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2023最新温州港百科介绍)

由网友(太可笑的我)分享简介:温州港是1个千年之港。 据《温州港史》记录,迟正在战国期间,温州便呈现了本初口岸的雏形。唐朝,中国商人斥地了日原值嘉岛中转温州的航路。清朝持久“海禁”,温州港海上商业受阻。私元一八七六年,《烟台公约》签署,温州被辟为互市港口。孙中山《开国方略》中,指出温州应该设置装备摆设1个西方大港。中文名温州港地舆位置位于尔国西北内地地舆坐标...

温州港是一个千年之港。 据《温州港史》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唐代,中国商人开辟了日本值嘉岛直达温州的航线。清代长期“海禁”,温州港海上贸易受阻。公元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指出温州应该建设一个东方大港。

中文名

温州港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地理坐标

120 °38 ′50 ″E28 °01 ′35 N

海岸线

350 公里

介绍

温州港的介绍

温州港是一个千年之港。 据《温州港史》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唐代,中国商人开辟了日本值嘉岛直达温州的航线。清代长期“海禁”,温州港海上贸易受阻。公元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指出温州应该建设一个东方大港。

  温州港地理坐标为 120 ° 38 ′ 50 ″ E , 28 ° 01 ′ 35 ″ N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邻宁波港、南毗福州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居于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拥有 350 公里 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是浙南地区南北沿海海运、远洋运输的中心枢纽,也是我国沿海 25 个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居于重要地位。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东南东,强风向东北东及东南。强风风速20米/秒,台风最大风速为36.8米/秒。年平均台风4次,均发生在7-9月份。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94.6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台风带来的暴雨24小时内最大降水量达200-300毫米,对船舶航行靠泊有一定影响。
  雾况:年平均雾日14.7天,多发生在每年3-4月份。气温: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 全年无冰封。
  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最高潮位6.46米(按吴淞海基面,以下同),最低潮位-0.52米,最大潮差6.39米,最小潮差0.73米。
  潮流:最大潮流流速发生在中潮位,憩流时间发生高、低潮后半小时左右。一般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
  航道吃水限制:从引水锚地至盘石锚地9.0米;从盘石锚地至朔门码头6.0米(乘潮)
  日落后船舶能否进港航行:大吨位船舶日落后不引航进出(特殊除外)

交通状况

  温州港交通方便。沿 104 国道抵金华市,可通过浙赣铁路连接全国各地, 104 国道经过温州与全省公路网相连。
  温州机场离市区 24 公里 、目前已经开辟至北京、上海、扬州、宁波、厦门、广州、武汉、成都等航线。
  水路货运航线通大连、厦门等沿海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的汉口、九江、南京等地;国际货运航线通往日本、朝鲜、香港等 22 个国家和地区。
  水上客运航线有到上海、宁波、定海、广州及香港的班轮。

经济腹地

  根据温州港的辐射能力,经济腹地分为核心层、辐射层、竞争层三个层次。
  核心层腹地为温州市,预测 2010 年外贸进出额为 210 亿美元 ( 年增长幅度为 25 % ~27 % ) , 2010 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 100 万 TEU 。预测吸引 50% 外贸箱通过温州口岸出口,则 2010 年核心层外贸箱吞吐量约为 50 万 TEU 。
  辐射层腹地为浙江台州、丽水、金华、衢州和福建宁德市等周边城市,预测 2010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270 亿美元 ( 年增长幅度为 25 % ~27 % ) , 2010 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 130 万 TEU 。预测吸引 25 %外贸箱通过温州口岸出门,则 2010 年辐射层外贸箱吞吐量约 30 万 TEU 。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第一装卸公司分 3 个作业区,共有 6 个货运泊位, 4 个 3000 吨级泊位和 2 个 2000 吨级泊位;
  第二装卸公司分 2 个作业区,共有 4 个货运泊位, 5000 吨级和 500 吨级泊位各 2 个;龙湾集装箱公司,有 3 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仓储堆场及能力:共有仓库 24 座,面积 2.14 万平方米,堆场 24 处,总面积 10.69 万平方米。
  温州港与日本、韩国、科威特、俄罗斯、新加坡及香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着航运贸易往来,开辟了至韩国釜山、新加坡、青岛、广州、宁波、上海、营口等航线,至我国沿海南北及长江港口航线。 2004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 2600 万吨,集装箱 22 万 TEU 。目前正在实施温州港龙湾港区二期工程,投资 2 亿元、建设规模为万吨级泊位 2 个和龙湾港区一期改造工程,总投资 1.8 亿元。今年将完成规模为 2 个 2.5 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设计处理集装箱 30 万 TEU 、工程总投资约 7 亿元人民币的七里港区二期工程和建设规模为 127200 平方米 、用地 1100 亩、总投资 4 亿元的龙湾港口物流园区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设规模为 2 个 5 万吨兼靠 10 万吨集装箱泊位、围海造地 1000 多亩、总投资 11 亿元的状元岙深水港一期 ( 试验 ) 工程于 2004 年 12 月 27 日 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将使温州港在“十五”期末形成 70 万 TEU 集装箱处理能力。

发展目标

  根据浙江“水运强省”和温州“一港三城”战略部署,新世纪头 20 年,港门建设将作为温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基石加快推进。
  温州港的发展目标是:以建设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为目标,坚持以瓯江口外深水港开发建设为中心,拓展沿海,挺进腹地,全力打造区域性深水大港,努力实现“三大跨越”,即由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跨越;由地区性港向沿海主枢纽港跨越;由喂给港向干线港跨越。形成以洞头状元岙、乐清湾南岳、大小门岛、七里和灵昆为主体港区的大格局。加快状元岙、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对外交通及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 2010 年港口吞吐能力达 5000 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 150 万标箱,为实现“ 331 ” 发展目标 (30 个以上深水泊位, 300 万 TEU 通过能力,超亿吨吞吐量 ) ,为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夯实跨越支撑点。

助航信息

  航道:进港航道位置和方向:口外东北方向有沙头水道,航道走向西南,可通航3000吨以下船舶;口外东向黄大岙水道,航道走向西偏北,可通航2万吨级船舶;南口的南水道已经淤浅,很少通航。
  锚地:温州港共有7个锚地,其中货轮锚地4个,引航和外轮联检锚地1个,避风锚地2个。另有系泊浮筒3个:锚地最大系泊能力为万吨级船舶,浮筒最大系泊能力2.5 万吨级船舶。

港区简介

  一座城市的崛起,往往与港口发展密切相连。温州的发展也是如此,最早的朔门码头,如今早成为古色古香的老街。随着状元岙、乐清湾、大小门岛深水港口的建设,温州港逐步迈向沿海港。纵向看,温州港一直在发展,但横向看,当宁波、深圳走向大港口城市时,温州的东海海面还是显得有些平静。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港口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从纽约、鹿特丹、汉堡到新加坡,从上海、天津、青岛到大连,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它们无不是依港而生,因港而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港口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功能,扩大到了工业、商业、物流、信息、旅游等功能。世界银行的专家做过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8%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
  现任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曾担任宁波港务局的局长,是港口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家。
  去年5月22日,乐清下着蒙蒙细雨,邵占维在乐清湾港区调研时说:“纵观当今世界,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发展港口,不是简单地建几个码头、泊几条船,而已成为带动商贸、临港工业、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要把温州港的开发建设,摆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筹划,努力把温州港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港。”
  时下,温州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沿海产业带”,而位于产业带桥头堡的正是温州港的“一港七区”,苍南港区、平阳港区、瑞安港区、瓯江港区、小门岛港区、乐清湾港区、状元岙港区。
  温州港正处于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期。随着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温州港港口建设重点逐步跳出瓯江,向东海延伸。
  温州港,正朝着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内连浙南闽北与赣湘皖广大内陆,外通欧洲、中东的枢纽港发展。去年11月,温州被批准成为大陆63个对台直航港口之一后,状元岙成为浙江距台湾最近的海运港口。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温州港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期待温州港也迎来自己的辉煌和绚烂。

迈向东海

  温州港口已大步“跨”出了瓯江口,向更广阔的海洋空间发展。目前,温州市正在积极实施“一港七区”的温州港建设发展战略,已相继开发建设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等港区。
  不过,温州港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日前召开了“加快推进温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恳谈会”,探讨温州港建设方略。温州港再一次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
  据了解,接下来,温州港口建设将与该市沿海产业带建设互为推力。温州港要借助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契机迅速发展,同时将更好地服务沿海产业带建设。
  港口现状: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温州港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是我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线港。它处于宁波到福州1000多公里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拥有较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岸线资源,拥有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枢纽港的基本条件。
  目前,温州港正处于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期。长期以来,温州港主要限制在瓯江口内发展中小型码头,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近年来,在温州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发展战略中,温州港口建设重点已跳出瓯江,逐步向瓯江河口、口外转移。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2008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043万吨,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完成集装箱38.05万标箱。
  温州港新一轮总体规划已于2008年6月由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批准实施。规划构筑出一个以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为核心枢纽港区,以瓯江和瑞安、平阳、苍南等港区为补充的“一港七区”总体发展布局。

发展优势

  腹地货源潜力巨大
  “温州内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很大,港口运输发展潜力很好。”温州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处副处长陈春说。但是,温州港现有功能的发挥正遭遇港口疏运体系不够完善、港口货源外流等问题的阻碍,亟待破解。
  据温州海关统计,2008年温州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60万标箱。由于目前温州港口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去年全市只完成38.05万标箱的吞吐量,其中8万标箱为外贸集装箱。在8万标箱的外贸集装箱中,出口只占到3万标箱,与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60万标箱相比,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货源潜力可以挖掘。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对温州港腹地经济的研究表明,温州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温州、丽水、衢州、金华以及台州南部、福建宁德等地区,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间接腹地包括浙西南、闽北、赣东、皖南等部分地区大约16万平方公里。广大的腹地资源为港口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专家指出,随着温州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一大批依赖于港口的产业将落户于港口后方,使温州港形成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三位一体的现代港口发展模式,这必将大大推动港口的快速发展,成为提升温州城市辐射和集聚能力的助推器。

近期目标

  完善功能提升吞吐能力
  如何利用好温州港的优势,最近,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作出了一份《加快温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其中指出,下一步温州市将把港口建设发展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港口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拓展腹地资源,推动港口快速发展,提升温州港的吞吐能力。
  近期温州港口建设发展的目标包括: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两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乐清湾海螺水泥粉磨站项目5万吨级配套码头、状元岙港区5万吨级化工码头等深水泊位,5年内新增5万吨级深水泊位5个;2010年前开工建设瓯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等,积极推进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改善港口通航条件。
  据悉,近期,温州市港航部门还将开通对台航线,积极开辟欧洲、中东航线,力争在2010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
  陈春表示:“我们要在内贸和外贸航线上同时下工夫。内贸方面,主要是把已有四通八达的内贸航线网络利用好,将温州港打造成内贸中转港;外贸方面,既要积极开辟远洋干线,也要发展好内支线,把温州外贸货物吸引到水路上来,运抵宁波、上海,再转远洋干线。”

对外合作

  携手丽水港谋双赢
  近日,浙江丽水港航管理部门负责人到温州会商,专程赶赴状元岙港区,对该港区泊位、货物装卸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如何对温丽两市港口规划对接、编制瓯江航运总体开发方案、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安排、标准化船型开发、港航生产组织等作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下一步,两地将以瓯江航运总体开发方案编制为载体,积极推进瓯江航道梯级开发达到500吨级船舶直达丽水城关目标,实现丽水融入温州港。同时探讨编制青田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重点探讨了如何推进瓯江航道疏浚项目,特别是青田港区至青山特钢码头疏浚,加强两港生产合作。双方希望充分发挥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一期及龙湾、七里作业区和青田港区青山特钢码头泊位能力,通过多式联运发展煤炭、矿石接卸业务,提高温州港对丽水港的辐射。双方还就江海联运船型方案和发展江海联运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丽水港航、青山特钢公司及新创新公司都有强烈合作意向。据悉,丽水港货源充足,新创建码头外轮多次成功靠港,也证明其有足够的靠泊、装卸实力。经进一步详细测算及市场调查,双方今后将联合抱团,形成规模经济,到时因丽水港的辐射效应,温州状元岙港区将商机无限,而温州、丽水两港也将实现双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