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出版社(2023最新中国工商出版社百科介绍)

由网友(独酌)分享简介:中国工商出书社本名工商出书社,创立于一九八零年九月,二零零二年八月,经新闻出书总署核准,改名为中国工商出书社。中国工商出书社是尔国工商行政办理体系独一的1野中央级业余出书社。主理主管部分是国度工商行政办理总局。中文名中国工商出书社创立时间一九八零年九月本 名工商出书社改名时间二零零二年八月基原资料 中国工商出书社出书有...

中国工商出版社原名工商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9月,2002年8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中国工商出版社。中国工商出版社是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专业出版社。主办主管部门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文名

中国工商出版社

创建时间

1980年9月

原 名

工商出版社

更名时间

2002年8月

基本资料

医药卫生 成人教育教材 教材 教材教辅考试

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汇编、专著、教材及实务图书;经济为主、法律类图书以及社科普及读物等;出版《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和商标公告。建社24年来,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期刊1600余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工商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管理体制走上规范,期刊保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图书出版取得了品种、规模和质量、效益的重大突破,坚持“立足工商,面向社会”的办社宗旨,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中国工商出版社正在实现以深化内部改革,主动开拓市场,优化出版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的战略性转变。“十五”出版蓝图已经绘成,出精品、创名牌为工商系统服务,为社会读者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多出好书,是中国工商出版社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

社办期刊

《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

《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机关刊,已经具有50年的历史。它宣传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政策法规及时全面,探讨研究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深入具体,报道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纵横交错,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它帮助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了解把握新情况,学会解决新问题,理解适用新法规。在新世纪以“讲求实用,亦精亦深;站在前沿,兼及普及;贴近读者,贴近基层”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法律工作者及企业经营者来说,信息量大且价值高,实为不可多得的参谋与助手。《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16开本。2008年每期正文80页胶版纸,封面为157克进口铜版纸并有彩色插页。每期定价6.00元,全年24期,共144元。

管理年鉴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工商出版社编纂出版的信息密集的资料性工具书,自1992年起每年编辑出版一卷。旨在较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基本面貌和在建立有权威的市场监管执法机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为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为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教学部门、社会经济各界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编修工商行政管理史志储备资料,同时也为国内外各方人士了解、研究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起媒介作用。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主体内容划分为编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次。编目为大的单元,其下按类别,同时照顾到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设置分目。每个分目之下列若干个条目。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字外加【】表示。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2003)系创刊以来的第十二卷。正文设十个编目:第一编特辑;第二编专稿;第三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概况;第四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概况;第五编工商行政管理大事记;第六编理论研讨;第七编典型案例;第八编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第九编统计资料;第十编附录。为求得图文并茂,卷首还安排了反映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成就和活动的彩色插页,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宣传彩页以及工商企业产品展示介绍等彩页分插于编目之间。

读者俱乐部

工商读者俱乐部

“工商读者俱乐部”由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旨在立足工商、服务工商、拓视增识、提高素质,为中国工商干部提供一个更好的读书交流新天地。自2002年创办以来,会员人数已达2000余人,会员购书、读书已形成一种风气。

中国工商干部均可申请加入本部,申请人请详细填写会员登记表,寄回中国工商出版社发行部。经俱乐部核实申请,将申请人资料存入数据库,编号后寄回会员卡。申请人成为俱乐部正式会员,享受俱乐部提供的各种优惠待遇。

优惠待遇主要包括:(1)每年不少于四次的俱乐部《会员通讯》(含可供书目及中国工商出版社各种出版信息),每年不少于两次的特价书信息。(2)所选购图书均免费邮寄,仅限会员订购每种一册,其他购书优惠详见每期《会员通讯》。(3)《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开辟“工商读者之窗”专栏,专门为会员提供交流读书体会及书评园地。(4)中国工商出版社为会员提供图书出版服务。(5)会员来京出差办事,俱乐部提供预订国家工商总局招待所客房,代订车、机票等服务。(6)俱乐部组织适当规模的会员交流、研讨会及考察等活动。

机构设置

社 长:齐成华

副社长:刘宏伟

下设处室:办公室、图书年鉴编辑部、图书发行部、期刊编辑部、期刊发行部、总编室、财务处、印制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育芳园东里23号

复兴门乘49路公共汽车到终点站纪家庙下车,公主坟乘324路、运通108路、运通103路公共汽车到夏家胡同下车。

新书推荐

《基于公众利益的中国广告监管》

是《中国广告业监管与发展研究》的姊妹篇,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著。以公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和谐发展、科学监管”的战略主题下,在大量的监管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1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广告的监管、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基于公众利益的中国广告监管模型。

《中国广告业监管与发展研究》

围绕中国广告业发展与监管问题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中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广告业的监管体系差异比较;论述广告监管的理论依据、监管方向、监管法律和监管策略;论证广告监管与广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解读》

紧扣条文,围绕《反垄断法》8章57条内容进行权威解读,详细介绍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和精神宗旨、条文的理解与适用,在执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精辟评析。作者队伍阵容强大,既有参与立法的同志,又有资深的专家学者,还有长期从事《反垄断法》研究工作的同志。本书顾问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家福,主编是吴炯。

解答疑惑

《直销法规知识解读》

200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自此,中国直销市场告别无序状态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两部条例的颁布,从政策和法规上首次明确界定和规范了直销行为及经营活动范围,保证了直销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和业内人士了解直销法规制定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2005年底,《经济参考》报社在如新集团的协助下,开辟了“直销法规知识论坛”专栏,为读者介绍直销业及直销法规的相关知识。新出版的《直销法规知识解读》,汇编了“直销法规知识论坛”栏目中连载的30篇论文及多位对直销经营和直销立法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政府主管官员和企业资深人士撰写的共35篇文章,对国内直销行业的发展、立法进程、企业素质、政府对直销行业的规范、企业监管等方面,做了较为透彻、权威的分析和论述,以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真正合法的直销,什么是非法的传销。

《直销法规知识解读》是直销知识启蒙之作,由主管直销行业的政府部门官员及行业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各个角度对直销法规作出精准诠释。本书对于政府直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直销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正确理解直销法规知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市场分析

法律图书直销在虚假繁荣了一段时间后也归于平静。这多少与直销的品种、方式以及直销者的素质有关。那种依靠高定价、低折扣、粗制滥造、偷税漏税支撑起来的直销大军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法律专业工具书面临的市场窘境也可以说是“粗犷”直销带来的恶果。但是,直销和邮购依然是专业图书销售的有力途径。事实上,直销和邮购在国外的业务量中最多可占出版社总业务量的40%左右。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德国图书市场直销占市场份额16.4%,门对门快递服务占7%,可见建立中国图书直销网大有可为。

整合出版资源向产业化发展是图书市场的必然走向。2003年,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独立承销法律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的法律类专业出版物。公司还通过建立子公司、分公司、连锁店、读者俱乐部等多种分销渠道,在中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图书销售体系,成为法律出版界最大的发行平台。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几家法律类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在2003年底成立了中国法律图书出版发行联合会。这个前身为中国法律图书发行联合体的中国法律图书出版发行联合会,目前包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工商出版社、群众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等9家主要出版法律类图书的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出版发行联合会计划将出版、发行及相关业务并举,以应对图书及电子音像出版物市场格局新变化。该联合会将举办优秀法律图书评选活动,推举重合同守信誉法律书店,开展读书活动和各种竞赛、培训交流活动,意在加强法律类专业图书出版机构之间、出版社与出版发行单位之间、以及国际出版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本行业图书出版发行规范化运作。该联合会还有计划搭建新的法律图书发行中盘,组建一家新的股份发行公司。由此可以预料,2004年法律图书发行渠道必将有所变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