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广东省辖地级市)

由网友(我比钻石闪眼!)分享简介:河源,别称槎乡,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交惠州市,西连韶闭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截至二零二零年底,河源市道积一.五七万平方私里,下辖一个区,五个县,九五个州里、六个街谈服务处,一二五一个村委会、一九零个社区居委会。截至二零二一年,河源市常住人嘴二八四.零九万人。河源完成地域出产...

河源,别称槎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截至2020年末,河源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区,5个县,9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190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21年,河源市常住人口284.09万人。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3.99亿元。[1]河源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

河源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绿色生态旅游名城”“中华恐龙之乡”“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全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广东省文明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2]

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幼儿园575所,小学363所,普通中学200所,高级中学35所,[3]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16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3]

河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汉时属南海郡,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始置河源县,隋唐宋属循州,宋属循州、祯州、惠州,元属循州、惠州,明清属惠州,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6个县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功能区。[1]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后东特委的所在地,是东江纵队革命根据地,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是广东最早的解放区。[1]

河源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苏家围、热水漂流、黄龙岩、霍山、龟峰塔及众多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对外开放旅游景区39个。[1]

中文名

河源

外文名

Heyuan

别名

槎城

地区生产总值

1273.99亿元(2021年)[4]

下辖地区

1个区、5个县、另设3个功能区

政府驻地

源城区东埔街道沿江中路

邮政编码

517000(源城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汽车站

河源市汽车客运站、新城汽车客运站、城南汽车客运站

车牌代码

粤P

市委书记

林涛[5]

主要民族

汉族

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284.09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4]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国家/地区

广东省

高等学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区号

0762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

火车站

河源东站、龙川西站、和平北站、河源北站、河源站、龙川站、和平站

市树

樟树

市花

勒杜鹃

市长

何国森[6]

地方美食

东江盐焗鸡、红炆肉、东江酿豆腐[7]

建制沿革

肇庆这个城市,你真的了解它吗

先秦时期河源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河源属南海郡。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隋唐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循州(迁至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地区属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

清因之。

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2014年5月20日,河源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8]

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是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9]

2018年1月,根据省民政厅文件,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10]。城东街道由河源江东新区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河源市下辖1个区、5个县。[11]

区划详情

1个区:源城区。

5个县: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11]

政区概况一览表(2020年)
行政区划代码政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邮编政府驻地
441600
河源市
15654283.773.881102.74-源城区
441602源城区36270.366.42

437.60

517000上城街道
441621紫金县363555.102.47117.83517400紫城镇
441622龙川县308159.552.68161.97517300老隆镇
441623连平县227528.522.9283.87517100元善镇
441624和平县229235.393.46
122.44517200阳明镇
441625东源县400934.843.89

138.49

517500仙塘镇
注:数据参考《河源统计年鉴》[12]。未含江东新区数据,高新区数据归入所属地。[13][14]

自然环境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公里。[15]

地形地貌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

全市有三大台地平原:一是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二是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三是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

河源市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粤赣边境山高岭峻,最高峰连平县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山脉多北东走向,主要山脉有北西部九连山脉,斜贯中部的罗浮山脉及南东边缘的莲花山脉。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岭与盆地相间,在山间和东江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在地貌分区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属粤东褶断侵蚀剥蚀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进一步可划出4个北东向平行排布的带状亚区。北西部连平则属粤北褶断侵蚀溶蚀中低山区。

气候特征

河源年平均气温20.7℃,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1.6℃;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0℃。根据全市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出现于1990年7月10日的龙川;极端最低气温为-5.4℃,出现于1963年1月15日的连平。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

河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源城1959年的年降水量为3002.2毫米,创全市最多年降水量记录,紫金1963年的年降水量为935.9毫米,创全市最少年降水量记录。全年降水量有76%在4~9月,其中4~6月平均降水量达783.8毫米,占全年的44.3%,主要由锋面低槽造成。7~9月平均降水量为561.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8%,主要由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等热带天气系统造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变化北部呈单峰型,中南部呈双峰型,6月月平均降水量为最多,达307.8毫米,最少是12月,平均只有36.5毫米。年平均降水(≥0.1毫米)日数为154.3天,空间上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形式。

河源年平均日照时数1687.0小时,日照最多的年份为2552.2小时,最少的年份为1179.8小时,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全年中2~4月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7月的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平均207.4小时。

河源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4%,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一年中3~8月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其中又以6月湿度最大,为82.8%,而12月湿度最小,为69.6%。

水文特征

河源市水系分为东江、北江、韩江三大流域,东江流域面积1373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87.3%;北江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2.1%;韩江流域面积167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10.6%。全市有近百条河流。市境内第一大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和安远县三百山,上游称寻乌水,流入广东在龙川五合圩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全长562千米,流经市境内龙川、和平、东源、源城和紫金等县区,境内河段长193.6千米。第二大河是新丰江,发源于新丰县小镇崖婆石,流经新丰县小镇、梅坑、丰城、大席等乡镇向南流经西坑,与连平忠信河汇合流入东源县境内半江,纳船塘河、骆湖河、灯塔河,再集治溪、立溪、古岭、南湖诸水,穿过河源市区而汇入东江,也是东江第一大支流。此外,较大的河流还有秋香江、浰江。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优良,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8分贝,符合国家标准。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1.1%提高至44.1%。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5万吨,比上年末增长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9.32%,比上年提高14.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9240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2773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94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全民义务植树45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4%。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4万公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区域总面积2346.29万亩。农用地2112.63亩(其中耕地面积199.84万亩,园地34.72万亩,林地1818.91万亩,牧草地7.84万亩,其他农用地51.31万亩);建设用地135.59万亩(其中居民点工矿71.8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8.80万亩,水利设施用地54.96万亩);未利用地98.08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73.86万亩,其他土地24.22万亩)。

矿产资源

河源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主要有铁、钨、铅、锌、锡、钛、铀、萤石、石英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稀土、建筑用砂、地热水、矿泉水等矿种。其中优势的矿种有:铁矿、钨矿、锡矿、水泥用灰岩、地热水、瓷土矿、稀土矿、萤石、石英石矿等。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262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36种,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5处。

全市共探明铁矿储量2.7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属省内第一大型铁矿、紫金宝山铁矿属中型的铁矿,是全国少有的高品位铁矿;探明铅锌矿储量金属铅30万吨,锌60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8%、6.8%,其中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的锌、铅储量均达中型;探明钨矿储量氧化钨1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6.9%,其中连平县锯板坑钨矿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钨矿;探明石灰石储量2亿多吨,占全省总量的8.5%;探明陶瓷土储量近3000万吨,其中东源县瓷土矿已探明储量1500万吨,居全市之首,紫金苏区、龙窝瓷土的质量可与江西景德镇媲美;探明萤石矿储量30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0.4%,其中东源到吉萤石矿储量全省第一,经过十多年开采尚保有储量150万吨;探明锡矿储量14.1万吨,其中紫金铁嶂锡矿、连平西华山锡矿储量规模为中型;探明稀土储量近8万吨,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和平下车、长塘、优胜稀土储量达中型;探明石英石矿储量近2亿吨,其中东源石英石矿是全省少有的高品质矿。按现行的市场价估算,河源市矿产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约1200亿元。

水资源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江流域占81.6%,韩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全市区域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7条,其中属东江水系39条,韩江水系6条,北江水系2条;集雨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安远河、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江和东江等6条河流。河源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51.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倍。

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在其境内,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丰富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8万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开发水力资源量达114.3万千瓦,至2007年底全市已开发建成水电装机容量79.56万千瓦,仍有34.79万千瓦水力资源可供开发。河源市水环境质量很好,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约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则一直保持在Ⅰ类水质标准,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资源优势。

河源市地表水资源的区域划分,原则上以单一大流域或若干小流域集合为界定进行划分。河源市15733平方千米,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东江、韩江、北江流域。其中,东江流域137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7.3%,主要集中在东源、源城、龙川、连平、和平、紫金县境内;韩江流域1670平方千米,位于龙川、紫金境内,占全市总面积10.6%;北江流域326平方千米,主要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东镇境内,占全市总面积2.1%。河源市地下水资源为 43.06亿立方米,其中东江流域为39.01亿立方米,韩江流域为3.32亿立方米,北江流域为0.728亿立方米 。由于雨量充沛,补给充分,河源市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全市地下水位比较稳定,暂未发现有地下水下降的现象。河源市地处东江、韩江和北江中上游,境内河流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经测算,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9.81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14.28万千瓦,其中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可开发资源70.03万千瓦。至2008年,全市已开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38.68万千瓦。

植被和生物资源

河源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有桫椤、银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白豆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全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

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北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全市重点发展以肉桂、银杏为主的南药树种和以龙眼、荔枝、板栗、合柿、青梅、春甜橘、李类及猕猴桃等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果树为主的经济林。

河源市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1个、县级19个,面积29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4%。各级森林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县级2个,面积12.5万亩。

人口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4.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7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1.9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5万人。[4]

民族分布

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海外华侨

有海外侨胞及祖籍河源的华人共47万人,主要聚居于东南亚地区和美、加、澳等国,港澳台同胞28万人,归侨1.3万人。

政治

职务姓名
书记林涛[16]
副书记何国森、方明[5]
常务委员李洋、刘东豪、张和志、方文华、江海鹰、孔德胜、廖继聪、陈贤亮[16]
秘书长孔德胜[17]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林涛[18][6]
副主任
叶春球、吴素香、徐先龙、钟壬旺、梁伟光、骆超
秘书长钟壬旺[19]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何国森[20]
副市长刘东豪、曹建忠、赵峰、岳阳、谢春艳、孙锋[6]
秘书长谢劲辉[21]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余其豹[22]
副主席黄晨光、唐汉芳、刘伟德、谢新添、张小可、谢红英、孙宇红[23]
秘书长何安琼[24]

经济

2021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1273.99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

平2021年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7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1亿元,增长8.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63.15亿元,增长11.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57.02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0:34.8:53.2调整为12.1:36.4:51.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1和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886元,增长8.2%。

2021年,分县域看,河源下辖东源、和平、龙川、紫金及连平五个行政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合计751.2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9.0%,经济总量比上年增加83.02亿元。

2021年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6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住房保障支出12.24亿元,增长3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25亿元,增长2.7%。民生类支出261.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5%。税收收入1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国内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环境保护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6.4%、63.4%、28.8%、24.3%和72.0%。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5%,衣着价格下降2.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4]

第一产业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133.11亿元,增长1.6%;林业产值37.23亿元,增长11.8%;牧业产值59.45亿元,增长31.7%;渔业产值6.57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90亿元,增长14.9%。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606公顷,比上年减少49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9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9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6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1.15万吨,其中稻谷77.36万吨,增长1.0%。花生产量7.87万吨,增长2.9%;甘蔗产量4.64万吨,下降43.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9.76万吨,增长2.4%;水果产量44.84万吨,下降2.8%;茶叶产量8185吨,增长11.4%。水产品总产量4.71万吨,增长1.9%。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7.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0%。其中,猪肉产量10.1万吨,增长45.1%;禽肉产量7.01万吨,增长3.2%。年末生猪存栏75.82万头,增长28.6%;生猪出栏129.31万头,增长42.2%。

2021年全年农机补贴401.88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2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4.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6家,其中本年新增36家(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1家)。辐射带动农户38.6万户,户均增收3250元。[4]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7家,比上年末增加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9.53亿元,增长12.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9%。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5.3%,集体企业下降37.4%,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27.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9.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13.9%。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40.6%,医药制造业下降69.2%。

202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0.6%,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8.9%,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9.3%,新材料制造业下降11.8%,石油化工产业下降16.7%,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64.1%。

2021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4.8%,纺织服装业增长13.3%,食品饮料业增长12.0%,家具制造业增长3.8%,建筑材料业增长3.2%,金属制品业下降37.6%。

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3.1%。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63.77亿元,增长13.7%,利润总额50.07亿元,下降5.7%。资产负债率59.24%,比上年提高4.3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1.77%,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84%,下降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09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6.7%;产品销售率95.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9家,比上年减少2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87.05亿元,增长10.3%;实现入库税收30.63亿元,增长9.2%。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89亿元,增长16.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4家,比上年增加4家。[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6.58亿元,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1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30.3%;金融业增加值75.33亿元,下降0.9%;房地产业增加值144.58亿元,增长1.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8.94亿元,增长4.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利润总额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5.7%,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增长36.3%,教育业营业收入增长2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6%。

2021年全年旅客运输总量991.70万人,增长26.7%,旅客运输周转量10.93亿人公里,下降1.5%;货物运输总量6548.25万吨,增长49.8%,货物运输周转量56.01亿吨公里,增长53.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民间投资增长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6%,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增长38.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9.0%。

2021年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4%。共安排169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年度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3个,年度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38个,年度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128个。97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部分生产性项目、全局性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紫金县紫城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龙川县幸福新城基础设施项目、今麦郎饮品河源生产基地、源城区时进科技生产项目、和平县朋友高科环保涂料生产项目等62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赣深高铁、河源电厂二期、景旺电子二期改扩建项目、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首期)项目、深河人民医院等36个项目相继竣工或投产。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5.55亿元,增长4.2%。按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12.24亿元,增长4.9%;办公楼投资2.18亿元,下降64.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43亿元,增长17.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99.77万平方米,下降9.7%;商品房销售额262.65亿元,下降10.3%。

2021年全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67.9%。

2021年全年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84.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44.66千米;新增输电线路442.047千米,新增配套线路130.477千米。全年新建公路80公里。新增5G基站5680座。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75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87亿元,增长8.5%。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357.13亿元,增长7.4%;餐饮收入30.49亿元,增长8.3%。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22.26亿元,增长6.7%。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246.6亿元,增长1.9%;进口总额60.3亿元,增长17.8%。

2021年年末,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97家,比上年增加290家。全年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64.2%。

金融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45.01亿元,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71.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3%。年末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余额为1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12.15亿元,增长9.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不良贷款率为1.18%,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32.44亿元,增长16.2%。

2021年全市入驻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9家。证券代理交易额220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37亿元,下降5.6%;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73.02亿元,增长26.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29.71万户(其中B股1221户),比上年末增长0.5%。

2021年全市保险公司29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7家,人寿保险主体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8.79亿元,增长8.1%,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4.15亿元,下降0.8%。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15.95亿元,增长16.7%。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1.37亿元,增长15.9%,人身保险赔付支出4.58亿元,增长18.7%。[4]

社会

  • 综述

2021年全市共有幼儿园575所,在园幼儿11.84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小学363所,在校学生30.36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00所,其中,初级中学165所,高级中学35所;初中在校学生15.79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在校学生7.47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96.6%提高至97.4%;本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2.60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院校2所,在校生2.45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4]

  • 高等教育

学校名称办学层次主管部门备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

本科

广东省

公办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广东省

公办,粤东西北唯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参考资料:[25][26]

  • 基础教育

普通类高中

河源市河源中学

河源高级中学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学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中学

河源市振安实验高级中学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和平县和平中学

和平县阳明中学

和平县四联中学

龙川县第一中学

河源市龙川第一实验学校

龙川宏图学校

龙川县隆师中学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紫金中学

紫金县佑文中学

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

紫金县尔崧中学

紫金县蓝塘中学

东源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东源高级中学

河源江东新区古竹中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连平县忠信中学

连平县附城中学

河源广赋创新学校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

河源市正德中学

河源市源城区黄冈实验中学

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

河源江东新区德爱学校

河源市东华实验学校

-

参考资料:[27][28]

职业类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

河源理工学校

河源市卫生学校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龙川县职业技术学校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

连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东源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

河源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河源市科贸职业技术学校

河源市黄岗职业技术学校

河源市特蕾新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

-

技工学校

河源技师学院

龙川县技工学校

紫金县技工学校

参考资料:[29]

含初中学段的公办学校选录

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

河源市第一中学

河源市第二中学

河源东岸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中学

河源碧桂园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

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

和平县华强中学

龙川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

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

东源县实验中学

龙川县培英学校

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公园东中学

河源市源城区实验中学

河源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城东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文昌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宝源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丰源学校

河源市源城区源西中学

和平县阳明镇星星中学

龙川县培英学校

和平县阳明镇龙湖学校

和平县阳明镇新社学校

连平县大湖中学

和平县青州中学

连平县上坪中学

紫金县好义中学

参考资料:[28]

  • 特殊教育

河源市博爱学校

和平县和爱学校

源城区阳光学校

连平县仁爱学校

紫金县启智学校

东源县特殊学校

龙川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资料:[28]

医疗卫生

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16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429张,比上年增长9.6%;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769张,增长11.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484人,增长7.5%;其中执业医师4790人,增长7.1%;执业助理医师2344人,增长11.2%;注册护士10101人,增长12.3%。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509个。全年无偿献血28039人次,献血量936.80万毫升。[4]

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
名称类型地址
河源市人民医院综合源城区东埔街道文祥路
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综合江东新区迎客大道南侧、东环路东侧[30]
河源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1](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源城区东埔街道长安街[32]
河源市中医院中医院源城区上城街道公园东路
河源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专科
门诊部:源城区上城街道学生路
院区: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山子尾

文旅体育

评估定级上等级文化场馆
图书馆河源市图书馆和平县图书馆源城区图书馆
博物馆和平县博物馆--
文化馆
河源市文化馆
源城区文化馆龙川县文化馆
紫金县文化馆连平县文化馆
和平县文化馆
东源县文化馆--
参考资料:[33][34][35]

河源市桃花水母大剧院是粤东西北首个大型专业剧院,为国家甲等标准大剧院,于201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36]。河源市图书馆新馆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37]

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赛于2019年12月29日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15000余名选手参赛[38]。2019年和2020年,河源男篮连续两届蝉联省联赛亚军[39]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24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252.51万册(件),全年总流通101.4万人次;博物馆9个,历史文物藏品7.09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66.6万卷,增长17.3%;已开放各类档案4.77万卷,比上年增长3.2%。广播电视台6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3.65万户,比上年下降3.0%。出版各类报纸2种,发行1577.38万份。

2021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50.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内游客649.69万人次,增长2.4%;入境游客0.5万人次,下降46.2%。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317.87万人次,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09亿元,下降4.2%。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61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21个,其中4A景区9个。

2021年全市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8%。

2021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27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1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78次,体育人口达60.44万人。[4]

科学科术

截至2020年末,河源市人才总量45万人,其中,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14万,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多人。全市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7个创新创业团队、12个人才工程项目入选省“扬帆计划”;1个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0年人才工作经费超过2.5亿元。[40]

2021年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4719件,同比增长1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2件,同比增长50.5%。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4件。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1个;高新技术企业292家,本年新增66家。[4]

民生社保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8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5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16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104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7%。组织劳动力培训31650人。全市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接纳本地劳动力74013人。实施创业培训1136人,创业带动就业6022人。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7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46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46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62:1缩小为1.59:1(农民收入为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30元,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65元,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20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0%。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2%,分别比上年回落1.1、0.7和1.5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54.30万人,其中,职工42.3万人,净增0.89万人;离退休人员11.99万人,净增0.6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29.00万人,净增1.75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458元/月,提高了189元/月。参加工伤保险38.54万人,净增3.52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15.85万人,净增5.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0.81万人,净增7.99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266.49万人,减少3.5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43.52万人,净增5.4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26.87亿元,受益人口达71.58万人。

2021年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8.03万人,其中城镇0.58万人,农村7.45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92张,收养救助人员33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0.2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1%和14.8%。全市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06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93个。[4]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79亿元,增长24.1%;电信业务总量25.63亿元,增长33.0%。年末电话总用户305.6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1.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3.93万户。年末4G移动电话用户231.5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27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4.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1.23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227.77万户,增加7.0%。[4]

生态环境

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57.3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4.7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1153.18毫米,比上年下降17.8%。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48.5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16亿立方米。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2.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2.7%。全社会用电量115.76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工业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增长15.1%。

2021年全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4583公顷(含茶油低改)。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45万公顷,增长6.8%。全民义务植树682.63万株。共有自然保护地97个,面积33.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21%;其中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26.3万公顷;森林公园33个,面积3.9万公顷;湿地公园11个,面积2.87公顷;地质公园1个,面积0.33万公顷。

2021年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1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为100%,其中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东江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新丰江水库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酸雨频率为零。全市污水处理总量8047.3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1%;污水处理率92.86%,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4]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0起,死亡84人,受伤12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11起,死亡73人;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1人。[4]

交通运输

2021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33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12.4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771.2和53.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5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4%,其中,私人汽车46.75万辆,增长10.5%。民用轿车保有量32.1万辆,增长11.6%,其中,私人轿车30.32万辆,增长12.4%。[4]

铁路

1995年11月,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河源市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京九铁路全线铺通[41]。河源市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

2021年6月12日,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和一村,赣深高铁全线轨道铺设正式贯通[42];同年12月10日,赣深高速铁路开通运营。[43]

河源铁路
线路赣深高铁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
客运车站河源东站龙川西站和平北站河源北站
河源站龙川站和平站-
在建/规划线路广河高铁梅龙高铁--

公路

河源公路
国道105国道205国道236国道238国道
355国道358国道--
高速公路国家级粤赣高速公路(G4511)惠河高速公路(G25)梅河高速公路(G25/G78)
大广高速公路(G45)汕昆高速公路(G78)武深高速公路(G0422)
省级广河高速公路(S2)广龙高速公路(S6)-
在建/规划线路河惠汕高速公路龙寻高速公路梅河韶高速公路-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7月,河源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增至170辆,运营线路增加到44条,并推出了一批定制线路,公交服务覆盖范围由市区集中居住区扩大到整个市区及周边仙塘、埔前、新港、临江、古竹等乡镇。[44]

水运

新丰江贯通东西,东江贯通南北并两江在市区交汇,其中东江水运上至龙川,下通惠州、东莞、广州。

机场

广东省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有河源通用机场,拟选址江东新区古竹镇。[45]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河源城市候机楼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于2018年9月18日迁至新址。[46]

文化

客家渊源

河源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州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在2008年全国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河源市委常委会议专门作出决定,将河源龙川县令赵佗定为客家人始祖。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汉民族组成,占99%;汉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语言为汉族客家语系方言。还有少数民族畲族等。据记载古代还有少量瑶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约有17000人,其风俗习惯基本汉化,但仍保留着其自身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崇尚武功等特点。

传统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清明节: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节: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夕节:也就是七巧节。这天的河源基本上是雨天,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会趁雨稍小的时候去河里游泳,据说这天的河水可以除病祛疼,还有很多人装河水直接煲来用。这天,很多老人家都会摘一些花泡在水中,然后给孙子孙女冲身,以祈求他们健康。听一个老人家说过,这天晚上天上会散落很多白色粉状物,只要能将其握在手中,来年就能顺顺利利,因为那些东西是仙女洒下的。

七月十四:也即鬼节,这个节日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比平时买多点菜,像酿豆腐之类的。

中秋节: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过冬”之说,这天,他们会买比较多好菜,有一样一定不能少,那就是吃酿豆腐。

名称由来

河源历史遗迹—客家古村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因而得名河源。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但逐渐主张自由恋爱。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47]

地方方言

河源客家语口音较多,不同县或相同县不同镇之间口音差别较大。大体可分为客家语粤台片(如紫金话等)及水源音(学术上称为客家话粤中片,包括河源话等)[48]。河源电视台客家话新闻节目及公交报站语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客家话(以龙川佗城话为准)。

河源市地处梅州市与广州市之间,河源话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有的词语与广州话相近,而河源市内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等各县区之间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河源市均属于客家方言地区。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汉民族组成,占99%;汉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语言为汉族客家语系方言。还有少数民族畲族等。据记载古代还有少量瑶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约有17000人。大部分畲族使用汉语客家话,少数仍使用畲族古老的语言活聂。

地方美食

十大河源客家名菜是: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和红炆肉、咸香鸭、水晶鸡、上汤桂花鱼、清煲草鱼、酿三宝、娘酒醉河虾、薯丝煲。河源地区的菜肴主要都是客家菜,客家菜偏重“肥、咸、熟”。

东江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也称客家盐焗鸡、客家咸鸡。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焗。

红炆肉

猪肉脆滑爽嫩,做得非常入味,咸甜味道适中,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

东江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是一个客家

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

咸香鸭

选用本地特产土鸭精心制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一味独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鸡

色泽光滑,原汁入味,肉嫩味鲜。

上汤桂花鱼

桂花鱼又名鳜鱼,皮滑骨少,肉质鲜嫩,盛产于新丰江水库中,为东江名菜。

清煲草鱼

将草鱼去鳞、宰净,切成大块放入瓦钵内,然后加入调料加盖煲。

酿三宝

虾米猪肉用刀剁碎,加入鸡蛋,调味料拌匀,茄瓜双飞,角椒斜切,去核,凉瓜斜刀切段,每段长约3cm,去瓤。

娘酒醉河虾

客家娘酒、姜片放进水煲,加生猛河虾、味精,盐煲熟。娘酒醉河虾鲜甜香醇,酒香虾爽,美味可口。

薯丝煲

清甜爽口,滑而不腻,口味香浓。河源连平薯丝、鸡汁、大蒜、花生油、调料等适量。

旅游

河源市境内拥有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苏家围、热水漂流、黄龙岩、霍山、龟峰塔及热龙温泉等旅游景点,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39个。拥有世界上罕见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地质遗迹资源,馆藏恐龙蛋化石居世界之首,达18000多枚,被授予“中华恐龙之乡”称号。拥有众多的古村落、古民居,源城区陂角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25个古村落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林寨古村是中国最大的四角楼之乡。有“广东省风情小镇”——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街道。有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紫金县南岭镇彩头村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有源城区大水井特色文化民宿、东源县梨花屋舍、康汇·酒坊民宿、到·吉宿、回响民宿、万绿客家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民宿[1]


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35.4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2%。其中,国内游客634.48万人次,下降28.5%;入境游客0.93万人次,下降91.0%。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306.50万人次,下降29.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35亿元,下降42.9%。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56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19个,其中4A景区8个[49]

主要景点
万绿湖镜花缘春沐源小镇[50]河源客天下
河源巴伐利亚庄园河源恐龙博物馆金化庙桂山禅
·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苏家围灵鹫禅寺白云古寺
恐龙化石展馆亚洲第一高喷泉龙凤寺南越古寺
龟峰塔黄牛石森林公园九龙湾漂游客家民俗博物馆
牛峙山白溪桂山水坑生态风景区
龙源温泉新港自然保护区河源博物馆汤湖温泉
热水漂流兴隆民俗村黄龙岩华宇温泉
新丰江大坝热龙温泉东江画廊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著名人物

在古代, 河源曾经出过许多进士。在清朝,这里曾出过“一门三代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颜检家族。河源是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冯云山的祖居地,是中国革命的审计创始人阮啸仙、中国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领袖刘尔崧、中国革命东江三杰刘琴西、黄居仁、黄克和中国文学评论家肖殷的故乡[51]

古代、近代名人摘录
姓名简介姓名简介
韦昌明唐代翰林学士[52]李焘明代云南巡抚[53]
古成之宋朝广东第一位中进士者[52]颜检清代直隶总督[54]
徐旭曾清进士,著有《丰湖杂记》颜伯焘清代闽浙总督[54]
江绍仪清代翰林院庶吉士[55]黄居仁
青年团早期广东区委书记[56]
徐傅霖民国副总统竞选者[57]刘尔崧东江地区党组织的创建者[58]
阮啸仙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59]何健生投诚促八路军拥有第一架飞机[60]
现代名人摘录
姓名简介姓名简介
邬保良化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61]萧殷文学评论家
张其彬导弹专家、卫星发射专家[62]李海东共青团广东省委原书记[63]
肖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64]余勇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65]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66]程学源中国侨联副主席[67]
李河君2015年《胡润》中国首富江凌河南省委常委[68]
骆文冠新中国第一套股票的设计者[69]林立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20位[70]
梁群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汉族女性[71]九连真人2018年滚石原创乐队大赛冠军[72]

城市荣誉

荣誉摘录
荣誉称号授予单位授予时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局
2004年[73]
中华恐龙之乡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2005年[74]
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文明办2007年[75]
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7年[75]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76]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2012年[2]
国家园林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77]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78]
无偿献血先进市奖国家卫健委
2020年[79]

对外交往

友好城市
国家城市结好时间
马来西亚亚庇市(Kota Kinabalu)2010年6月
韩国安城市(Anseong)2013年11月
意大利费拉拉市(Ferrara)2015年5月
美国塔斯廷市(Tustin)2015年10月
参考资料:[80][8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