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类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我会给你一切)分享简介:北京第2外国语教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2外),[一]是由文明以及游览部取北京市国民当局共修的低程度特点大教,是1以是外语以及游览为上风特点教科,文教、办理教、经济教、哲教等多教科门类协调成长的黉舍,是中外洋语、翻译、游览、经贸等人材造就取研究的沉要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二外),[1]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位于北京市,现任校长计金标[2]校训为“明德、勤学、求是、竞先”。[3]

重磅 考研选这些学校,不是 211 胜似 211

截至2022年5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9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19个科研机构,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职工近千人。[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2022年3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曾培养出王毅吴思科程国平等杰出校友。[3]

截至202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位列2022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第7名[4]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180名[5]

中文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外文名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简称

北二外(BISU)

院校代码

10031

主要院系

17个教学单位

知名校友

王毅、高虎城、吴思科、张吉龙、山崎敬一、刘洪才、徐绿平、程国平、常振明、江波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语言

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北京市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

北京市

全国综合排名

133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硕士招生电话

010-6577847165773331

ABC排名

第180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6]

校训

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校歌

《梧桐树下》

校庆日

10月24日

创办人

周恩来

创办时间

1964年10月24日

校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博士点

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工作站2个

主要奖项

全国英语大赛一等奖、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二等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优秀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多语种口译大赛韩国语交传组一等奖

本科招生电话

010-65778007

本科专业

48个

校长

计金标

历史沿革

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深感国内外语外事人才之匮乏,遂提议新建一所外语学院。此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肇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亲自确定校名(沿用至今)。

1964年3月7日,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申请筹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日获得批准。5月,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并入。6月19日,建校方案拟定,由国家对外文委主管,主要培养外事干部,全校设立四个系: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7月11日,选定校址,将北京矿业学院东郊分院部分房屋和土地拨付二外使用。8月底,郭沫若先生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题写校名。9月1日,首批新生报到,本科生517人,专修科128人,14日上课。10月,对外文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昌兼任首任院长。10月22日,陈毅副总理来校作关于外语学院办学方针的重要报告。10月24日,北二外举行成立庆典。

1965年,学校设有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东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捷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干训部五系一部。全校教职工人数人生达到510人,其中教师22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外籍教师27人。学生人数达到1138人。

1966年,学校开始受到文革冲击。3月,东欧语系增设塞尔维亚语专业,干训班增设越南语专业。6月7日,全校停课。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5次来到二外调研。陈毅、李先念副总理也先后来到学校讲话,了解情况。

1968年,对外文委撤销。北二外划归外交部管理。

1969年,大部分师生前往河南五七干校劳动。

1971年10月,划转北京市领导,北京语言学院整体并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学校。11月,学校成为北京地区第一批复课的高校。

1972年1月,学校恢复教学机构建制,设英语系、西欧语系(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东欧语系(德语、俄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亚非语系(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政治理论教研室。19月,北京语言学院恢复建制,并入人员回校。

197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该校外语教师并入二外。

1976年,四五运动爆发。二外汉语教研室16名教师怀念总理恩情,组成“童怀周”,编印多部诗抄。北二外名动全国。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实行教育部和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

1979年2月,筹建二外分院(1983年分院独立,改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同月,成立干训部,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培训全国旅行社导游、翻译人员。

1980年6月,外经贸部国际局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签署“加强二外项目”文件,二外从此开始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1981年,北二外开始招收留学生。2月,增设导游翻译、旅游经济管理两个专业,7月成立旅游系。7月1日,教育部同意设立外经系,设置对外经济合作专业,由外经贸部共管,9月招收第一批学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开设此专业的高校。

1982年1月,国务院确定二外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之一。

1983年2月1日,国务院做出批复,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旅游局主管。3月29日,二外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成为培养全国高等旅游人才的基地;同月,成立旅游科学研究所(现旅游发展研究院),为国内率先成立的旅游研究机构。划归国家旅游局主管后,首任校长由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韩克华兼任。在成为国家旅游局唯一直属本科院校的这段时期,学校的大门上同时挂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旅游学院”两块牌匾,故有旅游界的“黄埔军校”之誉。

1984年4月,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6月,学校招收首批研究生。10月,学校确立要从单科性的外语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为基础、以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1986年7月,二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11月,成立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8年6月,全国旅游院校(系)协作会议在二外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全国旅游院校协作会;同月,成立二外旅行社(1994年改为东华国际旅行社)。7月,首届夜大学毕业。

1989年7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等陪同下到外视察工作。

1991年11月,学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机构,即饭店管理系、旅游外经系、旅游英语系、旅游日语系、外语系、成人教育部。

1993年,成为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

1994年5月,二外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国际文化交流部(1996年11月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995年5月,中文系成立。

1996年5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6月,学校通过九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国内一流的旅游大学。11月,旅游外经系与饭店管理系合并成立旅游经贸学院。

1997年11月,二外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现研究生院)。

1999年1月,旅游经贸学院分为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系(次年5月更名为国际经贸学院)。12月,调整教学管理机构:撤销外语系,成立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和朝鲜语系;成立科研处、体育部。

2000年2月12日,二外由国家旅游局主管转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3月,成立社会科学部。5月,中外文化研究中心改建为跨文化研究所(后先后更名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院)。9月,阿朝语系分为阿拉伯语系和朝鲜语系。

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二外7个语种提前单独招生。9月,国际政治系成立。10月,首次全国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揭晓,日语系居全国55所高校之首。

2003年6月,撤销社会科学部,组建法政学院;中文系更名国际传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旅游发展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7月11日,二外英文校名由Beijing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改为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4年9月,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在二外挂牌成立,这是首批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之一,也是二外首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0月,首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在二外举行,由此树立了二外又一个旅游学术品牌。

2005年6月,召开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二外建成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9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6年1月,成立英语教学部。4月,首次与华盛国际联合主办中国酒店投资峰会,此后每年一届。12月,成立翻译学院。

2007年11月,二外首个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成立。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

2008年5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9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成立,二外当选为会长单位。

2009年5月28日,学校在英语系、日语系的基础上分别成立英语学院、日语学院。12月,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名为汉语学院。

2010年9月,应用英语学院成立。11月,学校与中国外文局签约合作共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2月,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二外依据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2018年12月改组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

2001年4月,成立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由二外与中国翻译协会合作共建。

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管理硕士(MTA)招收单位。

2011年,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UNWTO TEDQUAL)最高年限的认证。

2012年4月1日,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二外举行,该中心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三个阿拉伯区域研究基地之一。5月,二外与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建的“全球舆情与受众研究基地”成立。9月,由教育部国际司批准,从2013—2014学年开始,二外等7所院校共同承接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

2013年5月,二外成功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跻身世界顶级语言类大学行列。7月,学校在原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基础上组建新的旅游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酒店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国际商学院;在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原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基础上组建经贸与会展学院。同年,率先在全国获得饭店管理和会展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5年5月,学校先后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通用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6月,成立中欧语系。7月,在原国际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文学院;在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国际传播学院;成立西亚与南亚语系。12月,在阿拉伯语系的基础上成立阿拉伯学院;在德语系、西葡语系、法意语系的基础上成立西欧语学院;在朝鲜语系、西亚与南亚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东方语学院;在中欧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中欧语学院;在法政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法学院、党政外交学院;在应用英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英语教育学院。

2016年5月,学校成为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7]

2017年9月1日,在法国成立夏斗湖学院,是北二外的海外二级学院,也是中国高校在西方国家的第一个全建制校区。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8年12月,北二外先后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和机构改革大会,正式公布学校机构改革方案。教学单位由原来的23个调整为17个:将英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整合,组建新的英语学院;在东方语学院朝鲜语、印地语专业基础上,组建亚洲学院;将西欧语学院、中欧语学院和俄语系整合,组建欧洲学院;在阿拉伯学院和东方语学院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专业基础上,组建中东学院;将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和经贸与会展学院会展系整合,组建旅游科学学院;在经贸与会展学院国际贸易系、金融系、国际文化贸易系基础上,组建经济学院;将文学院(跨文化研究院)和国际传播学院整合,组建文化与传播学院;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德育教研室整合,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通识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基础上,组建体育部;在通识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基础上,组建基础科学部;此外,国际商学院更名为商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和政党外交学院职责进一步优化,日语学院、汉语学院、贯培学院、夏斗湖学院的名称、职责保持不变。

2019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6月,学校代表出席世界移动大会,成为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7月,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在北二外成立。

2020年1月,学校共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3月,学校增设外交学专业;5月,学校正式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高水平特色大学”;6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年限(四年)认证的最高等级,获得世界旅游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8月,北二外拉萨附属中学揭牌。[8]

2021年3月,北二外13个专业入选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月,北二外主办的学术集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8月,北二外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9月,北二外成立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12月,北京市翻译协会落户北二外 ;[9]该校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10]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三个本科专业[11];3月,学校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高校;[3]同年4月,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12];6月,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印地语等9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揭牌成立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将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发挥智库作用。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科研机构19个,其中有省部级科研基地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7个。[3]

  • 省部级、校级研究平台

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与旅游规划研究院合署办公)、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与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中东欧研究中心合署办公)、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合署办公)、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思想教育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跨文化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

期刊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社

实验室: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数字资源与知识服务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数字文化和旅游实验室

研究基地: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全球舆情与受众研究基地、中国文艺评论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研究基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基地、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

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阿拉伯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秘鲁文化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丹麦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中心、匈牙利研究中心、国际新闻与媒体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中澳旅游研究中心、旅游法律与产业规制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会展研究中心、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中国饭店产业研究中心、哲学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文旅融合研究中心、民间外交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戏曲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京剧传承研究中心)、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中心(公示语研究中心)、中国学研究中心、汉字文化创意研究中心、首都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国际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等

其它研究平台:首都对外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与研修基地、中国文化传播与推广基地、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推广基地、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与人才储备基地、北京市教委国际热点问题信息跟踪与采集基地等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有藏书121万余册,年订外文原版报刊127种、中文报刊160种;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11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6个(含2个自建数据库)、外文数据库57个。[14]

  • 学术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外语类专业期刊。

《旅游导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管理类学术刊物。《旅游导刊》于2017年1月正式出刊,为双月刊。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编辑部设在该校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编为中国原中东问题特使、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思科和中东学院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侯宇翔,李仁龙博士担任执行主编,于2015年创刊,每年两期。2021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

此外,还有《跨文化研究》以及JournalofChineseEconomics等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13年至2018年,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5个,获省部级立项212个。[54-55]2019年度,学校获立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2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

2010年至202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年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时期海外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21年

移民对中国对外旅游投资的影响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21年

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下的情境化理论构建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旅游市场失范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饭店业服务与安全管理规范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汉文佛经文体影响下的日本上古文学(全三卷)

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

地名的秘密——汉语地名外译研究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

生态旅游与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20年

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新引擎、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

***对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

2020年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投资风险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旅游业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中国减税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所得税分享改革“准自然试验”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2019年

中国在线旅游研究报告2018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大数据视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报告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南平市文旅生态银行试点方案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寄宿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基于两省5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验证据

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

国际文化贸易大国的衡量维度与中国文化经济强国路探索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8年

共享经济与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Airbnb为例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三等奖

2018年

我国参与国际难民事务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二等奖

201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2018年

旅游信息化基础教程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教材类二等奖

201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2018年

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2018年

我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发展情况报告和相差政策意见研究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三等奖

2018年

国际文化贸易论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国际化背景下首都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2017年

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7年

世界遗产地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以中国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英文)

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休闲产业经济学(上下册)

2016年度国家旅游局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度假饭店规划、运营与管理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5年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与应用研究

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 三等奖

2014年

国际化框架下金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

旅游法前沿问题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中国饭店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

制度压力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基于旅游企业的实证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首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

重庆市旅游人才发展报告

重庆市政府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2

商务部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交织混合型战略:一个多案例研究的发现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2年

旅游经济学原理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

全国第六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

Place attachment,identitycommunity impacts of tourism-the case of a Beijing hutong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16]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5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7个,开办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3]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英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

日语学院

日语

亚洲学院

朝鲜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

欧洲学院

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

中东学院

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

旅游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经济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政党外交学院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

汉语学院

汉语言[17]

附属学校:

北二外附属中学,北二外附属小学,北二外附属幼儿园、北二外大庆附属中学、北二外平谷外国语学校(筹)、北二外通州中学(筹)、北二外中山市附属外国语学校(筹)、北二外邢台附属外国语学校(筹)、北二外贵阳附属中学(筹)。北二外附属中学是北京市朝阳区重点示范中学之一。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2人。[18]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6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50%;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120余人,拥有外国专家60余人。[3]

杰出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林允清、郑承军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王文炯、王兴斌、王志佑、王柯平、王超尘、卢友络、吕国军、朱正、刘兰英、刘廷璋、刘志功、苏琦、李传松、李育良、肖雨潞、肖敏、张永旺、张秀桂、陈喜增、赵桂藩、秦明吾、徐仲历、唐志强、唐晓敏、戚文琴、阎峰、舒雨、邹统钎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陶冶、梁昊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王柯平、李小牧、梁昊光、司显柱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邱鸣

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邹统钎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邹统钎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烈、计金标、邱鸣、邹统钎、韩玉灵、司显柱、刘学慧、李焰明、肖凌、张喜华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张洪仪、邱鸣、邹统钎、滑明达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负责人:谷慧敏、尹美群

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邹统钎、郑承军、梁昊光、马诗远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计金标、王柯平、孟根龙、吴建设、曲茹

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直辖市)级人选:刘大可、司显柱

北京市级人才项目入选者:陶冶、高晶一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排名不分先后):刘鹏、王秦丰、陈健、吴文学、王立生、王惠、吴思科、郁红阳、曹顺庆、孙歌、鲍川运、刘康、林精华、余泽民、张洪仪、高晶一

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王柯平、谷慧敏、邹统钎、周长银、吴建设、程维

北京市属高校创新人才:李小牧、李美霞、谷慧敏、张惠芹、张洪仪、唐晓敏、袁宪军

北京市属高校创新团队提升计划负责人:计金标、王柯平、齐振海、邱鸣、邹统钎、张凌云、隋刚

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邱鸣、邹统钎、滑明达

“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邹统钎、杨玲、谷慧敏

北京市教学名师:马壮寰、王成慧、白远、谷慧敏、杨玲、张洪仪、邹统钎、唐晓敏、李美霞、刘永厚(青年)、张喜华、龙云、魏启荣(青年)、罗立彬(青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马壮寰、李小牧、汪红、邹统钎、范军、修月祯、滑明达、武光军、王成慧

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朱小雪、邹统钎、张洪仪、张惠芹、滑明达、潘寿君

省部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邹统钎、张洪仪、滑明达、潘寿君[19]

国内高校兼职博士生导师:王柯平、计金标、司显柱、杨玲、谷慧敏、邹统钎、张变革、张凌云、武光军、林允清、郑承军、赵京华、隋刚

国(境)外高校兼职博士生导师:马军红、厉新建、司显柱、刘大可、刘学慧、李焰明、杨玲、邱鸣、谷慧敏、邹统钎、张珂、张喜华、武光军、林允清、金振杰、周烈、秦宇、唐承财、梁昊光、程维[20]

教授:王文炯、王柯平、戚文琴、朱正、马登阁、袁宪军、陆志宝、陈茂新、汪福祥、马壮寰、张文、隋刚、滑明达、黄晓红、修月祯、胡自信、吕和发、齐振海、李中泽、李美霞、张喜华、周长银、李向民、梁虹、宿荣江、吴建设、武光军、武月明、林允清、司显柱、龙云、刘永厚、曲鑫、王磊、李素杰、蒋璐、陈李萍、顾国平、卢友络、潘寿君、邱鸣、谢为集、铁军、吴世平、李抗美、周洁、陈燕生、江新兴、杨玲、张志军、张文颖、谢立群、陶冶、侯越、马骏、路邈、王晓、王文炯、戚文琴、舒雨、朱正、李建忠、马登阁、袁宪军、陆志宝、陈茂新、汪福祥、周烈、张文、隋刚、谢为集、朱小雪、王京平、祖淑珍、吴世平、修月祯、胡自信、吕和发、李中泽、周洁、杨玲、张志军、李焰明、张冬梅、刘学慧、王晓娟、谢立群、宿荣江、武光军、司显柱、程维、张颖、祖淑珍、张惠芹、付晓霞、张冬梅、王晓娟、刘绯绯、张变革、许传华、舒雨、朱小雪、王京平、刘学慧、谢琼、王明利、李焰明、吕龙根、李建忠、张珂、张洪仪、周烈、戴晓琦、肖凌、魏启荣、马丽、金振杰、陈冰冰、鲁锦松、韩荔华、唐晓敏、裴登峰、潘先军、吴平、刘燕、胡继华、常耀华、王秀琳、李林荣、廖四平、王红斌、郑承军、朱麟、赵京华、李洪波、宋晖、郝琳、于淼、曲茹、孙庚、杜江、计金标、张辉、邹统钎、谷慧敏、戴斌、张凌云、马爱萍、韩玉灵、黄少敏、刘大可、尹美群、王成慧、厉新建、秦宇、李宏、王起静、梁昊光、王欣、代冰彬、张超、李伟、李凡、陆勇、彭晖、高凌江、崔莉、许忠伟、唐承财、吕宁、冯凌、钟栎娜、骆欣庆、李育良、吕世平、白远、李小牧、王育红、叶春明、韩景华、李嘉珊、倪晓宁、王海文、张金宝、罗立彬、孙俊新、马宜斐、孟根龙、梁展、杨平、杨富斌、孟凡哲、韩阳、董涛、苏淑民、董秀丽、张爽、张耀军、肖洋、郭赤婴、胡伟、胡永珍[21]

外籍专家:Frederick Hale、Mika Asano(浅野美加)、AMEMIYA Yuichi(雨宫雄一)、Matsunaga Genjiro(松永源二郎)、SUGATA Yohei(菅田阳平)、Matsushita(松下澄子)、Gataulina Roza、Maryna Kalitskaya、Frank Brunsch、Federico Castigliano、Florian Rossbach、Felix Loh、Liz Vargas(李姿)、Kris Cardenas、Ana M. González、Amilcar Bettega、Kinga Wawrzyniak、Anna Sedova、Eva Roubalova、Ilona Molnar、Aija Veldruma、Khalid Mohammed Al Sawy Abdul Rahim、Lee Yuseung(李宥承)、Kim, Bo Kyong (金保炅)、Sherry Yoder、Allen Francis Learn、黄少敏、Alice Han-Carlsson、Tristan Petts、Thomas Alton Johson JR、Norine Rae、Mike Hawkins、Katy Dill、John Bracher、Jeff Walsh、Donna Eileen Holden、Christopher White[22]

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人员:朱华、院成纯、柳思思、李彬、孙俊新、唐承财、韩阳、秦宇、张晓东、肖凌、李宏、李伟、李宁(英)、代冰彬、龙云、厉新建、侯宇翔、马双、雷铭、刘林艳、郭斌、李星儒

市属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人员:王欣、王馨欣、冯凌、李成浩、李伟娜、杨磊、陈冰冰、陈倩、赵雅芬、院成纯、顾国平、黄乐平、鲍叶宁、薛锦

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肖洋

北京市优秀人才(2011年以后入选):许传华、许忠伟、李凡、赵宇华、侯宇翔、姜红[23]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部分)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所属单位

获评年份

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邱鸣

日语系

2009年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

邹统钎

旅游管理学院

2008年

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教学团队

滑明达

英语系

2008年[24]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3]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共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25]

  • 联合培养博士点

翻译博士(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旅游管理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

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文化贸易、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英语)、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法语)、德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德语)、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日语)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翻译学(阿拉伯语)、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翻译学(韩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授权领域:国际商务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英语笔译)、翻译硕士(英语口译) 、翻译硕士(俄语口译) 、翻译硕士(日语笔译)、翻译硕士(日语口译)、翻译硕士(法语口译)、翻译硕士(德语口译)、翻译硕士(朝鲜语口译)、翻译硕士(西班牙语口译)、翻译硕士(阿拉伯语口译)、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联合培养博士点:翻译(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旅游(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

  •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5项。[26]

北京市一流专业:翻译、旅游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日语、阿拉伯语、旅游管理、英语

北京市特色专业:日语,英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旅游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汉阿高级翻译教程课程虚拟教研室

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专业:日语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饭店管理研究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财务管理、葡萄牙语、波斯语、市场营销、贸易经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印地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爱沙尼亚语、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翻译、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旅游经济学、中国文化概论(俄语)、阅读与写作、微观经济学、中高级汉语视听说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象文化研究[27]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时政文献翻译、红色旅游、国别与区域研究、当代中国外交、英语影视文学[28]

国家级教学团队
名称负责人
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邱鸣
北京市教学团队
名称负责人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邹统钎
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张占军
非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团队王磊
国家级精品课程
名称负责人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邹统钎
北京市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主讲人

所属院系

获评年份

国际金融学

叶春明

经贸与会展学院

2010年

外国人看中国文化

朱小雪

西欧语学院

2010年

翻译基础

汪福祥

翻译学院

2009年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邹统钎

旅游管理学院

2008年

普通语言学导论

马壮寰

英语学院

2007年

德语语言学导论

王京平

西欧语学院

2006年

基础英语

汪福祥

英语学院

2004年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最近一届);2021年,学校获评教育部首届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评2020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般项目4项。[1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类别)

获奖时间

日语学习与研究

二等奖

2004年

21世纪英语专业改造的模式建构与实践

一等奖

2008年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2008年

口译理论研究

二等奖

2008年

与国际接轨的德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二等奖

2008年

外语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建设

二等奖

2008年

日语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2012年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二等奖

2012年

国际化与社会多元协同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12年

实施“十百千”工程,创建“三结合”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

二等奖

2012年

对外汉语专业国内外教学实践平台构建

二等奖

2012年

新文科背景下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021年

新文科背景下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线课程群建设研究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多语种融媒传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新媒体视听译制在汉语国际推广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汉语视听说“新时代中国故事”》模拟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应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两区”建设背景下北京高校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抓住课堂、丰富课外、朋辈促进、文化传承——北二外体育课程模式创新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税收筹划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美国环境文学经典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新编日语会话教材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新经典法语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28]

  • 比赛成绩

2016-2017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人;参加“朔日杯”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北京市三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获华北赛区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视友杯”中国高校电视奖,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参加201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八屈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二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获北京赛区三等奖1人;参加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2017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获三等奖6人。

2017-2018学年,学校学生参加“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人;参加全国西班牙语配音大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法大杯”2017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参加“森滕杯”京津冀高校俄语大赛,获低年级组二等奖1项;参加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2018(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2018M0DELAPEC华北地区大会,获二等奖1人;参加北京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获一等奖1人。[48]

2018-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93人次。[29]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500余人,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30]

学校注重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埃及和香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300多人,来校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学校还在墨西哥、摩洛哥、英国、法国承办了4所孔子学院,积极参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扩大了二外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助于保持二外一些学科在学术上的领先地位,为二外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术带头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二外聘请外国专家提供了可靠和稳定的来源。

二外聘请外国专家的数量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年均百余名。他们为二外的人才培养、新学科的建立、年轻教师的培训以及争取国外资助、联系教师出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外从1981年起,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共接受来自近40个国家的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2000余人,年均来校留学人数约1300名。在二外学习过的留学生中,有些已在其本国担任高级职务,有的成为驻华使馆的官员。

  • 国际翻译院校联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10月正式加入国际翻译院校联盟(也译作“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简称CIUTI),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为该联盟在中国大陆仅有的四所成员高校。

CIUTI成立于1961年,是世界权威的翻译教学机构联合体,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其每年一次的学术论坛均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

  • 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7年9月29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 5G商贸数字化联盟

2019年6月27日,中国移动联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成立了“5G商贸数字化联盟”。该联盟的发起单位包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华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华润、国美、万达、碧桂园、锦江WeHotel、麦当劳、保利商业、永辉云创、天虹百货等20余家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将联合北二外共同开拓5G技术与AI技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

依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是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会员,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具有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成立了数十家外设研究分院,包括平潭国际旅游岛研究中心、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迁安分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工业旅游研究中心等。

孔子学院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巴拿马大学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学院。

社会评价

2009年 中国首份官方权威大学排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研究中心评估:北二外位居大陆综合类高校第51名,语言类高校第3名。

2011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二外位列中国大陆综合类高校第50名,语言类高校第2名。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出的中国首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北二外排在语言类大学第4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大学排名,北二外连续6年位列中国大陆语言类高校第3名。

在历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二外均列语言类高校第三名。

麦克思中国高校就业薪酬排行榜中,09-13年北二外均列非211大学前五名,全国高校前20名,在《新周刊》中就业能力排行榜中,10-12年北二外分别排在第11,9,10位。

专业排名

(注:截止2013年;本表仅列出了排名在全国前20名之内的专业)

专业排名专业排名
日语1旅游管理1
会展管理2酒店管理2
阿拉伯语2德语3
俄语4西葡语4
法意语5翻译5
朝鲜语5国际汉语教育5
英语8汉语言文学11
国际经济与贸易13新闻17
国际政治20

文化传统

  • 学校标识

【校名】北二外中文校名由周恩来总理拟定,郭沫若同志题名。

【英文名】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简 写】 BISU

【校 训】 明德 勤学 求是 竞先

【学 风】融中外,兼行知

【教 风】和易以思 ,人文化成

【校 徽】

校徽主体为圆形,以多个同心圆的形式象征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标示中间部分为书(E),苗(W),地球三个元素,构成了校徽的精神内涵。书是对教育机构性质的最好诠释,同时英文字母“E”是英文单词教育“EDUCATION”的首字母,与下方的“W”相呼应。苗寓意呵护、培育,再次深化校徽主题,而“W”又是“外”字的拼音首字,在表达多种含义的同时,巧妙的将二外两字蕴含其中。地球形象的说明了学校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代校歌】

在这里领略文化的传奇

在这里体会语言的魅力

母校拉近你我的距离

用真心搭建美好的情谊

陪伴我走过青春年华的四年

在心里念念不忘的是你给的鼓励

也许我们会在母校重聚

回味我们成长的足迹

啊母校我们热爱你

明德勤学专注的聆听

求是竞先给我灿烂的前景

你的情我一生铭记

  • 社团文化

现主要有直属组织、校级社团、院级社团、独立社团四类学生组织。直属组织接受校党委部门直接领导,校级社团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院级社团由各院系学生工作处指导,独立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则一般独立于以上三类情况。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校长计金标
纪委书记姜孔桥
党委副书记计金标、朱光好
副校长李小牧、张严、程维、郑承军
党委组织人事部部长李臻
校长助理邹统钎

资料来源:2021年7月学校官网。[31]

知名校友

王毅,曾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朝核六方会谈中方团长,现任共和国外交部长。该校77级日语系校友。

吴思科:现任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十一届政协全国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该校65级阿拉伯语系校友。

高虎城:现任共和国商务部部长,该校72级法语系校友。

刘春先:现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军职专员,该校65级德日语系校友。

张世斌:现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副军职研究员,该校65级德日语系校友。

刘洪才:现任中国驻朝鲜大使,曾任中联部副部长,该校75级日语系校友。

陈健:现任商务部副部长,该校77级西班牙语系校友。

常振明:现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该校79级日语系校友。

和广北:现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该校75级校友。

赵立凡: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央视网总顾问。该校65级英语系校友。

张吉龙:亚洲足球联合会执行主席。该校72级英语系校友。

盖志新:中国国旅集团董事长、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总裁、党委副书记,是国旅总社的法定代表人,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该校74级法语系校友。

黄继新:知乎创始人。

宫万春:中国旅行社总社总经理、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该校75级英语系校友。

倪健: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

胡安:著名华裔导演。该校77级英语系校友。

关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中心主任,首席翻译。

崔婕:著名体操运动员,世界冠军。

董芳霄:奥运会冠军,著名体操运动员,国际裁判。

郭丽萍:中国象棋顶级大师,世界冠军。

周轶君,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该校98级阿拉伯语系校友。

袁艳萍:著名柔道运动员,奥运会冠军。该校03级英语系校友。

张玉宁: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该校10级英语系校友。

舒畅:中国内地著名演员。该校04级英语系校友。

张博:央视著名阿语主持人。

毋点点:文化大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全球最大出版集团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纽约总部中文编辑,《非诚勿扰》人气男嘉宾,演员。该校05级国际传播学院校友。

刘世军: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

学校地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邮编:100024

北二外延庆校区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湖南东路8号。

邮编:102199

北二外平谷校区

平谷校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北二外法国夏斗湖校区

夏斗湖校区位于法国中央大区安德尔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