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类 公立 双一流)

由网友(深爱最终成为深碍)分享简介:华南农业大教(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是国度“单1流”设置装备摆设低校、天下重心大教,[一]是广东省国民当局以及农业屯子部共修的省部共修大教。黉舍座落于广州市河汉区,现任校少刘俗红,校训为“建德、专教、求真、立异”。[二]截至二零二二年八月,黉舍地盘总面积八二六一亩,修...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1]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现任校长刘雅红,校训为“修德、博学、求实、创新”。[2]

华南农业大学怎么样 业界顶流

截至2022年8月,学校土地总面积8261亩,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校内教职工3459人。设有25个学院(部),102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作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2]

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为1909年创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2]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3]

截至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90名[1]

中文名

华南农业大学

外文名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

华农、华农大、SCAU

现任校长

刘雅红

主要院系

25个学院(部)[2]

校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483号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属性

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4]、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10月入选)、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2015入选)、111计划(2018年)、省部共建大学 (2022)[4]

主管部门

广东省

学校主页

https://www.scau.edu.cn/

本科专业

101个

QS亚洲排名

385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

1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5个

校训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歌

《金色的理想》

校庆日

11月10日

院校代码

10564

创办时间

1909年

硕士点

一级学科30个、硕士专业学位19个[2]、二级学科119个

博士点

一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类别1个[2]、二级学科60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11个

主要奖项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全国综合排名

90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5]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ABC排名

第97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6]

历史沿革

中山大学农学院

1908年10月,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唐有恒任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兼农业教员讲习所监督,该场选址广州东门外鸥村。[7]

1910年4月,农业讲习所正式招生。5月,讲习所奉命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办学层级“与高等学堂同等”。

1912年,农业讲习所改称为高等农林讲习所。

1917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高等农林讲习所基础上成立。

1921年8月,增设林学科,学制四年。

1924年6月,与广东高等师范及法政大学合办为广东大学,设为农学院。

1926年7月,随着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中山大学农科系。

1930年,为中山大学农科学院。

1931年,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8]

岭南大学农学院

1916年9月3日,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挂靠于文理科大学,本科制四年,高鲁甫任院长。

1921年,学校副监督钟荣光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成立岭南农科大学,获得批准,下设教育部、试验部、营业部和推广部(劝农部)。教育部开设田艺科、园艺科、畜牧科、蚕桑科和农产制造科五科。本科学制四年。

1923年11月,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特委托以该科为基础在农大校内设立“广东蚕丝改良局”,委任原蚕桑科主任考活兼任局长。

1927年,中央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岭南农科大学成为岭南大学一个学院。该学院开设4年农业全科,发给理学士学位,学院另附设3年职业班。[9]

1928年,学院大楼“十友堂”建成。

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12日,岭南大学宣布停课,10月底迁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学校舍复课。

1940年,岭大决定先将农学院迁回粤北坪石。11月13日,农学院三、四年级共30名学生在坪石开课。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农学院设农艺学系和园艺学系。1942年1月,农学院一二年级学生从香港赶来汇合。1944年至1945年间,岭大农学院因需要先后迁往仙人庙、湖南汝城和梅县。

1949年,农学院对原植物病理研究室进行扩充,成立植物病理系。

1950年,成立植物病理研究所。[10]

合并组建

华南农学院

1952年11月10日,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8年,从华南农学院、湖南林学院分离出广东林学院独立办学。

1963年,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

1970年10月,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为“广东农林学院”,国家重点建设。

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

1975年,“广东农林学院”拆分,两校独立办学。

1977年9月,学校复名“华南农学院”。

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

1984年9月,学校改制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9]

华南农业大学

1994年,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2004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1]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2014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成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2]

2017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月,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3][14]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5]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16]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17]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18]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南农业大学入选。[4]

2022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入选2022年广东省工人先锋号拟评选对象公示名单。[19]

2022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15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20]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 开设101个本科专业。[2]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
农学院农学(丁颖创新班)
农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林学
林学(丁颖创新班)
风景园林
园林
森林保护
城乡规划
旅游管理
草业科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园艺学院

园艺(丁颖创新班)
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茶学

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
动物医学(丁颖创新班)
动物药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温氏班)
动物科学
蚕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生态学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地理信息科学
测绘工程

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
水产养殖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丁颖班)
工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器人工程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丁颖创新班)
食品质量与安全
包装工程
生物工程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制药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家具设计与工程

数学与信息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

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丁颖创新班)
农林经济管理
会计学(创新实验班ACCA)
金融学(创新实验班CFA)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社会工作

人文与法学学院

法学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艺术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表演
产品设计
动画
音乐表演
广播电视编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
园艺(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教育学院

金融学(国际班)
会计学(国际班)
统计学(国际班)[21]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园艺(中外合作办学)
独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附属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幼儿园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387人,其中专任教师2363人(正高级487人,副高级868人);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55人,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博士生导师320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95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314人。[2]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2][22]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耀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锡文、陈勇[2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耀光、杨增明、唐明、秦启伟、刘雅红、冯耀宇、刘健华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田江、王少奎、罗春玲、徐振林、沈永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杨洲、廖明、吴珍芳、邓诣群、聂庆华、雷红涛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廖明、李建国、刘雅红、杨洲[24]

国家级教学名师

曹广福、骆世明、罗锡文、蒋爱民

教学团队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立项时间

主持人

1

农业机械学

国家级

2009

罗锡文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

2014

洪添胜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校级

2007

洪添胜

4

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

校级

2014

王红军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我校共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ESI排名前1‰学科1个,ESI排名前1%学科10个,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1个,广东省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7个,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东省二级学科特色重点学科4个, 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0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25]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作物学

ESI排名前1%学科10个: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依被引次数排序)。

ESI排名前1‰学科1个:植物学与动物学

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预防兽医学

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机械化工程

广东省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7个: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6个:生物学、生态学、畜牧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

广东省二级学科特色重点学科4个:金融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0个:兽医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低碳农业、智慧农业

国家林业局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林学

国家林业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植物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5个: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生态学、作物遗传育种

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1个:林业工程[25]

学位授予

类别

学科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

农业工程、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兽医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应用经济学、科学技术史、数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农业、工程、兽医、风景园林、公共管理、翻译、金融、社会工作、艺术、林业、会计、法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和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动物医学、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林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拔尖创新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复合应用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实验中心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中山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江门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云浮肉鸡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湛江荔枝龙眼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防教育:2019年8月5日,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课“三段式”教学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案例》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26]

精品课程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立项时间

主持人

1

农业机械学

国家级

2008

罗锡文

2

农业机械学

省级

2006

罗锡文

3

汽车构造

校级

2011

王海林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立项时间

主持人

1

农业机械学

国家级

2012

杨洲

教学成果

2016学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约467项,省级约905项。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级规划教材15种。[27]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教学成果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获奖时间

主持人

1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

一等奖

2018
2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国家级

二等奖

2014

3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

二等奖

2014

罗锡文、杨洲、洪添胜、贾瑞昌、杨丹彤、李长友、马旭

4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2014

罗锡文、杨洲、贾瑞昌、洪添胜、杨丹彤

5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凝炼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省级

一等奖

2010

罗锡文

6以立体教材和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畜产食品工艺学”教学质量

国家级

二等奖

2009

7

以“职业标准”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校级

一等奖

2008

王海林

8

机电类专业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校级

一等奖

2008

杨洲

9

汽车评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级

一等奖

2008

陆华忠

10

基于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工科专业教学模式

校级

一等奖

2008

洪添胜

11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

校级

一等奖

2008

徐凤英[28]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22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成立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批2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与港澳台地区大学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牵头发起组建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2]

学术研究

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4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品检验站均设在学校。[2]

2022年6月,学校新增教育部生物基材料与能源重点实验室。[29]

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兽用抗菌药安全评价创新团队(刘雅红)、荔枝花果发育理论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李建国)、水果生产装备创新团队(杨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团队(廖明)[30]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

序号实验室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学院负责人
1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2009农学院陈志强
2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2011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
3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2011兽医学院廖明
4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2013动科学院吴珍芳
5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2013动科学院吴珍芳
6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国家发改委2014兽医学院刘雅红
7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2016食品学院孙远明
8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2016工程学院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重点科研平台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学院负责人
1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兽医学院任涛
2农业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工程学院罗锡文
3农业部华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农学院钟国华
4农业部鸡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农学院张细权
5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资环学院王建武
6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资环学院李永涛
7农业部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林风学院谢君
8农业部华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1园艺学院林顺权
10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2011动科学院江青艳
11农业部华南水稻病虫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2011农学院周国辉
12农业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2011农学院唐湘如
13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农业农村部2011食品学院孙远明
9农业部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2016兽医学院廖明
15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农业农村部2016工程学院罗锡文
14甘蔗机械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农业农村部2017工程学院刘庆庭
16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装备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2018工程学院吕恩利
17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农业农村部2019兽医学院廖明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依托学院负责人
1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03农学院徐汉虹
2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2006农学院邱宝利
3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07工程学院罗锡文
4植物航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2007农学院陈志强
5南方园艺产品保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2009园艺学院陆旺金
6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19材能学院钟新华

华南农业大学自然资源部重点科研平台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依托学院负责人
1自然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2012资环学院胡月明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发改委重点科研平台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依托学院负责人
1广东省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发改委2010兽医学院廖明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依托学院负责人
1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1兽医学院曾振灵
2广东省(广州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2园艺学院陆旺金
3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3农学院张桂权
4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6兽医学院张桂红
5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8食品学院孙远明
6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09动科学院张细权
7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0林风学院陈晓阳
8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1资环学院胡月明
9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2农学院张炼辉
10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2生科院邓诣群
11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3兽医学院李守军
12广东省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5农学院邱宝利
13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7动科学院江青艳
14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8食品学院曹庸
15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9资环学院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批准部门成立时间依托学院负责人
1广东省畜禽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2食品学院蒋爱民
2广东省农业航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3工程学院罗锡文
3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3食品学院孙远明
4广东省兽用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3生科院吴鸿
5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3艺术学院金憓
6广东省土地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资环学院胡月明
7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食品学院曹庸
8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资环学院章家恩
9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林风学院陈晓阳
10广东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生科院郭振飞
11广东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动科学院钟仰进
12广东省昆虫行为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农学院曾鑫年
13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材能学院刘应亮
14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工程学院吕恩利
15广东省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农学院吴建辉
16广东省农业养殖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数信学院刘财兴
17广东省宠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兽医学院李守军
18广东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园艺学院陈日远
19广东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农学院张志祥
20广东省微生态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食品学院林俊芳
21广东省山地果园机械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工程学院吴伟斌
22广东省油茶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食品学院吴雪辉
23广东省农情信息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电子工程学院王卫星
24广东省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园艺学院王惠聪
25广东省现代养猪数据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5兽药厂武力
26广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6园艺学院曹必好
27广东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6资环学院李永涛
28广东省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6材能学院胡传双
29广东省水稻移栽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7工程学院马旭
30广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7林风学院谢君
31广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7数信学院肖德琴
32广东省动物病毒载体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7动科学院谢青梅
33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无人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7水利学院丛沛桐
34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2018海洋学院刘文生

科研成果

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实现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三大奖全覆盖。

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完成人

颁奖单位

获奖类别

等级

主持/参与

1

2019

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

刘雅红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2

2019

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

樊小林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3

2019

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

江青艳、邓近平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4

2019

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

张建国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5

2019

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永涛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6

2018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

刘耀光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主持

7

2018

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吴珍芳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8

2018

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廖新俤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9

2017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

罗锡文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主持

10

2017

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

骆世明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11

2014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万邦惠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参与

12

2014

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李建国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13

2013

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廖明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参与

14

2013

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承兰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15

2011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应用

吴珍芳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16

2010

鱼藤酮生物农药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集成

徐汉虹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17

2010

农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

孙远明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18

2010

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林顺权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19

2010

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凯夫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20

2009

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曾玲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21

2008

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

张昭其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22

2007

工厂化农业(园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陈日远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23

2006

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辛朝安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参与

24

2004

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

毕英佐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25

2003

南方红黄壤土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骆世明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参与

26

2001

果菜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

陈维信等

国务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主持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3月,华馆藏总量达到979.9万册(纸本文献272.6万册,电子资源折合馆藏707.3万册)。文献信息资源覆盖学校全部学科,已形成多学科、多载体,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31]

学术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综述、农学·园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生物学、林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兽医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等栏目,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遴选为中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6、2008、2010年连续三届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2014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3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社科类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经济管理、文史哲类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为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33]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为圆形,以绿色为标准色,由学校中英文名称和字母“A”、“U”组成。“A”代表AGRICULTURAL,以五条曲线组成,象征学科的多科性和学校的不断改革发展。“U”代表UNIVERSITY,分以两片绿叶抽象的造型,并与“A”的中圆点结合,寓意人才培养、成长成才;图案下方是学校办学起始年份“1909”字样。

校旗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左上角印有绿色校徽,中央印有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11月10日。

校训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释义:修德,是立国正身之根本。“为政以德”、“以德安邦”、“以德修身”。作为大学生,修德必须先修为人之德,然后才能修好为学之德。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同时,“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大精深”、“博采众长”,只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做到文理兼容、百科兼纳。

求实是一种态度、作风,更是一种思想、精神。求实作为一种态度,强调踏实做事、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求实作为一种作风,品格敦实厚重,对人不说谎,考试不作弊,作品不剽窃;求实作为一种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真理;求实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理,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是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更是孕育和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校歌

《金色的理想》张岳恒作词、岳晓云作曲为了绿色的希望,我们汇聚在科学的殿堂修德博学、求实创新书山登攀我们知难而上为了金色的理想,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学海泛舟我们云帆高扬啊!白云山下——我们播下绿色的希望啊!珠江水旁——我们放飞金色的理想今天,我们是奋发向上的芬芳桃李明天,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雅红
党委副书记邓国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少雄
副校长温小波、咸春龙、仇荣亮
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运东、邓诣群、蒋育燕、钟强[34][35]

知名校友

类别姓名备注
学术界丁颖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
邓植仪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
沈鹏飞林业教育家,林业科学家
李沛文教育家,农业科学家
张巨伯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农业教育家
陈焕镛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雷党委书记,院长
钟荣光中国爱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唐有恒农业教育家,农业科学家
蒋英植物学家,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黄承先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烈士
刘耀光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善欢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永根中国科学院院士
庞雄飞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儒永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耀祥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鸿宣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保善广西大学副校长
吴清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政界罗富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阮功丹越南前副总理
温思美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苏泽群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邓海光中共广东省茂名市委书记
严植禅中共湛江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
李和平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
林树汉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党委副书记
陈玉驹美国纽约中华公所主席
周安靖美国纽约州州议会贡献奖获得者、美国总统义工奖获奖者
企业界万玉华霸王国际集团总裁
欧吉阳惠州市日升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志芬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温氏集团总裁

学校荣誉

获得荣誉

时间荣誉获奖主体
2022年4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9级园艺专业园艺(丁颖创新班)团支部[36]
2022年5月2022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学校排名

时间榜单名称排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90位[5]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97名[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