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霞(中国科学院院士)

由网友(┽鬼мīろ心窍)分享简介:低小霞(一九一九年七月一零日⑴九九八年九月九日),出熟于浙江萧山,结业于美国纽约大教,北大传授、专士研究熟导师。一九四四年,结业于接通大教化教系。一九五一年,获美国纽约大教理教硕士教位。低小霞持久致力于阐发化教的讲授以及研究,博少电阐发化教以及极谱催化波和环保大气净化监测仪的研制。一九八零年,被选为中国科教院教部委...

高小霞(1919年7月10日-1998年9月9日),出生于浙江萧山,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阳网 萧山网

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纽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高小霞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专长电分析化学和极谱催化波以及环保大气污染监测仪的研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1998年9月9日,逝世。

中文名

高小霞

出生地

浙江萧山

国籍

中国

研究领域

微量稀土元素、铂族元素

代表作品

电分析化学导论、极谱催化波、稀土农药和电分析化学

出生日期

1919年7月10日

逝世日期

1998年9月9日

性别

教育背景

美国纽约大学

主要成就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仓前村,幼年随父识字,10岁随家去镇海上小学,13岁跳级入上海工部局女中。

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

1946—194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1949—195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研究院学习获硕士学位。[2]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3]

1998年9月9日,逝世。[4]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专长电分析化学和极谱催化波以及环保大气污染监测仪的研制。对极谱催化波的研究有较深造诣,开创了几十种微量元素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特别是微量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的极谱分析法及其机理的研究。

主要成就

高小霞从教半个多世纪,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从50年代始,先后开设、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高等电化学分析等课程。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高小霞将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在取得双极化电极电流滴定理论创新性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矿产资源、金属冶炼中的分析方法研究。50年代后期,她开始利用化学催化反应于极谱分析来提高分析灵敏度(极谱催化波),引发了国内对催化波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应用。

1965年,她参加在前民主德国举行的国际纯物料会议,论文《极谱催化波的机理和应用于痕量分析》受到好评。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高小霞选择了稀土极谱分析作为研究方向,提出了20多种稀土络合吸附波分析方法,促进了国内对稀土及其他微量元素络合吸附波的研究和应用。

1980年她参加了在布拉格召开的“纪念海洛夫斯基学术报告会”,在会上作了有关“稀土极谱分析”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国际科学家们的重视。她带领科研小组开展对“稀土微肥”机能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80年代末期,高小霞年迈体弱,但仍壮心不已,瞄准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开展了在模拟生物膜中稀土络合物光电效应和稀土对植物根系氮素同化过程中有关酶活性以及稀土、锌对谷氨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等催化活性和酶催反应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成果。

学术著作

在近半个世纪的科研中,高小霞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有《铂族元素极谱催化波》、《电化学分析法在环保监测中的应用》、《电分析化学导论》、《极谱催化波》、《稀土农用与电分析化学》等。

鉴于她在科学研究中的贡献和在科技界的威望,1980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1991年间担任第一、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她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过《分析化学》、《中国稀土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刊编委和《分析化学丛书》主编等职。

荣誉表彰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曾担任第一届(1978-1984年)、第二届(1985-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评议组成员。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分析化学》、《中国稀土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刊编委和《分析化学丛书》主编。

个人生活

1946年,徐光宪和高小霞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上海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将余生珍重地许诺给彼此和国家。[5]

家庭生活

高小霞的父亲是被旧社会埋没了的书法家,在上海中华书局当编辑。11岁的时候,父亲把她从家乡接到上海念书。她刻苦学习,用8年时间完成了12年的学业,并且考取了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然而,父亲的失业,使她失去了一次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她不得不在一所中学当一个小教员,赚钱补贴家用,照顾父母。1940年,高小霞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不久,父亲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家庭失去支柱,生活又陷入困境之中。为了节省每一个铜板,她每天中午买点烤白薯充饥。下午放学,肚子饿得直叫唤,她还得赶去为有钱人家的孩子辅导功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