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

由网友(〣.)分享简介:冯骥才(拼音:féng jì cái,一九四二年三月二五日-),出熟于天津,本籍浙江慈溪,结业于塘沽第1中教,今世文教野、艺术野、平易近间艺术事情者。[一]历任中国文教艺术界结合会副主席,中人民间文艺野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二][三]一九六一年,结业于塘沽第1中教。一九六二年,起头正在报刊上揭晓绘做以及美术评论文章。一九七四...

冯骥才(拼音:féng jì cái,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慈溪,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当代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1]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2][3]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4]2017年12月,小说集《俗世奇人》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5]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2019年4月,凭借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6];2020年12月,获得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7]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同时也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

冯骥才的母亲出生于山东济宁,在天津生活近一个世纪。2023年3月30日,冯骥才的母亲戈长复老人无疾而终,享年106岁。[8]

中文名

冯骥才

代表作品

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

职业

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

文学
绘画
文化遗产保护
教育

出生地

天津

祖籍

浙江宁波慈城

职称

教授

身高

192cm[11]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42年2月9日[9]

职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会名誉会长[10]

配偶

顾同昭

称号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主要荣誉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人物经历

冯骥才 艺术家应该是精神至上的

1942年2月9日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

1967年,文革期间因家庭因素受到严重冲击,做过业务推销员、塑料印刷工等。

1974年,调入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授中国画和美术史,业余研究义和团历史,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伤痕文学《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等小说,始入文坛,同年调进天津文艺创作评论室,任专业作家。

1981年,出访英国。

1982年,出任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8-12月,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出任《文学自由谈》主编。

1986年,赴西德访问演讲。

1987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出任《艺术家》杂志主编。

1988年,率团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等国考察民间艺术。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12],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89年,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

1990年9月,赴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国际作家节,11月赴德国考察文化。

1991年,在天津、济南、上海举办“冯骥才画展”。

1992年,在浙江宁波、重庆、北京举办画展。参加中日学者“展望二十一世纪亚洲国际讨论会”。再次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3年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小品展”。9月赴日考察。

1994年3月,《三寸金莲》英译本在美出版,应邀请赴美,在加州大学等高校做文学演讲。在新加坡、日本东京举办“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5年4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奥地利和意大利。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东亚副主席。8月赴美,在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冯骥才绘画展”并演讲。

1996年7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埃及。9-10月考察甘肃考察敦煌石窟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

1997年3月,赴日本京都参加中日韩三国“构筑二十一世纪亚洲研讨会”,发表演说《发扬东方文化的独特性》。组织大型文化行动“天津地域文化采风”和“小洋楼文化采风”。赴希腊参加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执委会会议。再次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

199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1999年,访问法国,考察巴黎和卢瓦河一带文物保护。

2000年,1月至3月组织抢救津门古街估衣街[13]。当选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访问挪威等国,其间在柏林演讲《留住城市的记忆》。

2001年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任院长,兼任天津大学社会学与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被聘为教授[14]。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5]。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2]

20023月、4月、9月,分别在宁波、天津、石家庄举办“甲子画展”;并在济南举办“冯骥才甲子艺术研讨会”。5月率团访问俄罗斯。10月带领专家小组山西榆次古村落和祁县剪纸,编写《普查手册》。12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200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4-6月访问奥地利、意大利、捷克等国,在维也纳大学演讲《中国的文化与遗产》。

2004年4-5月,到云南、四川等地考察。6月担任“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11月在天津与北京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12月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获准成立。

2005年4月,率领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日本。5月举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楼落成仪式暨第一届北洋文化节[16]。下半年考察江西、山东等地古遗存和村落。

2006年4月,连任中国民协主席[15]。在浙江西塘主持“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演讲“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5月赴韩国江陵出席“中日韩无形文化遗产论坛”,考察韩国江陵端午祭。6月在国家图书馆为“部长领导干部 历史文化讲座”主讲《“文化遗产日”的意义》。7月被文化部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11月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12]

2007年2月、4月、10月,赴山西太原等地考察。6月在南京、苏州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9月在研究院内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和“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17]。12月考察桂北少数民族古村落。连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2008年,1月赴河南出席开封年画节及论坛,考察绛州木版年画和光村等古村落。2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曼谷出席中泰艺术联合会成立九周年庆典。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5月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等国。因汶川地震提前返回,捐款十万元[18]。6月经民进卖画《万壑奔流》30万元捐给灾区,深入绵竹、德阳、北川等地考察[19]。10月,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国务院聘为参事[20]

2009年,赴山西绵山等地考察。访问奥地利等国。

2010年2月、4月,分别赴曲阳、保定等地考察,出席清明文化论坛。为玉树捐款十万元。5月赴安徽考察并演讲。6月在天津天后宫举行“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基金启动仪式”[21]。10月在冯研院举办第二届北洋文化节。12月月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22]

2011年3月,启动对杨柳青南乡三十六村的“临终抢救”行动(详见《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4月在绵山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演讲,赴山西长治、平顺考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木版年画总结会”。当选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5]。6月赴芬兰,在赫尔辛基大学和图尔库大学演讲。9月中旬,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参事室座谈会上发言《为紧急保护古村落进言》,并与温家宝总理对话。10月冯研院的“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皇会保护”等科研课题,均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选中国文联九届副主席[12]

2012年4月,赴河南出席清明文化论坛。6月赴济南参加“古村落论坛”。7月考察奥地利等国。9月在北京举办“四驾马车”展览[23]。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12月民进会退主席职。

2013年3月至4月,访问法国、英国,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演讲。6月冯研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2014年1月,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2月,在京主持“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新闻发布会”。5月赴保定探访大汲店和忠义村。6月在京召开“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仪式”[24]。9月访问俄罗斯。

2015年3月,两会提交提案《关于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学习<文物法>和<非遗法>的提案》。6月,赴河北邢台、山西榆次出席“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25]。10月,在学院举办“十年磨一剑”建院十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26];考察山东青岛即墨、青山村、雄崖所。12月,出席海宁第十二届山花奖颁奖[27]

2016年1月,获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28]。4月,宁波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在慈溪“古村落论坛”演讲。6月,获选为中国民协名誉主席。10月-11月,赴希腊、意大利多地考察。

2017年3月,参加两会并出席政协记者招待会[29]。5月,赴西安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上演讲。9月,在学院举办“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11月,赴苏州演讲。12月,《俗世奇人》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5];赴日本考察至转年初。

2018年1月,出席广州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30]。8月,《俗世奇人》(足本)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31]。11月出版非虚构新书《漩涡里》。

2019年4月,出席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办的“观音山杯·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活动,《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2020年5月,被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聘任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32];10月,出版长篇小说《艺术家们》;12月6日,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在温州揭晓,冯骥才与迟子建共同获得本届“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2022年1月7日,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在天津召开,被聘请为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1月12日,新书《各有各的活法》出版发行,该书集纳了冯骥才亲选1981年至今的小说、散文、随笔代表作32篇。3月,冯骥才推出两部新作——全彩图文随笔集《画室一洞天》和中短篇小说新作集《多瑙河峡谷》。9月15日,《行走大运河》正式开播,冯骥才参加。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义和拳》(上下集)

1977

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灯前传》

1981

《单筒望远镜》

2019

《艺术家们》

2020

中篇小说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铺花的歧路》

1979

人民文学出版社

《雕花烟斗》

1979(为发表时间)

《啊!》

1980(发表时间为1979)

百花文艺出版社

《爱之上》

1982(发表时间为1979)

中国青年出版社

《百花中篇小说丛书·雾中人》

1983

百花文艺出版社

《走进暴风雨》

中国青年出版社

《收获丛书·三寸金莲》

1986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三寸金莲》

1987(发表时间为1986)

香港香江出版社

《阴阳八卦》

1988

百花文艺出版社

《神鞭》

1989(发表时间为1984)

香港香江出版社

《石头说话》

1995

《末日夏娃》

1997

短篇小说

作品名称

发表时间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2

《雪夜来客》

1984

《市井人物》

1994

《楼顶上的歌手》

2008

小说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

1981

中国青年出版社

《潮汐文丛·雕花烟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意大利小提琴》

1982

百花文艺出版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4

上海文艺出版社

《冯骥才小说选》

1985

四川文艺出版社

《怪世奇谈》

1986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冯骥才集》

海峡文艺出版社

《冯骥才代表作》(包括一部分散文)

1987

黄河文艺出版社

《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7·在早春的日子里》

台湾新地出版社

《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9·意大利小提琴》

《敦理文库14·啊!》

台湾敦理出版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8

台湾林白出版社

《中国大众文学丛书·神鞭》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炮打双灯》

1991

华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大系·冯骥才小说精选》

1996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三寸金莲》

1997

敦煌文艺出版社

《乡土小说》

1998

大众文艺出版社

《冯骥才文集》

2000

广西民族出版社

《俗世奇人》

作家出版社

《名家名作名城·冯骥才画天津》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冯骥才卷》

20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神鞭》

2003

文汇出版社

《速读大师与名家·冯骥才》

2004

蓝天出版社

《当代名家自选精品丛书·泥人张》

200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当代小小说·冯骥才自选集》

《蓝鲸书系·爱犬的天堂》

2007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界当代华文文学精读文库·楼顶上的歌手》

2009

香港明报月刊出版社

《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冯骥才作品精选》

2013

长江文艺出版社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冯骥才卷》

2015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俗世奇人》

2016

散文

作品名称

发表时间

《挑山工》

1981

《致大海》

1999

《巴黎·艺术至上》

2001

散文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雾里看伦敦》

1982

百花文艺出版社

《珍珠鸟》

1987

上海文艺出版社

《海外趣谈》

1988

百花文艺出版社

《灰空间》

1993

江苏文艺出版社

《金蔷薇随笔文丛·秋天的音乐》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当代名家散文精品名库·冯骥才散文自选集》

1995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华散文珍藏本·冯骥才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当代名作家寄语青年丛书·逆光的风景》

1996

吉林人民出版社

《灵性》(散文诗)

百花文艺出版社

《当代名家杂感随笔·天籁》

敦煌文艺出版社

《当代作家自白系列·我是冯骥才》

团结出版社

《中国当代散文大家·冯骥才散文精选》

台湾金安出版社

《艺术美散文丛书·浪漫的灵魂》

1997

百花文艺出版社

《岁月书系·秋日的絮语》

上海远东出版社

《憩园文丛·永远的吻》

1998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品味文丛·冯骥才品味文集》

2000

广东人民出版社

《以心吻美》

2001

《巴黎,艺术至上》

2002

作家出版社

《心灵的水墨》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画中心情》

台湾未来书城

《美人欧罗巴》

2003

上海古籍出版社

《倾听俄罗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艺术在巴黎》

台湾未来书城

《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冯骥才自述》

大象出版社

《维也纳情感》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乐神的摇篮》

《大家文丛·冯骥才》

2004

古吴轩出版社

《冯骥才的天津》

香港三联书店

《思想者独行》

2005

花山文艺出版社

《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灵魂的巢》

作家出版社

《留住昨天》

2006

中国盲文出版社

《行间笔墨》

《灵魂不能下跪》

2007

宁夏人民出版社

《年画手记》

《散花》

2009

花山文艺出版社

《灵性》(散文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青少年文库·冯骥才散文精选》

2010

浙江文艺出版社

《乡土精神》

作家出版社

《哦,中学时代——冯骥才寄小读者》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文章四家·冯骥才卷》

2011

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画行动》

中华书局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2013

文化艺术出版社

《离我太远了》

《西欧思想游记》

201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灵魂的巢:冯骥才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冯骥才的天津》

生活书店

《俄罗斯双城记》

2015

文化艺术出版社

《花的勇气》

2016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

2017

长江文艺出版社

随笔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中国当代名人随笔·冯骥才卷》

1993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摸书》

《冯骥才杂文随笔自选集》

1994

群言出版社

《我的太阳》

1998

中国青年出版社

《砚农自语》

中央党校出版社

《冯骥才艺术随笔》

2000

浙江文艺出版社

《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

学林出版社

《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

2003

文汇出版社

《民间灵气:癸未甲申田野考察档案》

2005

中州古籍出版社

《文化诘问》

2013

文化艺术出版社

《冯骥才艺术谈》

2017

青岛出版社

《意大利读画记》

非虚构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无路可逃》

2016.08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地狱一步到天堂》

2016.12

《炼狱·天堂》

2017

《漩涡里》

2018

纪实文学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一百个人的十年》

1991

江苏文艺出版社

《抢救老街》

2000

西苑出版社

《武强古画版发掘记》

2003

《武强秘藏古画版发掘记》

2004

《泰山挑山工纪事》

2014

作家出版社

电视文学剧本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人类的敦煌》

1997

文化艺术出版社

《探访榆林窟》

2003

文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冯骥才选集》

1984

百花文艺出版社

《我心中的文学》

1986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冯骥才》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华夏五千年艺术不能不知道丛书·丹青集》(艺术评介)

1993

天津市杨柳青画社

《冯骥才名篇文库》

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画外话·冯骥才卷》

1999

《敦煌痛史》

2000

大众文艺出版社

《手下留情》

《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

2001

西苑出版社

《中国小说50强·冯骥才卷》

《中国作家国外获奖集·冯骥才》

《绘图金莲传》

2002

《民间文化拨打120紧急呼救》

《美人欧罗巴》

《冯骥才分类文集》(十六卷本)

2005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凝视达·芬奇》

2006

《文人画辩》

《豫北古画乡发现记》

《文人画宣言》

2007

文化艺术出版社

《绵山神佛造像上品》

2009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

中华书局

《消逝的花样》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

《为思想立》

《绵山包骨真身像》

2010

中华书局

《绵山造像》

《大同雕塑全集》(前两部)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漳州卷》

2011

《小校场卷》

《冯骥才十年木版年画抢救档案》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年画研究》(第一册)

《年画行动》

《冯骥才课文》

2012

海燕出版社

《生命经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

《年画的价值—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论文集》

《年画研究》(第二册)

《冯骥才》

2016

青岛出版社

《各有各的活法》

2021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画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民间,民间....》

2004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

2005

《冯骥才画集》

2011

中华书局

《生命经纬:时光倒流七十年》

2012

《生命经纬:四驾马车》

课文作品

篇名入选教材
《挑山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等
《珍珠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等中国台湾版:国民小学国语第十二册新加坡版:中学高级华文课本 二上;中学华文 快捷三·下;中学华文 普通学术四·下韩国版:中国初等学校语文课本(五学年)
《花脸》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国香港版:初中中国语文 一上
《捅马蜂窝》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等马来西亚版:华文 中三新加坡:中学华文 快捷四上、普通学术五上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俗世奇人之好嘴杨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日历》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等
《献你一束花》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等香港版: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二上
《文化眼光》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话说中国画》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希腊的石头》鲁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等
《看望老柴》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第一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等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花的勇气》《四月的维也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等新加坡:中学高级华文 课本·一上;中学华文课本·一下 高级(《四月的维也纳》)
《永恒的敌人——古埃及文化随想》华东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阅读部分二年级第二学期
《书桌》(《失去了的书桌》)辽宁省大连市67中九年级上(校本教材)
《无书的日子》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新编,魏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旧与老》新汉语高级教程 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歪儿》香港: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一上
《小说的眼睛》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语文第17册 九年级上学期用,北京出版社,2015

绘画作品

画集画论

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备注
《艺写四季》201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绘画与散文集
《画史上的名作》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评介集
《冯骥才画集》2010年中华书局画集
《笔墨精神,光影灵性——冯骥才的艺术世界》2010年名作欣赏杂志社绘画专辑
《戊子之春》2008年天津市大树画馆画册
《文人画宣言》200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理论
《水墨诗文》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画册
《心中十二月》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画册
《民间,民间…》200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画集
《当代书法家丛书·冯骥才》2003年西苑出版社书法集
《名家名品·冯骥才》2003年浙江美术出版社画集
《冯骥才画中心情》2002年(中国)台湾未来书城绘画与散文集
《画外话·冯骥才卷》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图文集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1994年
日本朝日新闻社日文版
《丹青集》1993年杨柳青画社艺术评介集
《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作品精选》1992年杨柳青画社画集
《冯骥才画集》1990年杨柳青画社、现代出版社、中国台湾汉京出版社合作画集

画展

名称地点时间
北京画院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北京2012年9月
大树画馆 春画秋诗画展天津2011年11月
大树画馆 戊子之春画展天津2008年5月
苏州博物馆心中十二月——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苏州2007年6月
天津艺术博物馆冯骥才画展天津1991年4月
爱涛艺术中心 水墨诗文——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南京2007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馆冯骥才公益画展北京

2004年11月

2004年11月 天津·天津市美术展览馆 冯骥才公益画展天津

2004年11月

2002年09月 河北·石家庄·河北文学馆冯骥才石门画展石家庄2002年9月
冯骥才历城画展济南2002年4月
天津市美术展览馆 冯骥才津门画展天津2002年4月
冯骥才甲子省亲画展宁波2002年4月娥
冯骥才绘画展美国旧金山1995年8月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日本大阪1994年9月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日本东京

1994年年9月

冯骥才画展新加坡1994年6月
冯骥才画展天津1994年6月
·冯骥才小品画展奥地利维也纳1993年3月
冯骥才入川画展重庆1992年9月
冯骥才敬乡画展宁波1992年4月
冯骥才画展上海1991年12月
冯骥才画展济南1991年9月

主编书目

《话说天津卫》 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华夏五千年艺术不能不知道丛书》 1993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天津老房子》丛书 1998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小洋楼风情》丛书 1998年,天津教育出版社

《守望民间》 2002年,西苑出版社

《珍藏五大道》 2002年,大树画馆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 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丛书 200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结丛书》 2004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 2005-2011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2005-2009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2005-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 200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论丛》 2006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2006年, 学苑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4年卷》 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3卷 2006-2011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3卷 2006-2011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 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一》 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上下)》 2007年,华夏出版社

《我们的节日》丛书 2008-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符号中国》丛书 2008年,译林出版社

《羌族文化学生读本》 2008年,中华书局

《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建言录》 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4卷 2009-2011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宜昌民间故事家》 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国传统节日论坛文集》 200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图录》 2009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绵山神佛造像上品》 2009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6年卷》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羌族口头遗产集成》 2009年,中华书局

《绵山文化遗产》 2010年,中华书局

《田野的经验》 2010年,中华书局

《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作品集》 2010年,中图文化出版社

《中国大同雕塑全集》6卷 2010-2011年,中华书局

《义成永画店田野调查报告》 201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9卷 2012-201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年画研究》(5卷) 2011-201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画的价值》 2012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 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永存的记忆》 201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 201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2卷本 2013年,青岛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典(样册)》 2013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 2013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 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 201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 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 2015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2001-2011》 2015年,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介》 2015年,译林出版社

《大树画馆图介》 2015年,译林出版社

《十年磨一剑——2005/2015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志》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诗性校园》 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论文集》 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 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上下) 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 2016年,青岛出版社

《原生态·新生代》 201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33]

荣誉记录

时间奖项作品备注
2021年10月23日2021南方文学盛典-“2020年度杰出作家”[34]
(获奖)
2020年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获奖)
2019年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单筒望远镜》(获奖)
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俗世奇人》(获奖)
2017年第17届百花文学奖《俗世奇人》(获奖)
2005年2005年中国最美的图书《冯骥才分类文集》(获奖)
2001年第九届中国小说百花奖《俗世奇人》(获奖)
1998年第六届十月文学奖《石头说话》(获奖)
1998年首届中华散文奖《逼来的春天》(获奖)
1997年《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石头说话》(获奖)
1997年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市井人物》(获奖)
1995年《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市井人物》(获奖)
1995年1993—1994年全国优秀小小说奖《苏七块》(获奖)
1993年《小说月报》第五届百花奖《炮打双灯》(获奖)
1993年蓝眼镜蛇奖《感谢生活》(获奖)
1991年青年读物奖《感谢生活》(获奖)
1991年女巫奖《感谢生活》(获奖)
1989年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珍珠鸟》(获奖)
1987年首届传奇文学奖《三寸金莲》(获奖)
1986年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神鞭》(获奖)
1985年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雪夜来客》、《神鞭》(获奖)
1985年1985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感谢生活》(获奖)
1985年天津市鲁迅文艺奖(获奖)
1984年首届上海文学奖《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获奖)
1983年天津市优秀作品奖《雾中人》(获奖)
1981年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啊!》(获奖)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雕花烟斗》(获奖)

主要成就

2005年 2005·推动中国城市现代进程十大有贡献的人物

2008年 “2008年文化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2010年 “2009中华文化人物”、中国社会责任领袖奖

2011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11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2013年 “2013年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中国区)”

2015年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18年 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2019年1月13日,冯骥才被推选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19年1月22日,所著《单筒望远镜》获得“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佳作”第10名(并列)。

2020年12月6日,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城市保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席卷中国。六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没有做过任何文化盘点,即被推土机扫荡一平。大片历史街区连同城市记忆顷刻失去。中国城市史出现了空前的剧烈的断裂与颠覆;而中国当代的城市保护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由于面对势不可挡的经济大潮,它一开始就陷入被动、无助与艰辛。有鉴于此,冯骥才发起了针对天津老城、小洋楼和估衣街的抢救与保护。[13]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抢救行动,最初是由冯骥才在2002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2543号提案《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中发起倡议的。该工程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始自2002年,历时十年,对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三大版块,进行抢救性普查、搜集、摄录、分类、登记、整理、出版和制作;该工程后来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普查与认定中。

传统村落保护

冯骥才认为,从遗产学角度看,传统村落是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也是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对它的保护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传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35]

迄今为止,已有四批、4153个村落进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立档工作。

个人生活

冯骥才的祖籍是浙江宁波,父亲冯吉甫,浙江宁波人;母亲戈长复,山东济宁人;兄妹六人,排行第三,为长子。1943—1951年,住在天津市大理道115号,在此度过童年。1967年1月1日,与顾同昭在大理道松竹里2号结婚;11月,生子冯宽。1989年,父亲病故。

社会任职

2022年1月,任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10]

2016年6月获选为中国民协名誉主席。

2014年1月,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

2012年12月民进会退主席职。

2011年当选中国文联九届副主席。

2008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7年连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2006年4月连任中国民协主席。7月被文化部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11月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2002年12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2001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0年当选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199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1997年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

1992年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87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2年出任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评价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作者不同,冯骥才的重点不是在描写大量的镇压和灾难。他展示了以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A·H·科罗博娃[36]

作家和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В·Ф·索罗金[36]

冯骥才是一位极有天赋和人气的小说家。——Б ·李福清[36]

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 ,“头”起的“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有酣畅。冯骥才的作品我读的多了,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但都不像这篇《珍珠鸟》这样的光彩照人。——冰心[37]

大冯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王蒙[38]

冯先生的画风将研摹宋代绘画所练就的扎实表现技法与作家本身的创造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家中别具一格。——平山郁夫(日本画家)[39]

看冯骥才的画,你感到闲适轻快,而又富有深意。他那不受国画传统约束,而又不脱离传统的笔墨,使你觉得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是那么接近。你不能不承认他是继承了某些文人画的传统,是在借景抒情;同时在注意捕捉瞬间感觉时,却更多地具有印象主义的意蕴。——金维诺(美术理论家)[40]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倾注心血、殚精竭虑”的构思,是将笔墨高度凝练的佳作。冯骥才的画与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在繁忙的现实世界中,汇集了其自身生活的精华,表达出了对自己的人生及世界的细微而准确的感受。——高名潞(美术评论家)[41]

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他不知疲倦地填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海”。——朱永新[42]

社会影响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以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命名,院训为“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学院为研究生院,包含文学、艺术和遗产学的科研与教育,内设有三个国字号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43]

人物观点

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冯骥才写道:

“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

朋友说,文化人最好的归宿是晚年把自己安顿在大学里,整理思想,做研究做学问;而我到大学却出于一种很强烈的现实责任。特别是这座学院以我的名字命名,就更加重我的压力。

我说责任,是因为我身边太缺乏年轻的有识和有为之士,我要在学院建立起一支真正的人文工作的团队;我不喜欢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不喜欢制造高不可攀。我追求有生命的思想,即在思想里听得到现实的脉搏。

同时,我认为当今大学缺乏灵魂,这灵魂就是人文精神。我想在大学校园的腹地建设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为此,我院的院训是“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我对研究生最高要求不只是优等的论文,而是视野、思想能力、操作力、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

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

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彻镇定的目光。”[44]

人物纪念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民主路159-1号。冯骥才是宁波慈城大族冯氏的后裔。慈城素有“俞家谷,冯家屋”和“冯半城”之说。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丰富建设中的家乡博物馆的馆藏、陈设,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品位,冯骥才多次向家乡、祖居进行文化捐赠。2016年4月23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大树画馆

大树画馆创建于1993年,陈放冯骥才书画作品及文化珍藏,也是海内外文艺家和文化人以文会友的沙龙。馆内崇尚儒雅,意境清幽;友人各逞才艺,极尽风流。1994年后,冯骥才投身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画馆遂成承担这一繁重工程的工作室。大树画馆的“大树”二字,取典于冯家先祖汉将军冯异,为国建功却不思封官,每逢诸将论功,必避于大树之下,因被军中尊称“大树将军”。由于景仰先祖“为国不为己”的高风亮节,故以“大树”为名。文坛泰斗冰心老人生前深会冯骥才的用意,题写了“大树画馆”四字。2005年,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成,大树画馆迁至此处。馆内陈列着冯骥才二百余种文学作品、数十件书画代表作,以及大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成果。[3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