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回(2023最新郑回百科介绍)

由网友(empty(空荡))分享简介:郑归(熟卒年没有详),唐朝相州(今河南安阴)人。郑归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举亮经,任为西泸(今4川西昌)县令,后为南诏所俘,押送到太以及乡栖身(今云南京大学理南)。[一]郑归学问赅博,开初担负师保(南诏称师保为“蛮利”),教诲王族后辈,[二]获得了南诏王室的欣赏,官至清平官,并促进唐代取南诏结盟,作用了南诏王国数代人。郑归的儿女世袭...

郑回(生卒年不详),唐代相州(今河南安阳)人。郑回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举明经,任为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后为南诏所俘,押解到太和城居住(今云南大理南)。[1]郑回学识渊博,起初担任师保(南诏称师保为“蛮利”),教育王族子弟,[2]得到了南诏王室的赏识,官至清平官,并促成唐朝与南诏结盟,影响了南诏王国数代人。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郑回的后代世袭清平官。其七世孙郑买嗣建立大长和国,实行汉化教育,并与中原王朝发展友好关系,客观上加强了中原与西南边陲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长和国传三世而亡于内乱,大天兴国取而代之。

本名

郑回

民族

汉族

主要作品

为南诏王起草《南诏德化碑》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相州(今河南安阳)

主要成就

异牟寻时,为南诏南诏清平官(宰相)

人物生平

郑回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举明经,任为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时南诏攻陷巂州,郑回被俘。阁逻凤以其有儒学,甚爱重之,任为王室教师。异牟寻即位后,任为南诏清平官(宰相),秉政用事,积极推进汉化,主张在各个方面仿效唐朝,促使南诏与唐恢复友好关系。唐德宗贞元间,劝南诏与唐修好。[3]

794年(贞元十年),南诏在洱海边的点苍山神祠与唐朝使臣举行盟誓,南诏之主异牟寻面对天、地、水三大自然神与五岳四渎之灵,率文武大臣发誓:“请全部落归附汉朝(即唐朝)”,南诏管辖的各部落首领也表示:愿归清化,誓为汉臣,永无离贰。唐廷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南诏印”;以南诏统领的疆域设置“云南安抚使司”,政区长官为“云南安抚使”,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南诏由云南安抚使节制。

个人作品

“天宝战争”后,南诏国主阁罗凤曾在太和城树立“南诏德化碑”。该碑的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写,主要颂扬阁罗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成为研究南诏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关系的第一手材料。[4]

轶事典故

《新唐书》记载南诏之主异牟寻“遣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入献地图、方物,请复号南诏。帝赐赉有加,拜仇宽左散骑常侍,封高溪郡王。”“明年夏六月,册异牟寻为南诏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副之,崔佐时为判官;俱文珍为宣慰使,刘幽岩为判官。赐黄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相者引异牟寻去位,跽受册印,稽首再拜;又受赐服备物,退曰:“开元、天宝中,曾祖及祖皆蒙册袭王,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痕录功,复赐爵命,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后裔

郑回的后裔世代为南诏清平官(宰相)。其七世孙郑买嗣,南诏权臣。897年,郑买嗣指使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902年,隆舜之子舜化贞死,郑买嗣杀死舜化贞之子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