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皇帝(2023最新满洲国皇帝百科介绍)

由网友(贰柒.灭世)分享简介:谦洲国天子(日原语: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うてい)齐称“大谦洲帝国天子”,是伪“谦洲帝国”的国度元尾。正在实行君主制以前,名称为在朝。已经担负过伪谦洲国天子的仅有1人---爱新觉罗·溥仪。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溥仪正在新京(今少秋)南郊杏花村进行登位仪式,改国号“谦洲国”为“大谦洲帝国 ”,登位为“谦洲帝国”天子,年号为 “康德”...

满洲国皇帝(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うてい)全称“大满洲帝国皇帝”,是伪“满洲帝国”的国家元首。在实施君主制之前,名称为执政。曾经担任过伪满洲国皇帝的仅有一人---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灭亡后,溥仪落魄吗 你可知道他的财产高于世界首富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今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 ”,登基为“满洲帝国”皇帝,年号为 “康德” 。

身份

“满洲帝国”的国家元首

所处时代

中国近代

代表人物

爱新觉罗·溥仪

本名

满洲国皇帝

出生地

北京

日本语

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うてい

简介

“满洲帝国”皇室事务大多数由伪“满洲帝国宫内府”管理。此外“尚书府”、“侍从武官处”、“军事咨议院”、“祭祀府”等机关由皇室直隶。

为了避免与日本天皇皇室成员相混淆,伪满官方尽量避免使用“皇”字,多使用“帝室”、“帝族”、“帝位”、“帝宫”等。

历史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溥仪这个傀儡,1933年10月当溥仪做了两年伪满洲国“执政”之后,关东军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国皇帝"。这对溥仪真是喜从天降,他迫不及待地从北京的荣惠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妃)那里取来了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准备登基那天穿上。但是关东军却对他说,日本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甚至于皇宫也不能叫“皇宫”,因为日本天皇已有“皇宫”,这儿只能叫“帝宫”。就连皇帝即位后祭祖仪式也不允许去祭清朝的祖陵,按日本人的解释说:日满亲善,精神上如一体,宗教上也该是一体。所以“满洲帝国皇帝”必须去祭祀日本的祖宗才是。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年号为康德。颁发诏书诏告天下。整个诏书文中共有二百六十九个字。正文中下盖有朱红小篆体“康德御印”。《即位诏书》原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国肇基,国号满洲,于兹二年,原夫天意之爱民,赖友邦之仗义,其始凶残肆虐,安忍阻兵,无辜吁天,莫能自振,而日本帝国,冒群疑而不避,犯众咎而弗辞,事等解悬,功同援溺,胗以藐躬,乃承,天眷,假我尺柄,授我丘民,流亡渐集,兴其讴歌,兵气潜销,化为日月,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吁请正位,询谋佥同,敢不敬承,天命其以大同三年三月一日,即皇帝位,改为康德元年,仍用满洲国号,世难未艾,何敢苟安,所有守国之远图,经邦之长策,当兴日本帝国,协力同心,以期永固,凡统治纲要,成立约章,一如其旧,国中人民,种族各异,从此推心置腹,利害与共,无渝此言,有如皦日,无替朕命,咸使闻知,御名御玺,国务总理大臣各部大臣,康德元年三月一日。”

关东军与溥仪对用何种方式举行皇帝即位大典的想法大相径庭。关东军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而不是“大清国皇帝”,因此要溥仪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而不是清帝的龙袍。因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决定溥仪先穿龙袍举行登极告天礼,再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在“勤民楼”举行即位典礼。溥仪就这样第三次做了皇帝,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职权

伪满洲国“国家组织法”规定,“皇帝”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执行权、敕令发布权、官制制定、文武官任免权、“满洲国”军队的统帅权、宣战、讲和、条约缔结权 、荣典授予权 、恩赦权等。实际上关东军司令官才是伪满洲国真正的统治者,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相当“亲密”,定期互相拜会,主要是接受关东军司令官对其进行内部指导。在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的12年间,关东军参谋“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不离左右地跟随溥仪。事实上,关东军的每个意思,都是通过他传给溥仪的。溥仪的出巡、会客、行礼、训示臣民,乃至举杯祝酒都必须在吉冈的指挥下行事。能接见什么人,不能接见什么人,会见时说什么话,也要听他的吩咐。“满洲国皇帝”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

1935年4月,已经就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在关东军的安排下,乘坐三万五千吨的比睿号战列舰访问日本。当时,作为合作的标本,溥仪在日本政界视野中如日中天,日方为这次访问下了不少工夫,所到之处,随处可见挥舞小旗欢迎的日本民众,表现出一副“日满和谐”的姿态来。

退位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满洲帝国”亦灭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