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蝰(蝰科白头蝰属爬行动物)

由网友(喂,你丑到我了)分享简介:黑头蝰(推丁教名:Azemiops feae),蝰科黑头蝰属植物,漫衍于缅甸、越南和中海内地的浙江、安徽、福修、甘肃等地,[一]多见于丘陵及山区和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番薯地旁的草丛中,以小型啮齿植物或者食虫目植物为食。黑头蝰头部红色,有浅褐花纹,躯、首反面紫褐色,有一三+三对于右...

白头蝰(拉丁学名:Azemiops feae),蝰科白头蝰属动物,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内地的浙江、安徽、福建、甘肃等地,[1]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

蛇中 大熊猫 广西男子拍到稀有白头蝰,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蛇

白头蝰头部白色,有浅褐斑纹,躯、尾背面紫褐色,有13+3对左右镶细黑边的朱红色窄横纹,左右侧横纹在背中央相连或交错排列;腹面藕褐色,前段有少许棕褐斑点。

中文学名

白头蝰

别 称

白缺蝰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亚 目

新蛇亚目

亚 科

白头蝰亚科

白头蝰

命名者及年份

Boulenger,1888

拉丁学名

Azemiops feae

动物界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有鳞目

蝰科

白头蝰属

分布区域

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白头蝰全长雄蛇(527+105)mm,雌蛇(634+105)mm。生活时躯干及尾背面紫棕色,有成对镶黑边的朱红色窄横纹,彼此交错排列,仅个别横纹在背中央合并为一。腹面藕褐色,前端有棕色斑。头背淡棕灰色,吻及头侧浅粉色,额鳞正中有一前窄后宽的浅粉红色纵斑。其后二顶鳞上各有浅粉红色斑。往后斜向顶鳞中缝彼此愈合为一,止于顶鳞后缘。头部腹面浅棕黑色,杂以白色或灰白色纹。头大呈椭圆形,与颈部明显区别,吻短而宽,吻鳞宽度超过高度,从背面可见到它的上缘。鼻间鳞宽度超过它的长度。额鳞近六角形,前宽后窄,长度超过从它到吻端的距离,略短于顶鳞间缝;顶鳞长度约等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颊鳞1枚,近方形;眶前鳞3或2;眶后鳞2,前额鳞2;上枚较大;后颞鳞3;上唇鳞6,2一1一3式,第1枚最小,第3枚位于眼正下方,下唇鳞8,少数为7,有的一侧为9,第1枚较宽大,彼此相切甚多,前3(4)枚切颔片;颔片1对,较宽短,背鳞平滑,17—17—15行,有的通身15行,有的15一15—15行;腹鳞雄蛇170—192枚,平均181,雌蛇178—197枚,平均183.9;肛鳞完整;尾下鳞双行或少数成单,雄蛇44—52对,平均49.2,雌蛇39~42对,平均40.8。[2]

白头蝰头部白色,有浅褐斑纹。躯、尾背面紫褐色,有13+3对左右镶细黑边的朱红色窄横纹,左右侧横纹在背中央相连或交错排列;腹面藕褐色,前段有少许棕褐斑点。[3]

生活习性

白头蝰单独生活,夜行性,黄昏时分比较活跃,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为冬眠期。

白头蝰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其中占较大比例的种类是食虫目的麝鼩。这种蛇非常耐饿,半年不吃不喝仍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白头蝰以极少的数量分布于我国中西部海拔100米至1600米的丘陵山区。[4]

白头蝰生活于海拔1,300m的林区,栖息于岩石洞穴。[5]

分布范围

中国之内:安徽、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湖南、江西、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浙江。

中国之外:越南、缅甸。

繁殖饲养

白头蝰为卵生,7月下旬到8月上旬产卵,每产多者可达24枚,卵长椭圆形,白色。[5]

白头蝰蛇是世界爬虫界公认最令人头疼的毒蛇之一,以绝食闻名,欧美曾多次进口,结果全军覆没。对于白头蝰的死因,爬虫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白头蝰在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绝食;另一说法则是由于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无法适应啮齿类动物。

动物保护

白头蝰在栖息地内广泛分布。

保护等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无危(LC)。

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种。

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

濒危原因

白头蝰亚科是蝰科中的原始类群,只有单属独种,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主要分布于我国,但数量稀少,应予积极保护。白头蝰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因与演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其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4]

白头蝰为蝰科中的原始类群,种群数量本身较少,但其他因素对其数量也造成了极大威胁:

1、由于白头蝰的栖息地与人们的生活范围、居住地区有所重叠,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

2、由于该物种比较古老且罕见,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一旦发现可能将其捕捉、误伤或用来食用与贸易。

物种危害

白头蝰是中国众多剧毒蛇中毒性较中等的蛇。其毒性对青壮年并不致命。

白头蝰是混合毒素的前管牙类毒蛇,被它咬中会导致血液凝固,产生局部疼痛、肌肉肿胀、头昏眼花、吞咽困难、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等症状,咬伤后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DIC),使伤肢红肿疼痛逐渐加重、功能障碍。

临床用普通的眼镜蛇毒血清医治收效甚微。在使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无效的情况下,改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