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由网友(男宠老公)分享简介:中国航天科工散团有限私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是中央间接办理的国有特大型低科技企业,前身为一九五六年一零月建立的国防部第5研究院[一]。私司首要从事防务配备、航天财产、疑息技能、配备制造以及古代办事业5大财产板块。中文名中国航天科工散团有限私...

中国有哪些国企,请列举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

公司主要从事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板块。

中文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外文名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国家

中国

年营收

37697.0百万美元(2020年)

员工人数

145148人(2020年)[2]

注册资金

1800000万人民币

公司官网

www.casic.com.cn

公司简称

中国航天科工、CASIC、航天科工

公司性质

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公司口号

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总部地点

北京

成立时间

1999年6月29日

经营范围

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

企业领导

袁洁(董事长)

年利润

1955.0百万美元(2020年)

历史名称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企业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工”,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简称:CASI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在各类人才队伍中,先后培养两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为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顾问,并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知名专家和学者。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发展历史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82年3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航天工业部。[3]

1988年4月,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3]

1993年3月,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3]

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拥有6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3余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精、作风形象好、敬业精神强的科研生产与经营管理队伍;拥有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第一名;是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中央企业首家质量管理创新基地;同年获得年度中国管理大会“具价值企业”荣誉等。

2016年5月,国务院首批双创地“企业示范基地”。

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81位。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1位。

2017年7月1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获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

2016年7月2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以27867.3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381位。

2017年11月2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已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大事记

·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1960年2月,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东风一号”—中国自行制造的首颗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6月,东风二号发射试验成功进行
·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中国首颗人造卫星成功研制并发射
·1971年9月,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1980年5月,洲际导弹—东风5号发射成功
·1982年3月,航天工业部成立
·1982年10月,潜射导弹发射圆满成功
·1984年4月,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12月“航天传统精神”激励航天科技工作者
·1988年4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
·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成立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完成
·2003年11月,“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国人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家园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2008年5月,“奥运火 航天心”点亮世界第三极
2008年8月,航天科工“科技奥运”项目成功保障北京奥运会
2008年9月,“神舟七号”任务圆满成功
2009 年3月,“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2010年5月,“航天安保”助力上海世博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圆满发射成功
2018年12月22日早上7时51分,虹云工程首星发射成功
2019年3月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光量子技术及应用总体部在武汉成立。

央企风采

航天科工研制出新型定位电子腕带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706所成功研制出新型定位电子腕带产品,该电子腕带产品采用CSS线性调频扩频通讯技术、AES安全加密技术和TDOA算法,可以实现人员的自动识别与定位,具有功耗低、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等特点,定位精度达到1-3米,远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即将投入市场。

该产品申请的腕带防拆国家专利技术,可提供在押人员逃脱霎时报警功能,充分满足监狱等场所特殊人员监管的要求。同时具备集成温湿度、振动等多种传感器的扩展功能,可广泛适应在司法、矿井、特殊人群看护等不同行业的需求。

航天科工毫米波测云雷达占据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成功中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毫米波测云雷达项目,这是该所首次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产品。毫米波测云雷达是一种新体制的气象雷达,代表着气象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2006年二十三所研制出国内第一部机动式多普勒双偏振毫米波测云雷达,国内仅生产8部左右,其中二十三所就承制了4部,分别为国家气象局、中科院服务及出口韩国,稳稳占据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毫米波测云雷达是随着雷达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雷达应用。2006年,二十三所在没有任何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了国内第一部机动式多普勒双偏振毫米波测云雷达,打破了国外垄断,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交付并参加了华南中尺度暴雨外场试验,引起国内有关气象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为后续的市场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中国气象局再次和二十三所签订了一部毫米波测云雷达项目。2013 年3 月,二十三所研制的毫米波测云雷达迈入国际市场,在与德国、美国的有关公司竞标中,赢得了韩国气象局整套合同。该雷达已经抵达韩国,在韩国气象局重大灾害天气研究所(NIMR)宝城郡气象站正式投入试运行。

毫米波气象雷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制雷达,利用毫米波波长短的特性,可以探测出雷达上空高度15 公里内,范围约3000 平方公里内的云和雾的特征。可以分析云量大小、云内含水量、云内水滴活动趋势(是否具备下雨条件,为人工降雨提供决策依据)、是否含有冰雹(为人工消雹提供决策依据)、云内含水的温度(出现低于零度的过冷水时,飞机在飞过该云时将会在机翼上结冰)、雾的特性(可以判断雾的发展趋势、雾团大小、范围)等一系列的特征,可为大气科学研究、云自动化观测、人工影响天气、机场气象、军事气象等提供保障。

航天科工成功研制耐高温二氧化硅电缆组件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成功研制了耐高温二氧化硅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能够承受1000℃高温,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电缆组件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耐1000℃高温电缆组件的空白,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203所会将该类产品系列化,更好地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经济建设。

企业管理

袁洁:董事长、党组书记[4]

熊群力:外部董事

邓志雄:外部董事

张新国:外部董事

高一斌:外部董事

张逢春:外部董事

龚界文:职工董事[5]

龚波:董事[6]

黄兴东:董事

高级管理

袁洁:董事长、党组书记[4]

龚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6]

黄兴东:党组副书记[7]

魏毅寅: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唐斌:总会计师、党组成员[8]

林青: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

刘著平: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李立新:副总经理、党组成员[9]

企业文化

企业愿景: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企业使命: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

企业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企业精神:求实 创新 协同 奉献

企业工作作风:严 慎 细 实

企业发展战略:军民融合 创新驱动 人才强企 质量制胜

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无私奉献 严谨务实 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企业追求:放飞神剑 收获和平

卡通形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微信卡通形象——航小科于2015年初发布,由北京航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计。

2017年6月,航小科获得央企卡通形象互动奖。[10]

2018年11月,以航天科工卡通形象“航小科”为原型的微信表情包“捣蛋小科”正式上线发布。

组织架构

总部部门所属企业上市公司
办公厅发展计划部科研生产部科技与质量部空间工程部财务部资产运营部经济合作部国际业务部人力资源部安全保障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法律事务部)纪检监察部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科技委与信息化部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〇六八基地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培训中心(党校)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工业机关服务中心贵州航天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1]航天信息航天发展航天晨光航天通信航天长峰航天科技航天电器

企业业务

通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不断探索,中国的导弹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型号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战略导弹、战术地地导弹、防空导弹、空地导弹、海防导弹等不同类型、不同导引方式、可针对不同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应对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胜利的实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的“导弹摇篮”,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保障国家和平安定的经济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多型号导弹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集团公司研制的防空导弹、航空导弹、海防导弹、舰舰导弹以及飞航式导弹在历次军事演习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集团公司直接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固体火箭发动机、卫星有效载荷、星上零部件等多种航天产品成为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固体发动机,100多次执行战略、战术武器和应用卫星飞行试验任务,创下无一失败的佳绩。

通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不断探索,中国的导弹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型号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战略导弹、战术地地导弹、防空导弹、空地导弹、海防导弹等不同类型、不同导引方式、可针对不同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应对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胜利的实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的“导弹摇篮”,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保障国家和平安定的经济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多型号导弹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集团公司研制的防空导弹、航空导弹、海防导弹、舰舰导弹以及飞航式导弹在历次军事演习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1月8日,在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集团公司“9409工程”荣获此次大会唯一的最高奖——特等奖。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名列73位。

近年来,集团公司瞄准航天技术发展前沿,紧紧地把握未来市场需要,致力于固体运载火箭,小测控的系统研究与开发,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可移动和快速进入空间为目标,努力拓展航天事业发展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固体开拓者一号运载火箭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型运载工具;集团公司参与的中欧“伽利略”项目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集团公司是国家小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已建立起卫星应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服务体系。集团公司研发的无人机系列,无人船系列和近地空间飞行器系列取得了突破,并成功将集团公司研制的无人机运用于“神六”载人飞船发射前的气象监测和环境测评;集团公司研发的中国先进的车载、船载等多种平台下的移动式卫星信息、数据传输转播车(“动中通”)和VSAT卫星通信工作站,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服务于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市领导现场指挥,并及时恢复了多个受灾严重地区的数据传输;集团公司还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6500米处建设了世界最高的移动通讯基站,成功实现了珠穆朗玛峰与全球的无障碍自由通讯。

集团公司拥有被朱镕基总理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发明”的防伪税控系统,为打击偷税漏税、增加国家税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抗恶劣环境计算机、虚拟VPN、城市消防无线报警系统、公安业务信息化系统、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100KW短波广播发射机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雷达设备其技术、质量都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气象观测、交通管制、精密测量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多普勒相控阵雷达为“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汶川地震灾区,集团公司新近研制成功的全天候工作的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测量系统为国家抗震减灾指挥部门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装备制造

集团公司现拥有导弹控制系统仿真、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辐射特性、目标与环境光学特性、毫米波亚毫米波制导、计量与校准技术等6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9个,并建成了分布在全国22 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市级高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以及现代化科技园区近20个。

集团公司在光机电等相关专业和领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将航天高科技技术移植于成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凤凰山洗煤厂集散控制系统、CYA-5000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享誉全国;友力2000系列集散控制系统;钢骨架塑料复合管被专家誉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HS系列循环硫化床锅炉控制系统、润滑油自动罐装控制系统、啤酒发酵糖化微机控制系统、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南非合资生产的旋臂式振动掘进机改变了传统隧道、煤矿巷道开采方式,节能高效,安全可靠,大大减少了矿难人身伤亡。

工业废水自动处理系统、大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汽车双燃料节能环保系统、环保检测设备、协同水处理系统合木塑合成环保板材、各种复合管材、钢塑门窗等一大批环保节能产品已投放市场。

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是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中具有较强实力的民品。以机场加油车为代表的特种车辆成为国内替代国外进口同类车辆唯一生产单位,与日本、韩国合资生产的多种高空作业车、道路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拥有年产15 万台汽车发动机的能力。集约生产出各种轻型货车、轻型客车、油罐车、运钞车、清洁燃料汽车、野外作业炊事车、远程医疗车、卫生防疫车、深冷及耐强腐蚀车等130 余种功能各异的特种车辆。其中野外作业炊事车、远程医疗车、卫生防疫车等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国家支持的首个军民结合产业项目——重型平台运输车系列(75 吨—95吨以上)在港口、运输、造船、钢铁等行业载重作业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壮汉”。与白俄罗斯共同研制开发的大型载重车底盘替代进口成为中国载重车中的佼佼者。

专利成果

拥有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航天科工成立10年来,共申请国内外专利249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717件、注册商标428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06件。2008年度,航天科工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中,国防专利授权排名第一,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三。2009年4月18日,航天科工在各军工集团公司中率先颁布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航天科工负责研制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发明奖。航天科工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00余项。

2018年7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布了航天超级服务器、航天超级数据库一体机、航天超级存储阵列三类大型国产化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天熠”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海鹰翼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科斗”安全移动操作系统三类小型国产化信息技术产品,并全面展示了航天科工在国产化信息技术领域的整体能力和最新成果。[12]

产品服务

航天防务

TD-2000B弹炮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FL2000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

FM-90N反导型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FM-90反导型进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KS-1A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企业合作

2018年11月6日,中国航天科工签约吉利控股,将合作研发推广高速飞行列车等项目。

2021年9月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框架协议。[13]

2022年6月9日,中建集团与航天科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应用、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合作。[14]

2022年8月1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航天装备制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15]

企业投资

2019年12月,航天科工领投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提供商华天海峰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荣誉记录

有1人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获得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3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9人当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集团公司拥有8名两院院士,3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4名国家级专家,59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贴。10年来,新增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2名全国技术能手、31名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93名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集团公司秉承航天传统文化优势,大大助推了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大大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形象。十年来,有1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京区近30家单位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另外,近年来还先后有30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0余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

继荣获国资委年度任期“科技创新特别奖”之后,集团公司又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100强”第一名,创新指数最高,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造特别奖、组织管理奖。拥有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国内外专利申请2498件,发明专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国内外有效专利717件(其中发明专利117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06件,有效商标428件(省市著名商标3件)。

2016年5月,国务院首批双创地“企业示范基地”。[16]

2018年12月18日,中国航天科工入选2018年度(第十五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398。

2018年1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财富》发布的“2018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公司”榜单中排名第13。

2019年7月22日,2019《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航天科工排名第322位。

2019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82。

2019年12月,航天科工在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企业)指数100榜单中排名第78位。[17]

2020年7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位列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制造企业效益200家榜》第10位。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位列第332位。

2020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25978759万元营业收入排名第85。

2020年11月3日,《财富》发布2020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排名第21。

2020年11月28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航天科工排名第19位。

2021年7月13日,国资委考核分配局公布202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列。[18]

2021年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位列320名。[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