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

由网友(冷眼看红尘)分享简介:中西部低校根蒂根基威力设置装备摆设工程(National Basic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是为振兴中西部高档教诲,促成中国高档教诲协调成长,并切真晋升中西部低校办教威力,提低人材造就量质,使中西部1批原科低校的真力获得较大晋升,规划沉...

10所行业特色高校,录取分数不高,未来就业有保障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National  Basic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

该“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着重解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设施和办学条件滞后问题。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对每所纳入“工程”建设的高校给予补助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西部省级政府设立省级专项资金,中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6∶4的比例安排;西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8∶2的比例安排。西藏自治区所需建设资金由中央专项资金安排。

中文名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简称

中西部100所

类别

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

院校数量

100所

投入资金

十二五专项资金100亿

英文名

National Basic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创办时间

2011年创建、2012年启动

所属地区

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实施方式

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实施部门

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1]

工程背景

为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高质量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本科高校,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设立的又一次重大建设专项。“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计划支持中西部为主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所地方高校,入选高校多数为实力较强的地方本科高校。

工程计划

该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资金投入大,滚动实施,一期实施期限为2012-2015年,计划支持中西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所左右省属地方本科高校。

工程目标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中西部一批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使这些学校在当地发挥好三个作用,即一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二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在地方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使广大本科生受益,推动整个中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指导思想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就是要通过大力改善中西部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引导高校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使命,把抓好教学作为学校最根本的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这一要求,要始终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指导方针

总体思路:主要是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于地方发展。

建设任务:主要是“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建设。

实施方式:为了覆盖中西部更多的学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准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实施范围“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选择:为了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考虑优先支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合理,优势突出,有明显的办学特色,重视潜心育人的地方高校。

工程定位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基本定位,确定为引导和推动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落脚点是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加强本科教学基本条件和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中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核心理念

“工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要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使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提升。基于这个核心理念要抓三个关键点:一要牢固确立“两个地位”,就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二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要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一个环节,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加强一项软件和一项硬件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硬件就是要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建设。

三个要义

“工程”的定位有三个要义:一是强调“基础”。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本科在高教人才培养中又具有基础性地位。二是强调“基础能力”。本科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包含两部分,既有硬件部分能力,包括教学条件、设施等;也有软件部分能力,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等。三是强调“建设”。硬件建设是一般理解的题中之义,关键是软件建设,要对加强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这些软件建设投入精力、投入时间、投入经费,要见成效,这个建设成效不是形的大楼,而是体现在教学、教改、教师上水平等方面。

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任务,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为切入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硬件建设上,主要加强本科教学所需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软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指出的是,硬件建设任务是为了加强和服务本科教学,因此项目选择要考虑尽可能扩大学生受益面。具体建设内容的遴选强调两点,一是重在填平补齐,不要贪大求洋,在指导高校遴选基建项目时,要把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按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可以1—2个项目,不搞“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二是要审核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不支持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要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实事求是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支持借机征地建设新校区,不支持行政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博物馆等方面建设。

要从软硬件建设目标出发,把握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方面是抓软件,围绕质量提高这个核心,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是推改革,强师资。一要落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学校领导精力、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等政策导向和举措,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重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二要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一批品牌专业。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把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四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优质实验课程,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五要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六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校自我评估,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八要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九要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加强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培训,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个方面是抓硬件,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

主要强调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通过建设,学校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把主要心思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上;教师热爱教育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学校保障教育教学,各种优质资源优先支持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要抓住这次基础能力建设机遇,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特殊行业实际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因校制宜,通过工程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要构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和质量,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建设优质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四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要求,以“填平补齐、量大面广”为原则,把本科教学实践中,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通过建设,使本科教学条件和广大本科生学习条件切实得到明显改善。五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入选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一期名单(2012-2015)
省份数量学校名称
河北6所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4所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黑龙江5所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吉林5所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辽宁5所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安徽6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4所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河南7所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6所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长江大学
湖南6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吉首大学
广西4所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四川6所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4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
云南4所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
重庆3所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西藏2所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5所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甘肃4所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2所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5所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
喀什大学
生产建设兵团2所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

二期名单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二期名单(2016-2020)
省份数量学校名单
河南3所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辽宁1所沈阳化工大学
山西1所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
河北7所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江西4所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广西3所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艺术学院
湖南6所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
宁夏1所宁夏医科大学---
海南1所海南师范大学---
四川3所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湖北4所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经济学院
重庆2所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贵州1所遵义医学院---
安徽2所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
云南1所西南林业大学---
黑龙江3所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大学
来源高校官网等[2][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