矾土、硫铁矿、铁矿等,探明青石储量2亿多吨,铝石储量4800多万吨,硫铁矿储量3500多万吨,辖区总人口2.2万人。交通十分便利。须刘、荥庙公路穿镇区而过,上(街)刘(河)铁路穿镇工业小区,通讯网络非常发达。安装固定电话3500余部,入户率70%,上因特网30户,曾荣获“省级电话镇”。历史文化渊远流长,主要有兴建于商朝的五云山佛爷庙,唐代祭酒赵熙墓,唐代陶瓷窑佛陀寺,伏羲庙,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在此驻兵的营岭,荥阳汜水抗日县政府所在地遗址。刘河镇原为刘河乡,1996年撤乡建镇,全镇拥有煤矿、耐火厂、水泥厂、砖厂、花炮厂、石材厂、木材加工等企业35余家,较大型企业有开源煤矿、郑州市居上水泥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矿山实业有限公司,绿化道路5公里,建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2000余亩,全镇拥有汽车货车160辆,昌河面包厂50辆,摩托车3000辆,小拖拉机200台,全镇有小学15所,完中1所,幼儿园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及初中升学均达到100%,卫生院1个,医护人员20人,病床15张。

产业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增长迅猛,有节水白连、冬桃、花卉等规模种植基地,还有十万只鸡场、万只甲鱼场、百头奶牛场等规模养殖基地。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立足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工业经济,有省级水泥一级企业的居上水泥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全国的郑浏花炮有限公司、刘河煤矿、开源煤矿等143农企业。全镇拥有煤矿、耐火厂、水泥厂、砖厂、花炮厂、石材厂、木材加工等企业35余家,较大型企业有开源煤矿、郑州市居上水泥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矿山实业有限公司,绿化道路5公里,建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2000余亩。

基础设施

境内有任洼、王河两座无污染水库,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6KV供电线路3条,另外一座35KV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用电可专板直供,电力充裕。镇区交通便利,公路里程达60公里,庙王公路、须刘公路在镇区交汇并穿境而过,与环镇公路及各行政村的村组公路互相交织,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讯设施完备,移动、联通信号网络覆盖全镇,拥有固定电话3000余部,可直拨国内外,手机用户5200户,因特网用户150余户,信息快捷畅通。

新农村建设

一是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生态村镇建设步伐,已发展矮化核桃种植200亩,山杂果种植100亩,完成村镇道路通道绿化33公里,村旁屋后植树10.5万棵,荒山绿化600亩。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徐沟绿麒麟奶牛养殖厂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小杂粮加工、木材加工等深加工企业。该镇已发展大型规模养鸡厂32个,规模养猪场26个,其它养牛、羊、兔、鸽等各类养殖专业户达2210余户。

三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覆盖林果、畜禽养殖、蔬菜、农机服务、瓜果等。

四是以彻底消灭“空心村”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村户用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沼气规模和使用效率。止目前该镇使用沼气的农户达650户,又新开挖沼气用户200户,建成75个,已清除“空心户”3户,房屋12间,由集体统一收回。

五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已举办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等各类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16期,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次。

六是扎实为民办实事。该镇大力实施“村村通、组组通”工程,全镇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85%的村实现了“组组通”。新修村组道路5000米,路基已打通。新建微积雨水窖400个,完成王河大口井配套工程,已铺设管道8500米,水泵、电机等已安装调试到位,已正式投入运行,建成后可解决镇区1500口人的吃水问题,在镇区建公厕一处,垃圾池2个,挖污水通道1000米,卫生整治村已建“三联式”厕所200余座,使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有很大改善。

七是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已累计培训学员260余人,转移就业18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人,已有120名青年走上工作岗位。

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

刘河镇位于湖北省蕲春县中部,版图面积228.9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9.02万人。南距京九铁路17公里、武黄公路25公里,蕲(湖北蕲春)——太(安徽太湖)公路横贯全境。

资源优势

——交通条件优越县级主干道蕲(春)太(湖)路纵贯全境。南距县城仅17公里、京九铁路蕲春站18公里、沪蓉高速公路3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38公里;北距省城武汉105公里。公路、铁路、航运条件极为便利。

——矿产资源丰富刘河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称。境内群山环绕,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钼、铅、锌;非金属矿有石英、云母、瓷土等,其中石鼓冲村境内钒钛磁铁矿;王桥村、莲花村、高潮村、张桥村、新铺村境内的石英矿;张桥村、曾冲村黄金矿质地好,含量高,极有开采价值。

——旅游景点较多鄂东著名道、佛教圣地——横岗山风景区就在境内。这里庙宇林立、风景如画。刘邓大军高山铺战斗总指挥部遗址——凉亭云林宫更是令人留恋忘返,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以上。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四纵六横的城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胡坝、凉亭、分路、石马、大公五个小集镇建设初现轮廓;建有3.5万伏变电站和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开通了6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网络。

——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全镇形成了以塑料产业和生态农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孺子牛集团拥有13家分公司,主要生产塑料鞋底、塑料门窗、日用塑料、工艺拖鞋等四大系列。万亩优质稻、万亩药材、万亩水产、万亩芋麻的形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筑起了新的平台。

产业特色

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富含金、银、铜、铁和石英石、云母、瓷土等矿藏。鄂东著名道、佛教旅游胜地——横岗山、高山铺战斗刘邓大军总指挥部遗址——凉亭云林宫,皆座落于此。刘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红苕、马铃薯、高粱、芋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初见成效,黄坪、里下冲的林果;新河、杨河的芋麻;刘河的香菇;中路、胡海的水产;马路、果子畈、牌楼的湘莲;鸭咀、龚坳的牲猪远近闻名;石马山的鲜牛奶香甜可口,畅销武汉、黄石、黄冈等地。刘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以湖北孺子牛集团为核心的乡镇企业集团带动刘河十万人民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跨越,形成以塑料鞋底、毛线钩鞋等为主的特色工业。孺子牛集团以塑料鞋底为纽带,组织1万名农家女钩鞋,生产了保暖鞋、竹凉席拖鞋、毛线拖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如今从业人员超过1万户、5万多人,年产各类鞋制品1000万双,产值过亿元。刘河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三纵五横的街道,五大功能区格局已经形成,城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区各类企业、工商个体户达2000多家,形成蕲北工农业产品集散中心。

畜牧发展

刘河镇石马山村,位于蕲太公路旁,太平寨山脚下。全村现有1270人,8个村民小组,310户,山林面积1050亩,耕地面积918亩。自1994年以来,石马山村依托原县牛奶厂在该村境内的优势,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开发“奶牛经济”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借助伊利集团来蕲春投资的契机,石马山村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投资20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千头奶牛牧场。奶牛牧场规划面积100亩,前期筹建工作正在进行,场地已平整硬化,道路已拉通,牛舍已搭建完毕。

社会事业发展

刘河镇现有中小学48所,其中初中2所(刘河中学辖4个初中分部),镇级中心小学2所,农村片中心小学18所,初小及教学点26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现全镇现有中小学学生18106人,其中初中学生6860人(初一2715人,初二2334人,初三1811人),小学学生11246人(一年级1630人,二年级1701人,三年级1845人,四年级1934人,五年级2021人,六年级2115人)。

全镇现有中小学教师733人,其中小学教师433人(公办120人,代课313人),已获得初级以上职称的408人,已达到中师及以上学历433人,其中达到专科学历81人,初中教师300人(公办228人,代课72人),已获初级以上职称283人,已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256人,已达到本科学历40人。

全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学校设施符合省规定要求。中学小基本无危房校舍,小学校园面积306122平方米,生均占有34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73567平方米,生均占有8.2平方米,初中校面积117990平方米,生均占有23.2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53564平方米,生均占有10.5平方米。中小学图书、仪器、体育设施均达到国家标准。

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并持续稳定增长,教师工资实行财政直拨个人银行帐户,代课教师工资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列支,不足部分由各村补齐。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全镇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8年以来顺得接受省政府“普九”验收和复查,学校布局调整到位,教师定编员落实,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升黄高人数达到21人,升一中人数254人,中考升学率占全县第一名。成人文化技太教育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职业技术教育是全县的先进单位。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建有文化站2个,电影院2家,黄梅戏剧团1个。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群众健身活动日益高涨。全镇建有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站4家,广播电视遍布千家万户,广播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有中心卫生院2家,计生服务站2家,各类福利院8家。邮政电信事业飞跃发展,固定电话达7000多门,移动电话达3000多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平住房面积50平方米,摩托车入户率达30%,小车进农家的目标开始启动,有24部小车进农家。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2000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16.4亿元,财政收入达101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030元,先后被省市授予“楚天明星乡镇”、“红旗乡镇党委”等光荣称号。

人文历史

刘邓大军高山铺战斗总指挥部(旧址)位于蕲春县刘河镇凉亭村云林宫内。云林宫是一座古寺,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约有800多年历史。1947年8月,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10月下旬曾在蕲春县刘河镇境内指挥高山铺战斗,指挥部就是设在凉亭村云林宫。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政委白天就在指挥部指挥高山铺战斗,晚上住在凉亭村八房垸,他们共计在凉亭村呆了七天七夜。就是在这几天里,他们领导第二野战军,在高山铺地带开展“口袋战”,全歼尾随的国民党军四十师和八十二旅共一万二千六百多人,并击落敌人飞机一架,缴获武器无数,这就是著名的“高山铺战斗”。高山铺战斗的胜利,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打响第一炮,高山铺大捷使狭北的毛泽东感到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对周恩来说“高山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了一万多敌人,也不仅仅因为这一仗打得很漂亮,它的全部意义在于刘邓已经在那里站住了脚。”从此,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在云林宫——刘邓大军高山铺战斗指挥部里,有刘伯承、邓小平使用过的圆桌,板椅、石火盆、油筒、菜壶以及作战沙盘、电话机等历史文物,同时还有一批历史照片,诗文和对联等历史资料。如今云林宫也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广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占地20多亩,房屋10列,共有八个景点:!、刘邓大军高山铺战斗指挥部旧址(云林宫);2、高山铺战斗历史纪念馆;3、点将台;4、莲花池;5、烈士陵;6、奏凯亭;7、革命历史纪念馆;8、革命功勋诗碑。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游客相继来此观光旅游,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