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春木(领春木科领春木属植物)

由网友(澳门的、春天)分享简介:领秋木(Euptelea pleiosperma),别号:云叶树、邪心木以及木桃,隶属领秋木科领秋木属动物,落叶小乔木,为典型的东亚动物区系身分的特性种,第三纪余存动物以及罕见贵重的古老树种,对于于研究古动物区系以及现代地舆天气有沉要的教术价值。领秋木活着界很多处所已灭尽,正在中国种群数目也很长,已处于濒危的境界,花因成簇,红素...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别名:云叶树、正心木和木桃,隶属领春木科领春木属植物,落叶小乔木,为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种,第3纪孑遗植物和稀有珍贵的古老树种,对于研究古植物区系和古代地理气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领春木在世界许多地方已灭绝,在中国种群数量也很少,已处于濒危的境地,花果成簇,红艳夺目,为优良的观赏树木。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多分布于海拔720—3600m的湿润沟谷地两侧。[1]

中文学名

领春木

拉丁学名

Euptelea pleiosperma Hook.f. et Thoms.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植物界

领春木属 Euptelea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保护级别

3级

毛茛目 Ranales

别称

云叶树、正心木、木桃

二名法

Euptelea pleiosperma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分布区域

河北、河南、安徽

树种简介

古蔺又发现了珍稀濒危物种,你见过吗

拉丁名: Eupetlea pleiospermum Hood. f. et Thoms.

中文名: 领春木

拉丁科名: Trochodendraceae

中文科名: 昆栏树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安徽、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等

现状: 稀有种。领春木分布范围虽广,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严重坡坏,生境恶化,领春木的生长发育和天然更新受到一定的限制,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植株数量已急剧减少。

海拔下限(米): 760

海拔上限(米) :3200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15米;树皮紫黑色或棕灰色;小枝无毛,紫黑色或灰色;芽卵形,鳞片深褐色,光亮。叶纸质,卵形或近圆形,少数椭圆卵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4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有1突生尾尖,长1-1.5厘米,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疏生顶端加厚的锯齿,下部或近基部全缘,上面无毛或散生柔毛后脱落,仅在脉上残存,下面无毛或脉上有伏毛,脉腋具丛毛,侧脉6-11对;叶柄长2-5厘米,有柔毛后脱落。花丛生;花梗长3-5毫米;苞片椭圆形,早落;雄蕊6-14,长8-15毫米,花药红色,比花丝长,药隔附属物长0.7-2毫米;心皮6-12,子房歪形,长2-4毫米,柱头面在腹面或远轴,斧形,具微小粘质突起,有1-3(-4)胚珠。翅果长5-10毫米,宽3-5毫米,棕色,子房柄长7-10毫米,果梗长8-10毫米;种子1-3个,卵形,长1.5-2.5毫米,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2]

生长特性

领春木分布区的年均温11—15℃,极端最低温可达-18℃,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生长月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土壤多为山地棕壤或黄棕壤,在东部各分布点多为山地黄壤;主根发达,侧根不多,适生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中。多生于避风、空气湿润的山谷、沟壑或山麓林缘,常居林冠下层。为中性偏阳树种,幼树稍耐阴,随着树龄的增长,对光照的要求也遂渐增强。在郁闭的林冠下,枝干多弯曲,且常有干基萌生苗而呈灌木状。种子可孕率高;结实量大,常随溪沟流水传播,更新苗木多沿溪旁缓坡地生长。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领春木分布区域狭窄,仅见于海拔l000m的湿润沟谷地以及山坡地的林中或林缘处,呈零星状分布,为数不多,不见有成片的分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作为特有的植物物种之一,由于自身繁殖较困难,再加上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群落中的光照、温度、水分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变,为其他物种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如一些喜光草本植物会因光照得到补充,大肆的繁殖,种问的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中也许会造成该物种的灭绝,还有其他的许多已发现或不为人知的各种因素,都造成了领春木繁殖和生长的困难。

种群特征

1、幼龄期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稀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但是以萌蘖为主要更新方式使其种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

2、现存的个体数少,导致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自疏现象造成第Ⅳ级个体出现死亡率高峰,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最高;

3、虽然其幼苗存活率较低,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高,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表明该地区河岸带的环境条件较适宜领春木种群的生长;

4、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因此使领春木种群在河岸带中沿海拔呈现“一带多岛”现象;

5、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不同发育阶段的领春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分布格局受种群本身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因素(如坡向和海拔)和人为干扰的影响,领春木在不同河岸带中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分布格局

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在更大尺度(100m*100m)上对该物种的研究结果一致(党海山等,2004),也与多数珍稀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张文辉等,2002)。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通过影响其种群个体数量和密度而改变种群的分布格局。在沿渡河海拔1200m和香溪河海拔1200m处均有村庄和农田,人为干扰相对严重,导致领春木在沿渡河1100m和香溪河1200m处为零星分布(实地踏查发现),并使该海拔附近的分布格局要么为随机分布,要么为聚集强度较低的集群分布。

除了南河以外,其余河流均在接近领春木分布海拔上限时聚集强度较低或者为随机分布,这与高海拔温度降低不适合领春木生长导致其数量减少有关。因此,虽然领春木种群在整个神农架地区的分布范围收缩到河岸带,但就每条河流而言,则表现为沿河流的“一带多岛”现象。贺善安和郝日明(1999)研究发现,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因被多次分隔、隔离,在整体上也呈现“一带五岛”的分布格局。

在没有明显人为干扰也不接近海拔上限的海拔范围内,领春木种群基本上均呈聚集分布,这是由领春木种子传播以母株为中心扩散、幼苗幼树有相当数量为萌生形成及一定程度的生境异质性造成的。因此,对领春木的原地保护应减少人为干扰,同时要选择湿热条件合适的区域。

分布范围

生于海拔900-3600米溪边林中。分布于河北南部武安,山西东南部阳城,河南西北部济源,灵宝、嵩县、栾川、南召、西峡、卢氏、鲁山,陕西南部佛坪、安康、平利、镇坪、岚皋、石泉、紫阳、南郑、宁强、丹凤、宁陕、洋县、略阳、凤县、华阳、蓝田、周至、眉县、宝鸡、陇县,甘肃南闻天水、徽县、康县、文县、湖北西部兴山、咸丰、巴东、宜昌、长阳、五峰、神农架、房县、恩施、建始、湖南北部石门,安微西部和南部霍山、金寨、黄山、歙县,浙江西北部临安、安吉与南部遂昌,江西东部铅山,四川东部和西北部万县、奉节、巫山、南川、峨眉、松潘、理县、康定、金川、平武与南部雷波,云南西北部至西南部贡山、维西、丽江、鹤庆、中甸、巍山、景东、澜沧与东南闻泸西、广南、麻栗坡,贵州南部和西北部盘县、惠水、威宁、长顺、雷山以及西藏东部波密、察隅等地。生于海拔760-3200米的山麓林缘或沟谷间。印度、缅甸也有分布。该种原产于印度及中国西南部、东南部和北部,系第三纪孑遗植物。领春木虽然在中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但因森林被大量砍伐、自然植被遭到严重坡坏、生境恶化等原因,其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植株数量已急剧减少。

格局动态

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随着龄期的增大,领春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不同河流有所差异。神农架南坡(沿渡河和香溪河)由于光照充足,幼龄期个体相对丰富,在绝大多数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同时也受到地形和干扰的影响,如香溪河河岸带中1500m处,由于地势陡峭且处于阴坡,加上林冠层郁闭度较高,使该区域的领春木幼龄期个体缺失;1700m处的种群位于河流冲积的一个平坦的开阔地上,在每年雨量充沛的季节,该种群的幼苗会遭受洪水的破坏,因而出现幼龄期个体缺失的现象。相比之下,神农架北坡(南河和堵河)的幼龄期个体则以随机分布为主,这是由个体数量较少和密度较小所致。

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以及种群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种群的一种适应机制(洪伟等,2001),不论是珍稀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还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白桦,均表现出类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康华靖等,2007;杨慧等,2007)。

静态生命表

领春木种群在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10cm (即第Ⅳ级)左右时,种内和种间竞争增强,种群发展遇到一个瓶颈,而随后种群将趋于稳定发展,按照其生物学特性,随着大小级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升高。与其它3条河流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第Ⅳ级时死亡率出现高峰不同,堵河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第Ⅳ级出现死亡率为负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人为破坏或自然干扰导致领春木种群在该年龄级的个体较少,或该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的聚集度低于其它河流河岸带而未发生明显自疏现象造成的。在人为活动比较轻微的河岸带中(沿渡河和香溪河),领春木种群在第Ⅴ级出现生命期望的高峰,这是由于经历第Ⅳ级的自疏作用后,激烈的竞争得以缓和,生存压力减小。

这表明生命期望的变化与死亡率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死亡率在第Ⅶ级达到最高,这与存活数一栏第Ⅶ级领春木数量极少相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胸径越接近22.5cm,就越接近其实际寿命。因此,在领春木的迁地保护中,在个体胸径达到10cm左右时,要对其进行分散和移栽。

存活曲线

对多数珍稀植物领春木种群来说,虽然其幼苗的存活率较低,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高,领春木的发芽需要光照条件,而在林冠层郁闭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林下接受不到充足的光照,因而影响了领春木种子的发芽,导致其幼苗缺乏; 此外,研究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相对完好,林下灌丛与草本植物丰富,与领春木幼苗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也会导致领春木幼苗的存活率较低。在Ⅰ级的领春木幼苗H<33cm,缺乏光照使其生长受限。

领春木个体生长迅速,平均树高增加,更接近灌木层,竞争力增强,光照资源相对增大,存活率逐渐增高。随后,由于个体的长大,对光照的需求量大于灌木层所能获取的光照,对空间和矿质营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导致种群之间和种群内部为争夺光照、空间和矿物质营养而发生激烈竞争,种内竞争产生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也导致部分领春木个体死亡,从而使存活率开始下降。到第Ⅶ级,个体接近生理寿命,死亡率达到最高峰。这与杨慧等(2007)对北京东灵山地区优势种之一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神农架地区河岸带的环境件十分适宜领春木种群的生长,因而领春木种群集中分布于河岸带中。

繁殖方式

本种迄今仍处于野生状态。种子发芽率较高,但由于领春木对夏季高温干燥极不适应,在杭州植物园几经露地栽培,未获成功。因此,除在原产区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外,迁地种植时应给予适宜的环境。

栽培技术

与处理赏罚选择发育结实、树冠广大、透光精采、坚贞层厚、籽粒丰满、无病虫害的20~50a生的青壮龄母树,于9月下旬种子变为黑褐或紫玄色时实时采摘。将收罗的翅果种子水浸2~3d后去除果翅和果梗,重复水洗获得纯净种子,摊晾阴干种子外貌水分后,放室内低温沙藏,贮藏温度一样平常为-5~10℃。要出格留意领春木的种子不能在太阳下曝晒,也不能失水干燥或用干藏法,生产技术,不然种子萌芽率极低或所有损失萌芽手段。沙藏时代每5~7d翻动种子一次,防备种子沙藏时代烂种。

圃地整地

领春木育苗圃地宜选在海拔650m以上、交通利便、日照强度低、石砾含量少、土层深挚、富含有机质、质地松散、排水精采的沙质壤土的地块,同时要稍为蔽荫和有水源的处所作为苗床用地。忌用低海拔、日照强度大的农田、农地等。选好的圃地在3月上旬作床前要对地面杂物举办一次全面的整理,深翻地表25~>?cm,破除树根、草蔸和石块等;并团结整地作床时每666.7m2施用100kg复合肥作为基肥与土混匀,然后耙细整平。苗床要顺坡而作,床面宽100~120cm,高20~25cm,长度可以随阵势而定,畦沟宽25~30cm,床面做到平整不积水,附近开设好排水沟,国家标准,持续阴雨天后能实时排涝。每15kg过筛的细土拌入五氯硝基苯5g和代森锌5g制成药土,播种前在苗床铺一层厚度为2.5~3cm的药土待用。

当令播种

翌年3月中旬筛出沙藏的种子,将种子水选2~3次,撤除劣种后,把纯净的种子倒入容器中,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天(4~6h),浸种时代每隔1h翻动一次;到时捞出种子用净水冲洗干净,再用生根粉处理赏罚种子,即用30℃阁下的温水间歇浸种2次,2次温水都要天然冷却且浸种24h后捞出,然后用ABT7号稀释的生根粉溶剂浸种1h,最后捞出种子举办催芽,催芽时代要天天用35℃阁下的温水淘洗种子,淘洗时举措要轻缓,淘洗后置于10~20℃室内(保温保湿),约10d阁下种子咧嘴占1/3时即可播种。将待播的种子匀称流传于床面,每m2约播处理赏罚好的种子130~150粒(5kg/666.7m2阁下),播种后包围过筛的草皮灰、黄心土的混细灰土厚度5mm,一样平常以不见种子为度,轻压使种子与泥土细密团结,喷一遍透水,然后包围一层薄稻草,越日或隔日待床面稍干后,再浇一次封杀杂草幼芽的草醚,10h内不要浇水。床面包围稻草既可提防鸟兽危害,又可以增进或保持床面温湿度,留意提防好天太阳的直射对床面水分的过量蒸发,从而影响种子的生根抽芽。播种后到出芽前这段时刻,要留意苗床的遮阴与保湿,防备泥土过于干燥,而影响种子萌芽出苗。

苗期打点

4月下旬,苗木出土根基出齐后,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0.1%多菌灵溶液防备病害,往后每隔15d喷洒一次,共喷5~6次;苗木出土后,于黄昏去除包围的稻草,但要防备鸟兽危害出圃的幼苗;从4月下旬开始要灌一遍透水,往后只要床面缺水就实时举办补水。苗圃在5月后就要当令破除杂草,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6月初苗木发展加速,需肥量增进,此时要施一些稀薄尿素肥,肥量可以逐渐增进,以担保苗木发展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到9月上旬遏制施肥,以促使苗木木质化。其间还要对苗木举办间苗:即6月尾当苗木发展到高10cm阁下时就要举办第一次间苗;7月中旬苗高长到15cm时就要举办第二次间苗。间苗首要是担保苗木质量,其原则是留大去小、留稀去密、留壮去弱、留优去劣,要担保1年保留苗量在2万~2.5万株/666.7m2为好,通过全心打点的苗圃,昔时秋季I级苗木高度可达50cm阁下、地经0.5cm以上。

造林准备

在皖南黄山地域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1300m的阴坡且湿度较大、泥土质地松散、排水精采的情形,首要是模仿野生天然生境下水热前提基内情同的沟谷两岸地带。造林要科学公道筹划,可回收单行或双行混交方法,混交树种可以选择如的银杏、马褂木等落叶阔叶树种,株行距3m×3m或2.5m×3m,“品”字形设置,密度为90~75株/666.7m2。秋季回收穴状整地,规格为50cm×50cm×60cm,拣除树根、石块等杂物;栽植前每穴施腐熟的农家肥基肥5kg阁下,并回填部门表土;造林时刻一样平常选择在3月上中旬成活率最高,造林前要选择根系发家完备、无病虫害的I级壮苗,栽植时苗木要扶正,不窝根,先回填表土,后覆心土,扎实后,并覆土将苗根本处培成馒头型。造林后该当令转头查察成活率,并实时举办补植,昔时8~9月除草松土1次,往后每年5~6月和8~9月松凸恺草2次,持续抚养3年。松凸恺草时,要阁下防备损伤树根。造林前3a,林地内可团结农作物间种,实施林粮间作、林药间作,以种(耕)代抚。往后可按照立地前提和杂草富强水平,增进或镌汰抚养次数,确保领春木的成林成材。[3]

主要价值

领春木为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种,又是古老的残遗植物,树木。为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种,第3纪孑遗植物和稀有珍贵的古老树种,对于研究古植物区系和古代地理气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情况

分布虽广,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生境恶化,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植株数量已急剧减少。

措施

领春木种群集中分布于河岸带,且在每条河流均呈现“一带多岛”的分布格局,这都是物种分布范围收缩的表现,是种群衰退的标志。虽然领春木种群为衰退型,而且作为小乔木在亚热带森林激烈的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乔木种较长的生命周期、以萌蘖为主的更新方式和适宜的河岸带生境,使其灭绝时间缓冲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

鉴于以上原因,不仅应加强对现有领春木种群的保护,而且更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其种群的延续与发展。由于以萌蘖为主要更新方式和明显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导致种群的进一步衰退,因此对领春木的就地保护不但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种群间的迁移,维护并建立种群间扩散的廊道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领春木种子萌发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高大乔木的遮荫和浓密的箭(Sinarundinaria nitida)林的抑制,阻碍了种群的发展,因此,应对群落进行适度的干扰,开辟适当的林窗,促进领春木种子萌发,幼苗、幼树正常发育以及个体的自然扩散。在迁地保护过程中,要提供类似于河岸带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同时,要根据领春木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采取诸如分散和移栽等有利于种群发展的措施。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应将领春木列为保护对象,保护区外的植株,亦应加强保护,合理采伐。植物园宜引种栽培,在其适生地区可栽作绿化观赏树种。

建议

继续全面深入地开展珍稀特有植物物种的调查工作,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域跨度大,建区时间相对较短,资金和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对特有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特有植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上,应加大人力、财力和科技的投入,坚持一般性调查和专性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调查的结果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做到“以研促保”,为保护区特有植物物种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信度较高的依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