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比值)

由网友(此生多浪荡)分享简介:正在铺开存款额度以及下调贷款筹办金之后,节制贸易银行疑用扩弛的最初1谈樊篱———存贷比指标———也正在二零一零年新年伊初紧动。银监会邪式下发《闭于调解部门疑贷羁系政策促成经济稳健成长的告诉》,亮确暗示,将许可切合前提的中小银行适当冲破存贷比的限定。中文名存贷比界说银行存款总数/贷款总数[一]外文名loan-to-deposi...

在放开贷款额度和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控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最后一道屏障———存贷比指标———也在2010年新年伊始松动。

银行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 存款总额.删除商业银行75 存贷比监管指标.2016年10月标普对调整的存贷比进行观察显示.目前我国银行的存贷比超过80 .并以一年6个百分点的增速上升

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

中文名

存贷比

定义

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1]

外文名

loan-to-deposit ratio

一是

减少贷款增量;

概述

“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率。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形成原因

给银行的存贷比设定一个监管比值,这还要从银行的盈利模式说起。因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就会想法提高存贷比例。

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在央行或商业银行的存款),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

如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倒闭,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监管红线

使得存贷比迅速降低至监管红线之下无非有两种做法:

一是,减少贷款增量;二是,增加存款增量。贷款收入是银行的命根子,减少放贷,不太现实,那么银行能够做而且也愿意做的就只有全力吸收存款了。而且,鼓励吸储本来就是银行的惯例。

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是以人民银行划定的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各商业银行间的净息差NIM(Net Interest Margin,银行净利息收入与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基本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商业银行的利润与可贷资金的数量高度正相关。而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越大,其可贷资金的额度就越高,这样其净利息收入就越多,因此各商业银行将吸储作为一项任务层层下达。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其吸收存款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存贷比相对较低。而对于不具有网点优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吸收存款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客户经理的身上。部分商业银行一方面鼓励贷款客户提前还贷,不但将最低还款额度降低——由5万元降到1万元,而且还将提前还贷预约天数减少——由1个月减少到5天;另一方面,多种优惠措施吸引存款。

银行的一项常规业务就是当存款客户的资产达到一定的额度,便可成为银行的VIP客户,可享受银行的各种便利优惠服务,诸如存取款无须排队、跨行转账免手续费、三级甲等医院的免费挂号服务以及贵宾候机厅等等。高息揽存的这种做法是违规的,商业银行不会公开的触及这条红线。

当商业银行有了客户经理这一营销团队之后,吸储手段变得更加灵活,吸收存款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客户经理为了完成吸储任务通常所采取的营销措施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降低比例

如何降低银行的存贷比,一方面是通过压缩贷款,另一方面是提高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已演变成很多银行的头等大事,但要使用传统的拉存款办法,恐怕在当今形势下作用不大,通过提供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以此来达到争取更多企业客户存贷和结算的目的,这就是银行现金管理服务。

但凡商业银行收紧信贷规模,企业对现金管理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尤其是集团企业。他们是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最重要的客户群。尽管他们的绝对数量比较少,但业务额却是银行业务额中的“大头”。

银行为这些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等,企业获得和保持了最佳现金流,反过来说,这些企业多为大型集团企业,他们也为银行提供了大量存款,这些企业通过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将旗下众多分子公司账户以及巨额的存款部分或者全部转至该银行,对银行的存款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集团企业下属分子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将企业资金上收到总部,而集团企业的总部通常都设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样一来,下属地方企业的资金就相应减少了,相应的,各地银行分支机构的企业存款也会上不去,放贷就会受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对那些集团企业总部较少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影响,虽然各家银行出台了内部指标,但对于银行分支机构来说,他们的业绩并不受太大影响。

在国内,有些银行甚至用企业存款来考量该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成效。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他们银行的现金管理客户系统上线后,一些企业客户的存款确实增加不少,说明现金管理业务对银行存款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是很有效的。

现金管理业务不仅能增加客户的黏性,对增加银行开户数、交易量以及带动存款增长等方面也有长足的好处。他并表示,企业既然愿意花这么多钱用这个现金管理产品,说明对主办银行还有比较信任,相应的存款自然会比较多。

当然,拉动存款增长只是其中一个优点,现金管理业务实际上是一个交叉销售平台,只要是与现金相关的产品,都可以往里放。正如此前接受我们采访的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直接面对的是大中型集团公司,这些都是银行重点争取的客户,依托该平台达到获取客户存贷和结算的目的,这才是银行真正看重的东西。

种种迹象表明,现金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重要阵地,作为中间业务的高端产品,现金管理业务不仅提升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空间,也为商业银行多元化盈利模式奠定了基础。

最新规定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

消息人士12日表示,监管层将自6月起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冲时点”效应弱化,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也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据银行研究员测算,该政策对大银行影响不大,但中小银行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下滑5%左右。

流动性

存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用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之一。

用存贷款比率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也存在不足之处:

(1)因为贷款和存款中的各个项目的流动性水平或对流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2)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也会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因此,该比率应结合其他比率来全面考察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作为商业银行的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派生存款,创造广义货币,扩大货币乘数。要扩大货币乘数,就需要取消现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中存贷款比率不得大于75%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是由流动性和盈利性所决定的,在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和加权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8%)达到了规定比例的约束条件下,存贷款比率对安全性而言已无任何实际意义,相反却限制了货币乘数的扩大,降低了盈利性。

特点

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额主要以存款准备金的形式表现,而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为8%,1999年11月又降为6%,因此,存贷款差额应该体现在超额存款准备金数量上。

对商业银行的动机进行分析可知,保持大量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既可以减少不良贷款风险,又可以获得中央银行相对较高的利息收益。在目前存贷款比率低于最优值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贷款利率,能够有效地补偿不良贷款风险并将道德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可以有效削减超额存款准备金数量,更大程度地减少商业银行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此外,由于企业对贷款的总需求大于银行的供给,资本市场供不应求,适当提高贷款利率能够平衡资本供需,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符合市场的运行规律。

存贷比监管是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的企业倒闭,直接的原因都是流动性不足。这不仅适用于普通企业,也适用于银行。

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因此银行在存贷比接近75%的时候,一般都会收紧贷款业务,增加存款业务来控制存贷比。

现实意义

一、反映银行盈利水平

存贷比,指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百分比。如果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即存贷比很低),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反之,如果银行的存款很少,贷款很多,即存贷比很高,就意味着它收入多,而成本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就不错。从利益角度讲,商业银行总会试图提高存贷比。从银行抵抗风险角度讲,存贷比又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支付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银行需要保留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

二、反应市场经济情况

存贷比过高,说明当前经济政策处于紧缩状态,当前市场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等原因;相反,如果存贷比过低,说明经济政策处于宽松状态,反映了当前市场过冷,居民的购买欲望不高,市场产品等供给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等。

三、指导国家政策走向

如果存贷比过高,政府会提升利息率,从市场上回笼过多过热的资金,减缓市场的压力,而居民在利率吸引下,购买欲望相对变弱,市场需求趋于冷淡,从而达到给市场降温的目的。

如果存贷比过低,政府会下调利息率,使更多的银行存款或者闲置资金得以投放到市场上,以此来激活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如果存贷比过高,政府会吸收市场过剩的资金。从而降低地方招商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存贷比过低,政府会释放银行资金,加强市场的货币流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投资过热等现象。

市场声音

75%存贷比红线将成历史 银行股或将受益

“目前,存贷比监管指标设定给银行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会促使银行存款的波动大,而存款的波动会引起市场资金的利率大幅波动。此番摘掉‘红线’可释放数万亿资金,让银行业将把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取消这一监管指标是为了防范更大的风险,对整个银行业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