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

由网友(后来我没挽留你没回头)分享简介:秋玉米(spring maize)是指秋季播种的玉米。果播种期迟,中国北方农平易近又称之为迟玉米。正在中国莳植地区较广,首要漫衍正在西南、东南以及华北北部地域,东北丘陵山区亦有漫衍,是禾原科玉米属1年熟木本动物。中文教名秋玉米别称spring maize2名法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粟、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粟米界动物界门被子动物...

春玉米(spring maize)是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因播种期早,中国北方农民又称之为早玉米。在中国种植地域较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西南丘陵山区亦有分布,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中文学名

春玉米

别称

spring maize

二名法

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粟、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粟米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亚种

春玉米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

黍亚科

玉蜀黍族

玉蜀黍属

玉米

分布区域

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

品种信息

胖成球也不怕 这有3个减肥 开关 ,就看你愿不愿意按

金海5 属中、晚熟大穗型玉米杂交种,春播生育期120天,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90cm左右。果穗长筒型,籽粒黄色、偏马齿型,轴浅红色。根系发达,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能力强。一般亩产750-800公斤,高水肥地块可增至1000公斤/亩。亩保苗3000—3500株。

屯玉65中、晚熟大穗品种。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繁茂,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0—28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穗长24厘米,穗行18—20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轴红色,千粒重400克左右。活秆成熟,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一般亩产650公斤,高产可达800公斤以上。栽培要点:该品种丰产潜力大,选择中上等肥力土壤,亩保苗3000株左右。

天塔212该品种属中晚熟,大穗型品种。春播生育期在118天左右,夏播在100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87厘米,穗行数18—20行,果穗长筒型,穗轴浅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30克左右,出籽率84.7%。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抗病性、抗倒伏性、抗旱性极强,高产、稳产性好,在天津市历年区域试验中均比农大108增产10%以上(2000年增产13.9%,2005年增产11%)是农大108的替代品种。一般大田亩产可达700公斤,高水肥地块有达900公斤的生产潜力。

作物特点

春玉米的播种期和收获期地域间相差很大。一般由南向北,从2月中旬开始至5月上旬均有播种春玉米的地区,一般以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为宜。收获期亦由南向北,从7月下旬到9月中旬,先后相差达50多天。它的生育特点是苗期生长缓慢,基部节间较短,穗位低,植株健壮,抗倒伏能力较强。果穗大,单株产量较高,在盛夏高温、多雨季节、易感染大斑病、小斑病;在冷凉山区则易感染丝黑穗病和黑粉病。主要害虫有地老虎、玉米螟等。 栽培方式有单作,或与豆类、薯类等间、套作。[1]

栽培措施

种好春玉米,争取秋后有一个好的收成,应掌握好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是要选好良种: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2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穗、大粒型的良种,比如像农大108、沈试29、唐抗8号等。播前要精选种子,去掉小粒、病粒、秕粒的种子,晒种2—3天,这样能够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早出苗,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子孙苗,提高幼苗的整齐度。

二是要提倡种子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50克甲按铃,加一支“必多收”拌20公斤玉米种,这样可以达到防治地下害虫和提早出苗的效果。

三是选择最佳播种期:春玉米要求墒足5月初,春白地经秋耕,冬灌后,早春应该耙轧保墒,高产田在墒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时间在5月5号—15号。一般田播期为4月25号—5月5号左右。

四是增施肥料:要增施磷、钾肥,调整好氮磷钾的比例。亩产1200斤玉米,每亩可施二铵2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实现全面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0.7:0.5。

五是要掌握种植形式和密度:春播玉米提倡等行距平播,农大108,沈试29,唐抗8的行距是1.8尺,株距0.95尺,每亩留苗3500株。高油115的行距为2尺,株距1尺,每亩留苗3000株。

六是播种技术:有条件的村子,应提倡机播或双耧播种,播量为每亩两公斤,要注意种、肥分离,肥料施放在种子下方3—4公分的地方,以防止烧苗,同时还可以促进种子根下扎。没有条件的可以用小铧子开沟,手工撒籽,播量为每亩2.5—3公斤。[2]

栽培要点:该品种一般大田种植3500株/亩,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及时防治病虫害。

补种方法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期比原种植品种短10~15天的品种。如果播种后低温,出苗时间延长,选择品种的生长期适当缩短。
种子处理 用扎眼器补种,种子先经过选种、包衣、晾晒后进行播种。
人工补种 先进行种子催芽,然后再播种。注意:播种一定播在湿土上,少量覆土(低于3厘米)后踩实,防止出现  “芽干”。
如果行间缺苗1株的话,不必补种。连续缺苗2株的,在中间补种1株;缺3株补2埯,以此类推。注意:补种的第一埯和最后一埯,距离已经出来的玉米苗距离是正常株距的1.5倍以上,防止大小苗争水、争肥和相互遮挡阳光。补种玉米之间的株距按品种要求的正常株距即可。[3]

旱地栽培

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的旱薄地,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平衡发展。提高旱薄地春玉米产量对提高丰南市粮食总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从90年代初开始,对旱地春玉米种植形式,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旱薄地春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992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1993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较正常年份少55毫米,少13.5%),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到29.5%;到2001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421公斤。玉米耗水系数由880.99毫米下降到666.44毫米,降低了24.6%。亩毫米水生产玉米由0.77公斤提高到1公斤。

1实行轮作倒茬

采取3年轮作制度或4年轮作制度,3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玉米,4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棉花--玉米。

2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2.1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水和肥力具有互相促进作用,肥力越高,水的作用越明显。通过试验分析,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5%时,雨水入渗量较一般田可增加50%左右,蒸发量可减少40%。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根据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分析,连续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0.028%。

2.2秋季浅耕,早春精细整地保墒。秋季浅耕0.33米,早春土壤解冻初期及早进行耙耱,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耱,根据试验结果调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0.3%。

2.3玉米行间覆盖小麦秸秆保墒。覆盖小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多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覆盖小麦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1.8%~4.5%,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提高0.01%~0.04%。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90%以上。铺施方法:6月底7月初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麦秸,每亩300~500公斤。

2.4选择抗旱品种。选用抗旱节水型品种对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十分关键。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品种要求抗病、耐瘠薄、抗旱衰、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农大3138、农大108、唐玉十、唐抗五等品种为易。

2.5根据气候条件和玉米需水规律合理调整播期。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玉米播期应避开土壤失墒高峰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自然降雨高峰相吻合。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晚播,避免卡脖旱,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试验分析表明:5月20日~6月25日雨后播种较为适宜。根据播期早晚选择生育期不同的品种,一般6月10日前选择农大3138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6月10日后选择唐抗五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3配套栽培技术

抗旱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稳定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旱地玉米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表明:密度、施肥、化学除草是旱地玉米丰产的3个重要环节,具体措施为:

3.1合理密植。密度是栽培水平的综合体现,受到土质、自然降水、施肥水平、种植样式、光照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亩留苗密度2500~4000株。紧凑型生育期较短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较高的取上限,土壤肥力较低的取下限。

3.2化学除草。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稗草、马齿笕、狗尾草、反枝笕等,约占总数的90%以上。即使多次中耕,草荒威胁仍很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因杂草竞争,对照区每亩多损失氮肥5.23公斤、磷肥0.88公斤、钾肥6.32公斤。经1次施用化学除草剂,一般可保证不闹草荒,免去中耕作业使机械伤苗减少,亩穗数可增加150~300穗。在除草剂的选用上,以每亩施用乙阿合剂100~150克对水30~50公斤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3.3加强肥料运筹确保壮秆大穗。根据试验分析,旱沙地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氮20~25.5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9~13公斤。肥料运筹方式为磷钾肥一次底施,同时底肥中尽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氮肥30%底施,70%追施;氮肥分2次追施,即在10~11叶可见时,见展叶差由3向4过度时追施总追肥量的40%,主攻壮秆大穗;14~15叶可见,见展叶差由4向5过度时追肥保花,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叶片全展(吐丝期)追施粒肥,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10%;这种运筹方式有利于促进玉米壮苗早发,出叶速率快,叶面积大,促进雌穗小花分化强度,减少退化小花量。吐丝期提前2~3天,这就为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创造了条件。

此外,还应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春玉米收获

春玉米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有免耕碎秆覆盖体系、免耕倒秆覆盖体系和深松碎秆覆盖体系等。其工艺流程一般为:秋天收获摘玉米会穗—秸秆粉碎或整秆覆盖—免耕或深松休闲—表土作业—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田间管理。

收获

春玉米的收获一般在秋季10~11月进行。

玉米收获时,不论是机收还是人工收获,最好选用摘穗收获工艺,不要将玉米苞皮留在地里,因为玉米苞皮韧性大,不易腐烂,留在地里会影响播种作业。

秸秆处理

收穗后的玉米秸秆要作为覆盖物留在田间,根据体系的不同,覆盖形式有以下两种:

整秆覆盖

整秆覆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立秆,一种是倒秆。立秆覆盖可保证地表有较多的秸秆,不易被风刮走。但立秆覆盖由于地表裸露较多,保水保土的功能较差。倒秆覆盖是指玉米收获后用机械或人工将秸秆压倒铺放在行间。压倒时注意应顺风向压倒。倒秆覆盖有良好的覆盖效果,而且由于秸秆与根茬连接,不易被风刮走,同时顺行压倒后也可抑制杂草的滋生。

整秆覆盖的两种形式比较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但整秆覆盖时,由于秸秆很长,会对次年的播种产生影响,所以此种覆盖方式不适合玉米产量高、秸秆量大的地方。

粉碎覆盖

粉碎覆盖是指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后均匀地覆盖在地表。这种方式覆盖效果好,保水能力强,但粉碎后的秸秆易被风刮走或在田间集堆。所以对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地可采用缺口圆盘耙(重耙)耙地,耙地可将秸秆部分混入土中,减少秸秆被大风刮走或集堆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冬季降水的入渗,同时也有部分平地和除草功能。

深松选择性作业

对于土壤较粘重(壤质土壤容重在1.3g/cm以上,粘质土壤容重在1.4 g/cm 以上的地区)或刚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且土壤中有犁底层存在的地块,应进行深松作业,以利降水入渗。

深松时,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长秸秆会影响深松机的通过性能,故应在秸秆粉碎后、入冬前进行,建议选用高地隙的单柱式双梁深松机。深松后出现的沟垄能增加地表的粗糙度,有利于保土(地表越粗糙,越不易土蚀),故在休闲期可不进行诸如平地等作业。

深松后能否多吸纳降水,主要取决于冬季降雨(雪)的多少,如果冬季降水很少,深松还有可能增加土壤水分的散失。

播前表土作业—选择性作业

春季播种前,应考察地表状况,决定是否进行表土作业。假如地表不平度较大,秸秆较多或成堆,则应进行如浅松、弹齿耙耙地或必要时选用旋耕机浅旋。表土作业可改善地表状况,尤其是在地温较低的地方,还可提高表土地温,有利于播种和出苗。假如地表状况较好(平整、秸秆量适中),则可不进行表土作业,直接播种即可。

玉米播种

春季播种玉米时,应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玉米的播种和施肥作业。

玉米播种应选用良种,因玉米播种机一般为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故要求玉米种籽的发芽率应达到95%以上,且应大小均匀;为了防治病虫害,必须选用包衣种籽。

施肥与播种同时完成,要选用颗粒肥,长效与速效肥兼顾,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肥箱。为保证下肥顺畅,化肥中不应有结块存在。

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玉米种籽的覆土为3cm左右,化肥则应施在种籽的正下方、侧下方或侧面(取决于播种机的类型),种肥间距应保证在5cm以上。假如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保证种籽种在湿土上。

在春季地温较低或无霜期短的地方播种时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尽量将种行上和秸秆分到两边,这是为了种行能多吸收阳光,以利地温提高和玉米生长。

玉米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4]

田间管理

喷除草剂为了防止杂草滋生,玉米播完后一个星期左右时应喷洒除草剂一次。可选用如2,4—D丁脂等除草剂,全面封闭地表,抑制杂草。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喷药时应加大剂量。

间苗、补苗和除草 玉米出全苗后,应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补苗等。北方旱区春玉米种植区一般亩苗数应控制在4500株左右,若玉米行距为70cm,则株距应为20cm左右(可用667除以行距再除以亩要求的株数来计算株距);若缺苗不多,可以用间出的苗进行补苗,若缺苗较多,则应补种,补种时应先将种籽在水中浸泡24小时,使种籽吸足水分。

在间苗、补苗的同时可进行人工除草。

病害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故统称玉米叶斑病。

1、症状 玉料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病斑呈长棱形大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会长出黑色霉状物。

玉米小斑病的病斑小,一般不超过1厘米,近椭圆形,边缘赤褐色,轮廓较分明。天气潮湿病斑上也会长出黑色霉状物。

2、传播侵染 玉米大、小斑病都是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次侵染,植株感病后出现病斑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或雨水的飞溅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3、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增加植株抗性、消灭病源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以及加强肥水管理,可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另外实行2-3年轮作,彻底处理病株残体,能减少越冬病源,降低发病机率。

(3)药剂防治 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稀释液,在发病初期喷施,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 主要危害果穗。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顶部没有花丝抽出,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孢子堆。雄穗发病时一般无花粉,小花畸形呈叶状物,花轴顶端变为一小堆黑色孢子。

2、传播侵染 病菌以厚坦孢子混入粪肥,种子越冬,翌年条件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染幼苗。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轮作、深耕 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基本消灭土壤中的病菌,深耕也可以把病菌翻入深层,避免危害。

(3)、及时清除病株,在病穗外膜未破之前,将病株拔除,深埋或焚烧,以免土壤带菌。

(4)、药剂防治 用15%可湿性粉锈宁100-250克,加水5千克拌种50千克;也可使用种衣剂进行防治。

青枯病

1、症状玉米在灌浆末期突然青枯、萎蔫,叶片干枯,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秆基部初为水浸状,后渐变为浅色,常导致倒伏。该病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减产。

2、发病条件 土壤含水量高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在灌浆至乳熟期降大雨,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管理 、早播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可以减轻青枯病危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