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纳兰性德的作品)

由网友(温柔行凶者)分享简介:《缴兰词》是万卷出书私司于二零零九年出书的古籍,做者是清朝闻名词人缴兰性德,由李我璇收拾整顿而成。[一][二]该书对于缴兰词举行了正文以及词解,包孕《采桑子》《虞佳丽》《梦江南》《谦江红》《蝶恋花》等。[一]中文名缴兰词晨代清朝[三]出书时间二零零九年一零月一日做者缴兰性德[三]ISBN九七八七五四七零零三二二零出书社万卷出书...

《纳兰词》是万卷出版公司于2009年出版的古籍,作者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由李尔璇整理而成。[1][2]

山一程,水一程,意境空灵,念念不忘纳兰性德和348首纳兰词

该书对纳兰词进行了注释和词解,包括《采桑子》《虞美人》《梦江南》《满江红》《蝶恋花》等。[1]

中文名

纳兰词

朝代

清代[3]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1日

作者

纳兰性德[3]

ISBN

9787547003220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4]

作者简介

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5]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6]。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善骑射,好读书。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死。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在此抄录纳兰性德全集(《饮水词》),供大家欣赏。

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祖籍今辽宁开原。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潢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小字成哥儿(一说冬郎,似不切),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诗词唱和,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出版信息

《纳兰词》09版

作 者:(清)纳兰性德 著,李尔璇 整理

出版时间:2009-10-1

字 数:350000

版 次:1

页 数:全2册

印刷时间:2009-10-1

开 本:16开

印 次: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47003220[4]

包 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编者为您呈现了这本编校精良的《纳兰词》。纳兰的词虽然语言平实,但他毕竟是位古人,与编者的语言及生活习惯略有不同,因此,他的词里也有些难懂之处,同时考虑到古今文化与语言差异,特对文中艰深难懂的字词和典故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意,领略百年前《纳兰词》中的情深意切。词集中的一些典故,编者不但进行简练的释意,并且追根溯源,为读者详尽地提供了典故的出处,令读者体味到词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含蓄雅洁的丰姿。

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地进入纳兰这位浊世翩翩佳公子的内心世界和艺术世界,感受他的怅惘与深情,编者在每一篇词后都注有词解,以优美流畅的语句和极富韵味的语言风格,通过白话文的形式展现原词的意境。部分词还配有古今文学名家的经典评析,以权威的声音帮助读者赏析《纳兰词》,了解其在中国文学中不可替代、不可忽略的地位。适当穿插于词集中的词人逸事部分,不但对词人作此词时的大环境、大背景有详尽的描述,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深刻浓厚的感情,更可略窥得大清王朝盛世繁华背后,文人墨客官场失意、壮志难酬的悲凉与苦寂。与词相互呼应,挖掘出纳兰苦闷与纠结的根源,令人不胜唏嘘。

配合《纳兰词》情深意切的感伤情调,编者精心挑选大量彩图,其中包括北京著名的邢旻手绘工作室的作品,以画释词,展现那或伤感或雄浑的词句。图文相配,以精美的画面延伸文字的意义,两者相得益彰。而仿宋的线订装帧形式,更能让您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为丰富本书内容,令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词的魅力,在《纳兰词》的最后,编者选录了李清照《漱玉词》中的部分经典作品。李清照位居婉约词代表作家之首,其词几近晏殊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读之如潺潺山水之炫音,或如飞泉溅石之玉鸣。就让编者在品读纳兰词之余一起来领略那千年来独立于秋风中寻寻觅觅的女词人的别样美丽。

目录

上册

梦江南(春去也)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江南好)

又(新来好)

又(心灰尽)

又(挑灯坐)

又(昏鸦尽)

赤枣子(惊晓漏)

忆王孙(西风)夜剪芭蕉)

又(暗怜双鲽郁金香)

又(刺桐花下是儿家)

玉连环影(何处)

又(才睡)

遐方怨(欹角枕)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黄叶青苔归路)

又(纤月黄昏庭院)

又(木叶纷纷归路)

又(万帐穹庐人醉)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

又(水浴凉蟾风入袂)

又(月落城乌啼未了)

江城子(湿)百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山)程)

相见欢(微云)抹遥峰)

又(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又(暮雨丝丝吹湿)

酒泉子(谢却荼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又(鞭影落春堤)

又(散帙坐凝尘)

又(短焰剔残花)

又(惆怅彩云飞)

点绛唇(帽征尘)

又(别样幽芬)

又(种蛾眉)

又(五夜光寒)

又(小院新凉)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