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2023最新柴桥百科介绍)

由网友(╰つ゛用笑容改变世界。)分享简介:柴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中部。东邻黑峰镇;南交秋晓镇;西连霞浦、大碶两个街谈;北隔脱山港取大榭岛有大桥领悟。中文名柴桥街谈下辖四个社区、三四个村、一个渔业队誉称中国杜鹃花之城总面积六五.二平方私里位于北仑区境中部常住人嘴四一零零零街谈位于北仑区境中部。东邻黑峰镇;南交秋晓镇;西连霞浦、大碶两个街谈;北隔脱山港取大榭...

柴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中部。东邻白峰镇;南接春晓镇;西连霞浦、大碶两个街道;北隔穿山港与大榭岛有大桥贯通。

中文名

柴桥街道

下辖

4个社区、34个村、1个渔业队

誉称

中国杜鹃花之乡

总面积

65.2平方公里

位于

北仑区境中部

常住人口

41000

街道

重大园林考研丨院校解析丨重庆大学风景园林2023考研变化最新攻略 文中附真题

位于北仑区境中部。东邻白峰镇;南接春晓镇;西连霞浦、大碶两个街道;北隔穿山港与大榭岛有大桥贯通。总面积65.2平方公里。以驻地柴桥得名。距北仑区府驻地新碶9公里,宁波36公里。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偏东靠海,南面群山,河流纵横,丘陵与小平原相连。紫石属半山区,柴桥以平原为主。地形东南向西北倾斜。

下辖芦南、芦北等4个社区,五马、沃家等34个村和1个渔业队。共17680户,其中农村14111户、社区3569户;常住人口41000,其中农村34065人、社区6935人。

柴桥历史悠久。据1978年在沙溪村蛇山发掘的“多层灰面遗址”,以及洪溪村挖掘出土的石器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有人类生存繁衍。1985年前称柴桥镇、紫石乡,1985年7月改称滨海区(1987年7月改称北仑区)柴桥镇、紫石乡,1992年5月撤销紫石乡、昆亭乡并入柴桥镇,2003年8月撤镇建街道,同时昆亭乡6个村划归春晓镇。

清光绪十年(1884)起有客货轮停靠穿山码头,班轮通航上海、宁波、定海、温州、海门、姚北等地。商贸繁荣,古有“小宁波”之称。传统集市为每逢农历“一·六”大市、“三·八”小市。新329国道穿越街道中心,有83路公交车直驶宁波,有中巴车通大碶、新碶、小港、春晓、白峰等街道乡镇,556路公交车过境。穿山港航道不冻不淤,水陆交通便捷。是北仑区东部的商贸中心。

柴桥现有耕田19962亩、旱地3860亩。改革开放后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化,2003年农业增加值为1.6亿元。拥有山地面积4万余亩,山林绿化率100%。其中被列为九峰山风景旅游区的瑞岩寺森林公园,占地500公顷,森林面积4790亩,经杭州大学生物系师生实地勘查,有乔林木、野生种子植物123科397属738种,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

花木生产为柴桥农业的主导产业。产品有各类杜鹃、茶花、茶梅、红花继木、龟甲冬青、五针松、茄罗木等。20世纪90年代,花木种植遍布全街道,并涌现了一批花木专业村。有20多户花农还走出柴桥,在江西省上饶租地1000余亩建立了“江西上饶北仑农业产业园区”。截止2003年底,花木销售额1.4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0%;花木面积1.8万亩;花农5000余户;其中杜鹃、茶花、红花继木、龟甲冬青已成为五大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花木总面积的80%。2000年,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杜鹃花之乡”美誉。2001年和2002年“万景山碑”杜鹃、红花继木、龟甲冬青在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和银奖。

金柑是传统特产。到2003年,2000亩牛奶金柑基地已陆续投产,总量250万斤。有茶地2000多亩。20世纪90年代开发研制出的“九峰翠雪”在1994年宁波市名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995年被授予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银奖。

截止2003年底,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其中42家重点企业销售额9.1亿元,工业利润3062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37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38万元,外贸出品总额910万元,企业技改投入8612万元。华光不锈钢公司、宁波北仑特种紧固件厂、宁波永正不锈钢有限公司等年销售在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3家。到2003年止,完成原镇办企业转制40余家,村办企业转制170余家,共计盘活资金1200余万元。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行业,形成不锈钢、保险箱、摩托车缸套、气动工具、仪器机械、玻璃钢游艇等六大门类,奠定了柴桥在宁波市金属铸造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随着北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柴桥的城区建设也步入快车道。并为以商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拓展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已成为北仑东部商贸集散地。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亿元。

“崇德扬正,尚学启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家居柴桥姚江岸的中国著名植物学前辈钟观光偕其同仁曹赞宸在芦江河畔筹资创办了第一所芦渎公学(即现柴桥中心小学前身)。2003年柴桥中心小学26个班级,学生1300名,教师65名,校园占地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柴桥中学开设高中28个班,在校高中生1432人,教职工112人。2003年底,芦渎中学有32个班级,学生1577名,教师101名,校园占地26.4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1999年5月被评为省农村示范初中。紫石中学9个班,学生440名,教师27名,校园占地1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后所、洪溪、山门、紫石、希望等5所村小学共33个班级,学生1088名,有教师53名,校园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柴桥的民间文艺主要有造跌、腰鼓、扇舞、大补缸、跳蚤会等。其中穿山村的造跌多次应邀市、区参加重大喜庆活动,受到有关单位嘉奖。每逢“八一”建军节、中秋佳节,当地驻军与群众共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促进了军民关系。2001年到2002年连续被宁波市委、市府评为“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近年来,村落文化、社区文化长足发展,农村小公园、图书室、活动室等“六个一”工程的建设,受到群众广泛好评。1999年10月,街道荣获浙江省文化厅命名的“东海明珠镇称号”。

柴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南宋绍定元年(1228)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胡榘定居于此。明弘治三年(14900)江西巡抚史沃頖及其妻室在此始居。清代经学家黄式三、黄以周、黄家岱以及中国近代经济史家郑友揆均出生在柴桥芦江河畔。被誉为我国著名植物学前辈钟观光,古居柴桥姚江岸(今大溟村)。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祖居柴桥。在柴桥这块土地上还孕育了李志坚、王阳元两位中国科学院士和曾在第八届、第九届亚运会上分别荣获女子五项、七项全能冠军的叶佩素。

在经济实业界享有盛名的有胡西园、梅汀荪、曹莘耕、李坤等。还有早年投身革命事业、现任军队将领的胡威庭、胡峨亭。特别是在国内革命战争年代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胡焦琴、钟泉周、康友铨、宣伯年等均是柴桥籍人士。

柴桥早在明、清期间柴桥就形成街市。至今,薪桥南路、北路是主要商贸中心,老街次之。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农贸市场、家私成等等应有尽有。据柴桥工商所统计,共有大小商店1000余家,平均每天参加集市1万余人次。

科技事业方兴未艾。2004年,工业技改列项14家,技改资金9579万元。科学种地已成为农民共识:花农普遍采用遮阳膜、塑料大棚培育花木珍品,除草采用化学剂,土地轮作、科学施肥、适时治虫等家喻户晓。近年还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数品珍稀花木如西洋鹃、蝴蝶兰、红叶石楠、杜英、银杏等。同时还聘请林科院及专家上课当顾问。

柴桥医院拥有医疗用房8802平方,有医务人员157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2人,住院部有核定床位90张,配置了一批麻醉机等进口设备。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健全,村村设有医疗室。

“中国杜鹃花之乡”是古镇柴桥拥有的两项美誉。一进柴桥镇,仿佛就置身于“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的优美意境。山上田里,花木场一片连着一片,村村落落仿佛点缀于大花园之中。

柴桥的花卉生产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小镇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中性偏酸的土壤为花木提供了肥沃的“眠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柴桥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杜鹃为主的花卉业。目前全镇的40个村有39个以种植花木为主,其中10个为花卉专业村,特别是洪岙和河头两村几乎家家种花,全村农业收入的90%来源于此。2002年柴桥的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从事花木经营的农户有3000多户,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的大户达25家。2001年上半年,花木的销量已达9000万元。

在柴桥镇100多个花卉品种中,杜鹃是最引人注目的,其种植规模、商品苗存量和销售额在1999年已居全国之首,柴桥因此相继被省林业厅和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浙江杜鹃之乡”和“中国杜鹃花之乡”。全镇目前已拥有包括西鹃、春鹃、紫鹃、毛鹃、东鹃、夏鹃在内的50余种杜鹃。毛鹃、春鹃、紫鹃、东鹃、夏鹃花期全年衔接,花色纷繁,苗型完整,畅销于华东六省一市、长江一线及以南地区。1999年初,柴桥的300多株有30余年树龄、花篷直径达1.5米的珍贵杜鹃被钓鱼台国宾馆选购,这个新闻在全国花木业中一时引起轰动。

提高档次是柴桥“花乡”饮誉全国的重要策略。仅2000年10月,他们就引进了“纯白比利”、“粉白比利”等10个比利时西洋杜鹃新品。沙溪村以盛产西洋杜鹃闻名,该村花农凭着聪明才智,一举攻克了西洋杜鹃的越夏过冬、花期控制、嫁接技术等难题。更令人惊讶的是,“杜鹃王”沃锦康不但可以把单色杜鹃“变”成开有10多种花色的多色杜鹃,而且实施了杜鹃的无土栽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