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

由网友(一饮山河尽)分享简介:平湖,别号金平湖,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沪、杭、苏、甬”4大都会菱形对于角线的接汇点,北交上海市,南濒杭州湾。齐市海洋面积五五七平方私里,海疆面积一零七零平方私里,海岸线少二七私里,下辖六镇三街谈,截至二零二一年,户籍人嘴五一.三万,常住人嘴六八.四万。[一]二零二一年齐市完成出产总值(G...

平湖,别名金平湖,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沪、杭、苏、甬”四大城市菱形对角线的交汇点,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全市陆地面积55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下辖6镇3街道,截至2021年,户籍人口51.3万,常住人口68.4万。[1]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07.5亿元。[2]平湖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书法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等。[1]

平湖属江南古陆外缘杭州湾凹陷,为一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8米,除东南沿海有呈带状分布的20座低丘和11座岛礁共4.89平方公里外,余为大片平原。 [3]

截至2021年9月全市拥有幼儿园42所,普通中学20所,中等职业类学校4所,2021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2家,其中民营医疗机构82家,年内新增民营医疗机构7家。[4]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海盐县,今平湖市境为海盐县一部分;明宣德五年(1430年)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县治设当湖镇,属嘉兴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地汉时陷为当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湖县境行政建制有三次变动;199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平湖县,设立平湖市;2000年,进行了行政村区划调整,将原来的286个行政村调整为138个。[5]

文化名人有吴敏、秦纪文、胡石言、沈宝基、周振甫、吴一峰等。[6]旅游景点有金平湖文博华彩、秀美乍浦塘、当湖桥、德式小镇、九龙山、东湖景区等。[7]

中文名

平湖市

外文名

Pinghu City

别名

金平湖

地区生产总值

907.5亿元(2021年)[2]

人均生产总值

177762元(2021年)[2]

政府驻地

当湖街道胜利路380号

邮政编码

3142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北部[1]

方言

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平湖话

行政代码

330482

市花、市树

桂花、银杏

市委书记

仲旭东[8]

宗教

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市长

周军波

面积

537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68.35万人(2021年)[2]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

电话区号

0573

著名景点

东湖、莫氏庄园、九龙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浙F

知名人物

李叔同、邹元爔、陆维钊、沈季友

坐标

北纬30°35′—52′、东经120°57′—121°16′

荣誉记录

2018年10月、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平均海拔

2.8米

建制沿革

浙江嘉兴市有多少个镇

据大坟塘遗址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平湖劳动生息。

春秋时为 越国武原乡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海盐县,今平湖市境为海盐县一部分。

秦末或西汉初,县治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地域(今平湖市 当湖镇东湖一带)。

东汉永建二年(127)县治陷为当湖,迁治齐景乡故邑山(今 乍浦附近)。

东晋咸康七年(341),县治从故邑山移治马嗥城(今海盐县武原镇东南)。

明 宣德五年(1430)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县治设当湖镇,属 嘉兴府,隶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地汉时陷为当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以后,建置长期不变,境域基本稳定。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平湖市下辖6个镇、3个街道。[9]

区划详情

3个街道: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

6个镇:乍浦镇、新埭镇、新仓镇、独山港镇、广陈镇、林埭镇。[9]

自然环境

平湖市地处 长江三角洲,位于 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南濒杭州湾,东临上海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35′—52′和东经120°57′—121°16′(不包括海域),平湖市陆域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

气候特征

平湖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25天左右。

地形地貌

平湖属江南古陆外缘杭州湾凹陷,为一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8米,除东南沿海有呈带状分布的20座低丘和11座岛礁共4.89平方公里外,余为大片平原。

人口

人口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8.35万人,比上年增长1.8%。人口城镇化率67.6%,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户数173248户,户籍总人口513000人,增长1.0%。从区域看,城镇298778人,乡村214222人;从性别看,男性248267人,女性 264733 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 5.75‰,死亡率 7.89‰,自然增长率-2.14‰。不含嘉兴港区年末常住人口59.58万人,增长1.7%,人口城镇化率65.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户籍总人口454023人,增长0.8%。[2]

民族

平湖市少数民族均为散居,多数是2004年以来婚嫁迁入人口,共涉及回族、壮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等27个民族。2013年,平湖市有少数民族1322人,其中,常住人口767人,暂住人口约555人。

宗教

平湖市有佛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天主教爱国会3个宗教团体。

政治

市委领导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市委书记仲旭东
市委副书记周军波、毛捷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周军波
副市长胡泓恬、戴振、戴建忠、宋怡玲、汤洪成、莫放路、王李涛

参考资料来源:[10][11]

经济

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177762元,折合27554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33849元,折合 20747 美元。不含嘉兴港区实现 GDP698.5 亿元,增长10.1%,户籍人口人均GDP154468元,折合23943美元;常住人口人均GDP118187元,折合18319美元。

2021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48.3亿元,增长10.7%,其中工业增加值513.7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344.1 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8:58.2:40.0调整为1.7:60.4:37.9。不含嘉兴港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53.0:44.7调整为2.1:55.8:42.1。

2021年,从主要区域看,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03.6亿元,增长13.7%;独山港经济开发区155.6亿元,增长15.8%;当湖街道151.9亿元,增长6.4%;嘉兴港区209.0亿元,增长6.1%。[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3万亩,下降1.7%,粮食播种面积42.6万亩,下降0.2%,粮经面积比为70.6:29.4。

2021年全市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年末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7个,无公害农产品181只,绿色食品30只。其中,年内新增绿色食品4只。全年完成城乡绿化造林3998亩,其中新建2646亩,改造提升1352亩。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16.8万亩。年内高质量举办“数引三农同创共富”第五届农业经济洽谈会,签约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2亿元。年末拥有工商登记家庭农场7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1家,农业龙头企业53家。

2021年水利建设投资完成2.2亿元,疏浚河道138.4公里,河道整治26.1 公里,完成美丽河湖创评9 条,水美乡镇创评1 个,美丽池塘创评 6 个,长效保洁 2259 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9万千瓦。[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市 83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工业增加值489.0亿元,增长 13.5%;实现新产品产值率 41.8%,工业产销率 99.5%;实现出口交货值320.9亿元,增长21.9%。不含嘉兴港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12.3亿元,增长31.7%,实现工业增加值327.6亿元,增长16.2%。

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14.8亿元,增长1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21.8%;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74.0亿元,增长15.7%。

2021年,全市9个镇街道中,3个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分别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43.2 亿元,独山港经济开发区110.5亿元,嘉兴港区165.2亿元;5个地区增速实现增长,分别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曹桥街道、新仓镇、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和嘉兴港区,分别增长20.1%、6.7%、1.4%、25.5%和7.8%。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734.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税总额222.1亿元,利润总额168.2亿元,分别增长20.0%、20.7%;年末全市亏损企业211家,亏损面25.4%,亏损企业亏损额30.1亿元,增长146.6%。不含嘉兴港区实现营业收入 1658.4 亿元,同比增长 35.9%;利税总额 148.4 亿元,增长35.6%;利润总额112.9亿元,增长40.2%;年末全市亏损企业182家,亏损面24.7%,亏损企业亏损额14.4亿元,增长31.0%。

2021年,分特色行业看,不含嘉兴港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47.1亿元,增长68.2%;利税总额84.8亿元,增长62.1%;利润总额68.2亿元,增长61.8%。数字经济先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1.0亿元,增长 36.2%;利税总额 22.5 亿元,增长 40.0%;利润总额19.1亿元,增长50.1%。未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下降24.7%;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 4.0 亿、3.0 亿元,分别增长1.1倍、1.3倍。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36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9%。不含嘉兴港区规上工业综合能耗160.8万吨标准煤,增长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2021年全社会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2021年末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63家,其中一级资质11家,二级资质19家。全年新签建筑合同额 9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4%;房屋施工面积804.1 万平方米,增长6.0%;建筑业总产值93.6亿元,增长14.7%。[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74.9亿元,增长4.5%,服务业投资完成235.1亿元,增长12.9%。从四大结构看,民间投资完成229.3亿元,下降7.0%;高新产业投资完成94.8亿元,增长 6.7%;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完成 19.6 亿元,下降 1.9%;交通运输投资完成18.0亿元,下降26.6%。不含嘉兴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7亿元,增长11.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2.4亿元,增长2.6%;服务业投资完成192.0亿元,增长19.1%。

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屋施工面积591.9万平方米,下降9.1%,其中住宅478.5万平方米,下降7.4%。商品房销售面积128.1万平方米,下降8.7%,其中住宅124.9万平方米,下降9.2%。商品房销售额183.6亿元,增长0.5%,其中住宅180.4亿元,增长0.1%。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35.7亿元,增长10.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4.5亿元,增长5.4%。分区域看,城镇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2.4亿元和57.8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0.5%。不含嘉兴港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6亿元,增长10.3%,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1.0亿元,增长11.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0.7亿元,增长3.7%。

202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 829.3 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出口总额437.2亿元,增长23.3%,外贸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 91.4%和 48.2%。不含嘉兴港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21.5亿元,增长16.7%,其中出口总额316.4亿元,增长14.7%,外贸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74.7%和45.3%。从出口商品来看,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机电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70.5%、19.5%;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盟分别增长29.1%、12.4%。

2021年全市新批、增资三资企业共57家;合同利用外资9.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0%,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增长5.8%。不含嘉兴港区全年新批、增资三资企业共47家;合同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增长 5.7%;全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和世界 500 强企业及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18个。

2021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7.3亿元,增长12.7%,外汇收入1938.3万美元,增长17.2%。接待国内外游客298.9万人次,增长6.5%,其中国内游客298.1万人次,增长6.5%,海外游客0.8万人次,增长5.1%。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 5.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6.6 亿元,增长 7.3%。不含嘉兴港区分别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9.1 亿元和75.9亿元,分别增长8.1%和8.9%。

2021年全市新增设银行机构2家,年末商业银行共26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33.8亿元,比年初增加137.7亿元,增长12.6%。其中,个人人民币存款余额600.3亿元,比年初增加57.1亿元,增长10.5%。外汇存款余额7.4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9亿美元,增长35.6%。人民币贷款余额1381.5亿元,比年初增加 234.2 亿元,增长 20.4%。外汇贷款余额 3.4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8亿美元,增长109.6%。

2021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增加0.4亿元;财险保费收入 8.0 亿元,增加 0.4 亿元。全年给付赔款 7.9 亿元,增加 2.0 亿元;其中财险赔款支出 5.8 亿元,寿险赔款支出 2.1亿元。[2]

文化

平湖话,也叫平湖闲话,是一种 吴语方言,属于 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平湖话可直接与上海、苏州等地 吴语区进行无障碍沟通,与宁波绍兴杭州湖州无锡等吴语区亦能大部分互通。

市树市花

市树市花:银杏、桂花

银杏:学名Ginkgobiloba L.别名:白果树、公孙树。系银杏科银杏属的落叶大乔木,高大挺拔,树姿雄伟。银杏属上古孑遗树,被植物学界称为“活化石”。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2013年世界上银杏树科植物仅存1属,1种,生长在中国,郭沫若赞誉银杏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平湖市的九龙山作为天目山的余脉,就地理条件而言,非常适宜栽植。平湖市古树名木中有7棵古银杏,其中当湖街道松枫台的古银杏已有1164年的树龄。

银杏为秋色叶树,秋叶金黄,亦可成为“金平湖”的象征。银杏因其挺拔伟岸的身姿、见证沧海桑田的树龄,被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松枫台的古银杏是平湖历史的见证,它已经和平湖融为一体。

桂花:学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别名:木犀、岩桂。系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2米,树干通直,树冠圆整,树皮灰色,花簇生叶腋或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浓香,花期9-10月。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和华南和华东地区,是中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其木质细密坚韧,有多种用途。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可作香料,可用于食品加工,亦可入药。

桂花树是中国的10大名花之一,历来被作为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月宫仙桂”的神话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现代园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用作绿化树种。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对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传统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称谓,也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莫氏庄园内的百年古桂和玉兰就是寓意“金玉满堂”。

名优特产

平湖西瓜

已有八百年的栽种历史,它具有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等优点,被誉为“江南第一瓜”,盛名海内外,曾远销香港、澳门、南洋等地。平湖优质西瓜品种层出不穷,从二十世纪初引种的“马铃瓜”,解放初期的“解放瓜”,20世纪60年代起的“中育”系列瓜,直到近年来的“平优一号”瓜等,多次获得省级西瓜品评会第一名。在西瓜上雕出各种精美的图画,内置蜡烛或电灯的“西瓜灯”艺术,乃平湖人之独创。1985年7月,平湖举办了建国以来首届西瓜灯会。1991年以后,每年举办盛大的西瓜灯艺术节,中央、上海、浙江和日本有关媒体作了报道。

平湖糟蛋

柔软晶莹,醇厚芬芳,营养丰富,鲜美开胃,有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既是佐餐的冷食佳肴,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品。它创制于250多年前的清雍正年间,嗣后作为贡品,受到乾隆皇帝御赐金牌嘉奖。先后在“南洋劝业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南京品物会”上展出,博得中外人士的好评,并获巴拿马博览会颁发的奖牌。解放以后,在同类产品评比中名列前茅,连获部级优质产品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曾受日本前首相田中等国外友人的好评,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平湖杜瓜子

是由曹桥特产杜瓜制成,杜瓜,学名栝楼,中药名瓜蒌,俗称苦瓜,是平湖传统优质中药材。瓜皮、瓜仁、根块,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肠燥便秘等症状,具抗癌作用。平湖杜瓜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2010年以来,广受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青睐。

交通

2021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6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5.2亿吨公里,增长13.6%;水路货物周转量21.3亿吨公里,增长1.2%。完成旅客周转量1.3亿人公里,下降10.1%。嘉兴港(不含海盐)货物吞吐量11120.5万吨,增长5.4%,其中集装箱222.2万标准箱,增长13.6%。

2021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 23.1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6.0%,其中小型汽车19.2万辆,增长7.1%。年末全市拥有营业性载客汽车376辆、7573客位。其中,班线客车27辆、出租车226辆、旅游包车131辆。城乡公交线路34条,里程数752.4公里,城乡公交汽车174辆。城市公交线路25条,里程数450.4公里,城市公交汽车 167 辆。年末我市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 205 个,公共自行车4430辆。[2]

公路

沪杭高速公路 [G60沪昆高速公路] 分别有大云和嘉兴东两个出入口

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 [G15w常台高速] 乍浦出入口

杭浦高速 [G15沈海高速] 多个出入口

跨海大桥北接线 平湖出入口

杭州湾跨海大桥 连接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宁波

01省道、07省道和市内四通八达的乡镇公路网使平湖与上海经济区内大中城市保持十分便捷的交通

水路

嘉兴港( 乍浦港)

上海港

洋山深水港

独山港

水路交通也十分方便,有16条水上航线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相连;浙北地区唯一的海河联运航线——300吨级乍(浦)嘉(兴)苏(州)航道,将乍浦海港码头与 黄浦江和京杭运河等主要内河航线连接,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低成本的便利通道。

铁路

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金山支线)延伸段[远期]

嘉兴站与平湖相距29公里,为铁路客货运输的中转站。

嘉兴南站与平湖相距24公里。

嘉善站

嘉善南站

航空

虹桥国际机场 83公里 [约1个半小时车程]

浦东国际机场 118公里 [约1个半小时车程]

萧山国际机场 113公里 [约3小时车程]

嘉兴军民两用机场(建设之中)

旅游

东湖景区

东湖景区位于 平湖市区东侧,总占地面积62.8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公顷。东湖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古时喻为“九龙港”,俯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环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林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是平湖市的城中湖。古诗赞曰:“九里湖光九里城,九川环碧霭烟生,支流远带群龙合,巨浸中开一槛平。”

东湖是“金平湖”的一颗璀璨明珠,古时原是陆地,在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由于地壳变动,地表塌陷成湖,名为 当湖,晋隆安五年(401)改东武湖,又称东湖,雅名鹦鹉湖、鹉湖。2007年2月,东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湖景区由八个景区组成,东湖八景各具特色,“八景风光各不同,四时宜游似画中”。“鹉湖春色”寓意深邃、“案山晓翠”湖山胜揽 、“南村书堆”书香悠远、“北原牧唱”田园野趣、“含珠凝晖”热情奔放、“西浦鱼罾”鱼遨鹭翔、“九龙戏珠”高洁俊逸 、“塔影垂虹” 古朴典雅。同时,这八景又由江南特色的水景和文化有机地组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

莫氏庄园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历三载春秋,耗资十万两白银,方告竣工。是当地豪绅莫放梅祖三代居住的大型宅院。庄园占地7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大、小房间70余间,主体构架为南北向三组,东西向四进。依次有门厅、祠堂、账房、花厅、佛堂、厨房、轿厅、正厅、堂楼厅、花园、书房及卧室等。其完整的建筑,典型的风格,丰富的实物,堪称江南独步,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氏庄园是 嘉兴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嘉兴市旅游定点单位。

莫氏庄园不仅以其完整、丰富、典型的群体建筑赢得了中外游客的赞誉,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众多影视界的朋友。自1981年以来,已有《 红楼梦》、《 少林小子》、《 家》、《 春》、《 秋》、《原野》等100多部、集电影电视在这里拍摄。

社会

2021年全市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6.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社会研发经费(R&D)支出28.8亿元,增长24.7%,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3.18%。全市专利授权量 4660 件,其中发明专利344件。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21.7亿元,增长7.4%。不含嘉兴港区年末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7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27家,各级研发中心268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中心88家(含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

2021年9月全市拥有幼儿园42所,在园幼儿18003人;小学 22 所,在校学生 35076 人;普通中学 20 所,在校学生20665 人。学前三年入园率 99.96%,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9.54%。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4所,在校学生7852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36个(含村级培训点96个),注册学生 18.21 万人,全年结业 16.02 万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全年报考1392人次。平湖电大成人高等学历本专科招生1416人,在校生4455人,毕业1195人。[2]

文体卫生

2021年全市送戏下乡421场次、送书下乡9.5万册次、送讲座下乡 105 场次、送展览下乡 98 场次、文化走亲 67场次;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44场,惠及农民约20多万人(次),放映数字广场电影36场,观众9千多人(次)。年末共有电影院6家,拥有银幕数(放映厅)43块(个),观影人数达79.2万人(次)、放映场次64757场,票房收入3033万元。年末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7个,嘉兴市级41个,平湖市级200个。年末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完成15处,全市共有各级文保单位52处,平湖市级文物保护点92处,正在修缮24处,文博场馆全年接待观众39万人次。

2021年举办平湖市第十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成功承办“当湖十局杯”CCTV 电视围棋快棋赛、浙江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2021 年浙江省青少年围棋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 3 项次,龙舟斗牛邀请赛、青年台商慢速垒球邀请赛、冬泳邀请赛等长三角各类体育赛事3项次。2021年新建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1个、百姓健身房9个;打造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25个。全年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5人,再训 100 余人,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 32 次,培训 6000 余人次。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残奥会摘得全市首枚金牌。平湖运动员张天鑫和队友合作获得东京残奥会复合弓W1级混合团体赛金牌,也是平湖残奥会历史首金。在中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平湖健儿斩获2金6银1铜,创全运会参赛战绩历史新高。

2021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2家,其中民营医疗机构82家,年内新增民营医疗机构7家。县域内住院就诊率90.23%,基层就诊率71.98%,市民就医满意率95.41%。全年开放床位 2915 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 5492 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225人,注册护士2446人。[2]

邮政事业

2021年末全市拥有邮政所 22 处,全年报刊发行量889万份,比上年下降13.7%。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6亿元,增长14.3%。[2]

生态环境

2021年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QI)“优”的天数137天,“良”的天数205天,“轻度污染”的天数23天,“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的天数均为 0 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7%,比上年改善0.8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 21 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 12.5%。13 个市控以上断面全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 4.6mg/l、0.30mg/l 和 0.167mg/l;其中 12 个断面水质为III类,功能区达标率为92.3%,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良好。[2]

城乡建设

2021年全市完成梅园路南段、漕兑路西段道路大修工程,环城北路、百花路道路大修工程,城南路店招整治工程,完成了春晖路、小港路等道路局部沥青维修,对广陈塘桥、三家村桥等八座桥梁人行道广场砖改造为彩色沥青。全年新建城市绿地745.8亩,新建市域绿道26.9公里,其中城市绿道7.9公里。完成凝翠嘉苑绿道、安浜周边绿化建设,及青少年宫广场绿地、梅兰路行道树等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 52.6 公里,其中新建38.7公里,新建供水管网12.0公里,改造供水管网22.1公里。[2]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3起,死亡13人,比上年分别上升9.5%、18.2%;其中,工贸(建设)领域生产安全事故 8 起,死亡 2 人;道路交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6人。渔业船舶领域发生事故1起,死亡5人;未发生水上交通生产安全事故和生产经营性亡人火灾事故。[2]

民生保障

2021 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71814 元和 43914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9.1%和 10.1%,城乡收入比为1.64: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40727元和27248元,分别增长16.5%和18.1%,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均为29.0%。年末每百户城镇和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为82辆和76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分别为48.2平方米和65.4平方米。

2021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8万人、37.8万人、9.6万人、18.2万人,全市户籍人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 98.3%、99.3%。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5万、20.9万。人均月养老金待遇提高到2750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290元。截至年末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市民卡2.5万张,申领电子社保卡20.4万张。

2021年全市不含嘉兴港区新增城乡就业3.7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187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8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81%。新入选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1家,“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打造智慧人才市场、实现就业服务一站式、零距离,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8万个,发放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200万元。

2021年全市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3167万元,其中城镇 904 万元,农村 2262 万元;年末低保人数 3701人,其中城镇 956 人,农村 2745 人。年末拥有养老机构 14 个,床位 5229 张,在院人数 1143 人。全市不含嘉兴港区实施医疗救助支出1159.1万元,其中住院639.6万元、3698人次,门诊519.5万元、131283 人次。年末全市不含嘉兴港区持证残疾人员 13100人,共有3265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其中2167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152 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4681 名残疾人享受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260 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补助,4054 名残疾人享受自谋职业残疾人购买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补助。对82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宜居工程改造,为有需求的5726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率达100%。[2]

著名人物

李叔同(1880-194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邹元爔(1915-1987)冶金和材料学家。

陆维钊(1899-1980)维钊曾为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戴国权(1926-1988)中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技专家。

赵孟坚(1199-1295)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儒雅博识,工诗文、善书画。

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清代理学家,配享孔庙的一百五十六位贤儒之一。

沈季友(1654-1699)精于古文词和八股文,尤工诗,融古今于一体,自成一家。

戈朝荣(?-?)擅长小儿科,医术精明,创“纯阳阴虚”之独特见解。

罗梁才(1869-1940)浙江省省长公署实验厅咨议,江浙渔业局咨议,县禁烟委员会监察主任等。

鲁宗道(966-1029)咸平六年(1003)至景德三年(1006)任 海盐县令,政绩卓著。

王国华(1962-1985)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荣记二等功。

邹竞 中国乐凯胶片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文汉 光学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绍钧 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毓川 矿床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葛昌纯 中国工程院院士。

费维扬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律 (1914-1967)1953年,在人民出版社主编《新华月报》。

胡士莹(1901-1979)主要著作有:《弹词宝卷书目》、《变文考略》、《词话考释》、《弹词简论》、《漫说鼓词》、《话本小说概论》以及《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等。

徐调孚(1900-1981)翻译了《木偶奇遇记》、《母亲的故事》等。

潘非(1918-1986) 写了不少报道和特写,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还根据中央指示编写评论文章。

沈保根(1952- )2011年12月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副秘书长。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副首席专家。

陆炳(1510-1560)明朝第一锦衣卫。

潘德熙(1926-2013)书画篆刻家。

荣誉

荣誉

2012-2014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7年12月14日,平湖市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0月,平湖市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2]

2018年12月,平湖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52位,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 强排名榜第10位。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13]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14]

排名

2017年10月9日,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公布,平湖排名第45。

2018年4月17日,平湖以119.33的全面小康指数排名2017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17位。[15]

2018年5月9日,平湖以5502024万元进出口额排名2017年度浙江省外贸十强县(市、区)第9位。[16]

2018年7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18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平湖市居榜单第53名。[17]

2018年10月8日,平湖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47位。[18]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平湖市排第8名。[19]

2018年10月,平湖市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位居第7名。[20]

2018年10月,平湖市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位居第21名。[21]

2018年11月,平湖市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61位。[22]

2018年11月,平湖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强”,排第16名。[23]

2018年12月,平湖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52位,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10位。[24]

2020年8月10日,平湖市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第九十名。[25]

2021年5月,平湖市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17位。[26]

友好城市

2002年12月与美国桑纳维尔市建立友好城市;

2004年5月与日本 府中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2006年4月与日本小浜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2006年8月与美国华盛维尔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2007年3月与江苏省 东台市建立友好城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