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中国台湾第一大天然湖泊)

由网友(爱,不将就)分享简介:日月潭(Sun Moon Lake),中国台湾地域第1大自然湖泊,为日潭取月潭之合称,果其单潭火色各别而患上名。位于中国台湾阿里山以北、能平地之南的南投县鱼池城火社村。日月潭由玉山以及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火而成,环潭周少三五私里,平均火深三零米,面积约九平方公里,是中国台湾外去种熟物最多的咸水湖泊之1。它以光华岛为界,北...

日月潭(Sun Moon Lake),中国台湾地区第一大天然湖泊,为日潭与月潭之合称,因其双潭水色各异而得名。位于中国台湾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

相关影视作品有由阎善春执导的动画短片《日月潭》[1]。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收录有课文《日月潭》[2]

中文名

日月潭

代表景点

文武庙、涵碧楼、慈恩塔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最佳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平均水深

30米

外文名

Sun Moon Lake

景区类型

湖泊

地理位置

中国台湾南投县鱼池乡

占地面积

7.73㎞²

海拔高度

748米

别名

水沙连、水社里

名称起源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去过四处算合格,全去过就太幸福了

以湖心岛为界,北半湖形同日轮,得名日潭,南半湖形状似月牙,取名月潭,两潭合称为日月潭,这就是日月潭名称的由来。[3]

根据记载,“日月潭”一词,最早见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所著“蠡测汇抄”第2篇“水沙连纪程”所记:“…过水里社,望见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蓝鹿洲东征集所纪之水沙连即此…”。[4]

形成演变

日月潭原为全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水源全仰赖雨水供应。潭中有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岛东北侧形圆如日,岛西南侧狭长微弯如月,故名“日月潭”。

1918年7月,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开始在日月潭兴建“门牌潭发电所”,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拖到1919年才大兴土木。1934年6月完工,并改称日月潭第一发电所。其相关工程包括在武界建坝拦截浊水溪上游溪水,开凿人工引水隧道至日月潭以供给水源,而发电后的水则被引导注入浊水溪支流水里溪,从此日月潭变成浊水溪水系的一环。

为了运送电厂兴建所需要的材料,集集线铁路因此孕育而生。完工后的日月潭的水位上升,湖面面积也从原来的4.55平方公里扩张至7.73平方公里,当时称为“珠子山”的拉鲁岛面积也随之缩小。

1944年发电厂遭飞机轰炸损坏,发电停顿。1946年台湾电力公司成立,随后修复电厂恢复供电,1948年10月改名为大观发电厂。1970年,日月潭定为风景区,1999年的921大地震后,进行重建工作,并设计新的服务计划,2000年1月,日月潭风景区,其范围除日月潭外,北面扩大至鱼池乡,东至水社大山,西至集集大山,南至水里蛇窑。

地理位置

位置

日月潭是中国台湾风景优美的“天池”,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祁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貌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拉鲁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文特征

日月潭湖面海拔七百六十米,平均水深约三十米,湖周三十五公里,水域面积九百多公顷。[3]

2023年3月,据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消息称,台湾南投县日月潭因近期配合下游农业灌溉用水,水位直落,大降超过7米,蓄水率仅为54.6%。[5]

气候特征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7月平均气温不高于22℃,1月不低于15℃,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2000米;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

日月潭潭中有一小岛,此岛以北湖形如日轮,以南似新月,所以才称为日月潭,现因蓄水建造发电厂,湖形变得像一张枫叶。拦河大坝长91米,高48.5米,蓄水量为1.47亿立方米的水库,水库的泄水通过15公里长的隧洞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时补充水源的作用。在未建水电站前,日月潭的湖水面积为4.4㎞²,平均水深约4 米,湖面海拔726.8米。水电站建成后提高水位30 余米,潭边低地尽被水淹,湖水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3㎞²,平均水深达19.1米,湖周长35公里,最大水深40米。

主要景点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第二大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²,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季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自然景观

拉鲁岛

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位于日月潭中,以拉鲁岛为界,日月潭分为日潭和月潭。国民政府来台后,将之改名为光华岛,后又复名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邵族传说中祖先灵魂安息之处。因九二一大地震,岛上建筑多有损坏,全岛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开始修复工程。

猫囒山

坐落在日月潭北侧的猫囒山,海拔1020米,是俯瞰日月潭全景及观赏日出的理想地点。在茶改场里有一栋三层楼木造建筑,那是日据时期所遗留下来的旧厂,相当典雅古朴,也是县府指定的历史建筑之一。旁边有一栋新建的茶叶文化展示馆,展示有关茶的各种相关资讯,参观后,将更了解茶文化。

另外在旧茶厂左边的山谷坡地,由于遍植茶树,景色迷人,天气晴朗时,还可以远眺鱼池的山景。过了旧茶厂之后,继续前进,路旁有一排壮硕的锡兰橄榄树,红色的枯叶落满路面。

人文景观

慈恩塔

慈恩塔是蒋介石于1971年为了纪念母亲王太夫人所建,仿辽宋古塔式样八角宝塔。该塔建在海拔955米的青龙山顶上,塔高9层、高约45米,塔顶正好是海拔1000米。据说,慈恩塔塔顶是王太夫人灵位,并设有石桌、石椅可供人休憩。慈恩塔是日月潭景区的最高点,站在塔顶,不仅可以看到日月潭拉鲁岛、玄奘寺与慈恩塔皆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还可将日月潭美景尽收眼底。

玄光寺

在清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战后归还给中华民国佛教协会部分顶骨舍利,1955年迎灵骨来台,1958年安奉于日月潭畔的玄光寺。

玄光寺离潭只有十多米,寺下设有码头,游客可搭船至码头,再走台阶上去参观;寺内供奉玄奘大师的金身,上悬「民族宗师」匾额;虽然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已移奉于玄奘寺,但因水路交通便利,玄光寺已是游客到日月潭旅游必访景点。

玄光寺的建筑采用唐式,因临潭而建,可以就近欣赏日月潭的涵碧秀水。

玄奘寺

玄光寺寺后,有一条青龙山步道可直达玄奘寺。玄奘寺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青龙岗1号,玄奘大师的灵骨从日本迎回后,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灵骨才迁迎入玄奘寺。玄奘寺牌楼下方,安放两头白象,中间绘有《玄奘大师西域行游图》。

玄奘寺共有3层,一层正殿建筑结构采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给予人的亲切感,此殿门楣上悬有“玄奘殿”匾。殿内正中供奉玄奘法师负笈像,塑像上方的“国之瑰宝”匾额乃蒋公亲题。 玄奘殿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就安藏于塔中。楼上也是玄奘寺的经典文库重地。寺院内还有三座碑文:中间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师传”,恭录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左为日华亲善纪念,右侧则是中日佛教亲善交流纪念碑。殿前还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见供人敲槌之醒钟。

亲水公园

桃米溪是桃米里中第一个以生态方法改造的河流,在改造的同时也建造了亲水公园与观景台,公园旁种植了茄苳树和野牡丹等原生植物,让民众更亲近大自然。炎炎夏日到亲水公园戏水,清澈透明的沁凉泉水赶走了满身的暑气,拉近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冬季枯水期,为节约水资源,亲水公园不再供水,但游客还是可以在居高临下的公园凉亭静坐冥想,享受乡间的宁谧。

铳柜天宝堂

从头社盆地走台21线前往水里乡,中途可以瞧见在公路的右侧,有一尊相当高耸的太子爷的神像,那里便是武登村的铳柜天宝堂。

天宝堂建于日据时期,以三恩主 (关公、吕洞宾、灶王爷)为主神,庙貌宏伟。1987年秋天,太子元帅奉旨镇守天宝堂,由于屡显神威,于是恩主降鸾指示信众,在庙后建一高6丈2尺7寸的太子元帅圣像,以彰显太子爷护石乡民之神迹。由于太子爷的造型相当高耸,于是成为铳柜的显著地标。

涵碧步道

涵碧步道的起点为梅荷公园,步道平缓蜿蜒、环绕涵碧半岛水滨,穿梭于林荫花木中,是老少咸宜的大众化路线。清晨漫步其中,可见五色鸟、山红头、绣眼画眉等鸟类活跃林间。行至潭畔码头可尽览慈恩塔、拉鲁岛及群山绿水美景。育乐亭是远眺青龙山脉以及拉鲁岛的最佳地点,仔细观察可以体会传说中青龙抢珠的地理奥妙!蒋介石行馆涵碧楼即因坐落于涵碧半岛而得名,蒋介石先生暨夫人生前时常漫步于涵碧步道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步道两侧还栽种蒋夫人最喜欢的桂花、栀子花等香花灌木。

梅荷园

梅荷园梅荷园位于涵碧步道入口处,为蒋介石先生当年驻跸日月潭,随扈宪兵的岗哨要塞,以宪兵梅荷精神象征命名。九二一地震之后,管理处规划成为景观眺望台,往年在水社码头附近湖面施放烟火时,梅荷园占居高临下的地利,成为观赏花火的最佳据点。为提供在日月潭住宿的游客夜间另类休闲活动,梅荷园于2011年开放给民间餐饮业经营简餐及酒吧。

孔雀园

孔雀园饲育两百多只孔雀以及山鸡、台湾蓝鹊等一百多只珍贵禽鸟。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专利动作,竖起尾羽,展开成扇状,除了具求偶功能之外,在必要时也是向外敌示威的动作,看在人们眼里,却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不过,孔雀们下雨天是不出勤的,以免影响其健康和美丽。

历史人文

宝岛明珠——日月潭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其一,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

其二,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和地,一次他们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文化活动

万人横渡日月潭活动

从1983年开始,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日月潭都会举办“万人横渡日月潭”的竞泳活动,全程大约三千米。

2002年,正式列入世界游泳名人堂。

2006年,共有21942人参加,首度突破2万人。

旅游信息

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义乘搭专线汽车运往,只需一个多小时旅程。若自台北西站B栋搭乘国光客运巴士1833往日月潭路线、在日月潭站(水社游客中心)下车约4小时10分钟 ,环湖建有游览公路,道旁绿树成荫,宜行宜憩。但多数游者仍喜学古人“泛棹出渡”,深入各风景点去充分领略湖山风情。 “出渡”先上珠仔屿。小舟一荡开桨,人便直入琉璃明镜。上下天光,碧水粼粼,令人顿有凭虚凌空、飞入仙境之感。舟泊珠屿,上岛游览。这小岛昔日甚大,后因日本人建水电站而大部分被淹没,变得很小。不过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屿孤浮四面空”之旷朗。

泛棹往北,可泊山麓崖边。这里有磴道上山,共365级,俗称“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庙。庙内集诸神之大成,济济一堂,居中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关公、神农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龙王等等。在山门前远眺潭景,若披展图画,绕岸皆山,云水四合,“风光不减巫山峡”。

自孔雀园无论循环湖公路或返渡头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现名忠孝村)。从德化社环湖往南滨,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师全身,曾是玄奘法师灵骨暂藏之所。玄奘寺后的青龙山巅,建了一座九层高塔,名曰“慈恩塔”。

环湖而游,至西北岸山脚,远远就可听见水流怒吼雷鸣,原来不远就是从浊水溪上游通过18公里长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这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喷出的水花,高达四五米至七八米,势若蛟龙吐水,湍傲排空,较之济南的趵突泉更加壮观。 距“水口”不远有一处探向湖面的小半岛,位于潭的西北。当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没珠屿大部分时,屿上的曹族人即迁来此半岛居住,现已拓建成充满现代色彩的观光旅游中心地。专线汽车、环湖公路、游湖路线等多以此为起点或终站。这里旅社建筑颇多,最宏大而高级的建筑当推“教师会馆”和“涵碧楼”。教师会馆是台湾教育界人士休假疗养中心,宏大新颖,设备完善。涵碧楼则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

项目

缆车横山越岭俯瞰日潭风光

日月潭缆车隶属九族文化村,于2009年底正式启用,同时也打开日月潭另一种欣赏角度与视野。缆车位置在伊达邵码头边约400公尺处,由九族文化村至日月潭段缆车线全长1,877公尺,横跨水社大山支脉的卜吉山二背脊,高度分别为996公尺与1,044公尺,再下降至九族文化村观山楼,全程单趟下来约七分钟。

水岸骑行迎风穿林

日月潭拥有湖滨、月潭与头社三条自行车道,其中,只有月潭自行车道远离台21线,也是唯一贴着日月潭边侧建造的车道,全长约两公里,从明潭隧道端进入后就是日月潭月牙湾所在,车道前行200公尺后紧邻日月潭边缘向前延伸,由于四轮车辆禁止进入,属于完全单车道,深获车友青睐,也昵称为“日月潭最宁静优美路径”。

历代铁路车厢怀旧展示

在车埕车站内陈列多达10部在不同时期行驶于集集支线的列车车厢,并新设铁道文化园区与周边景点结合,增加车埕旅游的丰富性,也正好弥补集集支线从4月15日整修暂停行驶一年的铁道空窗期,游客来此可看到乘载旅客专用车厢,还有运木材的平车、水柜车、运水果的通风车、保鲜的冷藏车等,浓厚的怀旧感非常吸睛。

美食

曲腰鱼

日月潭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最有名的是曲腰鱼与奇力鱼,曲腰鱼较大只,味道鲜美,更有总统鱼之称,因为它的肉质美味,深得蒋介石的喜爱,每次莅临涵碧楼度假时,均会品尝此一珍馐,于是日月潭民众便将曲腰鱼取名总统鱼。

奇力鱼

早在清代文献中,就曾记载过“奇力鱼”,邵族称其为“奇拉”,后来汉人学其音而称“奇力鱼”。有鱼类学家指出,奇力鱼应该是“克氏鱎”,生长在各地低海拔河川、湖泊,只因为这种鱼与邵族发生关系,多了地方色彩。在日月潭上可以看到很多四角网的船屋,主要就是捕抓奇力鱼。奇力鱼与邵族的关系,一如飞鱼之于雅美族,他们是邵族人重要食物来源,主要捕获季节为春夏二季,进入秋冬后,奇力鱼因躲入较深水域较难捕抓。由于体障不大,一般以油炸做法最普遍,是日月潭地区各饭店的一道名菜;而邵族人主要用来盐渍,成为传统小吃。

潭虾

日月潭的潭虾,是足以与总统鱼以及奇力鱼并列的日月潭美食,日月潭潭虾大多使用油炸处理,因潭虾的肉少,酥炸之后香味四溢,是一道吃气味的菜,美味的潭虾配上少许的冰啤酒,我只能说那是一种享受,潭虾的香气充满整个空间,搭配其他的菜肴更加美味。

山猪肉

山猪肉是很多山区风景区餐厅会出现的菜肴,大家就会问啦,山猪有那么多吗?大多都是养殖的山猪了,山猪的成长没有肉猪快,但是却繁殖的比肉猪多一点,而山猪的皮也比肉猪的厚,却没有那么油。

竹鸡

竹鸡,属于雉科鸟类,体型不大,一般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拔毛过而且已经料理过的竹鸡了,竹鸡的肉不多,应该以算是一种吃口味的野味,竹鸡骨头细小,肉质细嫩,因为肉质细嫩而受到喜爱,一般竹鸡用烤的,香味四溢,竹鸡都采用饲养的方式,以供给商店。

住宿

伊达邵社区

伊达邵社区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达邵社区是游客必访景点,社区商圈内有充满原住民色彩的艺品店、土产店、餐厅及旅馆。每年农历8月是邵族的丰年祭,此时到访日月潭,可欣赏邵族歌舞的迷人风情。

在日月村,有邵族原住民开的饭馆,还有琳琅满目、洋溢邵族风情的伊达邵商店街,游客可在此选购邵族工艺品。

在伊达邵文物馆里,还可以看到伊达邵族姑娘与小伙表演的传统迎宾舞蹈。说是邵族文物馆,其实主要是向游客推销鹿茸和鹿茸酒的地方,但也可以在这里参观了解邵族的文化和手工艺品。

水社游客中心

水社为日月潭交通转运中心,也是旅馆、商店集中地。水社码头视野佳,常有活动表演于此举行。水社游客中心共有地上四层及地下一层,一楼陈设有先民文化广场,二楼为游客中心,三楼及四楼则为餐饮部。南望日月潭内湾,视野广阔,是进出水社地区及涵碧半岛的动线起点,东侧邻接水社商圈,北为环潭公路要冲。

步道系统

猫囒山步道

孔雀园 位于水社村明潭国中旁,是一条4.7公里长的步道.岸猫囒位于大林溪上游猫囒盆地中,海拔约670-700米间,步道可通往茶叶改良厂鱼池分厂的茶园,还有满山的的台湾杉木林登上山顶可鸟瞰日月潭,环望水社大山,集集大山等,尤以观赏日月潭日出是最佳地点。

土亭仔步道

位于台21甲线环湖公路9.5公里处,地当伊达邵南方的茄苳仑与沙巴兰山之交接处,步道长约600米高低落差约80米,沿途地形起伏、弯曲,登临尽头有一座展望楼可眺望山水风光。

水社大山步道

水社大山海拔2.059米,为环绕日月潭最高的一座山,亦为鱼池.信义两乡分界点.水社大山步道起自日月村德化社附近,沿着山林爬上,步道铺设有石阶,走完1853层石阶即到达山腰。

松柏仑步道

位于台21甲线环湖公路1.95公里处,地当文武庙与孔雀园之间。

大竹湖步道位于台21甲线环湖公路3.5公里处,地当松柏仑即卜吉山之间的潭岸水域,是一条长80米,已原木构筑,由环湖公路深入潭岸的步道,此处水域有一进水口,进水时状如泳泉蔚为奇观。

水蛙头步道

位于台21甲线环湖公路4.9公里处,地当大竹湖步道与伊达邵之间,步道以原木及木胶板铺设而成,全长500多米,高低落差约60米,这是一条赏心悦目的健康步道,坡度平缓沿途苍翠的竹树参差,满布各种野生花草,由以蕨类是日月潭最可观的地点。

原住居民

水沙连邵族

邵族是居任在日月潭的少数民族,被归为南岛民族之一族。邵族在清道光之前,在水沙连人拥有庞大的势力,在今鱼池、猫囒、水社、石印、芽埔和头杜等地形成六大社聚落,但是到了咸丰以至光绪年后,由于汉人的入垦,加上瘟疫的肆虐邵族人,不但人口剧灭,也不得不迁移他地。

清领后期,治理官员力主开放政策,汉人入垦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加上不同族群的人口接触后,族人对于外来的若干疾病(如天花)并未具备抗体,因而导致邵族人口在18世纪下半叶急剧锐减,原有数千人的人口递减至清末的300人左右。

日冶时代,邵族又面临二次的移动,包跨后来由于日本人兴建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邵族人最后迁移至卜吉社,即的伊达邵(日月村),而原居住头社的族人则移居大坪林。

台湾光复后,政府的原住民族群分类方式,大致上沿袭日治末期日本学者伊能嘉距等人的九族之分类,而对于大多数已濒临绝灭边缘的「熟番」,则未进一步处理,导致将「熟番」统称为「平埔族」。属于「熟番」之一的邵族,则因传说中祖先来自阿里山,因追逐白鹿而迁徒至日月潭地区,因而在1952年举办「山胞身份」调查时,被划归为曹族(曹族现已正名为邹族,但邵族仍被归在「曹族平地原住民」名称之下)。

高山子民布农族

布农族为典型高山族群,自古散居于中央山脉两侧高山。父系氏族社会的布农族,分为卡社、峦社、丹社、郡社与卓社5 大社群,日前纳入日月潭国家风景区范围的信义乡潭南、地利、双龙三村,以卡社、峦社居多,地利村则加入丹社、卓社后代。

世居高海拔山区的布农族,对自然界与超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许多传说中,族人都将动、植物拟人化,传统宗教祭仪也依小米生长周期而举行,如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获祭、进仓祭…等。特殊的「版历」( 画历) 以象徵图例取代文字,是依岁时从事狩猎、农务的生活智慧。八部合音响云霄「祈祷小米丰收歌」(pasibutbut) 又称「八部合音」,是小米播种祭后,祈求天神庇右农作丰收所唱的歌谣。布农族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越能感动敬畏的天神,小米也会因而丰收。

演唱八部合音必须是身心灵健全的男人,这首无歌词的颂歌,透过由低而高渐进的自然声调,来产生直达天听的巨大共鸣。西元1943 年,日本人黑泽龙朝在田野调查中,听到如此繁复而动人的合声,便录音寄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是八部合音中泛音的半音阶唱法,便引起了民族音乐学界瞩目,更因此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