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村(云南省昭通威信县高田乡凤阳村民委员会)

由网友(梦带我旅行)分享简介:凤阴村平易近委员会,属于山区。间隔村委会零.零零私里,间隔镇一一.零零私里,领土面积二八.六八平方私里,海拔一一一零.零零米,年平均气温一四.八零℃,年升火质一一六六.四零毫米,相宜莳植玉米薯类等农做物。有耕地五零四零.一零亩,此中人均耕地零.零零亩;有林地二七零四六.九零亩。齐村辖二五个村平易近小组,有庄家七六三户,有村落人...

凤阳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11.00公里,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海拔1110.00米,年平均气温14.80℃,年降水量1166.4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薯类等农作物。有耕地5040.10亩,其中人均耕地0.00亩;有林地27046.90亩。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63户,有乡村人口3734人,其中农业人口3723人,劳动力194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69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基础设施

南方电网云南昭通威信供电局挂包帮扶凤阳村脱贫摘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32户通自来水,有331户饮用井水,有763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6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户。该进村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该村到2010年底,有74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1]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040.10亩(其中:田0.00亩,地5040.10亩),人均耕地0.00亩,主要种植玉米薯类等作物;拥有林地27046.9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0亩,主要种植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30.00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2.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2.96万元,畜牧业收入108.3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63头,肉牛205头,肉羊120头);林业收入2.24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3.07万元,工资性收入215.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0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15.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64人,在省内务工123人,到省外务工341人。[2]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40.3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0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产业。凤阳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乡,是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到目前为止,福安市被确定为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的只有林岭和凤阳两个村。凤阳,又名“凤翔岗”,因村落位于凤翔山内而得名。凤阳村位于康厝畲族乡东北部,村落坐北朝南,海拔225米,下辖有牛石坂、半岭、太阳山、占洋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93户1319人。全村皆钟姓,属大林钟,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大潭迁入芹洋再迁入该村,至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民国36年建成钟氏祠堂一座,宽13.4米,深25.84米,占地面积346平方米。拥有茶果园800多亩。年输出劳动力多达600多人,主要从事建筑业技术工作。创立于1966年的康厝建筑社工人几乎全是凤阳人。这里还是种葱专业村,所产葱香味足,产量高。在上世纪80年代,往政和、周宁等外地送葱者,每天即达40多人,全年产葱1万多担(每担50公斤)。现在很多地方的葱种皆是凤阳村传出去的。凤阳村畲俗风情丰富,村民们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畲俗传统习俗。村文化站前,“九九迎宾客,畲村扬歌言”10个大字引人注目。2006年金秋季节,福发市康厝凤阳“重阳节”畲族民歌赛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福安市各地的畲族歌手们欢聚一堂,歌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个村还在1997年被福安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畲族文化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大型的畲族歌会,在这个村就举行过6届,届届皆隆重、有特色。而每年的正月十一,来自各地的畲族歌手总喜欢汇聚到这里进行畲歌对唱——这里几乎成了畲歌的海洋。凤阳畲族文化站早在1955年即成立,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属于公办文化站。由于经费缺乏,虽然借用群众家里建站,但却是有模有样。站内现有藏书600多册,村民们可以随时借阅、传看,数种报纸有条不紊地夹在报夹上,为畲族村民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站长钟伏龙说这些报纸全是他自费订阅的。他目前正忙着帮助提供、收集、整理和修改部分畲族文化资料,如衣、食、住、行以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在两大本厚厚的畲族服装方面的书籍资料里有文字、有照片、还有畲族服装的制作尺寸和手绘的简图等,真是图文并茂。近年来他参与了宁德市畲族文化抢救13卷书籍的资料收集、编辑等工作,承担完成婚礼、丧礼、服装、祭拜、建房、祠堂、畲族歌言等内容编写修改工作。凤阳村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的1929年9月,凤阳村就建立了福安市畲族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产生闽东畲族第一代中共党员,全村畲族群众在他们的带领下,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凤阳村人才辈出。在清光绪年间,曾出过武秀才钟志善,相传钟秀才爱打抱不平,练武时,经常拿两个石磨当鞋子,现石磨仍存。解放后,凤阳村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钟志金,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钟金声为博士研究生。畲民尊师重教,培养出了大学生38个,中专生20多人。凤阳村民风淳朴,畲民之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一方有事,家家相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全村没有出现过一个先天残疾之人,也没有出现过一例刑事犯罪行为,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特佳。凤阳村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前沙帽,后屏方,蛇龟把水尾,五马扶朝江。”村中有水尾牛脚印、仙人茶筒、仙人床、仙人鼓、仙人抱仔、双卵洞、石母洞、显圣石、大老鹰下蛋等奇石。其中双卵洞据传可与穆云桂林村的清泉洞相通,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石母洞则是一个回声洞,在洞前大声地叫一声,会立即听到回音。显圣石则颇具神奇,被畲民们称为“气象石”经常会闪光——长雨闪光即晴;长晴闪光即雨;长雨或长晴,该石就会静静地躺着,没有任何的声息。大老鹰下蛋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大老鹰下了一个石蛋,圆圆的,非常美丽,很多人都专程赶往瞻仰。可后来村中出了一个娘娘之后,该蛋即发生崩裂,故留下现在之遗迹。还有三个红军洞则是叶飞等革命老前辈当年坚持革命斗争的地方。

编辑本段2、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凤阳乡凤阳村

凤阳村是凤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寿宁县南部,距县城65公里,在白云山北麓1131米的锣鼓山下,海拔652米,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623人,588户,辖凤阳、半洋、东门里、后垅、坑头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凤阳村原名阜宅、棠洋,俗称长洋头,相传村中有一池,凤鸟沐浴其中,曾称“凤池”,又以山形如双凤飞翔,易名“凤翔”,后取“双凤朝阳”之义,改名凤洋,今名凤阳。凤阳村旧属福安县管辖,旧称长洋头,属福安里五都一图二甲;东门里原名长洋东源底,属福安里五都一图八甲;后垅原名长洋后垄,属福安里五都一图十甲。凤阳有村始至南宋中叶录属长溪县,1245年福安建县,属福安县,1455年寿宁建县,属寿宁县,清代属南乡,民国时期,属凤阳乡,1952年属第七区,驻地凤阳,1959年并归第二区斜滩镇,年底成立凤阳人民公社后,属凤阳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仍属凤阳乡。凤阳村有耕地面积1493亩,茶叶面积1960亩。凤阳村,清末时就有茶行2家,由刘桂弦(1829~1897年)、刘家贵(1861~1932年)父子开办,主要产品为红茶,年售干茶1000多担,并不断为坦洋功夫茶提供原材料,所以凤阳也是“坦洋功夫茶”的发源地之一。现今茶叶已成为凤阳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凤阳村刘经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创办了福宁茶叶精制厂,他所生产的玉记牌茉莉花茶曾在90年代获全国金奖,该厂产品并于2006年全县首家通过QS论证。经勘测,坑头自然村的山场上贮藏有丰富的青色花岗岩石矿,其材质上乘,极富开采价值。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63户,共乡村人口3734人,其中男性2056人,女性1667人。其中农业人口3723人,劳动力194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1.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6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5040.1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54350个(劳均38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凤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高田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00公里,距离中学11.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63人,中学生245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3个,党员总数60人,党员中男党员58人,女党员2人。团员260人。

参考资料

1.基础设施 · -(引用日期:2015-12-30)

2.农村经济 · -(引用日期:2015-12-3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