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

由网友(花落未央)分享简介:陈懋章,男,汉族,一九三六年二月一零日出熟,4川省成都市人,航空策动机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传授,专士熟导师。一九五七年,陈懋章结业于北京航空教院;一九七九~一九八一年,做为鼎新开搁后第1批拜候教者正在英国帝国理工教院从事湍流研究;一九九九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持久从事航空策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

陈懋章,男,汉族,1936年2月10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懋章院士 六十年潜心航空发动机研究 为直 20打造 中国心

1957年,陈懋章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

中文名

陈懋章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36年2月10日

毕业院校

北京航空学院

籍贯

四川省成都市

人物经历

1936年2月10日,陈懋章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

1953年9月—1957年6月,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

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

1957年1月,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后成为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陈懋章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在低速模拟高速的理论、旋转流场测量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对提高中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和粘性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陈懋章指导并参加的某型发动机跨音压气机改型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压气机处理机匣,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它为解决高负荷高通流压气机获得高效率、高喘振裕度的难题,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促进中国发动机设计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 科技获奖
奖项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份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99年、2012年
  • 学术著作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2009年7月《从心所欲》陈懋章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2年12月《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懋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

陈懋章认为,对科研人员来说,仅有创新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潜心钻研、敢于质疑的怀疑精神。

陈懋章赞成“染缸”理论,认为不仅大环境重要,小环境也很重要,希望有一个好团队,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

陈懋章认为,要加大人才对外交流力度,鼓励支持人才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机制,创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构建层次分明的人才体系。

  • 教授课程

陈懋章讲授《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叶轮机械原理》等课程。

荣誉表彰

年份荣誉称号
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08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14年中航集团“航空报国金奖”
2014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社会任职

陈懋章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航空动力学报》主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气动热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动力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会理事、国家攀登计划“能源利用中热力气动学前沿问题”专家委员会委员、CFD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人物评价

陈懋章是一位具有精深学术造诣、深厚艺术修养和高尚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他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贡献卓著,兢兢业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

陈懋章是一位科学家,是一位从事航空发动机研究的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他慧眼识才,在培养年轻人上不遗余力;在教学上,他精益求精,即便讲过多次的熟悉教材,上课前仍要认真准备。(中国教育新闻网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