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胜览(费信著书籍)

由网友(爱你丶纯属意外)分享简介:《星槎胜览》又名《大西洋忘》,是由亮晨的费疑编著,成书于邪统元年(一四三六年),最先刻原为嘉靖2103年(一五四四年)俨山学堂所刻。[一]《星槎胜览》记载了做者取郑以及下西洋时的所睹所闻和列国风俗世情,共二卷,约四万余字,前散所忘占乡、暹逻(今泰国)、爪哇(今印尼)、谦刺添(马6甲)等2102国,均为做者亲赴所睹,后散所忘...

《星槎胜览》又名《大西洋记》,是由明朝的费信编著,成书于正统元年(1436年),最早刻本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俨山书院所刻[1]

地理类 史部 国学古籍

《星槎胜览》记录了作者与郑和下西洋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各国风土人情,共2卷,约4万余字,前集所记占城、暹逻(今泰国)、爪哇(今印尼)、满刺加(马六甲)等二十二国,均为作者亲赴所见,后集所记真腊、东西竺、琉球、三岛、麻逸、苏禄、阿丹、佐法儿和天竺等十六国,多采辑前人著述及传译。[2]

该书反映了明廷“宣德柔远”,加强中外联系、“共享太平之福”的意愿,丰富了人们的地理概念和航海知识,扩大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还向国人介绍了海外诸国的社会面貌,用以开阔明朝观察世界的视野,记载了中外交流的历史成就和意义,说明了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重要地位,以及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联系性,[3]该书对15世纪初亚非各国状况研究极有价值,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4]

书名

星槎胜览

类别

地理

版本

12种

作者

费信

出版时间

明正统元年

改编人

周复俊

简介

明代著作,其写的是郑和下西洋及出使海外诸国的事。

《星槎胜览》,明代记述15世纪中外交通的史籍。著者费信,字公晓,曾以通事(翻译)之职,于永乐七年(1409)、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1431)四次随郑和等出使海外诸国。该书即其采辑二十余年历览风土人物,图写而成,约成书于正统元年(1436),纪录下西洋时所见所闻各国风土人情凡四十四国,集为二卷。

版本

原本今可见者有《国朝典故》本、罗以智校传抄明抄本、罗振玉影印天一阁本。1938年冯承钧据罗以智本为底本,参校以一﹑三两本,成《星槎胜览校注》,商务印书馆列入“史地小丛书”内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

除上述原本之外,《星槎胜览》还有一种改订本。据前引冯氏《星槎胜览校注》“序”,改订本可考者共有八本,曰古今说海本,曰历代小史本,曰纪录汇编本,曰百名家书本,曰格致丛书本,曰学海类编本,曰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丛钞本同),曰逊敏堂丛书本。另据向达《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一文及《中国丛书综录》,可将该书版本分为如下两类:一类为二卷(或前后集)原本,有天一阁两卷本(即天一阁藏明钞本,《六经堪丛书初集》本或“东方学会排印本”或“东方学会复刻天一阁两卷本”或富晋书社民国据天一阁藏明钞本铅印一册本同)、国朝典故本(朱当㴐、邓士龙本相同)、罗以智校传抄明抄本、上虞罗振玉景印天一阁本(广州中山大学印本或“广州中山大学覆刻者”或国立中山大学语言文史研究所“史料丛刊”本同)、冯承钧校注商务印书馆“史地小丛书”本(即冯承钧著《星槎胜览校注》,1938年初版,1939年再版,1954年12月中华书局用此商务印书馆原版重印)四种版本;另一类为四卷(或合为一卷)本,有古今说海本(清道光年间邵松年单刻本和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同)、历代小史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历代小史”本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历代小史》本”同)、纪录汇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纪录汇编”本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纪录汇编》本”同)、百名家书本、格致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丛钞本同)、逊敏堂丛书本八种版本。因此,《星槎胜览》共有十二种版本。

记载

所记四十余国对其位置﹑沿革,重要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状况﹑商业贸易和气候﹑物产﹑动植物等,作了扼要的叙述。该书补充了《瀛涯胜览》所未收录的若干亚非国家。对于研究15世纪初亚非各国,特别是郑和使团出访的几个非洲国家的基本状况,极有价值。书中对郑和等访问各国时的一些情况,也作了比较翔实的记述,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该书分前后集。

前集

前集所记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宾童龙国(今越南南部)﹑灵山(今越南中部)﹑昆仑山(今越南昆仑岛)﹑交栏山(今印度尼西亚格兰岛)﹑暹罗国(今泰国)﹑爪哇国﹑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满剌加国(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九洲山(今马来半岛霹雳河口外)﹑苏门答剌国﹑花面国(今苏门答腊北部)﹑龙牙犀角﹑龙涎屿(今苏门答腊西北海面的布腊斯岛)﹑翠兰屿(今尼科巴群岛中的大尼科巴岛)﹑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小㖵喃国(今印度奎隆)﹑柯枝国(今印度柯钦)﹑古里国(今印度科泽科德)﹑忽鲁谟斯国(今伊朗阿巴斯附近)﹑剌撒国(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及印度孟加拉邦地区)为其亲历的22个国家和地区。

后集

后集所记真腊国(今柬埔寨)﹑东西竺(今马来西亚的奥尔岛)﹑淡洋﹑龙牙门﹑龙牙善提(今马来西亚的凌加卫岛)﹑吉里地闷(今帝汶岛)﹑彭坑国(今属马来西亚)﹑琉球国﹑三岛国(今菲律宾群岛)﹑麻逸国﹑假里马丁国(今印度尼西亚的卡里马塔)﹑重迦罗﹑渤泥国(今加里曼丹岛)﹑苏禄国(今菲律宾南部诸岛)﹑大㖵喃国﹑阿丹国(今亚丁)﹑佐法儿国(今阿曼西部沿岸的多法尔)﹑竹步国(今索马里的准博)﹑木骨都束国(今索马里摩加迪沙)﹑溜洋国(今马尔代夫)﹑卜剌哇国(今索马里的布腊瓦)﹑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鲁国(今苏门答腊岛日里河流域)23个国家和地区﹐为采辑旧说传闻而成﹐其中有些内容采自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