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贤(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

由网友(Elegy(悲歌))分享简介:蔡睿贤(一九三四年二月五日⑵零一四年一零月四日),出熟于广东汕头,结业于上海接通大教,工程冷物理教野、中国科教院院士。一九五六年,上海接通大教能源机械系结业后,正在清华大教能源机械系焚气轮机学研组历任帮学、讲师。一九七二年⑴九七八年任少秋机车厂设计科工程师。一九九一年,被选中国科教院院士。[一]他创建了比力法,成立了...

蔡睿贤(1934年2月5日-2014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航院士校友名录 V1.0版

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历任助教、讲师。1972年-1978年任长春机车厂设计科工程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他创立了比较法,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其主要著作有《无补燃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性能的简捷估算方法》《非傅立叶热现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等。2014年10月4日1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1]

中文名

蔡睿贤

出生地

广东省汕头市

国籍

中国

民族

教育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日期

1934年2月5日

逝世日期

2014年10月4日

逝世地

北京

研究领域

能源动力

代表作品

蔡睿贤论文选集

人物生平

1956年,蔡睿贤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

1956年至1972年,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任助教、讲师。

1972年至1978年,任长春机车工厂燃气轮机车设计科工程师。

1978年至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始,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至2002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

2000年7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2014年10月4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蔡睿贤专长为能源利用与工程热物理。蔡睿贤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导出了工程热物理各分学科的一系列代数显示解析解,如非定常带激波可压流与非线性导热的解析解等。

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叶轮机械、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领域的研究。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方面全面发展了吴仲华教授的中心流线法,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中提出环壁约束条件;在总能系统热力分析方面创建了比较法及建立了强调评价准则的学派,得出一系列崭新的结论并指出某些权威著作的谬误,得到国际权威的公开承认;在理论方面,给出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不同学科问题的多个解析解。在研制国内燃气轮机中,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轴流式压气机内环对其喘振的影响,对该机组及以后国内多台压气机的调试与防喘均发挥很大作用,此外,还解决了转子易弯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2]

学术论著

曾主持完成国家攀登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一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出版时间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
2009蔡睿贤论文选集蔡睿贤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热工手册任泽霈,蔡睿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64平面叶栅的中心流线法解析解-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编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组

期刊文献

时间文献名称作者期刊名称
2012对中国能源的基本认识蔡睿贤科技导报,(第13期)
2009热力机械基本方程的严格解析解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3期)
2009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的一维非定常严格简明解析解蔡睿贤,李元媛,蒋润花力学学报(第4期)
2008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刘启斌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
2008求解数理方程解析解的一种新方法:混合分离变量法蔡睿贤,刘启斌中国科学(G辑)(第9期)
2008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刘启斌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
2008.能源动力系统应与环境相协调[蔡睿贤,金红光,林汝谋创新科技(第3期)
2007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个别见解蔡睿贤,张国强中国科学基金(第3期)
2006环管中非定常非Newton旋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苟晨华中国科学G辑(第4期)
2005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思考蔡睿贤,张娜科技导报(第9期)
2005多孔介质中考虑各向异性自然对流Brinkman模型的解析解(Ⅱ)蔡睿贤,苟晨华,张娜中国科学G辑(第2期)
2004考虑旋流的非定常几何一维流动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
2004强化节能措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蔡睿贤,陈益群中国政协(第7期)
2003漫谈能源蔡睿贤苏南科技开发(第8期).
2003含湿毛细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基本方程的一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机械工程学报(第6期)
2003多孔介质快速干燥过程热质耦合方程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2期)
2003多孔介质中温度与浓度梯度耦合自然对流基本方程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刘蔚蔚自然科学进展(第8期)
2002西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蔡睿贤石油知识(第2期)
2002确定科研评价准则要万分慎重蔡睿贤中国科学院院刊(第5期)
2002变热物性非定常导热方程的一些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3期)
2002柱坐标下变热物性非定常轴对称导热方程的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1期)
2002理想气体非定常有摩擦有传热—维流动的显式波动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E辑)(第1-3期)
2002理想气体非定常有摩擦有传热一维流动的显式波动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第2期)
2002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anisotropic B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英文版)(第6期)
2002.多孔介质中自然对流 Brinkman 模型的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A辑)(第1-6期)
2001蔡睿贤.非定常可压等熵流非线性方程显式解析解的推导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
2001有关对转涡轮基本设计与应用的进一步思考蔡睿贤航空动力学报(第3期)
2001.两相非定常流的一些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冬阳机械工程学报(第9期)
2001Explicit analytical wave solutions of unsteady 1D ideal gas flow with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英文版)(第4期)
2000.锅炉受热面动态过程的一套显式解析特解蔡睿贤,张娜机械工程学报(第7期)
2000工程热物理学科中的若干解析解蔡睿贤,蔡档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2期)
2000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coupl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porous material drying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2期)
2000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coupled diffe蔡睿贤,张娜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2期)
1999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1998年度主要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3期)
1999干燥多孔物料的耦合传热传质方程组的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0期)
1999球体内不定常作Fourier导热的一维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期)
1999.One-dimensional algebraic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蔡睿贤,张娜,何咏梅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1期)
1997完全气体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带激波流动的一套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
1998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攀登项目3年主要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3期).
1998生物导热基本方程的一维不定常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第3期)
1998Unsteady one-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蔡睿贤,张娜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6期)
1998关于完全气体无粘可压流动的解析解蔡睿贤,朱永波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
1998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
1998集成电路芯片非Fourier导热方程的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科学通报(第1-24期)
1997论可再生能源动力装置的评价指标及优化方向蔡睿贤,张娜太阳能学报(第1-4期)
1996完全气体一元变截面有传热有摩擦流动的一些不定常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6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4期)
1996对排气污染罚款数量级的讨论蔡睿贤中国软科学杂志(第2期)
1995Analytical solution of unsteady one-dimensional bi蔡睿贤科学通报(英文版)(第19期)
19951995年6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报告(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纲)蔡睿贤燃气轮机技术(第3期)
1995典型联合循环的性能简明示式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5一维不定常生物传热方程的解析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7-24期)
1994轴流对转风扇典型基元级基本分析蔡睿贤流体机械(第12期)
1994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设计点性能简明估计公式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4燃气轮机发电装置最佳效率初探蔡睿贤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5期)
1994透平平面叶栅叶型损失通用图的一种算例蔡睿贤,何咏梅燃气轮机技术(第3期)
1993一些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可压缩完全气体等熵流的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3补燃对常规联合循环效率的影响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3期)
1993对转涡轮特有叶型自动设计程序蔡睿贤,何咏梅,魏星禄航空动力学报(第2期)
1992对转涡轮基本分析蔡睿贤航空学报(A辑)(第1期)
1992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可压缩完全气体等熵流的解析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9-24期)
1992三对转涡轮及其基本分析蔡睿贤,魏星禄航空动力学报(第1期)
1992透平叶栅自动设计程序蔡睿贤,何咏梅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0余热锅炉变工况计算蔡睿贤,胡自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9燃气轮机回热循环新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8A RAPID ENGINEERING METHOD FOR SOLVING POISSON EQU蔡睿贤科学通报(英文版)(第5期)
1988轴流式叶栅完全反问题工程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7双连通区域中Poisson方程的快速工程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1-6期)
1987功热并供评价准则及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基本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7功热并供评价准则及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基本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6APPROXIMAT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RACTICAL ST蔡睿贤,张世铮,逯根寿,林汝谋科学通报(英文版)(第21期)
1986注蒸汽燃气轮机实际循环热效率的近似简明热力学关系蔡睿贤,张世铮,逯根寿,林汝谋科学通报(第6期)
1985一些常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方案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4发展总能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蔡睿贤节能(第8期)
1984校验叶轮机械三维数值解的某些解析解蔡睿贤,蒋洪德,孙春林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3余热锅炉节点温差及其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3CONSTRAINT ON DESIGN PARAMETERS AND TWIST OF S_1 S蔡睿贤中国科学(英文版)(第4期)
1983中心流线法在亚声速与跨声速区中的准确度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
1982叶轮机械设计自变数在内外环壁面上的限制条件及轴流式叶轮机械 S1流面的翘曲蔡睿贤中国科学(第7-12期)
1982燃气轮机起动与压气机低速特性蔡睿贤动力工程(第5期)
1982.叶轮机械设计自变数在内外环壁面上的限制条件及轴流式叶轮机械S1流面的翘曲蔡睿贤中国科学(A辑)(第7-12期)
1981余热锅炉式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近似热力学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1平面叶栅中心流线法反问题计算机程序及算例蔡睿贤,沈建文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0平面叶栅跨声速流动的计算--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四)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80静叶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及4500马力机车燃气轮机的热力性能蔡睿贤,王锡刚,彭惠君,吴步敬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79在任意回转流面上设计轴流式叶轮机械叶栅——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
1979解轴对称流道位流的中心流线法——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2期)
1966平面叶栅的中心流线法解析解——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一)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
1964在燃烧室及后燃室中产生给定温度燃气所需燃料的计算公式的讨论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3期)
1958小功率燃气透平转速的选择蔡睿贤清华大学学报(第3期)
1958小功率燃气透平转速的选择蔡睿贤重型机械(第12期)

人才培养

蔡先生在清华大学十六年,在博士后政策咨询、评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导过多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后,数十名研究生,受到蔡院士点拨、解惑和帮助者,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蔡先生培养的众多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各地, 指导过10多名博士生和10多名硕士生, 有三位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蔡院士直接授课的学生毕业后,有四位被评为院士,还有十几位成长为国家部级干部,[3]十多位研究员或教授、多位公司或工厂的总工程师。[2]

荣誉表彰

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2008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4]

1986年,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78年3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奖。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社会任职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

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力学分会主任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工学一组学科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

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ISOABE)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际燃气轮机学会(IGTI)叶轮机械委员会委员

国际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系列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能源学报编委[1]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原所长,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第九届中央常委,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副主席。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历任助教、讲师。

1972年至1978年,任长春机车厂设计科工程师。

1978年至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他当选为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

著作作品

《无补燃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性能的简捷估算方法》

《非傅立叶热现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能源化技术分析》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人物评价

蔡睿贤院士睿智严谨、勤奋执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能源动力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国内外科技界同行的尊重和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评[5]

蔡睿贤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提案办理专题调研活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青年网评[5]

蔡睿贤同志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他睿智严谨、勤奋执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能源动力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战线的重大损失,是民进的重大损失。他的杰出成就,永远是中国科技事业和统一战线事业的宝贵财富。他的崇高品格和一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民进中央宣传部评[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