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学(台湾私立综合性大学)

由网友(清颜)分享简介:东吴大教(Soochow University,SCU),创立于一九零零年,位于中国台湾,是台湾第1所公立大教,现任校少潘维大[一],以“养六合邪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寄意“教诲成人”。[二]东吴大教,据二零二三年一月三零日黉舍官网显示,黉舍领有外单溪、乡中两校...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SCU),创建于1900年,位于中国台湾,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现任校长潘维大[1],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寓意“教育成人”。[2]

东吴大学,据2023年1月30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外双溪城中两校区,城中校区(1公顷),外双溪校区(14公顷),总面积 15公顷。学校有教师共1331人,在校生共15374人。[3]学校设有人文社会、外国语文、理、法、商及大数据管理等六个学院,共26个系所、学位学程。

东吴大学1900年建立 ,1952中共进行院系调整,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会计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在苏州的文理学院部份学系就地移交苏南师范学院。1954年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2004年8月,刘兆玄博士接任校长,将东吴定位为一流的教学大学。知名校友有韩国瑜、金庸、蒋孝严、辜仲谅、刘谦、高文彬等。[4]

截至2021年,学校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世界排名281-290,全国排名100,中国台湾地区排名22。[5]

中文名

东吴大学

外文名

Soochow University

现任校长

潘維大

主要院系

商学院、法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外国语文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台北

类别

私立大学

属性

台湾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

宫巷中西书院[6]

校训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简称

东吴

国家重点学科

会计学、法学、文学

创办时间

1900年(1951年在台复校)

知名校友

金庸、蒋孝严、辜仲谅、刘谦、高文彬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官网

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

办学历史

东吴大学 中国台湾著名私立综合性大学

渊源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Buffington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Anglo-ChineseCollege,1882年创办)。

东吴大学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激发了年轻人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情。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Hang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UniversityinChina”名称注册。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发展

1904年东吴大学增设医科。

1907年东吴大学首次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沈伯甫))。

1908年东吴大学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名称改为“SoochowUniversity”。

1909年东吴大学颁授三个医学士学位,后未继续(1912年医科撤销)。

1910年东吴大学增设神学科。

1911年3月,孙乐文去世,校董会选举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书院的校长葛赉恩(J.W.Cline)为东吴大学的新校长。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书院与东吴大学合并组成了东吴大学的文理科。当时大学生人数为50名左右。

1912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神学学士学位(同年神学科撤销)。

1915年东吴大学于上海昆山路中西书院原址设立法科。颁授第一个理学士学位。

1917年东吴大学颁授中国第一个硕士学位(徐景韩)。

1918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法学士学位。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别更名为文理学院及法律学院。

1928年东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颁授第一个法学硕士学位(金兰孙)。

192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及理学院。自此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学院及理学院在苏州,法学院在上海昆山路。

“复校”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1951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1954年台湾当局“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时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两年内完成第一栋教学大楼(宠惠堂)及学生活动中心。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至此东吴师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在台复校的过程艰辛坎坷,卫理公会及美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未予支持,物质条件极其窘困。但在董事会苦心奔走,海内外校友及教会热诚捐助下,东吴依然坚守严谨校风踏实办学,为东吴学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

迁入外双溪校区后的二十年,是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历经石超庸(任期1957~1968)、桂崇基(任期1968~1969)及端木恺(任期1969~1983)三任校长。石校长任内全心致力教学水准的提升,学生成绩采严格的淘汰率,为学校奠立稳定的根基。1969年“教育部”终于核准东吴大学恢复大学建制。

端木校长接任后则积极开创发展,任内增设十二个学系、七个

台湾东吴大学经过过去二十年的耕耘,已成为一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此时期的台湾东吴大学发展为两个校区。外双溪校区位于文化风景区,安置文、外语及理三学院;城中校区位于政经文化中心,安置法、商两学院及推广部。两校区均属台北市的精华区域。东吴大学已演变成一有特色、有内涵、有制度的精致大学。历任校长致力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拓展与国际及大陆的学术交流、推行校务运作制度化,并与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东吴与附近中小学形成一校群彼此支持。台湾地区各地校友会、系友会及校友总会亦相继成立。

公元二千年东吴庆祝建校一百年,展望未来台湾东吴大学仍将秉持“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以“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的办学理念,培育“朴实热诚坚毅,专业通识宏观”的青年学子。不仅要维护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胜境,更在新世纪致力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清源。

恢复与发展

1951年东吴大学(苏州)旅台同学会推动在台复

1954年7月,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第一间拥有私立大学建制的学院,也是第一个设立会计系的大学。

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由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1958年3月开始迁入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之新校址。

1969年奉准恢复完全大学建制,随后逐步增设各学系与学院。

2000年东吴大学与同源的苏州大学同庆建校一百年。

2004年由前“行政院副院长”刘兆玄接任校长,即展开多项重大校园制度及建设更新,将东吴明确定位为“一流的教学大学”,连续2年获得“教育部”教学卓越计划2亿多新台币,为公私立排名第一。也获得政治系校友、富兰克林证券总裁刘吉人捐赠1亿元作为人社院学生双修商学院之奖学金,这也是东吴在台复校53年来,金额最高的一笔捐款。

2008年外双溪校区第一教学研究大楼及第二教学研究大楼落成,为东吴大学带来新纪元。

2008年刘兆玄出任“行政院院长”后,副校长马君梅暂代校长一职。10月15日黄镇台教授接任校长。

2010年台湾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与江苏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同庆建校一百一十周年。

重要事件

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

东吴大学自1999年开办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24小时赛来,除2000年、2006年因故停办2次外,年年都吸引各国好手前来竞技。1999年,林义杰、江丽纹在东吴分别创下全岛男子、女子第一个24小时赛的纪录-220公里、138公里(男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陈俊彦,纪录244公里:女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邱淑容,纪录206公里);2002年,日籍的关家良一更在东吴创下亚洲24小时赛的新纪录-266.275公里!东吴大学举办的超级马拉松赛事,除受到全球热爱马拉松好手的重视,东吴大学配合举办的睡衣派对、志工服务,也让参与的同学、参赛者与社会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7年东吴国际超马重新复办。

东吴政治系事件

首位政治学系主任(1954-1958)张佛泉亦是与胡适,雷震共同参与《自由中国》创刊的灵魂人物。傅正则兼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1971-1991任教于政治系),于1956年在该刊出版“祝寿专刊”后4年,被警备总部以涉嫌叛乱逮捕。政治系自此遭情治单位长期监视。1981年,校园内出现第一份由学生出资发行的联合班刊《蓄艾》,发表他们对各种政治问题的看法,遭到校方下令停刊。隔年,政治系学生又发行一份《东吴政治月刊》,因为刊登党外杂志《深耕》的广告,也遭撤销发行。1982年11月9日政治系学生组织的“政治系学会”,为二年级同学举办台北市议会旁听活动,当天下午正好国民党籍议员和党外议员各有一个小组进行质询,于是,该学会的学艺组就委托党外市议员谢长廷办理手续,集体前往旁听。之后情治单位,指控黄尔璇带领大批学生到议会听党外议员的质询,并且数度带领学生鼓掌。身为政治系二年级学生的导师黄尔璇,于隔年5月遭校方“解聘”。政治系遂被“教育部”勒令减班重创,直至1983年新任主任郭仁孚到任才逐步回复。

文化传统

东吴大学校徽的设计包含中英文校名及校训。红黑二色原是法学院的校徽颜色,反映了当时强调铁血精神的时代背景,其后红与黑则成为东吴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诠释,红色象征热诚,黑色象征坚毅与包容。

校训

东吴大学是先有英文校训,后才有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aFull-GrownMan出自新约圣经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会议通过杨永清校长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

校歌

1935年以前校歌

(一)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恁栏四望,虎丘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二)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三)

天涯昆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1935年以后校歌[7]

(一)

天开图画,地秀山湖,佳胜蔚东吴。

人杰地灵,云兴霞起,黉序创宏图。

中西文艺,并蓄兼输,国运待昭苏。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二)

资筹中美,经始规模,堂厦峙姑苏。

道契大同,教无畛域,一体治洪炉。

致知格物,学应时需,中外早驰誉。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三)

茫茫禹域,整顿匡扶,责任在吾徒。

法治兴邦,培才沪上,几辈已前驱。

经纶政法,理国嘉祺,群治最相须。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四)

春风广被,化雨沾儒,永念系东吴。

天涯一室,气求声应,同乐共艰虞。

辅国维材,广才维学,众望注东吴。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1963年以后校歌

(一)

双溪潆秀,绿筹平旷,胜境立宫墙

德智兼修,中西融贯,救世遇贤良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二)

桃李争荣,春风和畅,弦诵乐无量

博爱胸怀,自由思想,行健达坚强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三)

风雨鸡鸣,晨钟敲响,英俊共升堂

科学新知,心灵修养,蔚起树乾纲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四)

海阔天高,前瞻开朗,志气自轩昂

敬业乐群,开来承往,国运进隆昌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