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由网友(ε萌妞优酸乳〃)分享简介:西安接通大教航天航空教院(School of Aerospa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建立于二零零五年四月,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安接通大教的下设教院。[一]院少申胜平,党委书忘周遥。[二]院训“寻求卓著”。[三]据二零二三年二月官网显示,设有工程力教以及空天工程两个系,设无力教、航空宇航...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School of Aerospa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成立于2005年4月,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下设学院。[1]院长申胜平,党委书记周远[2]院训“追求卓越”。[3]

据2023年2月官网显示,设有工程力学和空天工程两个系,设有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专业有工程力学(国家一流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硕士、博士点有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其中固体力学为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力学学科2017年、2022年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并列第三)。有教职员工176人,其中教师109人[1]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知名校友有余建军。[4]

中文名称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前身

南洋公学

地点

西安

定名时间

1959年

办学条件

敲黑板 西安5项指标全线 飘红 的这一板块,在楼市即将低调 突袭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校本部在职教职工5635人,专任教师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4名。[5]

学院设置

航天航空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系、科学计算与结构设计系、航天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和若干研究所。拥有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其中:固体力学为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主办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国家级学术期刊《应用力学学报》,联合主办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6]

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工程与结构分析、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其中,工程力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硕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

博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师68人,教授28人,副教授2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2名、校“腾飞计划人才”8名、博士生导师27名。85%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20%的教师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40岁以下的教师占50%。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和“111引智”团队各1个。[6]

我院以首席单位主持国家973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十余项。[6]

我院与美、英、日、德、法、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广泛深入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培养的本科生享有优良的社会声誉,多人已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如: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锁志刚,德国马普所前所长、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建,英国Glasgow大学教授罗小玉,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陈曦等),有的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17大中央委员刘鹏、甘肃省副省长李建华等)。[6]

除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外,航天航空学院还设有以著名力学家唐照千教授命名的“唐照千奖学金”,计算力学与控制(中美联合)研究所的专项奖学金。[6]

知名校友

刘 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7]

李建华,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8]

学界

锁志刚,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高华建,美国工程院院士,布朗大学教授

卢天健,973首席科学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剑桥大学教授

陈 曦,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下属系部

工程力学系

工程力学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下设的力学专业始办于1957。1962年成立振动测试基地。1981年成为首批力学博士点,199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1年和2006年固体力学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专业为陕西省“省级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

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8名(博导7名),副教授2名,高工1名,工程师1名。 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或者即将具有博士学位。该系的多位教授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研究经历;并且在国内多个学会组织内任职;以及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

该系科研课题较多,科研经费充足,既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和重点资助课题,也有大量来自于工矿企业的横向课题。2006年来,该系教师及研究生每年都有10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国际杂志上发表;并且多次参加国际与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曾经获得省部级奖多项,国家专利多项。

工程力学专业现按照学硕连读班招生,新生入学后前两年按工学(1)学科大类进行通识类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完成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七学期对分流后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本科生按本科培养计划继续进行培养,而学硕连读的学生按学硕连读培养计划进行。

该系现阶段可在力学全部二级学科方向上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部分优秀硕士生可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博士阶段的培养。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机械、动力、材料、航空航天等与力学相关的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2006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航天(如航天一院、四院)、航空(如试飞院、西飞、哈飞、沈飞、江西直升机所)、国防(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力(如电力热工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石油(如石油钢材所)、能源动力(如东方锅炉、东方汽轮机、哈尔滨锅炉)、汽车(如江淮汽车)等关键行业的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和企业;部分毕业生选择国内工科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出国深造、从事科研或就职。本专业毕业生有的已成为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德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知名教授或副教授,有的还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等职务。截止2007年,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1386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研究生138人。国际力学大师J. W. Hutchinson教授对我系的评价是“中国最好的力学系”。

"唐照千奖学金"等多个种类的奖学金均面向本专业的各类研究生,用于奖励以优异成绩进入本专业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工程力学

硕士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空天工程系

空天工程系成立于 2005 年 7 月 1 日,2005年开始招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同年获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第一届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生毕业,2007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08年第一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毕业。2009年获批建设教育部新型飞行器服役环境预示分中心,2010年获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经过空天工程系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通过人才引进、校内补充等途径,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年轻有为的教学、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 40 岁。 空天工程系现有教师 16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6 名,讲师4名。教师中有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一人,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研究经历,其中具有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人。现学院承担有国防“ 973”课题,国家 “ 973” 项目子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联合资助项目等科研任务。教师及研究生每年都有 10 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或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并参加国际与国内高层次学术研讨会议。

空天工程系现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飞行器环境工程、气动与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强度与健康监检测、飞行器动力装备与运行安全保障、飞行器先进制导与控制。

本科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硕士专业:飞行器设计

科学计算与结构设计系

在力学学科办学的基础上,航天航空学院创办了科学计算与结构设计系,负责新设专业《工程与结构分析》的办学。其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依托于力学国家一级学科,是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现阶段社会高级CAE人才不足的状况,《工程与结构分析》专业旨在拓宽力学人才的适用性,以体现力学 + CAE的“上手快”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模拟为手段,培养从事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重大工程与结构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除要求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力学理论外,着重培养学生科学计算、结构设计及其服役安全预测分析、软件应用及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等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能力。本系建有功能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教学基础实验室,以及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高性能计算集群,配备通用和自主开发的建模、分析、设计等软件工具,在软硬件上充分保障该专业的办学和科研需求。

本系作为力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全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主讲专业课程的教师均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授,与国外学术交流活跃。现主要科研方向有:多场环境下大规模结构耦合响应数值模拟,结构优化设计,材料/结构跨尺度分析,无网格分析方法、扩展有限元方法、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性能等。承担国家973、国防973、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校企合作等项目近20项。

《工程与结构分析》专业为四年本科学制,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推荐进入硕士阶段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优秀硕士生可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可在机械、能源动力、航天航空、核工程、材料、土木、兵器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内相关部门从事分析、设计、以及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出国深造。

本系的专业除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外,还设有“唐照千奖学金”以及中美联合“计算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以优异成绩进入本专业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工程与结构分析

硕士专业:力学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力学一级学科

实验室建设

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的前身是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投资建设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2005年改名为“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评估为优秀,2008年参加第四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良好并通过评估。2011年,经过20余年的努力,实验室重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

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研究机械结构设计、制造、服役和维护全寿命周期管理及相关交叉领域中的共性力学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数值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有:(1)结构破坏机理和强度理论 ;(2)装备服役综合力学环境表征与预示;(3)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4)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8名,其中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实验室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111引智团队1个,并以三个973项目为基础形成了3个研究团队。

实验室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近7000万元,包含: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大型结构振动测试与分析系统,数值计算与仿真系统等。

实验室在国际交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美、英、日、德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

本中心源于1957年随交通大学西迁的材料力学实验室。1996年,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实验室和工程力学系合并,成为学校“21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十大校级教学实验中心之一,2007年8月被评为陕西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11月被批准为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秉承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50年来中心几代人发扬西迁精神,艰苦创业,现拥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爱岗敬业、学位年龄结构合理、稳定和谐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形成了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为主线的传统课堂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实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理论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开创基本、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三个层次、多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并设有开放性、创新型实验等项目。对外起着示范与辐射作用,取得了优良效果。

中心教学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承担着全校10余个学科门类的本科生4门基础力学课程、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选修课程、以及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结构分析三个专业10余门专业课的课堂和实验教学工作,支撑着专业毕业论文及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每年约3400名学生受益。

中心依托的支撑学科-力学学科力量雄厚,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影响。现中心全体人员坚持“厚基础、强实践”的教学理念,以 “集一流师资、建一流基地、创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为目标,遵循“追求卓越”的院训,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欢迎各位同学利用本中心的网络资源提高自己,打好基础,服务国家。

学院领导

院长 申胜平 全面负责学院学科建设、人事以及其它行政工作。[9]

党委书记 侯德门 全面负责分党委工作,党建和教职工,学院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副院长 李跃明 分管学院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科点建设工作。[9]

副院长 刘马宝 分管学院科研工作。

院长助理 李录贤 协助院长负责学院外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等工作。

院长助理 陈玲莉 协助院长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

组织机构

教学科研系室负责人

强度与振动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铁军 主任 博士 教授

徐明龙 副主任 博士 研究员

申胜平 副主任 博士 教授

王飞 支部书记 博士 副教授

空天工程系 周进雄 主任 博士 教授

陈刚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荣海军 主任助理 博士 副教授

金峰 支部书记 博士 教授

工程力学系 王刚锋 主任 博士 教授

徐自力 副主任 博士 教授

谢石林 支部书记 博士 副教授

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 王铁军 主任 博士 教授

李跃明 执行主任 博士 研究员

殷民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张改慧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张亚红 副主任 博士 副教授

刘书静 支部书记 硕士 讲 师

科学计算系 李跃明 主任 博士 研究员

文毅 主任助理 博士 副教授

工会组织

主席: 赵挺 副主席: 李录贤

宣传委员: 李录贤 文体委员: 黄莺

生活委员: 周进雄 女工委员: 陈亚

党委委员组成(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胜军 王铁军 田晓耕 江俊

张克猛 赵桂平 侯德门

纪委委员组成(按姓氏笔画排序)

成员: 田晓耕 金峰 侯德门

纪委书记: 侯德门

专业介绍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是 1957 年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力学专业之一, 1962 年批准设立教育部振动测试基地, 1981 年成为我 国首批 博士点, 1984 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8 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 1988 年固体力学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89 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获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1 年固体力学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 年工程力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开始招收学士硕士连读生。

本专业先后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 211 工程一期、二期”、“ 985 工程一期、二期”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已成为我国培养力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的学生享有优良的社会声誉,有的已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授。

本专业以学士硕士连读的方式、分段培养。第一阶段是文理兼容的基础素质教育,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全面开展道德、品格、行为、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综合利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完成并符合学硕连读培养要求的学生授予硕士学位,部分优秀生还可进入第三阶段(博士阶段)的深造。

本专业兼有理科和工科之特点,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力学理论、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实验手段,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重大力学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机械、能源动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兵器、核、材料等领域就业,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从事科研、设计、高级技术管理等。

除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外,本专业特设有以著名力学家 唐照千 教授命名的“唐照千奖学金”,专门奖励以优异成绩进入本专业学习的新生、保送生和成绩优秀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生 和 博士生。

◆航空航天类◆

航空航天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原则,培养航空航天器设计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掌握宽厚的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飞行器动力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之具备信息、控制、计算机及其应用能力。

航空航天类采取两段制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不分专业,进行通识培养,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开展全面的道德、品格、行为、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从第六学期开始分别按航天器设计和航空器设计两个专业模块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志愿、社会需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在这两个模块中自由选择。部分优秀生可进入硕士 和 博士阶段学习。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就业,还可在力学、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兵器、核等领域就业,可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从事科研、设计、高级技术管理等。[10]

研究生专业

◆航空航天类◆

合作交流

2006年来,学院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加州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优秀人才近20名,他们已成长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校腾飞人才(7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等,充实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是提升学院学术水平、扩大学科影响、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邀请国际学术大师、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主办、承办、协办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派出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等。开展多种有效的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德国马普所、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法国科学院、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国外一流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专业培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飞行器基本科学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备飞行器设计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飞行器总体设计、机构设计、外形设计、飞行器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软件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及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文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学科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航空航天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飞行器系统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导弹导论

主要实践环节

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工程实习、结构分析软件上机实习、飞行器结构力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论文写作、文献综述、信息查询、专题报告等)、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课内)+ 8学分(课外)其中必修116学分、选修37学分、集中实践26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工程力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力学专业理论知识、力学现代实验及测试技术、工程数值计算及软件应用技术,能综合运用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及技能分析解决各类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本科毕业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能力,能胜任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实验研究、软件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力学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 、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

三、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软件基础

四、主要实践环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工程训练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8学分(其中必修124学分,选修31,集中实践25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工程实习,飞行仿真实验,微小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论文写作、文献综述、信息查询、专题报告等),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 8学分(其中必修115学分,选修37学分,集中实践28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