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燕普通亚种(2023最新金腰燕普通亚种百科介绍)

由网友(烟酒疗心伤)分享简介:金腰燕平凡亚种(教名:Hirundodauricajapon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少约一七cm,体沉一八g,寿命一五年。喙短而严扁,基部宽容,呈倒3角形,上喙近先端有1缺刻;嘴裂极深,口须没有发财。翅狭少而尖,首呈叉状,造成“燕首”,手短而粗壮,趾3前1后。常见于山间村镇相近的树枝或者电线上。最昭著的标记是有1条栗黄...

金腰燕普通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japon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7cm,体重18g,寿命15年。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 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 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

中文学名

金腰燕普通亚种

动物界

鸟纲

燕科

金腰燕

命名时间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拉丁学名

Hirundo daurica japonica

脊索动物门

雀形目

燕属

亚 种

金腰燕普通亚种

英文名称

Red-rumped Swallow

外形特征

金腰燕 搜狗百科

金腰燕普通亚种,雌雄羽色相似,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有的后颈杂有栗黄色和红栗色、形成领环,腰部栗色,頬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浅栗色的腰与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 18-30 g,♀ 15-31 g;体长♂155 -206 mm,♀153-196 mm;嘴峰♂ 6-9 mm,♀6 -9 mm;翅♂102 -130 mm,♀109-131mm;尾♂85-122 mm,♀78-114 mm;跗蹠♂12 -14 mm,♀12-14 mm。(注:雄性——♂;雌性——♀)

金腰燕普通亚种(图2)[1] 金腰燕普通亚种(图3)[2]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南、四川(雅安)、云南、福建(厦门)、江苏(沙卫山岛),朝鲜,日本,印度(南部),泰国(北部), 东南亚和澳大利亚。[3]

金腰燕普通亚种(图4)[4] 金腰燕普通亚种(图5)[5]

繁殖方式

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中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4~9月繁殖,用泥丸混以草茎筑瓶状巢于建筑物隐蔽处,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卵近白色,具黑棕色斑点。卵的大小及重量与家燕相同。通常卵产齐后才孵卵,孵化期约17天,在巢期26~28天。巢址的选择上与家燕有别:家燕主要营巢在屋内,金腰燕主要在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结构房屋,还发现巢连着巢的“群居”现象,一木头房上,有26对之多,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处,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