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吉拉特邦(2023最新古吉拉特邦百科介绍)

由网友(傷、不過如此)分享简介:古吉推特邦(英语:Gujarat;印地语:गुजरात)位于印度最西部的1个邦,交界巴基斯坦,濒临阿推伯海。自古便以贸易发财著名。那里地动频发,天气北部湿燥,南部内地升雨较多,属寒带季民风候以及寒带戈壁天气。有浩繁的汗青奇迹以及富厚的平易近间脚工艺以及平易近间跳舞。异时领有各类植物栖息地,是1些珍稠家养植物的野园。古吉推特邦的专我原...

古吉拉特邦(英语:Gujarat;印地语:गुजरात)位于印度最西部的一个邦,接壤巴基斯坦,濒临阿拉伯海。自古就以商业发达闻名。这里地震频发,气候北部干燥,南部沿海降雨较多,属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舞蹈。同时拥有各种动物栖息地,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古吉拉特邦的博尔本德尔是前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的出生地。、

2019年十大最佳旅行地区 吸引全球的目光

古吉拉特邦经济实力较强,人口6300万(2017年),GDP132,040亿印度卢比(2017年),位居印度第四。

2019年9月30日,印度古吉拉特邦政府与来访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代表团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印度中国工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该邦的托莱拉智慧新区。

中文名

古吉拉特邦

别名

古吉拉特

所属地区

印度

政府驻地

甘地纳格尔

面积

196,024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外文名

Gujarat(英语);गुजरात(印地语)

行政区类别

邦(印度一级行政区)

下辖地区

艾哈迈达巴德、苏拉特

地理位置

印度西部

人口

6300万(2017年)

概况

古吉拉特邦属印度,北靠拉贾斯坦邦,南接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邻中央邦。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130多万(1991年)。 古吉拉特邦(英语:Gujarat),旧译瞿折罗、胡茶辣,是位于印度最西部的邦。它西和西南是阿拉伯海, 北为巴基斯坦。1401年为独立的苏丹王国,1572年成为的一部分,之后在英国统治下保有该邦的地位,1947年成为孟买邦的一部分,1960年由孟买邦西部及北部通行古吉拉特语各地区划为一邦。立法机构为182人组成的邦议会。邦内有飞机场及6所大学。工业化程度较高,有石油,化工,纺织,水泥,炼油,化学肥料,机床及电气工程。矿产有天然气及石油。农业产品则有花生,水稻及棉花。于1983年曾因佛丹纳大坝溃决而酿成洪灾。

圣雄甘地就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的博尔本德尔。艾哈迈达巴德为该邦最大城市及前邦会,印度的第七大城市,因为纺织工业发达,曾有印度的曼彻斯特之称。其他重要城市有苏拉特,而苏拉特亦是该邦重要城市之一

名称由来

关于“古吉拉特”一词的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认为,“古吉拉特”是由梵语“古尔贾尔”(瞿折罗)的变音“古贾尔”发展而来。另一种认为“古贾尔”很可能是五世纪时随匈奴人一起入侵印度的一个名为“古贾尔”的民族,他们分布在克什米尔和的古吉拉特一带,而其主要定居区是拉贾斯坦。他们初入印度时是处于游动状态,所到之处都有一部分人留下来,并把他们的居住区命名为“古贾尔”。据说北方邦的萨哈兰普尔城18世纪时也叫“古吉拉特”。公元7世纪玄奘在印度时,西拉贾斯坦还叫“瞿折罗”(古尔贾尔)。9世纪时,拉贾斯坦的北部和中部叫“古尔贾尔特尔”。11世纪初,拉贾斯坦的部分地区仍叫“古贾尔”。由此推断,古代的古尔贾尔比今天的古吉拉特邦面积要大。

历史

古吉拉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可溯源于哈拉帕文明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所建的遗址中。该遗址在古吉拉特最古老的城镇——艾哈迈达巴德县的洛塔尔被发现。喀奇县的苏尔科特达和拉杰科特,以及拉杰果德县的苏瑞那萨加特是这一文明最早的遗址。这些城镇皆为棋盘式布局,街道布局也十分规整,房屋用烧好的砖使用灰浆砌成,历经岁月的排水系统、浴室和公共浴池,无不显示出一种先进发达、自觉的文化意识以及对城市完善的管理。这充分表明,当时古吉拉特在城市规划布局和建筑方面处于极为先进的水平。

人们大多认为,古吉拉特这一名称源自“古吉拉塔”,意为“古贾尔人的故乡”。古贾尔人穿越旁遮普后,在西印度的部分地区定居下来,这些地区逐渐被称作古吉拉特。根据印度史诗,大神黑天及其长兄大力罗摩撤离马图拉后,在俱舍地(即今天的德瓦尔卡)安顿下来,开创了亚达瓦王国。随后,德瓦尔卡成为圣哲商羯罗所建立的四大圣地之一。

古吉拉特自古就有航海的传统。1,6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在印度各邦中其海岸线最长),分布着不少于41个中小港口,主要港口是坎德拉港。阿拉伯、葡萄牙、荷兰、英国以及莫卧儿的水手和商人们为该邦的文化和风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帕西人于8世纪逃离伊朗后,手持圣火首先在古吉拉特沿海的桑詹上岸,那圣火至今仍在瓦尔萨德的山上燃烧。穆斯林的影响在当地的艺术和建筑中留下了永久的痕迹,后被称作印度——穆斯林风格。最早来到古吉拉特邦的欧洲人当中有葡萄牙人,他们居住在索拉什特拉南岸外的一座小岛——第乌岛上。英国人于1612年来到古吉拉特后,在苏拉特建造了一些仓库。

古吉拉特在13~17世纪穆斯林王朝时期开始繁荣起来,18世纪被马拉塔人占领,后为英国所统治。原为孟买邦的一部分,1960年时按语言区独立建邦。

古吉拉特邦是国父圣雄甘地和印度统一的设计师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的诞生地。这些人高擎民族自由和统一的火炬,在印度宣传宽容、手足情谊、非暴力和爱国主义等品格。

建筑特色

自古以来,古吉拉特邦具有极其丰富的传统建筑遗产。所发现的历史古迹建筑最早始于公元前2世纪,是石窟建筑,大多为神庙。古吉拉特最初的寺庙建筑类型建于公元5世纪至8世纪末,其时,梅特拉卡王朝的国王们继笈多王朝之后统治了古吉拉特。古吉拉特最古的寺庙在戈普,在公元13世纪前,它一直被称作齐纳瓦里戈普。该寺既有印度教信仰的建筑,又有随后的耆那教信仰的建筑,但保持着基本相同的特色。而自13世纪始,穆斯林统治者又使古吉拉特的建筑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今天,古吉拉特拥有印度最丰富的伊斯兰建筑,并以其著称。在古吉拉特印度——伊斯兰建筑的第一阶段,引进了圆屋顶、半圆拱门、对角斜拱门、蜂巢形图案装饰和方墙四角圆穹顶支撑拱,古吉拉特菱形花纹装饰和花卉图案,以及雕塑和古兰经文镌刻。古吉拉特穆斯林建筑的第二阶段于艾哈迈德·沙一世统治时期(公元1411年)开始出现。当时他为自己的王国建立了新的首都,并将其命名为艾哈迈达巴德。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在他统治的早年于艾哈迈达巴德建立的一座新清真寺。这一阶段在艾哈迈达巴德留下的一些最为壮观的建筑遗存是阶梯井。这些井不仅用于沐浴,还与仪典有关,这一仪典可追溯到拉其普特时期。气势恢宏的阶梯一直通到地下水面,陡直的井壁上布满了各种雕刻。艾哈迈达巴德的清真寺显示出这种建筑从立面空白相对质朴的风格,发展到建有雕柱连拱廊围屏的类型,通过连拱廊可明显辨别出它是出自印度教工匠之手。在第二阶段连柱廊类型的清真寺中,有两座最令人难忘,一座是艾哈迈德·沙清真寺,另一座是贾米德清真寺。这些清真寺代表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融合。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建筑主要以不同于古典伊斯兰建筑的雕刻以及雕刻的方式为显著特点。这些雕刻保留了伊斯兰祈祷殿的一切设计要素,在细部上它们相似。而古吉拉特建筑所蕴含的部分精神特质,确实与阿布山雕刻清真寺有着相同的传统。在第三阶段,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建筑在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下达到了最后阶段,其风格更加奢华。在这一阶段,建筑物变得更为装饰华丽。

地理

古吉拉特邦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该邦西北部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在气候较为温和的中部,年降水量多于700毫米。在古吉拉特的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冬季平均气温度为12-27℃。夏季平均气温为25-43℃。

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西海岸,在北纬20°6'至24°42',东经68°10'至74°28'。西部濒临阿拉伯海,北部和东北部毗邻拉贾斯坦邦,东部连接中央邦,南部和东南部与马哈拉施特拉邦接壤。该邦在西北边境与巴基斯坦有一条国境线。古吉拉特邦有着长达约1,600公里的海岸线。为了便于管理,设有23个县,县下设226个行政区,共有18,618个村庄和242个城镇。古吉拉特的土地面积为196,000平方公里,占印度全国总面积的6.19%。

居民

根据2017年人口普查,古吉拉特的人口为6300万。2017年,古吉拉特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1人。

古吉拉特有数个不同的种族群体和部落,包括游牧部落阿希尔人,加拉西亚贾特牧羊人群体,梅格瓦尔手工艺人部落以及溯源于阿富汗和信德的、充满活力、引人注目的拉巴迪人。古吉拉特共有290个各不相同的群体,有趣的是,其中多至206个是来自毗邻的拉贾斯坦邦、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居住在沿海索拉什特拉地区的锡迪人具有典型的非洲黑人特征。他们是在上一千年早期的几个世纪中来到印度海岸的非洲海员和商人的后裔。尽管锡迪人约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城市地区,但大多数人仍居住在狭小的村落里。

爱好和平的耆那教徒数目可观,颇具影响,占该邦总人口的12%。他们最重要的宗教誓言是“非暴力”,虽然简单,却是圣雄甘地在印度“自由斗争”中所运用的独特武器。古吉拉特人民谦恭有礼,在与人交谈时,他们会在称呼对方的姓名后加上“兄弟”或“姐妹”的字眼。为了恪守不伤害任何生灵的宗教誓约,他们大多为素食者。古吉拉特有一些耆那教的朝觐圣地,包括最为神圣的靠近帕利塔纳的沙特伦贾耶。“沙特伦贾耶”意为战胜仇恨和世俗事物的“胜利之地”。在沙特伦贾耶山顶,遍布着多达863座美丽的大理石雕寺庙,是历经900多年修建而成的。

古吉拉特人以其敏锐的商业头脑著称。这是历经数世纪的航海商贸活动的磨炼,加之生就的经商能力而获得的。不论古吉拉特人居住在那里,总是不忘其根,保持着他的文化特性。

经济

古吉拉特邦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全部75%人口在农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等。该邦海岸线长,长达960英里,占整个印度海岸线的1/3,因此盛产食盐,盐产量占全印度的70%。主要工业有纺织业、制盐业、水泥、化肥和机器制造业等。另外有相当规模的军工业。主要矿产有原油、锰、石灰石等。

2010年,只占印度人口总量5%的古吉拉特邦,其工业产值却占到了全国的16%,出口总值的22%,经济发展速度早已超越印度的平均水平。正如麦肯锡咨询公司所评价的那样,古吉拉特邦正在扮演印度工业化动力的角色,就如同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对中国的意义一样。

农业

古吉拉特邦的主要农作物是稻米、小麦、高粱、珍珠粟、玉米、绿豆和花生,而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和烟草。在1999-2000年度,灌溉网总面积达到298万公顷。据报导,古吉拉特1995-96年度平均每块地的耕地规模为2.6公顷。截至到2001-02年度的三年期间,平均的粮食年总产量约为382.8万吨。

随着讷尔默达河沙达沙洛瓦大坝(Sardar Sarovar)及其灌溉渠系统的完善,古吉拉特邦的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坝横跨讷尔默达河,其混凝土体积居世界第二,为682万立方米;泄洪量居世界第三,为8.7万立方米/秒。它长1210米,高163米,是印度第三高的混凝土大坝。

工业

古吉拉特是印度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邦之一,拥有各种工业。主要工业有通用和电气工程、纺织业、食用植物油加工、化工、制碱工业和水泥工业。新兴工业包括化肥生产和石油化学产品。

从2008年开始,塔塔汽车公司就计划在西孟加拉邦东部的辛古尔(Singur)建立工厂,生产号称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Nano。不过,这个计划受到了辛古尔当地农民的激烈抵制。由于建厂土地是西孟加拉邦政府2006年向农民购买来的,很多农民认为补偿太低而拒绝接受,法庭不得不介入中止。最终,在2008年8月22日,塔塔集团宣布,该公司将汽车工厂转移到古吉拉特邦。在古吉拉特邦,Nano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30多岁的农民帕塔和兄弟向政府出售了他们1/3的土地,为塔塔建厂提供方便。他们因此获得了大约43.3万美元的高额土地赔偿,同时,他们也在Nano厂找到了工作。 Nano汽车厂的兴建,也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应。附近村庄地价涨了两倍以上,很多村民也因工厂建立找到了工作,即便与Nano厂没有直接联系,当地农民也通过交通运输等周边产业增加了自己的非农业收入。

乳制品业

古吉拉特是印度乳制品业革命的发祥地,这一革命使得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乳品生产国。正是在阿南德播下了乳品生产合作组织运动的种子。古吉拉特乳品营销合作组织联合会是第一个乳品业合作组织,其阿穆尔品牌的系列鲜奶以及奶制品颇负盛名。著名的“白色革命”就是发源于古吉拉特邦。它是印度最大的乳品营销实体。根据主要畜牧产品调查估算, 在2002-03年度期间,牛奶和鸡蛋的产量分别达到609万吨奶和3.85亿只鸡蛋。

手工业

古吉拉特富有手工业生产的传统。在古吉拉特被发掘的哈拉帕文明遗址处,包括洛塔尔,郎普尔和罗齐迪等地,均发现了一些非常古老的手工艺品。

帕坦的帕托拉是古吉拉特所独有的纺织品。这种专供妇女穿着的独特的织物有着艳丽的几何图案,十分抢眼。这一精美的丝织品看上去像是印花莎丽,但却不是印染上去的。其扎染的方法和织法使得织物的正反两面图案完全相同。它需要复杂的计算,完全依据花纹的几何图形。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极其不易。

苏拉特的伽丽制作业是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其根源可追溯到莫卧儿时期。苏拉特是印度最大和最重要的伽丽制造业中心之一。该产品的主要类型是纯金银丝线,仿金银丝线,名为查拉克、萨拉马、坎加丽、蒂基的刺绣。这些主要用于金布图案上的小环和卡托丽,以及伽丽滚边编织、刺绣、饰带、帽子、头巾、莎丽和女式衬衣。

坦乔依或曰丝绸织锦是在丝绸上织出鸟、兽、叶、果等装饰性图案。这种布料用作昂贵的莎丽、女式衬衫和挂毯。印度织锦是用金银线在丝绸上纺织而成的。

染色业是一门祖传的技艺。昔日,布匹都是用从树木花卉中提取的染料染色。位于艾哈迈达巴德市郊的萨尔凯是一个靛蓝染料制造和输出中心。班达尼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女用扎染莎丽。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需将许多小结扎在浸入染料的细白布上,将颜色更深的染料用于布料上,为它打出底色。

布匹印染是一种复杂的专门化的行业,需使用木雕印板和丝网。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从事着各种织物的印染工作,当地人将这种织物称作琼达迪,帕托拉素色服装,莱利亚,班达尼,旁查,那加利亚等等。各种家用物品和装饰材料,例如桌布、床罩、窗帘、挂毯、手提袋和地毯等也要用这种印染过程制作。

通常被称作马特—诺—昌达尔沃的寺庙帷幔需用另一种印染方式制成。它描绘出女神难近母坐在宝座上或者虎背上、信徒环绕在她四面的画面。

木雕是该邦的一门古老艺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技艺水平。一些极其优秀的木雕制品可以在古吉拉特许多地方的寺庙和房屋中发现。木雕师们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兽类雕像以及具有艺术效果的日常用品,例如台灯、木椅和儿童玩具。马胡瓦和伊达尔因漆器玩具而驰名。巴罗达县的桑克达以漆器闻名遐迩。漆器是用乡村的树木制成,它使漆器的颜色更深。涂层用的都是上好的漆。

珠饰制作是拉杰果德、巴夫那加尔、贾姆讷格尔和居那加德所特有的行业。装饰品例如托兰斯、乔帕特、地毯、帽子和腰带都是一些用珠串装饰的精美物品。

刺绣一向是一种妇女从事的行业。班尼,一座位于库奇兰恩的小村庄,因其具有艺术美感的刺绣制品而远近驰名。许多面小镜子点缀其间使得绣品熠熠闪光,极其迷人。这种缀有小镜子的最好的绣品名为阿博拉婆罗多。当一位新娘出嫁时,她便随身携带几套每一细部都刺绣精美的裙装和短袖外套。

珠宝首饰制作和加工技艺是古吉拉特的一种传统手工业。金匠业包括制作金丝细工和网状细工饰品以及雕刻等等。银器制作是库奇的特色行业。它是在银箔上浅浅地浮雕图案,又以蚀刻和碎料拼接将其美化。阿塔尔达尼、古尔斯达尼、花瓶、盘碟、首饰盒、粉盒、烟灰缸和烟盒都是当地所产银器的一部分。

玛瑙是一种由各色石英构成的半透明矿石,可在河床中发现。运用加热、凿刻、抛光、磨亮和钻孔等方法对原料矿石进行加工后,将其制成耳环、项链坠和碗碟等具有艺术效果的制品。玛瑙制作业位于坎贝。

旅游胜地

美丽如画的避暑山庄撒普塔拉位于撒哈塔里山脉邓恩林区的高原上,海拔约1000米。这里气候凉爽怡人,即使在炎炎夏日中,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摄氏度。撒普塔拉距苏特拉县有160公里。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拉马王就是在这片森林里度过了他长达11年的流放生活。此外,这里似乎与毒蛇有着不解之缘,“撒普塔拉”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即“毒蛇之穴”,并且当地部族在庆祝洒红节等节日时,会对撒帕卡纳河岸上的蛇像顶礼膜拜。

吉拉瀑

距撒普塔拉一公里的瓦格海路通往一片广袤的林中空地,在这里将看到美丽如画的吉拉瀑布,它发源于卡普里支流。六月至十一月为一年中的最佳出游时间。游客可在小茶馆及快餐店内享用美食佳饮,掸去旅途劳顿。野餐棚屋则是游客放松身心,户外野餐的理想去处。

保护区

古吉拉特邦拥有各种动物栖息地,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古吉拉特邦的一些著名野生动物保护区如下:

1、吉尔野生动物保护区 (Gir Wildlife Sanctuary)

吉尔的面积延绵1424平方公里,拥有30种哺乳类动物,20种爬行动物,数类昆虫和鸟类。这里的森林是在非洲以外世界上惟一可以在其自然栖息地见到狮子的地方。除了狮子,吉尔还有印度最大的豹种群。吉尔国家公园的其他动物还有水鹿、白斑鹿、蓝牛羚、乔辛加四角羚羊、瞪羚、野猪、叶猴、豺、鬣狗和多种禽类,如极乐 、邦内利鹰、蛇头鹰、啄木红鹳等等。

2、库 奇 (Kutch)

古吉拉特邦拥有的大批野驴群与它的狮子一样有名。在库奇兰恩建立的一个占地约4,953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可为栖息在这一地区的2,100多头野驴提供庇护。除了野驴之外,该保护区还有大量的蓝牛、印度羚,瞪羚、狼和豺。这一地区的鸟类也享有盛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红鹳。冬季,在多拉维拉可以见到成千上万只这种极其漂亮的粉红色的鸟。

3、纳拉扬萨罗瓦尔钦卡拉瞪羚保护区 (Narayan Sarovar Chinkara Sanctuary)

纳拉扬萨罗瓦尔瞪羚保护区距离普杰约210公里。这个保护区是瞪羚或印度瞪羚的家园。在该保护区可发现的其他动物还有蓝牛、斑鹿、野猪以及多种多样的各类小型野生动物。

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1年1月26日11时16分36.4秒,印度北纬23.2°,东经70°地区发生Ms7.8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在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印度新德里和巴基斯坦境内都有感。截止当地时间31日下午,共发生3级以上余震110多次,3级以下余震300多次。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多条高速公路破坏。确信已有2.5万人死亡。

此次地震共导致16.7万人受伤。震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村庄和城镇被夷为平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1亿多美元。这是印度自1950年发生8级大地震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