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良龙(中国海洋水声环境工程专家)

由网友(基霸)分享简介:笪良龙,男,汉族,一九六七年出熟,安徽省桐都会大闭镇缸窑村牛山队人,结业于桐乡2中,一九八五年投笔当兵。一九八六年考进水师潜艇教院通科部分少班,陆地火声情况工程博野,三军优异共产党员,业余技能大校军衔。现任水师潜艇教院传授。二零二零年七月,习近平签订通令,给笪良龙忘2等罪。中文名笪良龙国籍中人民族汉族首要成绩枯获国度科...

笪良龙,男,汉族,1967年出生,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缸窑村牛山队人,毕业于桐城二中,1985年投笔从戎。1986年考入海军潜艇学院通科部门长班,海洋水声环境工程专家,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专业技术大校军衔。

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青岛4人获最高奖提名

现任海军潜艇学院教授。

2020年7月,习近平签署通令,给笪良龙记二等功。

中文名

笪良龙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出生日期

1967年

性别

毕业院校

海军潜艇学院

籍贯

安徽桐城

个人经历

笪良龙现任海军潜艇学院教授,专业技术大校军衔。我军海洋水声环境工程专家,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曾被海军推荐为军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10年,他在海洋水声环境领域的某重大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参选院士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

2013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公告,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于4月25日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560人,笪良龙在列。

2015年继续参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6月12日顺利进入第二轮评选名单。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

2021年6月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2]

人物荣誉

笪良龙教授参与并完成了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总经费高达数千万元,同时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不胜数;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众多的荣誉:

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1年,被评为“海军学习成才标兵”;

2002年,被海军荣记二等功一次;

2003年,被海军推荐为国家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时的笪良龙还是海军院校中唯一的获奖者和全军获奖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学科带头人;

2003年,获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

2007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8年,获第二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10年1月11日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笪良龙教授以他在潜艇海洋水声环境领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8月30日在海军潜艇学院举行中央军委给笪良龙记一等功庆功大会!

2011年初被评为2010年度安徽新闻人物。1月10日晚,安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行的盛大颁奖典礼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为笪良龙颁奖。

2019年4月21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上,被表彰为突出贡献个人。[3]

2020年7月,习近平签署通令,给笪良龙记二等功。[4]

人物事迹

刚届而立之年,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笪良龙,就作为学科带头人之一开创了海洋环境的军事研究的先河。而之所以选择海洋水声环境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缘于读本科时老师的一句话:潜艇作战,特别是潜艇战与反潜战,与海洋水声环境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洋声场环境效应,就可以出奇制胜,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老师的话,是希翼,又仿佛是冲锋的号角,使年轻的笪良龙热血沸腾,从此他便下定了决心,坚定的选择海洋水声环境研究方向。由于这个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且该方向的研究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核心技术,因此该项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又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为此笪良龙的很多战友和同学都不理解,劝他改方向,导师也告诉他:“选择这个方向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要守得住寂寞,二是要有一辈子出不了成果的思想准备。”但笪良龙坚定的向导师表示:“只要能为提高潜艇战斗力提供一点支持,即使一辈子出不了成果,我也无怨无悔。这块硬骨头,我一定要啃!”笪良龙简直是玩命似的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从此他的生活里没有了节假日,也牺牲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方面既要带研究生,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拼命地学习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同事们称他是“拼命三郎”。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顽强拼搏下,难关一个又一个被克服,科技的高峰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十年磨一剑,辛勤的汗水终于凝聚成一串串金灿灿的硕果

爱幻想才有最好的创新

笪良龙是个爱幻想的人。参军入伍刚分到潜艇部队,就梦想着开着潜艇巡游大洋。他跟战友们说,将来要做一个骑鲸蹈海的潜艇指挥官。

一些老同志笑他,你新兵蛋一个,乱想什么,潜艇还没上过,就想当指挥官。他当时就来气:“没上就没上,还不允许我想吗!”

笪良龙憋着一口气,要让梦想变成现实:要考军校,考潜艇学院!果然,他拿了“状元”,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潜艇学院。

“一个人连想都不敢想,还能干成事!搞科学研究,最讲究独辟蹊径,讲究创新。”笪良龙说,他的很多课题都是“想”出来的。

10多年前,一些发达国家把水声环境技术应用于海战场,并把“环境效应技术”列为未来海上作战关键技术;而当时的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时不我待,必须让中国潜艇人用上自己的‘水下沙盘’!”从那时起,笪良龙就想闯出新途径。

起步何其艰难。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笪良龙“借鸡下蛋”:报名参加了由中科院、中国船舶总公司和海军3家组织的国家“九五”某重点研究项目的实地考察。这次行动,几乎集中了我国水声界和海洋界的全部知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先进仪器设备。在海上的两个多月漂泊,笪良龙一直是在亢奋中度过。他来回穿梭于专家、器材、现场和资料之间,寻找一切机会请教。笔记越来越厚重,操作越来越熟练,人越来越黑瘦。

3个月后,笪良龙作为军方代表向项目组提交了一份学术报告。正是这份报告,确立了潜艇学院水下作战环境研究在军内外的地位。开发第一个声传播模型,笪良龙遇到了难题,几个月没有任何进展。有人劝他,不行就放弃吧,有些问题是一个死结,无解。可他不信邪,大年三十和初一仍然呆在机房。

妻子的妹妹结婚,妻子拉他去参加婚礼,算是放松。现场很热闹,可笪良龙满脑子都是数字。婚宴刚吃到一半,他感到灵光一闪,就悄悄坐上出租车,回到实验室。那晚,他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实验大楼的门已锁了,为了不影响警卫战士休息,他爬窗户出去。

几年后,笪良龙完成了10个适合于各种海洋环境的传播和探测模型并做成产品装备部队。从此,中国潜艇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水下沙盘”!

不拼命就永远站不到前沿

“你能不能拼命?”这是笪良龙招收研究生时必问的一个问题。

“什么叫拼命,就是人家睡8个小时,你睡4个小时;人家谈情说爱,你在实验室加班。”在他看来,搞科研没有股拼命的劲儿不行。

在海洋中,声呐就如同潜艇的“耳朵”。声呐作用距离的远近,是决胜海战场的关键。这是一个更为艰深的领域,笪良龙不仅要面对每天更新的海量测量数据,还要逐一攻克涉及海洋声学、信息工程技术、装备技术和潜艇战术等六大系统的难题。

前途未知、风险巨大,几百万的启动资金就像投入一个“无底洞”。在最初的几年中,课题毫无进展。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项目搞了几年,你的成果呢?你搞那东西到底管用不管用啊?”“实验室买一堆器材,有什么用啊,我看就是些摆设嘛。”……

“你这是冒失,放着轻松赚钱的课题不做,去冒这个风险干什么?”也有好心人劝他。

“这是技术的发展方向!”笪良龙坚决地说,“抢占科技前沿就得靠拼搏!”

某重大项目涉及模拟舰艇编队声呐系统。当时,大家都倾向于传统的半实物仿真,认为这种半实物比较成熟,风险小。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笪良龙提出,采用全数字仿真。买一台大型计算机,花200万元,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模拟更多的声呐,同时编队可能随意组合,这样省钱、省时。不搞仿真时,还可以用来论证其他项目。

想法大胆,但反对声音很大。很多人劝笪良龙,那套东西现在技术还不成熟。

“今天不成熟,将来总可以成熟吧。科研岗位处于变革的前沿,作为科研人员,你不去蹚雷阵,就是失职,就是临阵脱逃!再说这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哪像个当兵的!”笪良龙据理力争。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全数字仿真,不仅节约了经费、空间、资源,还大大节省了时间。以前,20多台计算机联网需要几天时间运算的东西,现在,大型计算机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笪良龙始终把对组织负责摆在首位,为此他放弃了很多令人羡慕的机会。

读博,是笪良龙多年的梦想。1999年5月,笪良龙准备去哈尔滨参加博士入学考试。临上飞机前半小时,他接到学校通知,让他立即去北京参加某科研工程的立项汇报。这项工程事关海军战场建设大局。笪良龙没有犹豫,立即改乘去北京的飞机。

在此后的数年间,他屡次因为工作原因而与考博机会失之交臂。“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前途而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需要!”笪良龙说。

舍小家顾大家

笪良龙有3个“家”:第一个是他温馨的小家,第二个是他的实验室,第三个是他的科研攻关团队。

攻关的日子里,他几乎寸步不离地铆在实验室里,困了就在地板上睡一会儿,饿了就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即使是睡觉,他也在身边放着纸和笔,一有灵感随时记下来。由于长时间透支体力,他面色苍白,肝脏和肠胃功能受损,并患上了痛风,关节变形,走起路来十分疼痛,长年累月都是边吃药边工作。

一次,笪良龙连续多天感到浑身乏力酸痛、后脑疼痛难忍,低烧不退。在妻子和助手们的再三催促下,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笪良龙患上了脑炎,强行命令他住院,并再三叮嘱:千万别用脑,否则会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可满脑子都是实验的笪良龙怎么能不用脑?第4天,他就坚持出院“回家”。

经过10年的不懈奋斗,笪良龙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推动了国内军事海洋学研究。

在笪良龙心中,团队是他另一个“家”。“对团队的信任,笪良龙不限于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他常说,如果一个团队内部不团结,哪怕个个是英雄好汉,也成不了气候。”水声数据中心副主任李玉阳说。

有个教员想到水声数据中心工作,笪良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有人告诉笪良龙:“此人曾说过你的坏话。”笪良龙回答说知道。“那为什么还调他?”笪良龙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有好多干部是来自旧军队,过来后不是照样为解放战争立下功劳吗?

那名教员报到当天,笪良龙就让他负责一个660万经费的项目。这名教员很感动,很勤奋,项目搞得有声有色。

笪良龙做了好榜样,领导与部属、同事与同事之间就有了信任、团结,这让笪良龙团队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博士生范培勤的妻子孩子随军来队,没房住。当地一间房的房租最便宜也得好几百,这对范培勤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事谢骏站了出来说:“我有一间,你先住下吧,我和妻子住到丈母娘家去。”谢骏很快就把院内的房子腾了出来。范培勤很不好意思,说算租的。可谢骏死活不肯:“都是一个办公室的,一家人,咋能收你的钱?”

一间房,解决一家之难,折射一片情怀。范培勤感激不尽,笪良龙和团队所有人也都备受鼓舞。

如今,笪良龙的科研团队已发展成为海军水下作战环境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青年专家为主体的国家级人才方阵。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